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

天啓三年進入三月中旬,長安大本營那邊安排的徵西部隊開始陸續準備完畢,總參謀長和作戰部長帶領天策府高層趕到河西省涼州和在這裡的李玄清等人匯合,而此時萬毅已經將大部隊集合,前鋒部隊進駐金城和陽關等地駐紮等待後方的一聲令下了。

“多謝皇上和皇后前來爲我等徵西將士送行。”涼州城外的軍營之中李玄清和巧兮在爲萬毅踐行。此次西征萬里不知道何時才能完成收復安西的大任,所以萬毅對於李玄清也是有點傷感,站起身來一飲而盡。

“自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鑿空拓荒迄今已有千年,多少漢家子弟從這條道路上一路西行,篳路藍縷前赴後繼綿延不絕,纔有瞭如今西域的疆土。”萬毅作爲之前靈武軍的將領如今率部出征自然是感慨萬千。

“皇上,大帥,涼州城百姓前來爲我大軍送行。”門外親衛的聲音讓李玄清一愣,萬毅在旁邊解釋道:“皇上,自武帝時代開始,一代又一代的漢家大軍從這裡出發前往西域,征戰四方,涼州的漢家百姓就留下了這樣一個傳統,每逢有漢軍出征,他們都會來此地爲大軍送行。今日我天策軍拔營起程,他們應該是知道大軍準備開拔西去,所以前來送行。”

“咱們出去,去看看這些千百年來守住河西走廊的漢家百姓。”李玄清和巧兮對視一眼,看出了對方眼中的心思,點了點頭轉身走出大營。此時之間一夥百姓已經出得涼州城,遠遠的望着大營放聲歌唱,邊唱邊敲打着城牆,乒乒乓乓的聲音隱隱聽來卻極有韻律,和衆位百姓歌唱的聲音相生相合。

“大哥哥,這是陽關三疊的調子,這怎麼可能?”巧兮聽了一會,分辨出了這曲調的聲音,震驚道。

李玄清此時也聽出來了,看着巧兮的臉色卻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後世創作的《陽關三疊》只怕也是藉助了這流傳千年而不絕的曲調改編而來的也說不定。

“咱們過去。”李玄清和巧兮帶着萬毅等一衆高級將領來到涼州城邊,那些帶着衆百姓前來爲大軍送行的老者看到李玄清到此帶着衆人上前,停下吟唱緩緩道:“老朽等在涼州世居數十年,今日第一次見我漢軍出塞,特帶諸子弟前來作歌,爲我漢軍壯行,不想打擾到各位將軍。”

“敢問老丈,之前所歌爲何人所作?”李玄清擺擺手示意萬毅不要說出自己的身份,屈身將老者扶了起來問道。

“這是自古以來就流傳在河西的歌謠,也是我漢軍出塞的安魂曲。每逢漢軍出征涼州百姓都會前來送行,也不知從哪一代開始流傳起這首歌謠,以後就歷經千年而不息了。我等祖上都是在這裡送別安西軍的,也曾見證過當年安西軍萬里歸國平定叛亂。可惜啊,自從當年安西軍迴歸,這條連接安西和大唐內地的河西走廊就再也沒有迎來出塞遠征的漢軍子弟了。”老者的聲音彷彿帶着千年歲月的滄桑氣息撲面而至,但是說的在場的所有人心裡沉甸甸的。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玄清看着這些滿含希冀眼神的百姓仰天長嘆,“千百年來,我等漢家子弟就是從這裡遠征塞外,埋骨絕域,代代先烈戰魂猶自在大漠沙鳴之中嗚咽,他們是在呼喚我等後輩子孫跟隨前輩的腳步,前赴後繼,莫要忘記先祖遺志,莫要忘了那片魂牽故土。”

“老丈,我向你也向全天下所有的漢家百姓起誓,有唐一代所有丟失的國土在我等這一代都會全部收回,我等丟失的百戰不敗的戰魂也將由所有的漢家戰士用鮮血去祭奠,所有百年來積壓在漢家子弟身上的屈辱也將由我等將士去洗雪,天佑大唐,漢軍威武。如違此誓,誓不爲人。”李玄清朝着身邊的衆位百姓長鞠一躬,鄭重其事。

