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

“大帥,人都到齊了,可以開始了。”建州的前線指揮部內,東路軍和中路軍高級將領除了奉命馳援徐英的柴嘉之外,其他的總制和部分營一級都統基本都到齊了。指揮部參謀長高欒看了看時間朝着楊天成和王厚純道。

王厚純見到楊天成點頭站起身來指揮身後的參謀鋪開地圖道:“各位,今天召集大家前來是因爲皇上和總參來了命令,讓江南指揮部下屬的東路軍和中路軍合力解決嶺南藩鎮聯盟,一戰拿下整個嶺南地區。也就是說從此刻開始指揮部將直接指揮兩路大軍。”

“指揮部商定的策略是有薛萬里率領七個營的兵力從福州南下沿海岸線攻擊泉州地區,逼迫範暉等人馬集中兵力於泉州地區。”王厚純指着泉州道:“泉州是整個福建的核心,一旦泉州被圍必然震動整個周邊地區,以範暉手中的實力斷難和我們抗衡,那麼按照玄影衛傳來的消息,周邊的王潮和盧光稠、盧光睦幾人肯定會支援範暉。”王厚純說完這些之後胡小四站起身來笑道:“這個王潮就是之前福建按察使陳巖指定的接班人,只不過被範暉這個女婿搶了先,所以他們到了泉州肯定會勾心鬥角。所以萬里你們要等他們援兵抵達之後開始圍而不攻,持續對泉州保持壓力,逼迫他們內部矛盾激化,到時玄影衛也會配合行事,爭取拿下這個福建第一港口,爲下一步海軍進入東南沿海做好準備。”

薛萬里點點頭若有所思道:“那麼此戰的目的就是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讓他們自相殘殺之後咱們再進入泉州。”

楊天成見到這位昔日同僚居然改了性子琢磨起這件事,頓時笑道:“你說的不錯。這就是你的任務。下面我要說的是第二路人馬,由李天一負責,騎兵軍團保持在福建西南部邊境壓制對方的突出行動,隨時支援其他各路人馬。”楊天成說完之後肅然道:“之前福建追擊戰大家也看到了,整個南方地形崎嶇,嚴重遲滯了軍隊的行軍速度,就連騎兵軍團的速度也被拖累。但是以目前我軍的條件,騎兵依然是最快速的戰場支援力量和突擊力量,所以天一,指揮部對你們沒有具體的作戰目標,你們要依仗自己的速度成爲各戰場最大的支援力量。”

楊天成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認真思索其中的含義,而李天一更是收穫良多,站起身來行軍禮道:“多謝大帥指點,天一明白,自然會將手中騎兵軍團利用到極致,成爲威懾敵人的利劍。”

王厚純見到李天一明白楊天成的話點點頭示意他坐下之後繼續道:“第三路人馬由錢寧負責,兵力爲四個營到五個營,由建州出發,攻擊漳州,斷王潮的後路,繼續吸引南線其他幾個藩鎮的兵力進入福建。其餘人馬全部由陳宇負責指揮,作爲大軍的中路主力,伺機進行決戰。”

“大家可能都看明白了,此次大戰所有的戰場都集中在福建境內,目的就是將嶺南道所有的藩鎮主力全部吸引到福建境內聚而奸之。”楊天成指着作戰地圖上的標示道:“現在已經是七月中旬了,咱們天策軍南線征戰半年的時間也已經過去了,兵力疲憊,所以作爲統兵將領需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將士們休整。”

“所以指揮部的辦法也是放棄了以往的逐城逐地的爭奪,改爲想辦法吸引對方主力於一地而戰勝之。”楊天成繼續道:“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現在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腳下的土地都是帝國的領土,百姓也都是帝國的子民。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個天下終究是要一統的。”

“請大帥放心,我等謹記大帥教導,拿下嶺南,早日讓帝國一統。”與會的全體將領全體起身齊聲喝道。

江南指揮部這邊在召集戰前會議的時候天津那邊郭崇韜也帶着自己的六艘軍艦回到了軍港,勇武號因爲之前的損傷導致前艙進水,被倒拖着拖進碼頭,隨即被大馬力拖輪拖進船塢進行修理,其他艦船也各自靠上碼頭,一隊隊水兵列隊上岸休整。澎湖一戰犧牲的十幾名水兵的遺體也覆蓋着軍旗擡上岸,李玄清和岑天時徐天翔等到碼頭扶柩。

辦完這些之後郭崇韜也回到天津城內找徐天翔彙報此戰的詳細經過,並且將自己的心得交給了海軍軍事學院。

“你是說郭崇韜覺得軍艦船體結構的強度不夠?”徐天翔將郭崇韜反應的問題彙總給李玄清和巧兮。李玄清看着上面的勇武號戰損報告奇怪道:“這也奇怪了,鐵殼戰艦怎麼撞了一下木質帆船還能造成前艙受損呢?”

