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

岑天時和身邊的拓跋思諫對視了一眼之後點了點頭,兩人心思如一,所以岑天時咳嗽了一聲笑道:“這小曲好唱口難開啊,皇上還是我來吧,好歹我現在還是現任首相。我覺得慕容很好,這幾年在工商部長的位置上歷練,穩重的同時對於工商發展上面的見識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如今我們大唐的工業化正式全面開花的時候,由一個熟悉工商發展的人執掌內閣必然能夠緊跟皇上的步伐,讓大唐今早整飭好內部,完成全國工業化,爲下一步發展提供強大的國力支撐。”岑天時的話不多,但是說出來卻非常有分量,慕容瀚海雖然出身六大家族之首的慕容家,但是其對於工商業上面的領悟和天賦卻讓所有人都心中有數,帝國這些年的工業佈局,基本上都是李玄清在佈置大局,慕容瀚海領導的工商部和帝國的工商各界去一一落實。也正是這樣帝國的工業版圖才能從最初的豐州老工業區拓展到北方工業帶,然後往南北兩側發展,衍生出東北重工業區和中原製造業中心。大量的工商業產業在中原生根落地的同時也傾注着這位年輕的工商業部長的心血。至此帝國工業化推進的關鍵時刻,內閣首相精通工商,勢必能夠更好的領悟李玄清的思想,也更能夠助推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包括徐天翔等人在內的其他人都對此沒有多大意見。

“皇上,慕容確實不錯,不過微臣想了半天還是覺得有必要推薦另外一個人,至少也要留下一個多人競爭的參選格局,也好爲後世提供一種參考。”杜讓能此時忽然站起身來笑道:“不過我事先說明一點,我對於慕容這孩子能夠執掌內閣沒有多大意見,本身他確實有這個能力,加上這些年也確實勤勤懇懇,在工商一途當中建樹頗多,能夠更進一步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幸事。”

“院正的人選是誰?”因爲坐的比較近,胡小四就坐在杜讓能身邊,所以此時開口笑道:“院正的這種想法確實不錯,咱們馬上就要開展政黨競選了,這給慕容找個競爭對手倒也不錯,就算是選不上的話按照慕容的性格來說那也是未來主政一方的大員,對於帝國發展都是有利的事情。”杜讓能和他領導的律法院屬於帝國高層部門當中最低調的一個,常年沒什麼存在感,但是在如今的帝國反腐倡廉和打擊犯罪當中,這位律法院大院正表現出來的鐵腕卻讓所有人心驚膽戰,在經濟發展如此繁榮的今天能夠保持律法公正杜讓能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爲這樣包括李玄清在內,所有的帝國高層對於這位當初欽定的律法院大院正都是敬重異常。上個月軍方的軍事法庭因爲鬧出一處涉及到軍民兩方的案子,杜讓能更是直接讓軍方在律法面前都不得不讓步,爲此當地律法院在事後還得到了國防部長楊天成和總參謀長徐天翔的聯合表彰,要求律法院在今後涉及到軍方的案件當中要表現出足夠的勇氣抗住壓力,充分維護帝國律法的威嚴。所以他一出口在座的所有人都一起看向他,都想看看這位眼睛裡揉不得沙子的院正大人推薦誰。

“我舉薦幽州布政使張建忠。”杜讓能一開口李玄清就點了點頭,這張建忠就是當年的天津刺史,後來在幽州布政使調任之後接掌了布政使一職,這麼多年幽州工農業生產總值從原本的一個窮困省一舉發展到如今北方第一名,今年的工農生產總值總量甚至已經超過了豐州,境內交通條件完善,水路俱全,工業門類更是已經趨於完整,而依靠着造船業和遠洋貿易,天津成爲北方發展速度最快的港口城市,甚至不比新興的臨海城市汕頭廣州和西海郡差。而後面的幾大港口城市是依靠着政策和地理優勢,天津可是除了日本航線之外基本上沒有政策扶持。但是張建忠卻硬生生的依靠着連接北方工業帶龍頭的地位,將海量的大宗工業產成品運輸的任務全部移交給天津爲龍頭的北方五大港口城市,並以此爲基礎,打造渤海灣港口羣,這樣一來整個北方工業帶都因爲幽州這邊的舉措而受益匪淺。而在北方工業帶產業轉移的時候,張建忠聯合豐州率先搞起了產業升級政策,重點發展高精尖產業,將技術發展作爲幽州下一步發展的突破口,這樣一來也導致了雖然大量的工廠設備開始在中原那邊擴建,但是以幽州和豐州爲代表的老工業基地卻持續綻放光芒,甚至越來越繁榮的原因所在。豐州因爲是帝國的起家之地,大部分工業發展的研發基地裝備處的大部分兵工產業都處在豐州,所以豐州基本上是一騎絕塵,第一時間承接着科技發展轉化爲工業成果的地方,甚至來自長安這邊的大規模的科研基地的成果也優先在豐州落地。幽州那邊在沒有這些政策的情況之下被張建忠以政策吸引,省內建立三大專業技術學院加上內閣部署在幽州的北方工業學院還有聯合皇室資產下屬的製造業總部,已經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在造船、高精製造業和精密產業以及新式採礦業等重工業的技術中心和人才中心,隱隱然有了和豐州分庭抗禮的趨勢。而且在這一點上,幽州有着比豐州更大的潛力。一旦民間的這種研發和人才中心成形必然讓幽州在工業發展上面永遠佔據着制高點,有人才和研發中心,有大量的工廠等產業能夠承接技術成果,幽州模式已經突破了原本的桎梏走上了新的發展途徑。

