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

于闐國都於闐城外贊摩寺在於闐國內享有盛名,蓋因爲是昔日羅漢比丘比盧旃爲其王造覆盆浮圖之所,也是此次飛鷹旅在於闐國都的秘密據點。其實在於闐城附近共有兩座有名的佛寺,贊摩寺在城南五十里左右的地界,在城西其實還有一座比摩寺,相傳是老子化胡成佛之地。

不過這些對於此時潛伏在此的蘇小虎等人來說沒有任何興趣,雖然飛鷹旅戰士初來的時候還是興致勃勃的去參觀了贊摩寺中那座傳說用純金打造的大佛,但是這些對於常年遊走在黑暗和死亡邊緣,將殺戮當做家常便飯的兵王來說卻沒有多少吸引力,只有少部分類似於第一大隊隊長羅明浩沒事就溜進去佛寺圍着大佛打轉,想着怎麼給它運回去。

“秦空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嗎?”蘇小虎有點百無聊賴的隨口問道,飛鷹旅如今進入于闐的雖然只有一個大隊五百多人,但是蘇小虎卻絲毫沒有將於闐這個西域很有名氣人口很多的國家放在眼裡。按照飛鷹旅自己的說法,這個天下還真沒有飛鷹旅去不了的地方,最新一代的飛鷹旅戰士甚至都被要求必須學會在必要的時候駕駛海軍軍艦。

不過蘇小虎雖然沒有將於闐放在眼裡,但是並不代表此時的于闐實力不強,事實上如今的于闐雖然經歷過歷次戰亂和滅國的慘劇發生,但是由於信奉佛教,對於修生養息很有經驗,加上于闐地處安西盆地的南緣,境內多有雪山河流經過,著名的于闐河也就是後世的塔里木河有一段途徑其國給他們帶來了充沛的水源,再加上苴拔河的存在直接造就了南絲綢之路最大的一個綠洲的存在,境內植物種類豐富,農業相對來說很發達,而且很重要的是于闐是西域諸國當中最早得到中原完整的養蠶技術的,所以手工絲織產業非常發達,在絲綢之路斷絕的這些年裡于闐的絲綢製品和其他的紡織品爲其帶來了極爲可觀的收入,也讓國家民衆普遍富裕。在這種社會環境當中,于闐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成爲西域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份國力存在,于闐才能夠在周邊羣狼環伺的環境中還能夠呈現出一片祥和,佛光普照,成爲此時西域爲數不多的佛國。

“老大,秦副統領那邊還沒有其他的消息,只是讓我們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尉遲氏的和尚最近好像有點迷茫,準確的說是被自己的佛法給困惑住了。”蘇小虎身邊的親衛搖了搖頭,對於玄影衛最近的動作他這個負責聯絡的人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但是他卻沒有辦法評價對方的計劃。

蘇小虎卻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顯然猜到了秦空那邊碰到了什麼麻煩,這于闐悲劇就悲劇在這個佛教了,境內幾乎是全民信佛,佛寺幾乎遍佈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幾大城池之中和尚的人數是數不勝數。而受到佛教的影響,于闐國國民的血腥似乎也在這遍地佛光之中被消磨殆盡。至少在蘇小虎看來於闐的周邊環境並不好,西邊有薩法兒王朝虎視眈眈,特別是天方教更是可以說是佛教的死敵,而南邊更是于闐的生死大敵吐蕃人,北邊則是遊牧民族安西回鶻。可以說除了對天方教他們還能夠有基本的警惕和戰備,其他地方甚至都沒有多少防禦可言,此次加入曹仁貴的所謂的反唐聯盟更是直接撤走了邊境的大部分駐軍。蘇小虎不敢想象如果安西回鶻率兵來襲難不成還能夠指望着神佛下界來度化那些北方騎兵?

