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

“阿也比閣下,你是說讓我們繞道從黑海東邊迂迴過去?”在大食軍隊面對着博斯普魯斯海峽拿不出任何辦法的時候,阿也比也匆匆從巴格達匆匆趕來。他一方面是親自押運給養抵達前線,另一方面也是帶着阿拔斯的命令而來。時至今日大食帝國的戰略形勢已經變得異常惡劣。沒有海軍之後,自己的戰爭潛力也已經耗盡,以至於遠征軍團在高盧地區被殲滅之後大食帝國竟然不能抽調軍隊及時進入伊比利亞半島進行防守,以至於原本佔盡了戰略層面優勢的大食帝國在變得危如累卵。

不過阿也比提出的繞道黑海東岸圍攻拜占庭的辦法其實也不是什麼好辦法,且不說目前大唐軍隊已經推進到了裡海西邊,會不會對於黑海有什麼想法,光是抽到大量軍隊繞道而行這麼長的時間自己這邊能不能及時趕到拜占庭附近都是問題。阿也比那邊已經從巴格達附近抽調了最後一支預備隊前往突尼斯等地進行準備,他已經對伊比利亞半島不抱任何希望了,能夠守住阿非利加洲的領土對於目前的大食帝國高層而言就已經非常慶幸了。

“烏介閣下,不知道腓尼基運河目前進展到什麼程度了?”阿姆杜拉是此時大食帝國在海峽附近最高統帥,所以考慮了一下阿也比的建議之後問道。他和別的將領不一樣,對於整個泰西局勢有着全盤考慮,也正是因爲這樣,他纔會對於腓尼基運河的開通非常關心。因爲只要運河能夠開通,那麼在波斯外海上操練不休的新式戰艦就能夠快速進入地中海,然後有了新式戰艦的牽制,大秦的海軍艦隊就失去了作用,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自己這邊還可以利用艦隊反過來攻擊大秦,從而迅速扭轉局勢。

“由於前一段時間帝國的兵源陷入枯竭,加上教宗那邊舉行聖戰,所以原本聚集在埃及境內修運河的十萬民夫陸續被抽調,只剩下三四萬人,運河開鑿速度大爲減慢。還好腓尼基之戰之後,我們向大唐移交了近四萬多戰俘,纔將人數勉強湊齊。不過,按照大唐對我們通報的進度來看,他們目前已經將大苦湖和北部的提姆薩赫湖連在一起,也就是說,目前運河從南邊的蘇伊士出發已經可以直接抵達提姆薩赫湖附近了。”阿也比道:“我預計最起碼三月底之前能夠抵達拜赫拉地區。”

“那還差得遠呢。”阿姆杜拉有些不甘心的嘆息道:“如果他們的速度能夠快一點,我們倒也還能等得起,但是按照目前的速度,只怕年底之前大唐是無法將運河修完的。可是我們卻已經等不及了。”

“那我們大食該怎麼辦?”阿也比也知道遠水解不了近渴,此時大食的國勢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地步,大軍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多待一天就多一分危險。

“目前有三個辦法,其一,和大秦人談判,將時間拖到年底,等到大唐將腓尼基運河開通之後我們再捲土重來。”阿姆杜拉搖了搖頭道:“這一條看似對我們最有利,但是大秦人肯定不會同意。其次,就是向大唐求救,希望他們能夠介入泰西,從北線出兵攻擊大秦,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東面,給我們一點時間準備。最後一個就是繞道黑海東岸。”阿姆杜拉說完之後所有人都是苦笑不已。這三個辦法在目前看來只怕一個都難以實現,不論是讓大秦停兵還是讓大唐介入,就算是他們同意,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辦到的。不過阿也比卻不這麼認爲,反倒是一臉嚴肅道:“阿姆杜拉將軍,不論如何我都要去試試。你這段時間儘量穩住陣線,我需要馬上去一趟大唐。”