也正是因爲這幾年張建忠在幽州布政使任上搞出來的政績,所以杜讓能一說出口之後大家都在沉默,張建忠和慕容瀚海兩人在工商業發展上面都有着自己獨到的建樹,這貿然讓自己來選擇的話還真不好選。

“我們軍方比較看好張建忠,因爲不說和慕容的私交的話,張建忠的比起慕容可能優勢更加明顯。慕容上臺執政對於後續推廣政黨制度和競選制度來說對於百姓來說可能因爲慕容的身份比較不那麼讓人接受。”徐天翔想了想之後道:“慕容不僅僅是工商部長,還是慕容家族的三公子,更主要的是因爲皇妃娘娘的關係,慕容家其實算是皇室外戚成員了,如果慕容上臺的話那對百姓來說等於是皇上自家人上臺,容易讓不明真相的百姓人爲,以後政黨選舉其實是按照競選人所在家族的權勢地位來選的。雖然我們無法避免可能世家大族在選舉當中具有的優勢地位,但是無論如何不能讓百姓有這樣的誤導。畢竟選舉制度是以後帝國政治生活的關鍵所在。”徐天翔的話說出口之後在座的人臉色都變得奇怪起來,徐天翔的這番話倒是讓他們想到了在以後的選舉當中所需要面臨的問題,而且按照這麼他的觀點,只怕慕容瀚海在這方面存在的劣勢還真是不少。更何況在座的這些人與其說是在討論下一任首相還不如說在制定帝國行政政治的規則,而爲了這個規則,最有希望任下一任首相的拓跋思諫都讓位了,那麼慕容瀚海如果真的阻礙了這種規則,只怕也會爲規則讓位。

“張建忠政績卓着的確和慕容不相上下,而且天翔剛纔所言對於平民出身的張建忠而言確實更加符合我們制定的規則。”李玄清看了看在場的所有人笑道:“這兩人如果晚生十年讓他們一人一個政黨在參議院打擂臺我覺得很精彩。只不過如今我們還處在草創階段,所以很多事情要爲以後考慮,不能因爲個人私交而廢國家大事。所以——”李玄清話還未說完就聽旁邊的巧兮忽然道:“大哥哥,這件事不如找機會聽聽他們本人的意見如何?慕容三哥的身份此時雖然尷尬,但是畢竟有一點不僅在座的各位心知肚明,就算是帝國的普通百姓也都知道,這位年輕的工商部長爲了帝國發展這些年的確是嘔心瀝血,東奔西走。三哥在百姓心頭的地位並不低,反響也很大。所以站在三哥的角度如果能夠淡化家族因素,以政績和能力說話百姓還是很認可的。”

“巧兮的話的確有道理,先生你馬上發佈通知,讓張建忠火速回長安述職,同時你們年底的這段時間悄悄把這股風給放出去,我就坐在這長慶殿釣魚。”李玄清知道巧兮明白自己的心思,所以點點頭笑道:“既然兩人各有千秋,那麼對於帝國來說其實選擇哪一個都無損大局,所以於其我們這些人在這裡發愁還不如看看他們自己的反應如何?”

“我同意皇上的意見,這放風的事情就交給我吧,這種事情真要做到天衣無縫你們都不如我。”胡小四笑道:“不過我事先說好啊,我是支持慕容當首相的。”

“廢話,你贊同我們都知道,用不着你在這廢話。”他身邊的王厚純捶了他一把之後笑道:“我對於大家的意見沒有意見,只不過有一點,那就是以後如果碰到這種情況的話我們是不是該事先擬定一個章程出來?畢竟就目前的現實而言,富家子弟和慕容這樣的豪門能夠獲得的資源和人脈更加廣泛。所以——”王厚純的話沒有說完但是意思大家都明白,畢竟以後的話都是競選,那麼對於豪門來說確實是一個優勢,如果一個搞不好的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沒有政治等級的大唐會因此再次走回老路。

“這倒是一個問題,不過倒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李玄清心頭一動,點點頭道:“厚純提出的這個問題稍後幾天我來拿出一個辦法,到時候大家來完善一下。”

“好了,咱們在這議論了兩個時辰了,大家都餓了,我去端點湯圓過來大家邊吃邊聊吧。”巧兮知道李玄清在琢磨後世的那種西方的財產公示制度,頓時站起來笑道。不過他這句話倒是讓大家才反應過來時間過得這麼快,胡小四更是奇道:“三嫂,湯圓?什麼是湯圓?這是什麼新式的點心?”

“確實是新式的點心,而且還是一個可以發家致富的點心。”李玄清見到巧兮從外面帶着宮女給每人端了一碗湯圓頓時笑道。這白砂糖在李玄清和巧兮的指點之下已經徹底產業化了,甘蔗這種廣泛種植在南方亞熱帶地區的製糖植物這幾年成了南方數省最主要的經濟作物,而後世在北方廣泛種植的甜菜也在去年從大食那邊找到然後開始在內地進行改良,今年在東北地區已經種了不少,製糖業的發展代表着飲食文化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這些影響百姓衣食住行的產業一旦發展起來就會帶動帝國百姓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

“可以讓律法院和隸屬於內閣警衛部廉政公署建立一種制度,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由律法院進行監督,作爲每一位從政人員必須要遵守的制度。”李玄清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卻讓在座的所有人悄然放下了碗筷,岑天時更是一下子站了起來笑道:“皇上,我真是服了你了。”雖然李玄清並沒有多解釋什麼,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是真正把握這個帝國命運之人自然是一眼就看穿了這個制度一旦頒佈實施所帶來的變化和好處。而在此時只有巧兮看了看李玄清忽然一笑,官員財產公示,這個後世建立起來的制度因爲時機不對所以很難落到實處,但是在這一世只怕真的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了。

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
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