“天佑大唐,漢軍威武。”萬毅帶着所有的天策軍高級將領齊齊下跪,齊聲呼喊,帶動着軍營之中十萬將士瞬間呼應這位來自最高統帥的誓言,一時之間呼喊之聲驚天動地,震碎了天邊的雲彩,讓周邊的雪山都帶來了迴音。

“我等如今看到了漢家子弟重新踏上祖輩的征程,特來一觀,天見可憐,百年了,終於讓我等老朽之輩等來了。”這幾位老者也是老淚縱橫。他們就彷彿是這涼州城的創造者,也是一代又一代漢軍從這裡出發經營絕域的見證者,更是一代又一代漢族子弟開拓進取不屈不撓前仆後繼的民族之魂的傳承者。武帝時代,漢人經營西域,他們從那時候開始,千百年間無數的將士和百姓就是在他們這一次又一次的送別之中踏上西部茫茫浩土,從此將一個美如畫卷一般的西域納入漢家河山之中,雖歷經百年千年但代代傳承不息。

此時此刻李玄清和巧兮已經無心去想這首歌謠傳到後世是不是真的變成了《陽關三疊》了,即或者是又有什麼關係,自己來到這個時代既然已經見證那麼就應該讓這個傳承永遠的繼承下去。

遙望前史,河西一直是華夏經營西域的最前線,這裡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漢家的鐵血悲歌,歷經千年滄桑,那天邊如虹一般的雲彩此刻也彷彿和千年前一樣,伴隨着那嘹亮滄桑的曲調送別遠征的良人。

李玄清的神情讓這些老者和百姓悚然一驚,此時眼前的這位年輕人的身影在夕陽的照耀之下,挺拔屹立在古城和軍營之中,眼神遙望遠方,臉色也是堅毅無比。而在他身後無數將士俯身而立彷彿都在等待着他的命令,也在等待着他的應答。

“各位請起,傳訊各軍將士做好準備,剋日拔營西征,去把沉寂的漢家戰魂接引歸來,去守護祖輩鮮血侵染的土地,去告訴所有人,漢家時隔百年又重回西域了,去告訴那些曾經給安西軍帶來千古遺憾的對手,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此刻李玄清的聲音充滿了肅穆和悲涼,身形挺立之間彷彿有無數的英靈呼應,滾滾而來的聲音讓萬千大軍俯首,大軍所致靜謐無聲。

萬毅俯身聽命,身後各級將領也飛速去軍營傳令,十萬大軍此刻正在抓緊時間做着最後的準備。

“師兄,明日一早召集涼州所有營一級將領帥帳議事,將西征之事定下,舉行誓師大會,咱們三日後正式出發,昭告天下西征開始。”此時此刻李玄清也不打算搞什麼隱蔽出擊的計謀了,有了這股不滅的戰魂,天策軍本身就承載着普天之下所有百姓的願望。堂堂正正出師安西收到的效果反而比依靠計謀取得一時先機要好得多,能夠最大限度的凝聚民心,也能夠讓沿途尚在苦苦掙扎的漢族遺民得到最大的鼓舞。

“請皇上放心,我等誓死完成囑託,天佑大唐,漢軍威武。”萬毅躬身接令,激昂的聲音迴盪在天地間,再次引來大軍將士的呼應,久久不散。

“各位隨我回城,三日後大軍誓師,還請各位前往軍營一觀,隨我一起爲我漢家大軍出塞送行。”李玄清和巧兮對着身邊因爲剛纔萬毅透露身份而目瞪口呆的老者婉言一笑,隨即率先進入城內。

“這是,咱們的皇帝陛下?”幾位老者面面相覷,相互看了一眼之後再次看了看身邊的其他百姓,直接朝着已經入城門的李玄清跪倒在地,山呼萬歲不止。

李玄清回到城內之後立即召集徐天翔等人做好大軍出征的準備,將原本囤積的糧草物資加速運往陽關和玉門關等地,後勤部在河西省的人員也開始按照計劃啓動採購程序,而徐天翔也星夜傳訊靈州,讓那裡準備的後續大軍和物資開始起運河西。

第二天一早所有河西境內的天策軍高層聚集涼州大營帥帳,由徐天翔楊天成和萬毅三人負責講解總參對於當前作戰目標,並逐步分解。而萬毅則代表前線指揮官負責下達具體指令,命令先期聚集在陽關等地的薛萬里和石堅所部立即出動,作爲大軍前鋒出河西進入甘州境內,和起先逃到這裡佔據一隅的溫末人征戰。

而第三天一早,也就是天啓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清晨,萬毅率領的中軍主力也就是此時聚集在涼州城外的十萬大軍全體出軍營在城外列隊,高大聳立的將臺之上李玄清迎風而立,將臺兩邊所有將領肅穆等待李玄清下令。

李玄清看着朝陽逐漸升空,久違的溫暖的氣息緩緩而致,深吸一口氣朝着身邊的萬毅點了點頭,後者馬上上前躬身一禮然後開口道:“天策軍的將士們,咱們在河西整整一年,爲的是什麼?”

