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

公元889年九月,李玄清在烏樑素海逗留了將近兩個月之後,開始攜夫人巧兮以及民政長岑天時等軍政一干人等啓程朝靈州進發,沿途仔細檢查了一遍豐州至靈州一線天策軍邊軍的佈防情況以及軍工產業的發展,並在三封地區和水利環保廳長張全復匯合,仔細聽取了對方關於三封地區水土養護以及沙漠治理的心得。隨後帶上張全復從三封南下穿過定遠城抵達靈州。

徐天翔已經在靈州城外等待李玄清的到來,在幾人到達城中稍事歇息之後彙報了最新的戰情。萬毅在武威城下打敗溫末聯軍之後前騎兵軍團馬不停蹄直取永昌和金昌,徹底控制住了進入河西走廊的東部,爲下一步打通這條絲綢之路咽喉做好了準備。

“這麼說,萬毅是不打算在金昌停留,要利用手中優勢兵力一舉蕩平河西的反動勢力?”岑天時在聽完徐天翔的介紹之後皺眉問道:“這樣豈不是和主公的計劃有了出入?萬一西線戰事曠日持久,那麼我們的經略中原的計劃豈不是要耽誤?我記得小四已經開始啓動幽並地區的暗子了,這要是接不上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功夫?”

“你是說師兄的打算是先期打通河西走廊?然後分區消滅溫末人?”李玄清仔細比對了地圖之後問道:“兩位老師呢?我記得他們不也在靈州嗎?”

“這個計劃實際上就是馬老師出的主意。”徐天翔苦笑道:“兩位老師已經動身翻越烏鞘嶺去武威和萬毅匯合了,說是幫他想辦法在九月底完成光復河西的計劃,不耽誤大部隊東調。”

李玄清聞言心頭一動,看了看地圖上玉門關的位置點點頭,若有所思道:“老師是打算驅虎吞狼?”

徐天翔走到一邊幫着一邊在地圖上劃線一邊繼續道:“馬老師的意思是利用強橫的軍力以及武威一戰打出來的氣勢逼迫溫末人西遷,讓他們去甘州、沙洲甚至安西地區,這樣也能夠維持住西部地區一段時間的穩定,讓我騰出時間進行中原決戰。”

“總參有沒有進行過推演?時間上能不能來得及?玄影衛的計劃需要作出調整嗎?”李玄清吸了口氣看着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往西那一連串星羅棋佈猶如珍珠般散落在西部大地上的城池和路線,問道。

“已經推演過了,依照西部軍團的實力基本上沒有問題,玄影衛的計劃執行起來也需要時間,而且一號計劃也不是一蹴而就,兵力調配上沒有問題。而且新兵處也已經訓練好第一批新兵,可以隨時讓各軍團恢復最佳戰力。”徐天翔知道李玄清的心思,所以徐徐解釋道。

“那就立即執行吧。老師的計劃看起來比我們之前的計劃要長遠,還能夠利用溫末人抵擋住西部勢力對於河西走廊的覬覦。”李玄清點點頭道:“讓後勤部和玄影衛西北分部配合行事。”

岑天時見到李玄清點頭頓時笑道:“主公心裡有數我這個搞民政的心裡也放心了,我馬上讓拓跋思諫開始籌備河西的民政事務,保證接收工作。聽說河西自晉末開始就是中原大族的避難地之一,文化繁榮,可是不敢小覷啊。”

李玄清自然知道這個後世一直到宋代河西和中原王朝的文化交流的事情,點點頭笑道:“這次咱們索性也跟着去湊湊熱鬧,巡視完河西之後返回長安,主持中原事宜。”

岑天時見到巧兮這時候走了進來笑道:“聽主公說巧兮準備的火車打算從靈州開始建設鐵道通往河西,這次趕不上了,下次咱們去河西就不用騎馬了。”

巧兮聞言俏臉一紅,不過卻笑道:“先生別急,其實鐵軌鋪設很快的,寶馬集團已經想到辦法了。”

幾人說說笑笑正準備繼續討論這個火車的時候門外百信匆匆走了進來,身後還帶着玄影衛的一名飛騎。

“啓稟主公,參謀長,玄影衛統領緊急軍情彙報。”飛騎送上一份紅色標籤的信符,然後隨百信躬身退了出去。

李玄清接過信符大致掃了一眼,臉色卻變得好奇怪,讓周圍的幾人好生奇怪。徐天翔接過一看之後苦笑道:“這個李克用怎麼越老越糊塗?”見到岑天時湊了過來道:“小四彙報說李克用不知道怎麼回事讓李存孝一家全部扣押起來,還派兵包圍李存孝於信陽。”

岑天時聽到之後卻看了李玄清一眼,同樣的臉色古怪,不過他和徐天翔是一個心思,擔心的就是李玄清意氣用事這時候跑去救李存孝。不過知道在信陽之後倒是暗自鬆了口氣,信陽位處李克用地盤的腹地和天策府轄區的距離可不近,這時候相救估計是來不及了。

李玄清倒是沒有想那麼多,只是默默的嘆了口氣走到一邊,自己給李存孝謀劃了那麼多怎麼還讓他走到了這一步?而且好像比歷史上早了好多。難道是因爲自己?

