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

河套一戰,從早晨一直打到下午,天策軍對陣草原騎兵,一戰成名。就在李玄清飛騎傳報大捷之時,前方戰事也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天策軍將士滿地圖開始抓俘虜,追殺散兵遊勇。

李玄清把前線戰事全權交給徐天翔負責,自己來到後軍傷兵營,開始協助醫館救死扶傷。這些受傷的將士都是天策軍的寶貝,歷經戰場而不死的都是老兵了。

不過目前豐州還沒有完善醫官系統,臨時抓來當差的大夫數量嚴重不足,整個傷病員籠罩着一股濃濃的血腥氣,不斷傳來戰士的慘叫訴說着這個時代醫療條件的落後。

李玄清也不管其他,本着能多救一個是一個的原則,開始跟隨大夫一起給一個個傷員清理傷口、消毒、上藥、包紮。臨時購買來的高度酒和中草藥熬製的汁水清洗傷口、三七粉和白茅根碾碎的止血藥,然後就靠繃帶捆綁包紮,最多加上部分止疼中藥。早年的經歷讓李玄清應付起這些輕傷員遊刃有餘。而且隨着李玄清的到來明顯的所有的士兵臉上都浮現起一絲絲激動,每次李玄清的詢問都能帶動起士兵激昂的心情。

或許李玄清自己都不知道,這半年多以來,他所帶領的這支軍隊在自己超強的武藝和深入士兵心中的親切的感召下一點一點變樣。這個時代的軍隊有着後世軍隊難以做到的淳樸和簡單,將士一心有時候不需要太多的做作,有時候就在這簡單的生活中就能漸漸感染。

這一忙下來李玄清也忘記了時間,眼前的傷兵一個接一個被自己包紮妥當,然後送回西受降城修養,而每個經過李玄清救治的傷員都是帶着激動的神情和一絲絲莫名的神色。而李玄清親自給傷員治傷的消息也飛快傳到其他地方,甚至跟隨者傷兵傳到了後方西受降城。

等到最後一個傷兵被擡走,李玄清擡起頭來,卻發現不知何時間周圍被圍上了一圈人,幾個被自己抓來的大夫和傷兵營的士兵都站在自己周圍靜靜的看着自己。

“怎麼啦?看着我幹嘛?我臉上長了花嘛?”李玄清微微一笑,對着幾個大夫拱手爲禮,肅然道:“多謝幾位大夫能夠隨軍救死扶傷,玄清代天策軍幾萬將士多謝幾位先生。”

這幾位大夫見到李玄清行禮連忙慌不疊的回禮,其中年齡大的老先生一臉的感慨,“久聞巡察使親兵愛民,今日老朽算是見到了。我等本就是醫者,卻不及巡察使覺悟高,想來非常慚愧。”

“各位先生先隨後勤部回西受降城歇息吧。今日河套大捷,能夠力克草原騎兵,你們的功勞也不小,刺史府隨後會有封賞送上。”李玄清對着身邊的將士道:“大家回去要告訴所有的百姓子民們,天策軍保家衛國,鎮守豐州,必當給豐州百姓一個平安祥和的天上人間。”

這一下給現場的氣氛推向最高點,衆人雖然都知道前方大勝,但是從李玄清嘴裡說出來效果立馬不一樣,只聽得一陣陣高呼充塞軍營,甚至帶動了周邊的其他部隊。

揮手送走傷兵營的大夫和士兵,李玄清也匆匆趕到前方,這時候夜幕已經降臨,但是一支支火把照亮了整個戰場,不時傳來的士兵的呼喝聲讓李玄清點點頭。由於戰爭還沒有結束,所以後勤部已經搭好了營帳,已經結束任務的士兵都在兵營歇息,剩餘的還在戰場之上。李玄清一路走來,不時有戰士鞠躬行禮,個個面帶喜色。

“傳令下去,今晚打賞衆將士,肉食加倍。”李玄清讓身邊的親兵速速傳令,自己也快速來到中軍大帳。

“末將參見主公。”徐天翔等人早就集中在大帳等待了,見到李玄清到來連忙起身行禮。

“天翔,說說結果如何了。”李玄清擺擺手,直接對着徐天翔問道。

“啓稟主公,河套大戰共斃敵四千餘衆,俘虜五千多人,擊斃定胡大將塔姆在內的百夫長以上共計一百二十一人,定胡、烏突兩位部落可汗被生擒,突胡可汗下落不明,玄影衛已經派人隨騎兵衛前往星星峽堵截。”徐天翔的聲音在大帳之內迴盪,帶來的效果卻讓所有人喜笑顏開。

