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

王守田和阿也比也算是老熟人了,這幾年阿也比負責大食帝國的內政和商貿,雖然和前線攻城略地的統兵將領相比,這位實質上的大食帝國首相看起來比起以前低調了許多,但是因爲他幾乎掌控了整個帝國的政務還有和對外貿易,所以他的身份地位比起從前統兵的時候要更加顯赫,而且因爲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唐火器經過他和他的家族之手送到帝國軍隊手中,所以帝國軍隊對於這位先進武器的提供者更是擁戴良多,所以藉此機會阿也比家族的觸角開始滲入到大食帝國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就目前而言,阿也比和大食帝國算是徹徹底底的綁在了一起。也正是因爲如此,阿也比才會帶着家族內部的精幹人員殫精竭慮處置這兩年來大食帝國大肆擴充領土帶來的種種隱患,強行捏合這幾乎比起以前黑衣大食領土擴大了將近兩倍有餘的龐大帝國。而這些年來阿也比越是集中精力處置內政和商貿就越發對東方的那個大帝國產生了更多的羨慕,那個帝國時至今日對外擴張的速度也未見得慢了下來,但是對方卻好像有着一種神奇的力量一般,輕而易舉的就將內部的反叛勢力給一一分化鎮壓下來然後導入正規,隨着大唐帝國經濟發展一年更上一個臺階,這些內部的異己勢力也在不斷的洪流當中被融化分解。這種手段神乎其神,比起自己的這種小心翼翼再加上宗教教化,顯得更加舉重若輕。所以阿也比看着眼前的這位跟自己打交道時間最長的大唐高層,眼神都有些複雜,對方心思敏捷、思維縝密更是辯才無礙,按道理說自己應該對他多家提防的,但是對方此時提出的這個計劃卻讓他不由得不心動。所以想了想之後忽然湊過頭來問道:“部長閣下,我有一個私人的問題想要請教。”

“私人問題?”原本王守田是成竹在胸的,畢竟這些天來到巴格達,自己這一幫精挑細選的外事部官員可是一刻都沒閒着,他們之前都是和大食帝國很多官員將領打過交道的,而且爲了能夠完成這個計劃,不僅僅自己親自去見了大食帝國的哈里發,向他陳述了這個大運河計劃,而且還讓暗衛動用了隱秘的力量暗地裡鼓吹大運河的好處還有巴格達個埃及甚至是更加遙遠的伊比利亞中途聯繫的困難。這一切鋪墊開來之後自己親自和眼前的這位老朋友推心置腹,沒想到換來的居然是這個奇怪的問題,但是此時此刻王守田雖然猜不到對方的真實用意,但是還是點點頭道:“阿也比閣下但請開口,王某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半月之前,我帝國聖城耶路撒冷遭到十字軍襲擾,城內百姓遭受屠戮之後更是遭受洗劫,損失慘重。我主在上,聖城遭劫,我巴格達雖然沒有派出軍隊及時支援,但是教宗卻號召諸多教徒前往耶路撒冷,但是在城外百餘里的地方卻遭到不明來歷武裝人員突襲,損失慘重,最終無法及時支援聖城內的其他教衆兄弟。”阿也比忽然開口道:“我們天方教教衆在戰場看到了來自大唐的火器,不知道部長閣下對此有何意見?是否是有人冒充上國軍隊來打劫我聖城百姓?”

