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

天啓三年的帝國會議之後的整整一個月,大唐帝國的高層都沉浸在一片文山會海之中,各省的年度計劃和年度總結需要內閣這邊審理,然後根據審覈的計劃劃撥財政撥款,而且各項計劃還需要及時傳達給各省,加上各布政使進京述職,內閣是忙得暈頭轉向。而李玄清這段時間也基本上每天都在長慶殿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內閣那邊源源不斷送上來的需要審批的文件之外,還要抽空去關注各地的經濟發展計劃。內閣的經濟中心理論已經落地將近一年的時間了,今年是各大項目落地的一年。除了渤海灣和關中這兩個重點區域以外,南方和西南的三個經濟中心發展勢在必行。而圍繞着這三大經濟中心內閣劃撥了專項發展資金,工商部也專門爲此配套了二十幾個大型的項目需要三地的布政使和內閣各部相互銜接完成部署。

按照內閣的計劃在今年的大型項目落地之後出去廣州和杭州以外,四川成都和關中的道路聯通也需要提上日程,自古出川道路是制約四川發展的一大障礙,不過途徑漢中的連接直道經過這兩年不懈的開鑿和拓寬,昔日的棧道被改造成了直道,通行能力已經大爲增加,但是漢中和四川兩省今年的交通計劃中準備攜手打通秦巴山脈,將原本的直道再次拓寬,變成可同時通行四輛馬車的大通道,以支持川中商品能夠及時出境。

“我說慕容啊,你們準備的在杭州那邊開設的大型紡織和織布項目,要想辦法把絲綢這些傳統的絲織行業剔除出來單獨做出一個產業出來,然後這些絲綢可以大批量的通過絲綢之路銷往安西那邊去。”李玄清看着慕容翰海給杭州規劃的產業中紡織行業佔了重點,想了想繼續道:“另外南方的瓷器行業你們慕容家也可以着手佈局了,密色瓷不是已經制造出來了嗎?提高技藝擴大產量,等到廣州那邊的海路一通可以運到海外去。”

“皇上放心,工商部那邊已經在和東南幾省的布政使府商議過了,到時候會統一由工商部進行佈局,各省區可以自行開辦,現在的各省布政使在發展經濟方面可是越來越熟練了,基本上今年制定的經濟發展計劃也都能趕得上內閣這邊的步伐了。尤其是江南的幾個省區,他們本身基礎就很好,加上經商的思想也比北方要活躍不少,相比較而言他們的速度快了不少。”慕容翰海倒是對於這些布政使很有信心,笑道。

“既然如此那就批准他們的計劃吧。”李玄清將手中關於江南幾省的發展計劃看了看覺得沒什麼太大問題就直接批覆,然後交給慕容翰海,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笑道:“過幾天就是三月份了,到時候咱們一起去河西看看,除了考察萬毅那邊西征的準備情況,還要看看河西貿易線發展的怎麼樣。咱們的絲綢之路斷了上百年啊。”

對於李玄清的提議慕容翰海自然是點頭,與此同時也覺得李玄清對於安西那邊是不是過分重視了。過年的時候他和耶律齊碰過面,按照耶律家在河西那邊的發展狀況來看,雖然沒有深入安西境內,但是目前耶律家已經將生意做到了歸義軍的沙洲境內了,但是貿易量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李玄清也沒有理會慕容翰海的疑問,而是轉頭走出了長慶殿,去河西那邊還要準備一下,巧兮那邊還要安頓好小天啓。話說最近巧兮已經和伏瑤他們幾個大唐帝國高層家屬準備組建一個啓蒙教育學校,聘請專業教師,專門負責給那些學前兒童進行啓蒙教育,算是彌補了教育的缺失一環。只不過這個理念要想推廣只怕一時半會難以做到,不過好在如今的長安城達官顯貴和豪門衆多,他們的子嗣在這方面的需求倒是不少。

“大哥哥,這兩天我把小天啓託付給了伏瑤妹妹了,她說她要提前適應一下帶孩子。”李玄清和慕容翰海分別之後轉到曲江那邊的點翠亭,巧兮正好也走了過來,頓時笑道:“看樣子二哥那邊當父親是爲期不遠了。”

“唉,咱們東奔西跑的,這小天啓一年到頭不是跟着咱們四處亂走就是丟給別人,我都覺得我這個做父親的有點對不起他了。”李玄清從身後輕輕的抱住巧兮,苦笑道。

“那要不咱們給他找個小夥伴吧?”巧兮想了想轉頭道:“等到胡大哥家的小孩長大一點我的那個啓蒙教育班裡的孩子就不少了。”