“如果閣下能夠說服大唐參戰,那可真是帝國最大的功臣了。”阿也比那充滿自信的樣子倒是讓阿姆杜拉聳然動容,站起身來一把握住了阿也比的手,聲音也略微帶着一點激動道。

談好計策之後,阿也比馬上動身從中亞細亞繞道直奔大唐而去。而阿姆杜拉顯然也沒有將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大唐身上,所以在阿也比走後立即召開高級將領開會,想辦法繼續渡海峽進攻拜占庭。這些天的戰鬥讓大食人也基本摸清楚了大秦的策略,那就是依靠着海軍戰艦在整個海峽之內進行不間斷巡航防止己方的偷渡。

“博斯普魯斯海峽還有馬爾馬拉海加上東邊的達達尼爾海峽這些地方海路是相連的,我們要攻打拜占庭,從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最便捷的。但是我們清楚也就意味着大秦也清楚這一點,所以艾利多安的海軍艦隊現如今已經全部開進了馬爾馬拉海,幾乎是在馬爾馬拉海和黑海之間全面巡航,我們根本就沒有一點好辦法。”一名將領站起身來正打算抱怨但是卻讓阿姆杜拉忽然想起了什麼,所以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獨自在帥帳之中來回走動,半晌之後忽然道:“既然艾利多安將自己的艦隊全部開了進來,那麼我們就捨近求遠,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將軍閣下是打算採用阿也比閣下的辦法?繞道黑海東岸?以我們騎兵的速度繞道東岸然後迂迴過去最起碼也需要十餘天到二十天的時間,而且這還是沒有遇到什麼阻攔的情況下。一旦他們在半道之上受阻,我們勢必會陷入兩線作戰。”之前那名將領似乎對於阿姆杜拉的辦法有些吃驚,站起來反對道:“雖然阿也比閣下是好意,但是他並不瞭解我們前線的情況,所以恕我直言,我不能同意他的意見。”他的話一說出口得到了在場幾乎所有將領的支持。不過阿姆杜拉倒是沒在意反倒是打斷在場將領的議論道:“諸位我並沒有要遵循阿也比閣下的意思,阿也比在政務上的能力比起在軍事上要強得多,但是剛剛烏拉姆的話倒是讓我想到了另外的辦法。”阿姆杜拉讓人拉開掛起來的地圖笑道:“諸位請看,目前不論是大秦人還是我們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和兵力都全部集中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甚至連帶着我們兩國唯一的一支艦隊也因爲我們的大兵壓境而全部開進了馬爾馬拉海防備我們渡海峽攻擊拜占庭。”阿姆杜拉道:“阿也比閣下也正是因爲這個才提出來繞道黑海東岸的辦法,但是誠如烏拉姆所言,繞道黑海東岸變數太多,不能夠達到我們的目的。但是不繞道黑海東岸,那麼我們爲何不能學學大秦人之前從中亞細亞半島的那樣,從前線秘密抽調兵力繞道西邊走達達尼爾海峽或者直接從海上走呢?大秦海軍目前全部都在馬爾馬拉海,只要我們能夠保持足夠的壓力,那麼爲了拜占庭的安全,艾利多安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其他地區。只要我們能夠籌劃好,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渡海峽北上,從另外一個方向攻入大秦本土。”阿姆杜拉的辦法其實不算什麼新鮮事務,畢竟之前大秦人就在他們這羣人的眼皮子底下完了一手,而且還玩得非常好,直接在短時間內徹底扭轉了兩國之間的局勢。所以阿姆杜拉思之再三決定也來這麼一手。只不過有些事情可一不可再,阿姆杜拉要想完成這條瞞天過海的計策需要準備的只怕比起之前大秦人要更加的嚴密更加的艱難。不過目前他們這些人對於波斯普利斯海峽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所有人都對於阿姆杜拉的發言眼前一亮,當即所有人都開始補充這個計策,所以這場會議整整開了一上午,但是也將阿姆杜拉的這個建議全面完善,變成了一個完整的計劃。

“烏拉姆,你將撤到後方的騎兵三個軍團,火槍隊三個軍團和火炮三個大隊秘密集中起來,採用晝伏夜行的辦法秘密朝着達達尼爾海峽附近前進。”阿姆杜拉道:“我會讓後勤隊的一部分人事先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尋找合適的偷渡點,然後預先製造好木筏等渡海工具待命,等到你們一到就立即開始在夜裡渡海而去,渡海之後你們的任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偷襲拜占庭,給我徹底打亂他們在我們對面的部署。”