王守田原本並不明白這傢伙忽然提這件事到底是什麼打算,但是最後一句話一說出口卻立馬知道對方的意思,所以點點頭笑道:“閣下所言甚是,此事自然絕非我大唐軍隊所爲。事實上這件事我大唐也在積極探查,我想此事如果估計不錯的話肯定是北方的黠戛斯人所爲纔是。黠戛斯去年尚且和斯拉夫人打得死去活來,如果不是我大唐軍隊前往支援,只怕此時早已被滅國了,所以也只有他們纔會繼續金銀財富去重建國家,購買武器抵禦來自西北的大敵。再加上斯拉夫人本就是大秦的盟友,那麼十字軍也就是他們的敵人,所以搶敵人的自然是沒有任何的負擔。”王守田隨口說着自己都不信的話,倒也不怕阿也比不信,對方只不過想從自己這邊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覆,以求在必要的時候給自己手下的軍隊一個解釋而已。所以王守田一說完之後阿也比點了點頭道:“此事自然我也是絕非上國天兵所爲,阿也比也就是給那些教衆一個交代而已,請部長閣下千萬不要介意。說句實話,哈里發殿下已經給我下達神諭了,我們大食對於閣下所言的大運河非常感興趣,只是部長閣下可能還不知道的是,部長閣下所言的腓尼基和紅海地區是一片沙漠,除了附近的尼羅河河谷附近,其他地方根本沒有水源。您也知道在沙漠地帶沒有水源就沒有辦法讓人生存,就算是我主降世也會無可奈何啊。”阿也比的話讓王守田暗自點頭,看樣子對方是真的看到了這條大運河修好之後帶自己帶來的好處了,所以聞言直接道:“阿也比閣下請放心,沙漠地帶雖然缺乏水源,但是至少可以從剛纔所言的尼羅河引水過去,這些大唐可以提供支持,不會有任何問題的。至於修運河如果貴國有什麼難處我大唐可以提供必要的技術人員和設備。畢竟閣下也知道,我大唐東部地區那條數千里長的大運河尚且可以修出來,更何況區區數百里距離還不在話下。”

“這些我都沒有絲毫的懷疑,只是部長閣下,只是我大食和北方大敵開戰在即,一旦動用大規模的人手開鑿運河,那麼必然會被對方所趁,一旦對方無敵的艦隊通過運河進入紅海,只怕我大食的腹背之地都會遭受到對方的攻擊,那樣豈不是引狼入室,禍患無窮?”阿也比居然說了這兩句半生不熟的唐言,很顯然阿也比也有難處,或者說大食人有這樣的擔憂。沒有修通大運河的話,那麼至少在地中海以外的地方依靠着陸軍的強勢可以隔絕對方的攻擊,但是一旦大運河修通,依靠着大秦海軍的強盛,只怕運河久守之下必然有失,那麼到時候不僅僅帝國領土會被一分爲二,而且後方腹地都會在對方的艦隊航程和火炮的射程之中,那樣一來的話只怕牽動之下整個大食帝國都會陷入戰火之中。那麼大食帝國依靠着強盛的軍勢和戰無不勝帶來的軍威壓制住的內部矛盾都會隨之被重新掀翻,真要是那樣的話大食帝國只怕真的就萬劫不復了。

阿也比不是看不到大運河一旦修通的話會給大食帝國帶來的好處,但是在現實的威脅面前他不得不考慮這樣的後果。這條運河雖說只是連通兩洋,但是實際上還是關乎着大食帝國整個戰略的改變,甚至在阿也比看來出發自己戰勝北方的強國,或者說大唐軍隊能夠介入,否則的話這條運河修起來就是在資敵。如果不是剛纔自己的那句試探只怕他都懷疑大唐是不是已經改變策略不再支持大食了。

不過阿也比的擔憂王守田心知肚明,所以聞言之後點點頭道:“現實的確如此啊,除非大食的海軍能夠和大秦相抗衡,否則的話這樣一條運河只怕修起來之後最終還是方便對方海軍主力南下攻擊貴國側背啊。”王守田是帶有一絲感嘆,但是對方的阿也比很顯然知道眼前的這位從來不會說無用的廢話,對方的話語中似乎透露着意思別的意思,所以帶着試探的話語問道:“部長閣下此話何意?是否上國和皇帝陛下改變方略支持我國?”

“皇帝陛下在我來之前並沒有多說其他,不過在旁邊的波斯都督府已經接到內閣首相的命令,準備將原本的造船廠擴建,務必在年底之前開工建設新船隻,到時候阿也比閣下是否有興趣去現場觀摩一二?我已經和船廠東家說好了,到時候如果閣下有需要的話,可以優先供應你們。”王守田一邊似是無意的說這話一邊又好像拿着紅蘿蔔哄人的大灰狼,雖然看起來滑稽,但是阿也比卻驚喜莫名道:“部長閣下的意思大唐願意出售戰艦?不,船隻給我國?那是什麼樣的船隻呢?”