“主公,此戰之後,再也沒有人敢踏陰山一步了。”一邊的王厚純笑道,今天這一戰可是讓他殺痛快了,此時站起身來,笑容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自信。

他還沒說完,身邊的侯勇的大嗓門開始笑道:“老九說的是,主公,以後能不能擴大騎兵的規模,我今天帶領騎兵衝鋒才發現這個兵種真的很變態,急動如風,馬蹄所致,所向無敵。”

“廢話,誰不知道騎兵變態?你知道騎兵花費有多大嗎?一馬當三兵知道不?你知道我們天策軍爲了養這幾千騎兵花費多少嗎?”陳宇和侯勇就是天生犯衝的兩面,見到侯勇嘚瑟他馬上坐不住了,站起來反駁道:“要不是主公偏心,騎兵衛和直屬隊怎麼能讓你這個長得比我還醜的傢伙帶領?不是說這是個看臉的年頭嗎?這麼醜的人都能逮到對方的可汗?天理不容啊。”

他的渾話頓時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笑不止。李玄清也是指着陳宇搖了搖頭,拿這個結拜兄弟沒辦法。好不容易等到大家的動靜小了下來,才繼續開口道:“那兩位可汗要嚴密看管,我留着還有用呢,說不定啊將來咱們的騎兵就着落在他們身上了。”頓了下,換了個話題,“我們傷亡如何?”

徐天翔臉色微微一變,聲音也稍顯低沉,“傷亡不小,正面兵團的傷亡最大,重甲衛兩千人現在就剩下一千不到,輕重傷超過四百,新兵都死傷兩千多,左右兩翼兵團還好,合計傷亡一千多,騎兵衛和直屬隊傷亡較小,可以忽略不計。目前我軍能戰之士只剩下不到一萬五千人。”

“死者厚葬,登記在冊,以後找到家屬,享受烈士待遇。傷者要全力救治,軍中要開闢新的兵種,醫護兵必須加強培養。”李玄清也是跟着深深嘆息,不過見到大家的神情都非常沉重,笑道:“以前在靈州的時候,老師跟我說過,只有犧牲才能換來新生,我們是爲了家國犧牲,是爲了後方的百姓犧牲,值得。”

“主公說的是,我們的將士當中有很多是天德軍舊部,還有剿匪剩下的俘虜,但是這次大戰卻沒有一個拖後腿當逃兵的,爲的是什麼,爲的是自己,爲的是百姓。”徐天翔對於李玄清平時抓的思想教育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和平時期看不出什麼,但是戰時卻發現己方士兵的士氣很容易就能被激發,被調動。

“等回去之後要擴軍,要繼續改制,現在是大爭之世,軍隊不僅是保家衛國的利器,也是平定叛亂一統天下的唯一辦法。諸位都是我的兄弟,這時候絕對不能放鬆,天策軍的大旗已經豎立起來了,以後還要一直衝鋒在前,軍旗所到之處,就是我們需要守護和戰鬥的地方。”

徐天翔帶頭單膝跪地,後面衆人齊刷刷跪下,“主公之命,一往無前,軍旗所向,恪盡職守。”

李玄清點點頭,讓大家起身之後正要說話,外面傳來傳令兵的呼叫聲,“稟報主公,玄影衛在星星峽以北三十里處抓獲突胡大汗一行人,目前正在押往大營的路上。”

“侯勇,馬上帶騎兵衛前去接應。”李玄清立即傳令,然後繼續說道:“玄影衛立即審訊定胡和烏突可汗,跟他說要想活命,每人送上黃金千兩,白銀十萬兩,駿馬一萬匹,牛羊五萬頭,否則我馬上砍了他。”

“哈哈,這兩部大汗估計就算把媳婦買了也湊不夠,主公這招夠黑的。”陳宇見到李玄清惡狠狠的模樣,頓時哈哈笑道。

李玄清微笑不語,走到胡小四耳邊低聲說了幾句之後只見胡小四滿臉閃過奇異的喜色,轉身匆匆離去。

“天翔,突胡可汗既然已經抓到,大軍明日開始拔營回撤,騎兵衛暫時留在西受降城進行訓練,把繳獲的戰馬全部留給侯勇,全軍選拔會騎術的士兵,擴建騎兵衛,其他所部隨我回豐州城。”李玄清見到大局已定,開始安排後撤事宜。不過把這些事情都交給了徐天翔,自己轉身出了大帳休息。