不過自然于闐能夠生存下來倒也不是沒有自己的絕招,依靠着佛教的教化人心,于闐的百姓的心倒是很齊,所以如果出現戰事的話蘇小虎相信只要于闐國主徵兆那麼肯定會有大批百姓參軍入伍。而且佛教在西北的影響力還沒有後世那樣衰微,至少在吐蕃和回鶻人的心中還是存在着獨特的地位的,南邊的吐蕃人更是和于闐一樣舉國信奉佛教。所以這些大和尚倒也不是什麼用都沒有,有戰事發生的時候這些人通過自己的關係還是能夠影響各個統治者的決策的。

這些也都是蘇小虎進入于闐境內之後發現的,不過先自己一步進入于闐的秦空顯然目前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原本已經和玄影衛談妥的尉遲沙馳車此時也被佛法繞住了,這讓秦空有一種爲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想法,而這個問題如果不能解決的話只怕玄影衛所有的計劃都要變成一場空了。

“大師還沒有拿定主意嗎?”伽藍寺內秦空和一位長眉善目的和尚相對而坐,秦空給這位和尚倒了一杯茶,有點壓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急躁問道。這茶葉還是秦空自己帶來的,絲綢之路被斷絕之後原本的商隊被堵了回去,大批量的內地茶葉絲綢之類的物產再次出現了短缺,而西北各地並不產茶葉,部分茶葉還需要從更南方的印度也就是身毒來輸送,成本太大,不是一般人能夠消費的起的。而秦空眼前的這位僧人正是此次玄影衛找尋到的目標,尉遲氏的另一位王族尉遲沙馳車,也就是伽藍寺的悟心大師。

“阿彌陀佛,施主此前提議貧僧思之再三覺得此前所作決議有失欠妥。當今國主啓明殿下並無失德之處,雖然這些年對於我這一支多次打壓但是畢竟沒有傷及我族人性命,而且貧僧深覺我佛慈悲,不應該貿然干涉塵世之事,這推翻國主的叛逆之事貧僧更是無法做到。”悟心大師一臉慈悲道。

秦空搖了搖頭,不過也沒有多少頹喪之色,而是輕笑一聲道:“大師慈悲之心我早就有所耳聞而且也素來敬佩大師不願插手紅塵中事,一心向佛。只是在下有一疑問不知大師能夠爲在下解惑?”

“施主請說,貧僧雖然愚魯但是對於施主這等心向我于闐百姓考慮之人理當盡心盡力。”悟心大師的這句話讓秦空暗自一笑,接過話茬道:“對於佛家而言,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不知大師平日裡是否有這方面的意願?”

“佛家對於救人性命多有諸多典故,其實就算不是我等人類,割肉飼虎之類的佛教前賢自然也在教導我等。”悟心大師唱了個佛偈繼續道:“但不知施主所言具體爲何人?如若有其人貧僧自然竭盡全力去救治,如果有必要貧僧也會效彷彿教典故,割肉無悔。”

“大師心胸,在下敬服。”秦空一笑之後一字一頓的說道:“我想請大師所救者乃是此地千萬于闐百姓爾,乃是于闐千年國祚之傳承。不知大師可願聽我細說?”

秦空也不理會悟心大師的深色變化,而是喝了口茶繼續道:“大師應該知道貴國國主加入了反唐聯盟這件事吧?”

“貧僧雖說是空門之人,但是這等重大之事也是早就聽說,而且施主此前來找貧僧似乎應該也是說這件事吧?”之前和悟心大師接觸的玄影衛暗衛並沒有說明這件事,不過秦空顯然不會隨便說說,所以繼續道:“安西素來是我大唐疆土,此次大唐收復西域,安西自然是勢在必得。于闐素來和中原交好,前代國主甚至親率兵馬隨我安西軍不遠萬里返回內地平叛,其後歷代國主也曾經多次蒙受我大唐皇帝陛下冊封。我想知道的是,如果大師站在我大唐皇帝陛下的角度,會怎麼做呢?貴國國主如此明目張膽和我大唐作對是否做好了徹底與我大唐翻臉的準備了?我想請問我大唐皇帝的這傾天之怒於闐該如何承受呢?”

秦空的反問是一句接着一句根本不給悟心大師插話的機會,一時之間這間禪室中只聽到秦空的聲音,“大師,不瞞你說,如果不是于闐與我華夏同文同種,大師覺得在下會不遠千里來這裡和大師談經論道嗎?只怕到時候就是千軍萬馬而來扣關攻城了。戰火一開于闐又有多少無辜之人送命?大師的普度衆生能實現得了嗎?”

