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

公關890年的八月底,天策軍和宣武軍這兩個北方重型諸侯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瞄準了天府之國,而且彷彿商量好的,情報組織在大軍未動之前開始在川中展開暗戰,東川到西川這個基本未受唐末之亂影響的世外桃源剎那間被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宣武軍派遣了最精銳的帳前燕子都充當殺手進入川中和胡小四領銜的玄影衛龍組對陣,後者爲了在短時間內清除宣武軍和本地王建、李茂貞的情報勢力,直接調來了主力已經前往福州和廣州探路的飛鷹旅部分人員參與其中。由此兩大諸侯最強的核心戰力在川中展開角逐,飛鷹旅在三隊隊正黃三的率領下將王彥章苦心經營多年的帳前燕子都打崩潰,一千多人的精銳在半個月的時間內被全殲在閬州以北上去。飛鷹旅用血淋淋的戰績宣告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兵王。而遭受如此重大打擊的鄭璠不得不改變主意,將和天策軍爭鋒的勢頭按捺下去,變成真正的以情報搜索爲主。

而贏得這場暗戰之後的玄影衛並未就此收手,將打擊的範圍擴大到本土勢力王建和李茂貞身上,一時之間川中大亂,被打蒙的王建和李茂貞意識到山雨欲來,川中的變故短期內就會發生。急忙在綿州進行會面,商討聯盟對付這兩大諸侯的入侵。

相對於東邊的朱全忠,因爲有楊守亮阻隔,暫時還可以不用考慮外,北線漢中的天策軍可謂是懸在兩人頭頂的一柄利劍,隨時都可能砸下來。所以李茂貞見到王建之後也顧不得寒暄直接開口道:“光圖兄,如今形勢不妙,你我可得想個對策才行啊。”

王建本來得到東川之後和李茂貞倒也是相安無事,雖然邊界時有衝突,但是在天策軍強勢崛起之後和李茂貞的關係倒是好了不少。所以聽到李茂貞着急也是愁眉不展,沉吟半晌之後問道:“前幾個月宣武軍派人來說的那件事你怎麼答覆的?”

“還能怎麼答覆?要一起對抗天策軍我沒意見,但是要你我去打頭陣萬萬不行,在關中的時候我和李玄清對過陣,天策軍勢大絕非我能抗衡,所以宣武軍打的主意我是沒辦法執行,再說如果到時候朱全忠在東面沒有動靜咱們肯定會被天策軍雷霆之勢掃落馬下,那這幾年的基業也會毀於一旦的。”

“正臣兄,這也是我最擔心的。你我兩家共分西蜀本來指望可以坐看天下成敗的,但是如今天策軍在漢中的兵團厲兵秣馬,時刻準備對我川中動手。前段時間的暗殺你也清楚了,看來咱們是沒辦法躲過這一劫了。”王建之前在楊復恭的手下過的比李茂貞還要慘,好不容易帶到空子將顧彥朗從東川攆走,就遇到了李玄清這股異軍突起的力量,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也讓他無可奈何。

“你我兩家聯手,北面倚靠秦嶺險峻,外加龍劍等地關隘,難道不能抵擋住李玄清的兵鋒?”李茂貞有些泄氣,王建的實力還在自己之上,他都如此悲觀讓李茂貞也有點不知所措。

“以我之見有兩點,其一是正臣兄說的辦法,其二我們還是要聯合宣武軍。東面的楊守亮已經不行了,楊復恭也已經臥病在牀時日無多了,咱們也只有得到宣武軍的援助才能夠持久抵禦天策軍,利用山川險阻擋住北方的洪流。”王建繼續道:“不過談判的條件不能按照朱全忠的路子去走,我們的條件是天策軍在川中的的步伐我們會負責阻擋,但是如果宣武軍沒有主動北上攻擊天策軍東部防線,咱們也不會主動挑事,而且宣武軍從此刻開始要加大對我們兩家的援助,否則我們無法保證能不能拖住天策軍西線兵力。”

“這種條件以朱全忠的性格未必會答應,而且咱們和宣武軍之間還隔着一個楊守亮的山南道和路審中的鄂州地區,遠水解不了近渴。”李茂貞明顯不看好王建的建議,但是事到如今他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就在兩人商議如何對付天策軍的時候,宣武軍內部也開始了第一次正式的討論,此時的朱全忠的進取心還是不錯的,在聽到謝瞳稟明要想辦法打開目前的困局的時候第一時間召集文武大臣商討這件事。但是事實卻出乎謝瞳和鄭璠的意料之外。朱全忠和敬翔並沒有和謝瞳想到一塊。敬翔的意思是繼續南下,掃平淮南地區。而朱全忠的意思竟然是準備攻入鄂州,自己打過山南道和王建匯合。

