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

“崇韜,你們海軍今年不是已經建造新式戰艦了嗎?怎麼還沒下水?我來之前不是看到大連船廠那邊已經下水了啊,船塢都空了。”三韓半島的西南部海域,六搜出雲級戰艦劈波斬浪,在蔚藍色的海面上拉出了長長的白色航跡,出雲級的身後數十艘鐵殼巨輪蝟集一團,這是此次陳凡和郭崇韜率領的遠征船隊從長口出發前往耽羅島圍剿最後殘存的朱友珪和他最後的宣武軍力量。從半島逃出來的朱友珪帶走的除了位於汴州的禁衛軍之外還有鄭璠耗時三年辛苦組建起來的水師力量。雖然沒辦法和陳凡腳下的鐵甲戰艦相比,但是在沒有李玄清盜用後世鐵甲戰艦的情況之下,鄭璠硬是依靠着原有的造船技術,將以前大唐建造和使用過的硬木帆船和唐代水師戰船的集大成者——天策級戰艦複製了出來,這種幾乎相當於後世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級別的大型木質戰船讓鄭璠的水師這幾年成了半島之上最大也是無與倫比的一支戰略性兵種。

不過此時陳凡卻沒有絲毫的擔心,鄭璠建立起來的水師力量再大也不可能是自己腳下這些鐵甲戰艦的對手,而且北洋艦隊此次可是全軍出動,不僅僅主戰戰艦出雲級全部出動,麾下十二艘運兵船滿載着六千多名海軍陸戰隊跟在自家主帥身後,而且還將徐家在天津港幾乎所有的大型遠洋貨輪全部租賃過來,這樣一來三萬多陸戰隊打算全力以赴一舉擊潰全部的朱友珪殘餘力量。

陳凡的話讓郭崇韜有點哭笑不得,總不能說你們陸軍三面開戰,今年國防部那邊已經將海軍的經費嚴重壓縮,導致自己的新型戰艦計劃從十二艘被砍到了兩艘,而且還因爲照顧到新興鋼材要優先供應新式火炮的鑄造,所以從年初一直拖到現在才下水試航。不過這些話他可不敢在陳凡面前說,眼前的這位可是天策軍頂級的統兵大帥,年紀輕輕就能夠坐穩集團軍大帥的位置,將來必然是總參的幾位頂級大將之一,所以想了想直接換了個話題道:“大帥此次出征三韓我看將大部分俘虜全部押送回西部,是不是要稀釋半島地區的本地居民人口數量?”

“你小子說得到也不差,三韓地區雖然可以分成三個部分,新羅百濟加上北部的高麗,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他們卻是同宗同祖,此次被我們打敗征服,在納入到大唐版圖之後這三部肯定會自覺不自覺的自行融合,成爲一個整體。我們現在連東北那片遼闊的土地都沒有完全納入到帝國的有效統治範圍之內,更何況這裡呢?”陳凡對於郭崇韜居然能夠想到這裡一點有點意外,不過對於他陳凡倒是很看好,這些年一直從事海軍的建設,天策軍的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他的心血凝結而成。而此刻這位將領居然能夠想到戰後的事情說明他已經具備了爲帥者的眼光和高度,所以細細的給他解釋道:“我們這樣做就是要削弱半島本地部族的力量,爲我們融合消化他們贏得時間。”東北那邊的情況依然差不多,陳凡在出海之後立即讓劉寶亮和侯勇兵團陸續歸建東北,就是要震懾和打擊靺鞨人,李玄清劃定的松江省往北和往東是沒有邊界的,也就是說天策軍打到哪裡哪裡就是松江省的邊界。而侯勇和劉寶亮兩人的騎兵軍團此前基本上都常年駐守在東北,將靺鞨等東北少數部族一步一步驅趕出去,或者從深山老林裡趕下山交給國民警衛隊進行漢化,變成建設東北的寶貴人口。

兩人說說笑笑,一邊談論半島的其他事情一邊欣賞優美的海上景觀。陳凡還是第一次出海所以對於大海有着種種好奇,不斷向郭崇韜諮詢海洋知識和海戰的模式,而這些郭崇韜這些年也都摸索出來一整套的知識,所以對於陳凡的提問是有問必答,包括腳下的鐵甲戰艦的戰鬥模式陳凡都問的特別細。

天啓四年七月十五,遠征船隊抵達耽羅島和大梁水師在海面上相遇,半島海域時隔百年之久再次發生激烈的大海戰。不過這一次和上次的白江口水戰截然不同,這一次是華夏民族內部發生的海戰,而且參戰雙方都拿出了超越這個時代的海戰戰船,無論是大梁水師的天策級戰艦還是大唐北洋艦隊的鐵甲戰艦都是其他同時代國家和民族無法望其項背的。雙方在耽羅島西北部海域的這次海戰成了後來天策軍海軍的經典戰例被記錄下來。