“徐大哥,是不是勇武號當時選擇的撞擊角度不對啊?這個海面上戰船撞擊也是需要技巧的?要以內傾角去撞擊對方的薄弱處,這樣才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戰果。”巧兮看了看報告找到了問題所在,這一點也隨後被郭崇韜充分重視,並且在後續的海戰中忠實執行了這個規律。

“剛剛下水舾裝的新式戰艦在鋼板鍛造和材質上沒有問題吧?”李玄清點點頭問道。

巧兮知道李玄清擔心什麼,隨着鐵甲戰艦越早越大,船體強度是越來越重要的問題所在,所以答道:“大哥哥放心,新式戰艦採用的不是普通鋼板,而是新式的合金鋼,而且在設計的時候在重要部位採用了新式的裝甲技術。一千噸的船體沒有問題。”

“天翔你去安排一下,召集韓遜、郭崇韜他們過來召開海軍會議,將海軍裝備和艦隊編制定下來。”李玄清道:“另外在新式海軍軍艦下水之後目前的復興號等軍艦全部淘汰給國民警衛隊使用,將火炮拆下來。”

徐天翔走後李玄清開始和巧兮詳細規劃艦隊分佈和組成,並且開始就一支艦隊內部的軍艦數量進行詳細區分,這一忙兩人一直忙到深夜才基本上在地圖上畫完了基本的艦隊駐地。

“大哥哥,你打算如何給軍艦分級啊?咱們目前好像能夠建造的也沒幾種軍艦吧?”巧兮歪着腦袋想了想道:“不過如果要是一支艦隊的話,除了作戰艦船以外,補給艦以及登陸艦或者運兵船什麼的還是必不可少的。我回頭就讓船廠的設計師試着去設計這幾款船隻如何?我想如果不是作戰軍艦的話,成本和質量都不需要太高,應該還算合理。”

“我現在擔心的不是這個,是人員的問題。現在徐家的遠航船隊已經開始組建了,加上海軍擴張,除了經費問題,這麼多的人才缺口,只怕會讓郭崇韜那下子瘋了。”李玄清苦笑道。

“不過按照後世的經驗,除了海軍學院的學生,各軍艦在日常也可以培養實習生,對於非重要崗位的其實海軍可以自行培養。”李玄清若有所思道,“只是管理起來比較麻煩。”

“可以讓新兵處在內河培養,然後輸送到海軍實習,最後合格了之後再正式上崗。這樣就可以避免海軍自行招募人手的弊病了。”巧兮想到了後世的這種人才培訓體系,笑道。

“好吧,人才算是有辦法解決了。咱們來說說軍艦分級的事情。”李玄清將這些記下來之後道:“我初步的打算是採用數字加上漢字組合的辦法。將一千噸到兩千噸的軍艦列爲夏級,然後以此類推。軍艦編號採用三位數進行編組。”

“大哥哥你這樣是不是不太好?要不將作戰艦船編組爲攻擊艦和護衛艦,然後按照主力艦以省名命令,然後補給艦、運輸艦則採用朝代命名你看如何?”巧兮搖搖頭,覺得李玄清的辦法不太好。不過兩人的這些知識都只是後世在一些雜質上偶然看到的。所以想來想去其實也沒什麼好的辦法。

“算了,這個問題讓總參自己去頭疼吧。”李玄清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苦笑道:“韓遜研究了這麼長時間的海軍,說不定他有辦法。”

“說的也是。古人未必比咱們差。大哥哥你去梳洗一下然後去開會吧。開完會回來好好休息一下,這馬上天就要亮了。”巧兮這時候才發現時間過得這麼快頓時笑道。

李玄清達到總參的辦公室的時候徐天翔他們都已經到了,就連岑天時都跟着過來準備湊湊熱鬧。

“這是我和巧兮連夜趕製的海圖,基本上將歷朝歷代探知的海域都畫了進去,當然有些資料因爲年代久遠可能並不準確,所以還需要海軍到時候自己去重新繪製。”李玄清拿出來的自然是自己印象中的東亞海域分佈圖,只是國外的那些區域大體上只是畫了個輪廓,再細緻他也記不清楚,但是對於在場的人來說這份海圖已經很了不起了。岑天時仔細看了看笑道:“皇上,你和巧兮這一晚上估計是沒睡吧,這海圖估計沒有翻越幾百份材料都不一定做得出來,而且肯定提前做了功課了。”

