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

“布政使大人,這是西北行轅送來的緊急公文,裡面還有西征軍指揮部簽署的聯合公函。”細柳州布政使府內,宋令詢匆匆從外面趕過來將外間收到的公文遞給司馬道信道:“西北行轅接到內閣命令,正式啓動運河項目。”宋令詢的這句話讓司馬道信緊皺的眉頭一下子舒展下來,匆匆看完兩份公文之後笑道:“宋刺史且坐,此次運河計劃雖然涉及到整個西北行轅下轄所有行省,但是終究以我波斯省爲龍頭,而你主管的波斯都督府則是重中之重,內閣佈置下的所有重大項目幾乎都和波斯都督府有關,所以你務必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做好這件事。”司馬道信自從波斯省建省以來就一直在布政使任上勤勉任職,波斯省雖然漢民很少,但是依靠着宋家這樣當年的唐民後裔還是很快穩住了陣腳,加上在此駐紮的安西兵團大部分士兵幾乎都是安西唐民後裔組成,再不濟也是當年昭武九姓之後,所以這些軍隊駐紮在波斯和康居兩地對於當地的人心和民情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而得益於內地經濟發展的強勁,波斯等地出產的大量土特產和礦產資源這些年紛紛被販賣到大唐內地,也極大地促進了波斯等地的發展。西北行轅成立之後更是加大了對波斯的扶持力度,南線鐵路進進出出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也徹底穩住了當地的局勢。這些讓司馬道信也對於波斯的前景以及他本人的進步有着更強的信心。

“請布政使放心,波斯都督府已經做好了全部的準備。而且,造船廠已經開工建造新式戰船了,按照馬家主事之人的彙報,他們採用了最新式的造船辦法,能夠成批量建造各式部件然後統一組裝,所以進度不會有問題的。”宋令詢的唐言說的還是很利索,帶着濃濃的本地口音,但是卻帶着一絲自信笑道:“目前按照張家的協助,我們的港口已經和大唐本土一樣的辦法進行重新開挖,軍用和民用碼頭和倉儲也重新規劃,一定會將波斯都督府建成一個非常大的西洋港口的。”宋令詢沒有理由不自信,波斯都督府作爲波斯省目前唯一的海港,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位置也很不錯,新城和港口建設也避開了當年老城舊址,直接搬到了海邊的一個天然的港灣之地,所以重新規劃出來的波斯都督府光是港口就比原來的城池舊地還要大。如今運河項目一旦展開,那麼來自大唐內地的龐大物資和人員必然會從波斯都督府港口進出大食。所以這些天已經有至少三支遠洋船隊在新建設的民用碼頭區停靠駐點,這樣的貨運吞吐量必然帶來波斯都督府乃至於波斯省經濟的突飛猛進。

兩人幾乎是連夜從細柳州乘火車出發前往波斯都督府進行現場督導,落實內閣和西北行轅交代下來的各個落地產業。波斯境內大批量的採礦業連帶着附屬產業已經開始動工,依靠着南線鐵路的運輸,這些產業一旦建立起來或者將海量原材料運往中原或者直接運往大食銷售。所以雖然馬上就到年關了,但是波斯省各地卻基本上都是熱火朝天,根本看不出來一絲寒冬的景象。

不過就在兩人抵達波斯都督府的第二天,海軍西洋艦隊卻有一艘山東級鉅艦從波斯都督府港口啓程,這是西洋艦隊的旗艦,是曲承星此行的座艦。他帶着一隊補給船隊開始離開大唐的這個最西邊的港口一路西行準備匯合前面打探航線的分艦隊去號稱能夠掐住紅海喉嚨的那兩個地點。腓尼基運河開鑿在即,但是外事部並沒有拿到運河兩端港口的控制權,所以他所在的西洋艦隊必須在大食人反應過來之前搶佔那兩個地方。雖然曲承星也不知道皇上爲何知道有這麼兩個地方,甚至海軍部那邊還專門送過來一份紅海地區的地圖,雖然上面寫着是玄影衛繪製的,但是曲承星卻總感覺有點懷疑。如果是玄影衛繪製的那麼也沒必要讓自己親自帶隊前往探尋精確的海陸航線啊。難不成暗衛那邊已經從陸上找到了這兩個地方?其中還有一個島嶼。