“那要不咱們再生一個?”看着巧兮嬌俏的容顏,李玄清附耳過去輕輕道。

“好啊,等到咱們從安西回來就再生一個。”巧兮附在李玄清懷裡回了一句之後忽然眨了眨雙眼,笑道:“要不大哥哥你再娶一個?把飛雪姐姐娶了吧?這麼多年她可是一直都在等你,慕容三哥給她介紹了不知多少個相親對象都被她一口回絕了。”

本來這夫妻倆還在說着自己的事情,冷不丁的被巧兮這句話嚇得李玄清都渾身一顫,苦笑道:“巧兮,咱們可都是帶着後世記憶的人,這三妻四妾的早就被淘汰了,你怎麼突然冒出這種思想?飛雪這丫頭這幾年不找對象不會也算到我頭上了吧?”

“沒辦法,誰讓我夫君太過於優秀了呢。人家估計是非你不嫁了。”巧兮見到李玄清這副模樣也是暗暗好笑,不過也沒多說什麼,而是轉而點點頭道:“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等咱們從安西回來我來操辦。話說咱們皇室也不能老是就這三兩人吧?將來小天啓如果要獨力面對天下沒有人幫襯那該有多孤獨?”

李玄清聞言也是一怔,但是隨即搖了搖頭,不再想這件事,自己創立的制度雖然和歷朝歷代迥異,但是隻怕後世皇室之間爲了上位爭鬥也不會太小。不過此時說起此事還爲時尚早,至少有自己在一天就會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三天後李玄清一行乘火車前往靈州,順道檢查長金線穿越賀蘭山地段的施工狀況,此時已經是三月份,但是西北地區仍舊是一片冰寒,賀蘭山也沉浸在冬日的白雪覆蓋之下,長金線的施工也暫時停工,等待四月底天氣回暖之後再行施工。

“大哥哥,這開山炸石是不是要將賀蘭山攔腰斬斷啊?這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爲什麼不是試試人字形車道呢?”巧兮見到沿途的幾座高山都被用火藥直接硬生生的炸開,忍不住道:“這樣下去光是打通賀蘭山估計就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吧?”

“人字形的車道也需要坡度,這裡山勢陡峭不適合人字形車道。你看前面就是隧道了,看樣子施工隊這幾個月的成果還不錯,至少已經改變了之前粗放的野外作業的辦法了。”李玄清對於巧兮的提議搖了搖頭,不過對於建築公司採用的隧道倒是覺得很新奇,就算是前世他和巧兮也沒見過隧道施工的狀況。

“楊虎按照施工進度你們打算多長時間打通隧道?”李玄清出行河西自然是把楊虎這個建築公司的頭頭給招來了。

“啓稟皇上,打通隧道估計還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這還不算後面還有兩座峽谷橋樑的建造。”楊虎見到李玄清詢問,自然是知道他在擔心鐵路的進度會不會耽誤河西那邊的大事,所以急忙解釋道:“不過皇上請放心,我們已經組織人手在打通隧道的同時進行橋樑建造了,雖說施工難度大,但是我一定會保證施工進度的。”

“我聽說三封那邊已經在着手修建通往武威等地的直道了。你到時候組織一部分人手帶着原材料從那邊的直道去河西,鐵路修建可以兩邊同時進行,不能因爲賀蘭山這一段沒有打通就耽誤了那邊的工程。”對於這個隧道李玄清也沒有好辦法,使用火藥爆破也要考慮到安全問題,也幸虧賀蘭山山體堅硬,暫時沒有其它問題,而且建築公司對於山體塌方等隱患事前也有考慮,否則的話這隧道還真不是這個時代能夠搞得定的。

李玄清囑咐了一番楊虎之後帶着巧兮和慕容瀚海等人繞道進去河西,在武威和萬毅匯合之後趕到涼州城,這座河西的大本營如今是熱鬧非凡,雖然冰雪遍地但是依然是人流不息,河西大族基本上都是當年從中原流亡到此地避禍的中原漢族後裔,在數百年的融合之後這裡依靠着河西走廊貫通東西的優勢經濟發展很活躍。

李玄清和巧兮在涼州城轉了幾天,召集當地的官員商討河西進一步發展事宜。由於張全複本身還兼任着水利環保部的部長,所以河西的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涼州刺史李萬全在負責。當李玄清了解到河西省累積開墾了近百萬畝新田之後沉吟半晌問道:“你們河西墾荒的事情布政使知道嗎?他對於河西這邊開荒有什麼指示?”