三軍稍一沉默,齊聲呼喝:“徵安西,收故土,慰先烈,護河山。”

“說得好,這是我等無上的榮耀,先輩的英靈在呼喚我等前去安西奮勇征戰,報仇雪恨。請皇上下令,徵安西,收故土,慰先烈,護河山。”萬毅怒吼,帶着無盡的悲意和仇恨朝着李玄清轟然跪下,三軍將士緊接着也是跟着一跪,甚至就連那些被李玄清邀請而來觀禮的百姓也跟着一跪。

“天策軍的將士們,我是李玄清。”李玄清面對這支自己親手打造的軍隊,心頭一時之間感慨萬千,化作無窮的悲涼沖天而起,聲音之中也彷彿帶着超越時代的召喚,“百年前我們的先輩敗了,龜茲古城被吐蕃攻破,我們的先輩滿頭白髮,無一投降。鏖戰五十餘年沒有等來朝廷的援軍,只留下千古遺憾。”李玄清想起郭昕等人在龜茲最後一戰的記載,聲音透着絲絲的殺意。

“將士們,我們的先輩是在等待你們追隨他們的腳步而戰,是等待你們去替他們守住漢家百姓的城池,是等待你們去替他們報仇雪恨。安西百年國恥,就靠你們了。朕今日和涼州的父老鄉親給你們送行,希望你們出安西如在朝廷,謹記先輩的光榮和傳統,收復舊土,還我河山。”李玄清右手高舉,聲音直衝雲霄,“請諸君牢記肩上的重任,我們要繼承安西軍不滅的戰魂,要承載大唐百姓不屈不撓的抗爭。”

“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朕今日拜託各位了,收復安西之日,朕當親臨故地,爲諸位慶功,爲前輩招魂,爲漢家百姓千百年來前赴後繼經營西域記功名傳天下,讓所有的後世子孫都謹記,是你們踏着先輩的步伐,爲他們留下了一個漢家的安西。”李玄清向所有的天策軍將士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我命令,徵西大軍立即出發,不破樓蘭終不還朝。”

“不破樓蘭終不還朝。”在一片山呼海嘯之聲中李玄清的聲音再次傳來,“徵西大軍以萬毅爲前線統帥,負責總覽軍事。”萬毅伴隨着李玄清的聲音長身而起,手中接過李玄清遞過來的天策軍大旗前指,三軍將士開始正式拔營而起,朝着西北滾滾而去。

激昂的曲調再次響起,觀禮的百姓齊聲唱起了這首千百年來一次又一次送別漢家子弟西去的安魂曲,伴隨着李玄清等人的屹立不動軍禮,顯得格外的悲涼,漸漸地所有的出征將士都開始齊聲跟隨,一曲激昂的《陽關三疊》伴隨着三軍將士漸漸遠去,直到遠征將士的身影消失在雪山草地之間,消失在那一片後世魂牽夢繞的千年故土之上。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直到所有將士都消失在地平線之下,巧兮才走過來看着前方依舊在保持着軍禮姿勢的李玄清,悠然長嘆道。此時此刻自然也就是同樣是後世來客的巧兮才明白李玄清心裡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受,這一世的遺憾成了華夏民族千年的憾事。自己來到這一世有能力扭轉這一切,自然是竭盡全力不敢有絲毫懈怠。巧兮還記得之前收復河西的時候李玄清甚至都不敢親身來到戰場,他就是怕自己帶着的後世的情緒一旦控制不住,必然會讓所有的天策軍將士殺戒大開。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真的是沿途人頭滾滾,白骨累累了。

李玄清長嘆一口氣,揮手讓徐天翔等人回涼州城繼續各自手頭上的事情,自己和巧兮站在高聳的將臺之上望着遠方久久不願離去。

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
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