“李桂新,你們這是走的哪條路?我們這一次要在此地轉向。”曲承星找來座艦艦長李桂新道:“不要進這個阿曼灣了,就在前方加瓦特徑直越過阿曼灣然後沿着大食人的這片海岸線而行,在賽德赫進行停靠補給。外事部已經談妥,這個賽德赫將作爲我大唐前出紅海的補給據點。”曲承星對照手中的地圖和對方商量好一條新的航線之後指揮船隻轉變航向,不再繼續往巴格達方向鑽進那條狹窄的海峽轉而直接在阿曼灣轉向然後沿着天方半島海岸線西向而行,在賽德赫據點進行補給,然後再洗往西南而去。曲承星讓李桂新指揮座艦和身後隨行船隊航行之後自己帶着幾個隨行參謀將手中的地圖和原有的海圖合二爲一,繪製最新的西洋最新的海圖。這不僅僅是海軍的要求,也是李玄清給所有出海航行的船隊下達的命令,凡是抵達最新的海域各船隊必須進行海圖繪製和記錄沿途水文資料回國之後上交海軍部,由海軍部定期對最新的民用海圖進行更新,以方便所有的大唐出海船隻能夠有最新最精確的海圖可用。

曲承星一行航行數日之後抵達賽德赫,這地方大食帝國已經將原住民當中的大部分整體搬遷,爲了聯絡兩國,派遣了一個聯絡官員和前期分艦隊派駐人員進行合署辦公,建立最新式的海軍補給據點。因爲後期還需要爲過往民用船隻提供補給,所以大食聯絡官員已經緊急聯繫後方調來民夫擴建港口建立簡易的碼頭和港口,以方便大唐那邊大批量的物資進駐。由於大唐這邊的船隻補給除了清水和糧食,更多的還需要石炭燃料,所以這一點不僅僅需要大量的貨輪從波斯都督府那邊運送,大食方面也答應了會在國內設法採集石炭運送到這邊來。不過很顯然不管是李桂新還是曲承星,對於大食對於這方面的承諾都沒在意,且不說大食那邊石炭開採水平有多高,能夠開採出來多少,就說目前大唐船隻內部動力設備蒸汽機功率已經革新到了最新的三漲式蒸汽機,對於石炭的質量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大食那邊提供的石炭如果質量差的話到時候不僅軍艦不會用就算是民用貨輪只怕也不會用。

在賽德赫停靠了三日之後,曲承星也不理會據點的建設情況帶隊率先離開,在航行三日之後終於看到了海圖上標註的那個扼守紅海咽喉的島嶼。

“這就是皇上所說的梭魚島?”曲承星自然是不知道李玄清已經將後世的這個叫索科特拉島給改成了梭魚島,指揮座艦找了個地方停靠之後帶隊上岸看了看。這座小島狹長型東西向排列在紅海的出海口,位置確實如李玄清所言能夠控制整個紅海航道。但是這只是一個小島,曲承星派人去探查了一下,島上倒是有水源,還有不少當地的植被,但是島上大部分都是巨石,只怕就算是駐紮軍隊也不能留下多少人。

“把大唐皇旗插上,我們先離開這裡去找臥龍港,回頭再想辦法在這個島上安排人手。”曲承星心裡有了個辦法,但是此時卻沒多說帶隊離開這裡朝着紅海的方向而去。去找那個位於阿非利加洲大陸上的那個港灣。前鋒分艦隊按照形成來算應該是已經在那裡停靠了。

這個臥龍港其實就是後世的吉布提,但是這一世這裡原來的殖民者已經被折騰的快要逃亡英格蘭島了,自然能夠改名的也就是大唐了。所以李玄清直截了當的在地圖上將此地改成了臥龍港。自然曲承星也就將其標註在自己的海圖之上。