李萬全顯然知道李玄清在問什麼,躬身答道:“布政使對於河西這邊開墾的荒地數目都清楚。皇上請放心,河西這邊基本上都是執行一遍開墾荒地一遍增加植樹造林面積的,而且在所有荒地之間我們都強制性要求必須種植樹木和草皮,嚴防土地沙化造成耕地失去肥力,導致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

李玄清見到他回答的很周到,也就沒有多問什麼,河西出產的糧食越多對於當前的西征大業自然更爲有利,就地取糧能夠節省成本,不過李玄清對於河西這邊的可開墾面積還是持保留意見,不過也沒再多說什麼,只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和巧兮去親自查看之後才罷休。

而這幾天的時間慕容翰海也找到了耶律家在這邊的負責人耶律齊,他是從陽關那邊匆匆趕過來的,整個冬季大雪封山之後西北的道路不好走,而且中途經過好幾個勢力的範圍周折很大,如果不是冬季大部分敵對勢力都已經罷兵休戰恐怕難度更大。

“說說你們家在河西的貿易情況,去年的營業額多少?”耶律齊李玄清見過,對於這位耶律家的繼承人李玄清還是很滿意的,至少人家做事情很細緻,也很本分。耶律亞齊自從身體不好之後耶律家的事情基本上都交給了他。

“皇上,河西這邊的貿易需求很大,光是從歸義軍到河西這段路中間的各城池每年對於中原等地的絲綢、茶葉和瓷器等物品就有着海量的需求,只是受限於道路和沿途關卡的封鎖,能夠運到當地的量很少而且還要受盤剝,利潤比較低,價格也上揚了好幾倍。”耶律齊自然知道李玄清不是來關心他耶律家真正的營業額有多少,所以直接回答道:“至於過了歸義軍進入安西,我耶律家也嘗試過開闢商路,但是都被當地的曹家等本土勢力阻撓,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

“曹家?”巧兮在旁邊聽到曹家這個詞之後沉吟半晌問道:“如今曹家是誰在主事?”

“曹佩金,此人奸險狡詐,而且和歸義軍上層也是糾葛不清,聽說在歸義軍中勢力不小。我耶律家的人曾經見過此人調動過軍隊協助他曹家打壓對手。”耶律齊對於曹家不屑一顧,只是天策軍此時勢力尚且延伸不到沙洲地帶,否則的話光是拼商業和資源,耶律家又豈會怕這些區區土著勢力。

“你們耶律家這段時間可以嘗試着囤積貨物和商品,到時候天策軍打過去的區域都有你們家負責整合當地的商業階層。”李玄清點了點頭,對於曹家他可一點也不陌生,歸義軍後期不就是被曹家竊取了主導權嗎?只是沒想到的是這一世曹家居然是從商業起家的。

“皇上放心,我已經安排內地商家聯合給耶律家供貨,而且運輸公司也集合了三家以上,到時候除了運輸軍需物資以外基本上都是耶律家的商品,保證到時候給那些反動勢力一口吞下。”慕容翰海在一旁笑道:“到時候耶律兄可以親自在前方指揮就是。”

李玄清對於他們兩家爲首的西北商界進軍安西沒有多大興趣,這個時代還不存在壟斷一說,而且進軍安西的時候還需要他們聯合出力打垮來自西方的商業勢力。按照後世的歷史記載,安西那邊的幾個大城市基本上都是以商業爲主,所以在武力打進去的同時如何利用商業打垮當地勢力完成快速融合這是關鍵。

其實西北商業還是有很大發展的空間的,主要是西北地區沒有什麼經濟基礎加上自然條件的限制,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必須依靠內地運輸,而當地的產出也需要中原的工業消化才能轉換爲生產資料。這一點李玄清心知肚明,要想河西貿易能夠快速發展就必須打通沿途的重重關卡,商路暢通,類似於耶律家這樣的商家才能夠將中原豐富的工商品運輸到沿途各地,再將這些地方的特產運往中原。互通有無才能夠共同發展。

“大哥哥,安西那邊咱們該佈置的也差不多都佈置好了。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希望大軍到時候進軍能夠一切順利。”

李玄清知道她在說什麼,點了點頭也沒多說,轉身望着城外的兵營,那裡正蓄積着天策軍最強的遠征力量,歷經一年的磨礪和等待,到時候將發出最強音,打開那道塵封已久的枷鎖,衝入安西大地。

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
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