“讓小四全力打探李存孝被圍的原因,另外讓龍組出動,看看能不能進入信陽城中,將他的家眷接出來。”李玄清嘆了口氣苦笑道:“你們別用這樣的眼神看着我,我也不是李克用,放心吧。讓天成立即主持一號計劃,民政部和後勤部在東部地區的物資開始秘密籌備。跟小四說,一號計劃立即啓動吧。”

李玄清的話也讓兩人徹底放了心,急忙開始各自準備去了。他們一走就剩下李玄清和巧兮兩人了。

“大哥哥,你是不是打算去救李大哥一家?”巧兮走過來,怯生生的問道。自從巧兮逐漸恢復了一些前世的記憶之後,很少再有這種神情了。

李玄清點點頭道:“我本來是打算去救他的,至少能夠說服他不要相信李克用和李存信,但是我能救得了他一次,未必能救得了他一世。而且他和我們的信念立場不同,將來說不定也會反目。唉,只是——”

“只是大哥哥終究還是狠不下心,心裡還記着李大哥這些年來對咱們的幫助對嗎?”巧兮柔柔的聲音傳遞過來道:“其實巧兮覺得大哥哥就算前去也未必能夠救得出來他。李大哥的本事如果他不想死我想也沒什麼人能夠拿得下他。現在大哥哥派人去救他的家人,我想反而會讓他心頭有了一絲顧念,說不定就不想死了呢。”

“巧兮,咱們明天一早就回長安吧,李克用此舉說不定讓我們的計劃提前了。河西是去不了了。”李玄清點點頭算是迴應了巧兮的話,想了想繼續道。

“好的,我去收拾一下,咱們明天一早就走。”巧兮見到李玄清雖然眉頭依然緊皺,但是神情卻已經平靜,頓時也跟着開心起來。

當晚李玄清緊急通知了徐天翔和岑天時,交代了一下河西的後續事宜之後,第二天一早一行人就直奔長安而去。

“你說主公會不會忍不住去救李存孝?”岑天時看着李玄清一行人渡過黃河,纔對着身邊的徐天翔問道。

“放心吧,剛纔巧兮已經和我交代過了,主公趕回去是準備佈置一號計劃,而且主公似乎不太看好總參對於河西的時間推演,應該是打算先正面抗住第一波吧。”徐天翔搖搖頭笑道:“只要主公不意氣用事,這天下咱們打下來沒問題,到時候我們竭盡全力創造出一個千古盛世不是問題。”

“哈哈,我以前覺得天翔你可是那種很謙虛的人,怎麼偶爾也有霸氣外露的時候啊?”岑天時聽到這話頓時放下了心思,笑道。

他們兩人的談話李玄清自然是不知道了,不過就算知道了也不以爲意,在和巧兮度過黃河之後一路策馬東歸,幾天之後回到長安。

休息了幾天之後,接到通報的楊天成也帶着長安附近留守的軍團負責人已經總參留守人員在軍部大樓集合,開始加速一號計劃。時間也在889年八月初十這一天定格,天策軍經略中原的計劃從這一天開始正式實施。

“主公,目前隸屬於東部戰區共計四個軍團,十五萬人馬,加上中央警備營留守長安的親衛營,共計十八萬。厚純那邊也已經讓直屬營在本月中旬完成歸建,這樣的話我們東部戰區已經集中起了超過二十萬人馬,可以肩負起中央軍團的責任。”楊天成接過參謀遞過來的軍情彙總表笑道。

李玄清白了他一眼,搖搖頭道:“正面兵團不可能給你這麼多人,想的太美好了。你們正面軍團就以你直屬的第一軍團、薛萬里的第六軍團和吳歡的第八軍團爲主,合計十萬人。第二軍團北上豐州,協助陳凡執行北線計劃,直屬營和親衛營作爲第三期預備隊使用。總參以後制定作戰計劃必須考慮到預備隊,這樣萬一前線出現失誤也有足夠的機動力量來彌補。”頓了一下指着南邊道:“讓厚純帶着他的第四軍團駐紮鳳翔,威懾整個南方。”

楊天成撓了撓頭笑道:“預備隊我考慮過了啊,等河西那邊結束之後侯勇的第七軍團和兩個中央警備營合計十幾萬大軍的後備部隊呢。”

李玄清和這傢伙說不到一塊去,索性換一個話題道:“東邊的情況怎麼樣?你找到合適的地點沒有?”