“什麼樣的船隻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比起你們現在用的帆船要先進得多,對了,比起大秦海軍所用的戰艦也要先進。”王守田笑道:“而且我們還用了一系列的新式技術,雖然不是鐵甲戰艦,但是我可以跟您說句實話,卻也相差不遠了。”王守田這句話自然是隨口一說,來之前李玄清就已經說過了,波斯都督府那邊建造的都是大唐國內已經淘汰的木質帆船,雖然改進改良了很多,但是在鐵甲戰艦面前,木船基本上就等於小孩子的玩具而已,但是玄影衛那邊早已經將大秦和大食目前的戰艦資料和海軍技戰術水平詳細傳回了大唐,按照海軍部那邊的估計,如果大食海軍能夠駕駛大唐建造的木質戰艦的話還是有可能可大秦抗衡的,至少在紙面數據上雙方的差距會被先進的戰艦拉平。

“比大秦戰艦先進?而且和鐵甲戰艦相差不遠?”阿也比差點咬到自己的舌頭,愣了半晌之後忽然拉着王守田道:“不知部長閣下此言是否當真?上國真的願意出售戰艦給我國?”

“那是自然。”王守田站起身來笑道:“我是帶着誠意來貴國訪問的,自然會想到大運河一旦修通給貴國帶來的影響,雖然大運河開通之後貴國西洋國土就有可能會被大秦海軍突襲,但是如果大唐願意提供更加強大的戰艦給貴國呢?不知貴國海軍裝備了我大唐的戰艦能否打得過大秦海軍呢?”王守田的反問阿也比沒有回答,他也不需要回答。只要有先進的戰艦大食就根本不懼怕大秦海軍。事實上在大食人的規劃的戰略中,大秦的海軍的確是他們的心腹之患。而如今大唐願意提供戰艦,那麼一旦大運河被修通那麼大唐建造的新式戰艦組成的海軍艦隊就能夠從西洋經過紅海直接進入地中海蔘戰,那麼有這樣一支奇兵的話大食根本就不用擔憂對方的海軍。只是如此一來的話,整個大食人的對外戰略就需要重新進行規劃了。

“部長閣下,我家最近蒐羅到幾樣以前巴比倫和波斯王國遺留下來的至寶,這幾天想請部長閣下前往一觀,如何?”阿也比的話讓王守田哈哈大笑,點點頭笑道:“閣下果然是我王某的朋友知己啊,居然就這麼點愛好都被你看破了,既然如此我想我應該去拜訪一下閣下的。”王守田知道對方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所以只是找了個藉口讓自己在巴格達多逗留幾天,也方便大食高層對此進行緊急商議。所以在對方走後王守田這邊也召集人手進行最後的推演,同時暗地裡聯絡暗衛,讓其提前派人前往李玄清所言的那片地域,同時傳訊國內要求玄影衛內部將李玄清給他們的地圖拓印帶過來,以方便進行前期考察勘探。

阿也比在和王守田辭別之後立即和自己的幕僚進行緊急商議然後去見大食帝國統治者哈里發。這一代哈里發其實還是很英明的,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後不僅僅頂住壓力革新國政收復了大食帝國的舊日領土,更是野心勃勃要對大秦帝國動手。而這幾年大食軍隊連連大捷,內政依靠着阿也比的主持也是穩住了局勢,所以這位哈里發正在做着要一統泰西完成前代波斯帝國的夙願呢。所以他不僅信任阿也比而且還本身對於局勢也有清醒的認識,在阿也比說大唐願意提供新式戰艦輔助自己建立新的強大海軍的時候終於改變了之前不置可否的態度,和阿也比足足商議了一整夜,並且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陸續召見了巴格達的好幾位軍政高層尋求意見。這樣一來巴格達在被王守田攪動風雲之後再次迎來了新的戰略抉擇,身處旋渦中心的王守田又一次改變了這個沙漠帝國的動向。

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
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