“大師,我來告訴你吧,大唐的西征軍已經到了沙洲了,回鶻人已經敗了兩陣,他們沒有多少機會了,給你們于闐的時間也不多了。”秦空嘆了口氣道:“我大唐之前百年戰亂,和西北西域斷絕聯繫百餘年,如今的西北我大唐百姓已經不多了。也正因爲如此皇上纔會不願意對於闐親啓戰端,畢竟這裡曾經和我大唐一樣,是我大唐的子民。但是如果於闐依仗着這種身份覺得我大唐最後會遷就妥協,那我想就錯得離譜了。張朝奉的屍首還沒有下葬,歸義軍的昨天就是于闐的今日。”實際上按照史書記載和秦空這一路所見,于闐的人種還真的和華夏大地的漢民非常類似,不似其他各地均深目高鼻,唯獨于闐國家百姓貌不甚胡,頗類華夏。甚至在學習中原禮儀文化這方面于闐也比其他地方做得更好,時至今日于闐國內說唐言都是司空見慣,甚至於闐官方的語言文字也都是漢字,雖然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

“施主這是在拿千萬生靈的性命當兒戲,我于闐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在西北的藩籬,難道大唐皇帝陛下沒有看到這一點嗎?大唐進軍安西爲何要將我于闐牽扯進去?我國國主殿下雖然加入了反唐聯盟但是他已經私下裡承諾過,不會直接出兵協助回鶻人的。”悟心大師被秦空越來越冷的語氣給說愣住了隨即開口反駁道。

“大師確定覺得是我大唐在拿千萬生靈當兒戲?”秦空冷笑道:“如果不是我大唐在東邊崛起大師不會覺得你于闐還能夠繼續穩坐釣魚臺吧?我大唐如果不是看在於闐和我中原歷代的關係大師不會真的以爲我會閒的沒事來這裡和大師喝茶?大師難道不覺得這件事更適合軍隊來嗎?”對於悟心的思維邏輯秦空有點無奈,所以直接道:“今天我與其來說是說服大師爲了萬千于闐百姓輕涉紅塵還不如說是代表我大唐皇帝陛下來宣讀詔書的,西北時隔百年是該回歸正統了,任何擋在滔滔大勢面前的人和事都會被我大唐鐵騎碾的粉碎。”

秦空的話讓悟心渾身冰涼,他沒有料到秦空的態度會變得這麼強硬,而且縱觀天策軍在西北的戰例,秦空的話並沒有誇大的成分,不管是最初的吐蕃人還是溫末人或者是回鶻人和歸義軍,這些試圖和天策軍和大唐對抗的全部被掃進了歷史的塵埃之中,而且對於大唐的這種毫不妥協甚至是毫不留情不管不顧的做法西北各族從心底感到害怕和畏懼。這也是此次曹仁貴提出反唐聯盟之後西北大小各族都會相應的原因所在,如今的大唐和他們記憶深處或者說各族史書上記載的大唐差別的太大了。如今的大唐軍力強盛,對於敢於對抗的勢力毫不留情的做法也讓所有部族都感到了生存的危機。

“大師,剛纔你說的于闐軍隊不會出國參戰,我想你想錯了。這是我們的情報,三天前貴國國主已經下令徵兆王庭直屬軍隊往北開拔了。我想大師應該知道此舉意味着什麼吧?”秦空從身上拿出一份情報扔給悟心冷笑道:“在這場亂局之中,于闐既然已經參與進去,也就沒有辦法將自己摘出去了。這個消息不出三天就會傳到我西征軍主帥那裡,你覺得我們的元帥會如何看待你們于闐?”

“那你想怎麼樣?大唐又該如何處置我于闐?”秦空的話讓悟心陷入了良久的沉思,時至如今也正如秦空所言,不管當初于闐的國主是如何考慮的,既然于闐已經被攪和進去了,那麼就沒有辦法將自己摘出去了,而且事實上于闐也已經採取了動作,這份情報只要送到大唐軍隊手中那麼那位讓西北各族上下都感到心驚膽戰的統帥又該如何看待于闐?于闐的未來又該在哪裡?自己又該如何把握于闐的未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
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