陳凡沒有插手郭崇韜的指揮工作,而六艘出雲級戰艦在發現敵情之後驟然加速,戰艦甲板上面原本的水手和炮手立即各歸各位,不到幾分鐘時間三門艦炮立即開始緩緩轉動炮口開始預備瞄準,通過內部銅管作爲原始通訊通道的辦法,郭崇韜立即下達命令,六搜出雲級開始轉向朝東北方而去,而此時所有的出雲級火炮開始橫轉,這樣一來整個艦隊向一側集中了全部的十八門火炮。

而此時身處高高桅杆之上的瞭望手模糊的聲音也開始傳來“兩艦距離五里,風向西南,風級四級。”給風力分級其實不是後世人的發明,而是在唐代李淳風最早開始的,他最早將風力分成十級,李玄清在海軍成立之後結合這個分級將後世的十二級標準帶了過來,而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沉澱,海軍在戰鬥開始之前準備的也更多。

出雲級艦炮的最大射程就是五里,也就是兩千五百米,只不過一般的時候出雲級戰艦都會將距離拉近到兩千米以內以保證能夠獲得更大的炮擊準確率,所以郭崇韜在聽清楚之後立即開始指揮出雲號開始不斷斜切入內角,縮短和對方艦隊之間的距離,由於對方是順風,所以兩支艦隊之間的距離飛速拉近,下面的艦炮炮手在腳下軍艦開始轉向的同時就已經在準備,等到瞭望手那邊距離不斷縮進到兩千米的時候立即開炮。出雲號開炮之後其他各艦也開始陸續開炮。由於通訊辦法還停留在旗語和號角上面,所以要想做到整齊劃一的炮擊難度實在是太大,不過還好的是一般前三輪炮擊基本上都屬於試射,測量距離和誤差的。但是在三輪以後,出雲號的上面的旗語官開始一面指揮揮動旗語一面吹響號角,悠長急促的號角手讓所有的出雲號戰艦都開始緊盯着旗艦運動,所有的炮口在號角串聯之後開始慢慢指向了大梁水師衝在最前方的一艘龐大的木質戰艦上面。

“轟轟轟”三聲沉悶的炮彈出膛的聲音從出雲號上面發出,整個戰艦被這三枚炮彈發出的壓力猛地橫推了半米遠,從陳凡的視角上來看只見三枚火紅色的炮彈劃過長空一閃而逝,緊接着遠方那艘衝上來的大梁水師的木質戰艦四周猛然間就響起了沖天巨響,三個巨大的浪花開始在戰艦周圍炸開。還沒等陳凡說話其他各艦也在同一時刻開火,只見這艘戰艦周圍頓時全部被碩大的浪花包圍。

第一輪十八枚炮彈沒有一枚打中目標,陳凡還沒來得及嘆息周圍的其他各人卻沒有絲毫異樣的臉色,本來海上炮擊的準確命中率就非常低,要想首輪命中除非有逆天的運氣否則的話基本上不可能。

wωω. ttκΛ n. C 〇 “大帥咱們就安心觀戰吧。”炮擊基本上都是專門的火炮長在指揮協調,加上出雲級戰艦的艦長也在場,所以郭崇韜拉着陳凡在一旁當起了看客,順便跟後者解釋海戰的各種技巧。因爲鐵甲戰艦和火炮都是第一次出現,所以天策軍的海軍戰法除了李玄清傳授的之外基本上都是郭崇韜這些第一代海軍人自行摸索出來的,其他人沒有參與其中的根本不知道腳下的這些鐵傢伙戰時是如何開動的。

不過就在兩人說話間,遠處的海戰卻陡然之間傳來戰果,只不過陳凡和郭崇韜兩人卻是愣了一下,原因是被十八門火炮圍攻的那艘大梁水師戰艦歷經兩輪火炮炮擊仍然安然無恙倒是他身後不知何時間出現了另外一艘戰艦,好死不死的往前衝結果被一枚不知道那艘軍艦上的艦炮打出來的炮彈擊中,一聲巨響傳來,木質戰艦對於這個時代的開花彈根本沒有什麼防禦的能力,直接在船頭髮生激烈爆炸,整個艦首被炸出了一個大洞,滾滾的海水順着這個大洞瞬間倒灌而入,根本不給任何的時間和機會,這艘戰艦就在之前第一艘戰艦後方不到幾十丈的地方沉沒。

這種近距離的爆炸讓這一艘一直在風雨中飄搖但是運氣逆天就是沒有被對方命中的戰艦上所有人都在瞬間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這戰爭根本沒辦法打了,自己是順風居然都無法靠近對方,而且自己的戰艦隻需要被對方命中一枚炮彈就直接被炸的粉身碎骨,那麼後方區區幾十艘戰艦能夠換得對方几炮?