而且一直在軍中效力的朱全忠的兩個兒子朱友珪和朱友文都贊同敬翔的看法,而另外一個錢袋子朱友書卻附和朱全忠的意思。這樣一來整個文武集團開始意見不一,並且因爲誰都有自己的理由,導致好好的一個軍前會議不歡而散。

當鄭璠和謝瞳黑着臉找到敬翔的時候後者臉上的神情卻讓兩人一肚子火頓時再也發不出來了。原來敬翔在會議之前就已經知道朱全忠的意思,在他看來朱全忠此時要打楊守亮是尋死之路,不得已只能另闢蹊徑,想辦法轉移朱全忠的視線,利用上次南下給宣武軍集團帶來的巨大利益爲誘餌吸引大家支持南下,從而避開打楊守亮的主意。

但是在謝瞳看來敬翔的選擇與其說是轉移朱全忠的視線還不如說是事先找一塊退路。

“主公這到底是怎麼啦?”宣武軍的三大智囊此刻陷入了抓狂的境地,好半天敬翔才忽然道:“你們應該知道吧,主公最近有了一個特別的癖好。”

“你就直說不齒人倫吧。”謝瞳見到敬翔吞吞吐吐的話直接道:“該不會是那些婦人的耳旁風吧?”

“也不是。”敬翔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說出來爲妙,“前幾天主公不是去了東都嘛。迷戀上了河南府尹張全義的小妾了,還說歹說讓張全義將小妾讓給了主公,然後不知從哪聽到了楊守亮有個女人叫什麼來着,然後興致就來了,派人找楊守亮討要,吃了個閉門羹。”

敬翔的話讓謝瞳臉上浮現出一縷難以言明的失望和痛苦,就連身形都開始搖搖晃晃,被旁邊的鄭璠一把扶住。

“那是張全義的小妾嗎?那是他的正室。”謝瞳氣的鬍子亂抖。張全義雖然不是宣武軍核心人物,但是其本身卻一心一意追隨朱全忠,而且滿腹才華,正是宣武軍難得的政務人才。此時受到如此待遇,謝瞳忽然無法想象後面的事情了,敬翔說的是張全義送給朱全忠,世上哪有將自己的妻子送人的道理?

“視軍國大事如兒戲,爲了一個女人不惜傷害心腹,豎立大敵,這還是我們以前認識的朱全忠嗎?”半晌謝瞳才平息下來,說話的聲音都彷彿不帶一絲生氣。

敬翔見狀朝鄭璠使了個眼色,後者將謝瞳攙扶起來送回府邸,自己回身再次來到敬翔的府邸。

“軍師,主公如此行事你爲何不攔着?謝大人如果氣出好歹,我們宣武軍恐怕就真的要折了擎天之柱了。”鄭璠劈頭蓋臉的給了敬翔一頓。

“我能攔得住嗎?主公什麼脾氣你還不知道?除了子明你以爲我們倆能攔得住?”敬翔自己也是一肚子火,當下也被徹底點燃道:“他是主公,我能有什麼辦法?你以爲他像你一樣啊。”

敬翔一通火發出來之後也覺得沒意思,兩人沉默良久才嘆了口氣。鄭璠開口道:“咱們三人,你主官軍事,我負責情報,子明兄負責全盤。你說我們現在該怎麼應對?如果我們都不能統一意見,那麼這件事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光靠主公的那三個子嗣不把家業敗光就謝天謝地了。”

“唉,其實子明兄的意見雖然中肯,但是卻有一點最重大的漏洞,估計這也是主公想動楊守亮的原因吧。”消了火氣的敬翔皺着眉頭徐徐道:“我們和王建畢竟隔着山南兩道,千里應援恐怕是杯水車薪。即使楊守亮覺得脣亡齒寒和我們聯合,也不會允許我們的軍隊過境的。光靠王建和李茂貞兩人,即使加上楊守亮其實也拖延不了多少天策軍的兵力。咱們對付東面的天策軍足夠了,但是如果對付也全力以赴的話,十數萬騎兵不是我們這些步兵能夠擋得住的。”

“本來主公心志沒變的話,我也是意氣風發,想要和李玄清一決雌雄。但是此時此刻卻沒多少心氣了。”三人當中敬翔本來是最樂觀的人,但是此時竟然說出瞭如此喪氣的話,倒是讓鄭璠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後天主公議事,咱們先分析厲害想辦法讓主公打消念頭。如果實在不成我這裡還有一個計策,只是看不到結局。”敬翔說到一半不想再繼續往下說了,換了個話題道:“你待會出去的時候去看看子明吧,他身上的書生氣太重,我怕他受不了。”