第二天清晨,徐天翔在李玄清出來之前就已經整軍完畢,一萬人左右的大陣在大營前方排列的整整齊齊,連帶着俘虜也被勒令排成了方陣,圍在了步兵大陣的中央,騎兵方陣也在一邊列隊等待。中軍大鼓發出震天的隆隆巨響,李玄清單足一躍,出現在玉獅子背上,右手高舉,雄渾的聲音響徹這片天地,“天佑大唐,漢軍威武。”

“萬勝,萬勝,萬勝。”所有戰士都縱聲高呼,猶如排山倒海一般呼應這位最高統帥。

“啓程,出發。”伴隨着如潮般的呼聲,大軍緩緩起身,朝西受降城而去。由於戰場只在西受降城以北十里處,所以很快就到了。前方步兵大隊穿城而過,侯勇帶領的騎兵留了下來,臨時駐守西受降城。

“侯勇,騎兵訓練一定要加強加強再加強,騎射不是一天能夠做到的,只有不斷的訓練。過段時間我會安排玄影衛給你送點策反的定胡士兵過來,這五千人是我天策軍的殺手鐗,你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對於自己之前的這位親兵大將,李玄清倒是沒什麼好吩咐的,只是強調了騎兵衛的重要性之後就不再多說什麼,侯勇對於騎兵衝鋒有天賦,這段時間也好學,足夠讓他放手一試。

“主公放心,騎兵衛不會讓你失望的,一定做好主公手中的利劍,斬將奪旗,萬死不辭。”侯勇一臉嚴肅,躬身下拜。

李玄清點點頭,一把將躲在親兵堆裡躲躲閃閃看着自己的巧兮拉上馬背,轉身去追大部隊了。

“恭送主公。”在場的所有騎兵齊刷刷下馬,對着遠處下跪吶喊。

“大哥哥,昨天打仗你沒受傷吧。”由於前方大軍交給徐天翔統帥,所以此刻李玄清只是帶着直屬隊和自己的親衛兩千人在後面緩緩而行,倒也不怕帶着巧兮引起大家誤會。

“放心吧,我這不是好好地回來了嘛。”李玄清盯着仰頭看着自己的一雙美目,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小腦袋,笑道:“你大哥哥我神勇無敵,怎麼可能受傷?”

腳下微微一夾馬腹,玉獅子一聲長鳴,領頭衝過無加河,朝着豐州疾馳而去。

步兵大隊在豐州城外軍營駐紮,所以李玄清帶領的直屬隊是進城的最大部隊了。但是還沒到豐州城,只見豐州北城人山人海,大半個豐州城的百姓徹底將進城的道路圍得水泄不通。

還沒等李玄清弄明白怎麼回事,所有百姓忽然涌上前來,齊齊跪倒,“恭賀將軍得勝歸來。”

李玄清急忙下馬,身後的兩千多騎兵也在同一時刻起身下馬,“諸位豐州的父老鄉親,不要恭賀我李玄清打了勝仗,是我身後的將士打敗了入侵的強盜,保住了我們自己的家業。”

“河套大捷,是主公指揮得當,力克強敵。這是豐州十數萬百姓之福。”岑天時這時帶着幾個人擠出人羣,對着李玄清拱手行禮,聲音高昂,“河套大捷,天佑大唐,漢軍威武。”

這一聲歡呼點燃了在場百姓心頭的熱血,大唐時代的百姓從來不畏懼戰爭,錚錚男兒從來都是戰場殺敵立功封侯的,這一刻讓李玄清真正的認識到,歷史上那個橫行絕域,封疆萬里的漢唐雄風。

包括李玄清在內的所有士兵從城外到城內,沿途所有百姓見到這些保家衛國的將士,無不是歡欣鼓舞。這讓他身後的將士深受震動,一些將士的臉上情不自禁留下兩行清淚,浴血疆場的將士能夠得到父老鄉親的歡迎,還有什麼不值得的呢。

李玄清牽着玉獅子,一路走來,不斷地和百姓握手,說話,短短的路程走了快一個時辰才結束。巧兮坐在馬上好奇的看着身邊的大哥哥,臉上泛起一陣潮紅,和李玄清一起感受着百姓的祝福和善意。

“臣等拜見主公。”到了刺史府,李玄清剛剛坐下,岑天時就帶着一幫人跪下參拜。

看着眼前熟悉的文臣武將,李玄清微微一笑,這一刻充滿了自信,蛟龍出水,鱗爪飛揚。

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
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