阿姆杜拉交代完之前發言的這名叫烏拉姆的將領之後繼續道:“爲了不引起大秦人的主意,我們還要想盡辦法來吸引大秦人的注意力,讓他們始終覺得我們費盡心思想到的都是如何度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從正面壓過去。所以我決定,我們繼續製造渡海工具,然後進行渡海作戰,要放開對於大秦探子對於我們前軍的偵查,讓他們認定。所以這件事由我親自負責。”

阿姆杜拉果然在隨後幾天時間裡進行大規模的製造木筏的活動,幾乎將位於中亞細亞黑海附近的森林給砍光了,大量的木頭在黑海沿岸快速被製作出來然後開始朝着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狹窄的地方聚集,這一次阿姆杜拉也打算利用這個吸引對方注意力的機會實驗一種新設想。這一次這些木筏在天啓十三年三月二十的夜晚,趁着昏暗的月光,數以千計的木筏開始在這個最窄處只有六七裡的地方進行大規模的排列,他是打算在海面之上擺出一條木筏組成的道路。只要艾利多安不能及時炸掉這些木筏,那麼自己實際上就能夠直接突破海峽限制了。

阿姆杜拉的這個設想在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這些木筏剛剛鋪設好的時候就被艾利多安發現,大批戰艦頓時間開始進行密集炮擊,海面之上炮聲震天,巨大的水柱不斷在海面上升騰而起。而阿姆杜拉也不甘示弱早就提前將自己的炮隊擺在了海岸線上,和艾利多安進行了大規模的炮戰。戰至當天下午,艾利多安成功的將阿姆杜拉的木筏近乎於全部擊潰,但是他自己也損失了五艘戰艦,而且還讓阿姆杜拉趁機送了一部分軍隊到對岸。由於對面的大秦陸軍因爲根本沒有料到這一點,所以幾乎是眼睜睜的看着這將近千餘人的小部隊消失在岸上。這一幕讓親臨前線的艾利多安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他不清楚阿姆杜拉到底是什麼用意,但是這千餘人卻真真正正的上岸了。而在隨後幾乎整個三月底,阿姆杜拉幾乎是隔天就開始執行這種戰術,而且相比第一次,後面是越來越得心應手,甚至於在黑夜之中偷渡部分軍隊登岸。艾利多安的海軍戰艦甚至全部被吸引到了兩軍陣前,對面的大秦陸軍這些天也開始抽調了大量的兵力四處絞殺這些偷渡上岸的大食軍隊。整個前線都被阿姆杜拉的這種明知不可能成功的戰術給打亂了。但是和別人不同的是,艾利多安卻不相信阿姆杜拉的真實目的是在做無用功。他反倒是對於每次少則千餘人多則數千人的這種小規模偷渡的辦法深感擔憂,只要大秦陸軍不能即使剿滅這些人,那麼積少成多,終將有一天這些人聚集在一起會形成巨大的力量,從而會徹底影響遠處的拜占庭王城。所以在又一次挫敗了阿姆杜拉的木筏渡海戰術之後,艾利多安開始登岸,他要去找陸軍統帥,要想辦法制止大食人的這一做法。

不過此時在大食軍營內,烏拉姆也已經秘密帶着騎兵軍團悄然離開了,而第二批火槍隊還有炮兵大隊也在隨後的數天時間內悄然從大師軍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阿姆杜拉悄然圍起來的空營。

“諸位,明天我們再來試一次。”阿姆杜拉對着所有人再次說道:“截止到今日我們已經送上對岸快一萬五千多人了,他們必然會極大的擾亂大秦陸軍的部署。所以我想這一次我們肯定能夠送上去更多的部隊,到時候這些人發揮出來的戰力必然會比其他軍隊更加強大。”

“將軍閣下請放心,我們這一次準備的木筏可比上次要多得多,從黑海出發順流而下可以直接在營前聚集。”阿姆杜拉點了點頭,對於這樣的回答很滿意。他就是要用這種辦法施放煙霧彈,徹底讓艾利多安和大秦軍隊的注意力全部被自己以及上岸的那些大食軍隊給牽制住,只有這樣,烏拉姆的偷渡部隊才能夠在下游一次性成功,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完成偷襲拜占庭的戰術規劃。

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
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