鄭璠點點頭,嘆息一聲搖搖晃晃的走出了大廳。

鄭璠一走,敬翔的臉色也逐漸變得有些難看,手指也在桌子上的地圖上來來回回的劃來劃去。其實說起來對於朱全忠的中心,自己比謝瞳等人還要爲甚。只是謝瞳的理想是輔佐明君匡扶天下。而他敬翔所想的卻是士爲知己者死。朱全忠能夠有識人之明,提拔自己於亂世草莽之中,自己就要爲他竭盡全力。所以在敬翔的心裡不管朱全忠變成什麼樣,對於他來說都是一樣的效忠。這也是在知道朱全忠打亂大家制定的計劃之後他想的辦法是往南找一塊落腳點,爲將來做準備,而不是和謝瞳一樣準備和朱全忠據理力爭,而且對於朱全忠的私生活那樣看重。

但是敬翔還是想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所以在大廳內一看地圖就是一整夜。

不過幾乎就在宣武軍這邊面臨戰略分歧,君臣意見不一不歡而散的同時,長安的天策軍大本營卻在爲川中戰略做着最後的準備。楊天成隨薛洋去漢中之後,長安的總參在徐天翔的協調之下各項物資和兵員迅速朝漢中集結。玄影衛在川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開始沿途佈置各種暗線,策反各地將領官員,做戰前的準備工作。

而這些情報流水般傳到總參之後,東線朱全忠那邊的飛鴿傳書也送來了最新的消息,不過汴州的暗衛並沒有探聽到朱全忠軍前會議的內容,只是將朱全忠在楊守亮那裡碰了釘子的事情簡要的說明了一下,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南方楊行密和淮南的幾個藩鎮開始鬧內訌的事情。

本來連胡小四都將這些消息給忽略了,淮南的事情大家早就有心理準備,而朱全忠那邊沒有最新的消息所以大家也就沒在意。還是總參的一個參謀在整理彙總情報的時候發現了朱全忠和楊守亮的事情,將這件事呈報給徐天翔,大家才從中嗅出了一絲不尋常。

而胡小四在知道這一點之後馬上傳令彪子全力探聽這件事,這些隱秘纔在暗衛一點一滴的偵查中呈現出來。但是此時已經距離朱全忠第一次和手下鬧翻三天的時間了。而在朱全忠第一次召開會議不歡而散之後,第三天再次召集人手準備說明自己的計劃。但是和之前一樣,謝瞳的智囊團堅決反對攻打楊守亮,並且說明了自己的設想,那就是聯合南線的所有藩鎮共同北上攻打李玄清,利用楊守亮和王建李茂貞等人牽制住李玄清的西線,自己宣武軍大軍主力從東線出發,一舉將天策軍的勢力逼回關中。

其實這個計劃還是有點太倉促,但是此時的謝瞳也是無奈之舉,在和敬翔等人商議之後決定拋出這個大戰略,試圖讓朱全忠清醒過來。但是朱全忠一口否決了,理由也很明確,就是楊守亮的神策軍根本起不到牽制天策軍的作用,其戰鬥力太差,和這樣的盟友協同作戰不僅做到互爲犄角,相互應援,反而會無限拖累宣武軍的步伐,於大戰略不利。這一點也得到了葛存周爲首的將領的支持,神策軍的實力在這些領兵將領看來根本不值得一提,與其說作爲盟友還不如說作爲拖累自己的累贅。

到了這個關頭敬翔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朱全忠在意識到楊守亮的實力之後更加堅定了首先攻打楊守亮的決心,在他看來這是公私兼顧,一舉兩得。

但是謝瞳卻當場指出了朱全忠計劃的漏洞,那就是在佔領山南道之後,宣武軍的兵力必然因爲地盤的擴大而分散,本來兵力就沒有天策軍雄厚,分兵之後必然陷入對方各個擊破的境地。會上謝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不僅當場反駁了朱全忠,而且還語重心長的說出了朱全忠的陋習,要朱全忠習明君所爲,體恤部下。

這一番話讓在場之人一片譁然,敬翔更是臉色慘白的看着謝瞳,額頭上甚至都冒出了冷汗。但是朱全忠卻不屑的撇了撇嘴,冷笑道:“依照軍師的意思,本王不是明君?不體恤部下?軍師應該輔佐本王處理好軍務政務,本王的所作所爲本王會自行負責,無需他人多問。”

其實朱全忠對於謝瞳沒什麼意見,但是對他這種在大庭廣衆之下直指自己私生活的做法相當的惱火,將謝瞳的話頂回去之後索性也不想再徵求其他人的意見,直接開口道:“本王心意已決,決定出兵山南道,剿滅叛逆楊守亮,替朝廷光復疆土。”

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章 一夢千古
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六十一章 清水河之戰(四)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章 一夢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