不過天策軍這邊顯然不會給大梁水師的所有人思考的時間,在第一次戰果出現之後,那些受到鼓舞的炮手頓時嗷嗷叫的開始更加賣力,各艦艦炮的發射速度明顯加快了一大截,炮擊的頻率加快,命中的概率自然也在加強,尤其是大梁水師其他各戰艦紛紛涌了上來的時候這種優勢還更加明顯。原本想打掉對方冒頭的第一艘戰艦再解散編隊集火射擊此時在對方全部靠近之後出雲號的火炮長立即命令旗語打出了各艦自行選擇目標炮擊的命令,一場海上屠殺由此正式開始。

最先取得戰果的是出雲號旁邊的出海號,出海號在出雲號傳出各自開火的命令旗語之後一馬當先衝了上去,直接將原本的炮擊戰列線拉散,以艦首對敵,三門火炮只是和地方戰艦形成了一個四十五度的偏角然後直接開火射擊,原本這種辦法難度更大,但是有時候海戰還是需要運氣,三枚炮彈出膛之後出海號幾乎所有的炮手都沒有關注後續的發展,而是轉身將身後堆積的炮彈送進炮膛然後調整射距和角度再次發射,但是身在桅杆之上的瞭望手卻清晰的記錄下這三枚炮彈在急速掠過天空之後其中有兩枚同一時間集中了對方的一艘戰艦,頃刻間幾乎分不出彼此的兩聲爆炸匯聚在一起轟然炸響,大梁水師的戰隊之中,一艘戰艦直接被這兩枚炮彈炸碎,無數的木板被巨大的氣浪捲到了天上,許多甚至直接落到了其他戰艦之上,而這艘戰艦在爆炸聲結束之後直接消失在水面上,一團團的血污染紅了海水,只剩下一堆堆的碎木在隨着波浪漂浮。

“打得好。”陳凡和郭崇韜兩人是擊節稱讚出海號這麼快取得再次取得戰績,但是對面的大梁水師在接連遭受到兩艘戰艦被擊沉的噩耗之後明顯的開始混亂,部分外圍的戰船甚至開始逐漸脫離隊列,朝着遠方而去,而更多的戰船之上的士兵開始感到一種由衷的恐懼,這種只能被動挨打的戰役是最容易引起譁變的。很多時候戰士們不是怕死,而是害怕這種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打法。

“老羅,命令出海號帶着出洋號上去,看看能不能招降他們,都是華夏子民能不殺就不殺,其他各艦上前一千米監督。”郭崇韜雖然對於自己的艦隊很滿意,但是在稍微一猶豫之後還是下達了命令,而這道命令也讓陳凡大加讚賞。鐵甲戰艦是帝國征戰外海的利器,但是不是屠殺自己人的武器,對面的大梁水師說到底都是華夏子民,能不殺就不殺。

郭崇韜的命令很快從出雲號上面傳出,出海號立即帶着出洋號上前,出海號艦上號旗不斷揮舞,甚至還有好幾名嗓門大的士兵開始站在甲板上呼喊,讓對面立即舉白旗退出戰隊向自己投降,並且以大唐帝國的名義保證對他們既往不咎。而其他戰艦此時也已經停止炮擊執行出雲號的命令拉近距離就地監督大梁水師的反應,雖然黑洞洞的炮口伴隨着軍艦在海浪的起伏之下上下襬動,但是依舊讓對方的大梁水師官兵覺得毛骨悚然。天策軍意外的選擇招降也讓大梁水師出現了分裂,部分核心人士死忠朱友珪,但是普通的士兵卻不願意和這種無解的鐵甲艦決戰,所以在既即艘戰艦逃逸之後,十幾艘戰艦的士兵和將官在一陣激烈的爭辯之後率隊豎起了白旗,按照出海號的旗語命令退到一邊,但是最後五艘戰艦卻選擇了繼續對抗。見此郭崇韜立即命令除了出海號和出洋號之外的四艘戰艦立即開炮,轟隆隆的炮火瀰漫了整片大海也算是給這支最後的舊式艦隊送行了。

半個時辰以後出雲號回到了遠征船隊的中心位置開始指揮各部立即向耽羅島登錄,三萬名陸戰隊在陳明徵的指揮下猶如摧枯拉朽一般登島並和前來抗擊的朱友珪的禁衛軍發生激戰,依靠着艦炮的掩護陸戰隊迅速在島上站穩腳跟發動反擊,戰役一直持續到當天夜裡才結束,朱友珪在得知前線全部戰敗之後揮刀自殺,他的家屬被隨後趕到的陸戰隊俘虜,整個耽羅島海戰落下帷幕。耽羅島在隨後移交給海軍作爲軍事基地,成爲後來北洋艦隊在半島南部至日本之間最重要的一個補給基地。

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
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