“以前是畫過,不過落在長安了,這一份是我重新畫的。”李玄清擺擺手繼續道:“按照目前我們國人到過的區域,基本上可以將周邊的海域分爲北洋、東洋、南洋和西洋。只是西洋目前沒辦法,因爲那邊的帝國邊境線還沒有抵達海岸。所以按照區域劃分,我們的海軍最重要建成三支艦隊,北洋艦隊,負責海州以北的所有海域的巡邏和戰鬥護航任務,維護海外利益,打擊走私犯罪。東洋從海州到泉州,泉州到廣州所在的區域爲南洋。”

“那這三支艦隊需要的人財物都非常龐大吧?咱們現在還處在統一戰爭時期,沒有能力擔負這麼大的費用消耗啊?”李玄清的話剛說完,岑天時就叫苦道:“今年這一整年估計南線都在打仗,那些繳獲除了軍費大部分都給了渤海灣的開發上面了。如果貿貿然建造三支艦隊是不是費用太高了?而且崇韜你有那麼多人嗎?”

岑天時猶如炮筒子一樣將這些問題拋了出來,也給了一臉興奮的郭崇韜一盆冷水。相對於軍費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這人員配置卻讓他的臉瞬間苦了下來。

“我是說規劃,沒讓你一下子將三支艦隊全部組建完畢。”李玄清白了一眼自己的海軍大將,笑道:“這是最終的規劃。你當前的任務就是老老實實給我將北洋艦隊組建起來,掩護徐家商隊進行貿易,只有他們掙錢了海關纔有收入,你們海軍纔有下一步發展的可能。我警告你啊,那個扶桑還有三韓地區可是出產金銀礦啊,你們去了不給內閣帶點補貼回來你以爲首相大人會給你撥款建造軍艦?”

李玄清的話讓郭崇韜沒反應過來,但是一旁的徐天翔卻笑彎了腰,直接開口道:“臭小子,皇上的意思是讓你到時候協助徐家去海外搶錢懂不懂?”

“啊?”郭崇韜轉過臉看着岑天時臉上眯起的笑容頓時忍不住惡寒不已,這首相不是最文質彬彬的嗎?怎麼現在說到錢比自己還興奮?不過這話他可不敢往外說,不然的話得罪了首相大人估計皇上都保不住他。

“好了,這件事我已經寫了詳細的細則,回頭總參研究一下沒什麼問題的話逐條實施。”李玄清看着逼得通紅的郭崇韜打算了徐天翔和岑天時的笑聲,將手裡一晚上的成果遞給徐天翔繼續道:“下面還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艦隊軍艦組成問題。造船廠第一艘新式軍艦下水以後,按照計劃會分三年建造二十艘左右,除了作戰艦船,還有補給艦、運輸艦和護衛艦。我的設想是一支艦隊應該有五艘主力艦,三艘護衛艦,然後加上補給艦和運輸艦若干組成。由於技術力量限制,將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主力艦的噸位不會再有質的飛躍。所以崇韜具體的艦隊合理編組你們海軍處要自行摸索,我只能給個參考意見。”

李玄清的話讓郭崇韜點點頭,知道這裡面大部分需要自己不斷實踐去磨合然後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方案出來。

“還有最後一點,那就是軍艦的分級和編號問題,這個我沒想出什麼好辦法,總參你們和海軍學院擬定一個詳細的辦法吧。”李玄清將最後一個問題拋給了徐天翔拍了拍手道:“大家要記住一點,海外的世界無邊無際,咱們中華大地雖然是物阜民豐,但是對於整個天下來說還是太小。華夏百姓在統一之後絕對不能侷限於區區中原之地,我們要走的更遠,去開疆拓土爲後代子孫打出一個無邊無際的大帝國。”李玄清的話振聾發聵,在這個有史以來中華民族最具開拓精神的時代得到了手下的積極認同,就連岑天時本人都在念叨着讓海軍走遠一點能爲華夏帶來發展的新契機,以至於多年以後這個大帝國真的建立起來的時候第一代開國功臣在彌留之際不約而同唸叨的就是今日李玄清說的這句話。

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
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