“朱全忠已經拿下了朱瑾,而且還插手沿海的曬鹽產業,聽說宇文家的曬鹽場被強制沒收了好幾處,幸好的是宇文禮提前得到消息,將部分鹽場轉移到了海島上,總算沒有遭到了滅頂之災。”楊天成點了點頭道。

“這件事工商廳和玄影衛會處理的,暫時我們也沒辦法。西北的冬天快來了。北線不到明年開春是沒辦法開動的,所以南線的戰事需要你自己把握,配合小四的計劃。”李玄清微一沉吟道:“一號計劃關係着咱們能不能進入中原,所以你務必要慎重對待。”

楊天成點頭道:“主公放心,總參一切準備就緒,各部隊也已經動員完畢,現在就等着小四那邊的迴應了。”

“幽並地區是李克用佔據,漢人生活困苦不堪,所以小四佈置起來很順利,各地的反應目前爲止也都很不錯。而且相對於朱全忠的地域有鄭璠這類人物,李克用在情報這一塊比之落後不少。所以不用擔心什麼。”李玄清盤算了一下之後道。

李玄清這邊和楊天成琢磨一號計劃的時候河西地區的萬毅也已經和張天虎幾人商議妥當,開始佈置。十幾萬大軍擺成三路從金昌出發,沿張掖、酒泉至嘉峪關一線擺成一字長蛇陣,強行驅趕溫末人往西而去。並對沿途各族進行篩選,凡是不願意服從天策軍管理的一律血腥鎮壓,將這些當初反叛大唐幫助吐蕃攻打大唐邊城的少數民族一掃而光。

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之下,部分部族攝於軍威開始接收後續民政官員的安排,開始落戶爲天策府在冊百姓,部分被迫西遷,被這股滾滾洪流裹挾一路向西而去。

這場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掃蕩行動讓萬毅贏得了“屠夫”的綽號,這一路血腥鎮壓也讓西域各族真真切切感受到漢族復興所帶來的壓力,在戰後除了歸順的其他各族紛紛外遷至西南、西北等地。

шшш★ TTκan★ ℃O

不過在萬毅剛開始行動的時候,溫末人在張掖和酒泉佈置的兵力其實還是不錯的,但是架不住萬毅的編制裡有一個完整的炮兵營,這在西北地區廣泛壘土爲城的情況下,火藥的威力被無限制放大,爲了和東面的計劃相配合,萬毅一出手就是暴力,直接用炸藥包開路,蠻橫無比的炸開了酒泉和張掖的城牆,十幾萬大軍蜂擁而入,根本不給溫末人任何機會。而且隨着進入河西走廊身處,這種地域狹小的方位也讓騎兵的作用慢慢變小,步兵和陌刀兵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溫末人的優勢根本就發揮不出來。而且萬毅利用手中的亦戈不斷的放出模糊的信號,忽悠那些效忠亦戈的部落就地投降,這樣以來也漸漸的使溫末人開始走向分裂的道路。

而伴隨着酒泉和張掖被拿下,河西走廊只剩下嘉峪關以及西部的敦煌和陽關等少數據點。溫末人在萬毅的攻勢下沒有絲毫便宜可佔,只能帶着剩下的族人且戰且退,往安西的方向而去。等到萬毅大軍兵鋒抵達嘉峪關下,溫末人再也不敢據城而守,開始屯兵城外準備做最後一戰。

而萬毅陪着張天虎和馬老三打量着遠處的嘉峪關破敗的城牆也是感嘆不已。有唐一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修長城的王朝,嘉峪關也是年久失修加上被外族佔領百年時間,徹底風化了。

“老師,百年了,咱們今天第一次來到這裡,漢人的土地由我們收復了。”萬毅指着遠處的土城感慨道。

“是啊,我們今天來收復故土,但是也要警示後代不能再失去了。”馬老三難得沒有煞風景,而是跟着感嘆道。

“老師放心,我那位小師弟要打造的可不是一代盛世,而是奠定萬世根基。他會比我們做得更好的。”萬毅點頭笑道,渾然不把對面溫末人的軍陣放在眼裡。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