不過雖然改了名字,但是其地理位置卻絲毫沒變,等到曲承星抵達的時候,西洋艦隊分艦隊三艘戰艦和身後近二十餘艘貨輪已經停靠在這個喇叭狀的港灣之中,隨船前來的工程隊已經登岸開始了緊張的建設了。大量的物資也從各個貨輪之上被搬了下來,在工程隊手中迅速變成一項項建築設施然後落地。因爲此地事關大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必然會成爲大唐在阿非利加洲最重要的據點,所以整個港口建設全部都是按照國內標準營建。就算是前期的簡易碼頭這些工程隊也沒有絲毫馬虎。

“找到淡水了嗎?這地方有沒有土著居民?”曲承星抵達之後立即帶人上岸見到了海軍陸戰隊負責駐守此地的最高將領——李紹周。此地是他帶着兩個衛的陸戰隊負責營建駐守。

“啓稟總制,淡水已經找到了,這地方本地有地下水,我們開挖了幾處之後挖到了地下水脈,可以放心使用。至於土著百姓,在此地往東數百里的高原上有一個土著王朝,但是時間緊急我們沒有去查看。但是暗衛那邊已經派人前去了,如果末將估計不錯,最近就有消息傳來。”李紹周是海軍陸戰隊成員,但是曲承星確實西洋艦隊的總制,按照海軍的規定,艦隊總制在正常情況之下可以節制自己轄區內的海軍陸戰隊,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擁有指揮權。而臥龍港的位置實在是過於重要,所以雖然李紹周他早就聽聞在陸戰隊中的名聲,前幾年在天竺半島附近就是他帶隊負責營建獅子國海軍前進基地的,此次給他調過來也看得出來海軍陸戰隊對於臥龍港的重視,如果曲承星估計不錯的話,李紹周在其後必然會被陳明徵任命爲運河留守部隊的負責人,所以也是有意考考他,繼續道:“紹周啊,你覺得我海軍應該如何建造臥龍港和梭魚島?”

“臥龍港和梭魚島一主一輔,以梭魚島爲外圍防禦前哨,以臥龍港爲駐軍根本。末將以爲,臥龍港未來的地位應該需要納入到帝國海外領土之中,所以還需要總制提前上報海軍部,由總參聯絡內閣早做定奪。”李紹周不卑不亢道:“所以末將以爲陸戰隊應該在臥龍港保持不下於五千人的規模,還要將陸地縱深擴展到百里左右。”

“說的不錯,你先全力營建臥龍港,要將此地建成我大唐在阿非利加洲最大的前進據點。你是此地負責人可以全權處置。”曲承星點點頭對於他的回答和態度很滿意,繼續道:“我會和你們總制溝通的,到時候給你增派人手,不僅僅要達到五千人,臥龍港要確保能夠同時駐守一萬人以上規模的準備。”

“我本來打算帶隊前往紅海北端去實地查看動工地點的,但是現在看來倒也不必了。只是有一點你要記住,先期一步將臥龍港建起來,你還要做好帶隊前往護衛工程隊順利開工的事情。我會將分艦隊留下來歸你調遣,這兩地所有的事情全部由你一個人獨立負責,你可能承擔得起這樣的重責?”曲承星起身走了幾步之後忽然開口道。

“末將必誓死完成任務。”李紹周立正行禮,面色鄭重。他自然是明白曲承星話裡的意思,這兩地連爲一體,在將來必然是大唐鉗制大食,掌控這條運河最大的手段,也是大唐和大食對峙爭鋒的最前線。曲承星這句話就表明除非有特殊事件,否則的話整個紅海地區所有的大唐軍隊都歸他一人調遣,自然也將大唐在此地的所有利益全部交到他一人手中。

“也不用這麼鄭重其事,你可以慢慢籌劃。”曲承星笑道:“正好我也有時間幫你籌謀一二。你去將你的施工圖拿過來,我幫你參詳一下。”

曲承星這一次拿出了自己的計劃,二人一面對着施工圖不斷指指點點,而營帳之外的工程隊在曲承星帶來的後援人員的加入之後速度開始加快,港口碼頭在不斷被挖掘整理,然後一條條棧橋和深水泊位也一點一點成形,逐漸和施工圖上所標記的重合。

西洋這邊海軍正在努力建設沿途的各個據點,而遠在長安的李玄清此時卻看着手中另外一份報告有些發愣。

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
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四十章 入藏大通道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