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鬼門弟子

李玄清拿着一塊玄武岩開始對着旁邊那塊巨石敲擊。期望能夠通過擊打砸出一點火星點燃地上已經放好了乾燥易燃的松針。以前李玄清嘗試過這個辦法,雖然比較原始,但是卻是野外生活比較好的一個辦法,玄武岩堅硬無比,能夠在激烈的敲擊摩擦中產生火星,而松針非常易燃。所以李玄清信心滿滿,應該馬上就可以點燃火苗了。

不過才砸了一下,李玄清就愣住了。

自己旁邊的這塊方形巨石好像不是自己想象的只是一塊石頭。上面模模糊糊好像有鐫刻的字跡。本來以現在李玄清現在的狀況根本不可能關注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如果這是一塊墓碑的話,一想到自己居然在別人的墳頭吃東西,李玄清頓時放下石頭,這個感覺不去掉的話,估計自己就算是把肉烤熟了,也吃不下。還是確認下這是不是墓碑再說吧。

李玄清細細的掃視了這整塊巨石,只見上面用寫着五個字——鬼門埋經石。應該是年代久遠了,這幾個字的痕跡都有點淡了。

“鬼門埋經處?這是什麼東西?”李玄清讀着石頭上的字喃喃自語,“鬼門?這是個什麼門派?看樣子比較久遠,這個門派沒事幹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埋什麼經書?算了,不想了,挖出來看看再說。”

李玄清想了想決定不管這是個什麼東西,先挖出來再說。於是坐在石頭邊上開始用樹枝往下挖土。不過挖了一半猛然想起來,頓時拍了一下大腿,想說自己太笨了,萬一這什麼鬼門要是埋的比較深以自己現在的狀況豈不是根本是有心無力?但是這一拍拍到了左腿上,頓時疼的呲牙裂嘴,差點哀嚎出聲。

不過還好的是自己的猜測沒有變成現實。很快李玄清就感覺自己挖到了什麼東西,於是直接用手上,這下子速度快多了,很快一個一尺見方的鐵盒子出現在眼前。李玄清顧不得其他,抱着盒子猛然往上一提,噗,直接把盒子給提了出來。

在李玄清確認自己挖出來的盒子是唯一的一個之後,又把土埋了回去。也不去管盒子了,開始繼續生火。

倒騰了一盞茶時間,一縷白煙出現在松針上。李玄清連忙小心的把火苗護了起來,不斷添加松針,不多時,這一縷火苗逐漸壯大,繼而熊熊燃燒起來。

李玄清見狀忍不住噓了口氣,將火堆移到剛纔挖的坑上面,架上虎腿烤了起來。

這時候纔有心思關注自己丟在一邊的那個盒子。老實說,李玄清對於自己前世在小說中看到的類似的橋段不怎麼關注。話說如果現實都如小說寫的那樣,那豈不是人人都可以當主角?

如果自己猜測的不錯,這應該是之前某個學術流派的學術核心,在碰到某些難以想象的災難之後被傳人埋在此處留字等待後人前來。鬼門?可是自己也沒聽說歷史上有哪個學術流派叫做鬼門的?

李玄清邊胡思亂想邊抱着鐵盒子仔細打量。原本這個盒子應該是有鎖的,但是這麼長時間埋在土壤中,都鏽蝕的差不多了,李玄清用小刀捯飭了幾下輕易的去掉了鎖。不過卻並沒有輕易打開,早先某些無良電視劇看多了,李玄清也開始懷疑這盒子裡有沒有機關什麼的,別自己九死一生從懸崖下爬了出來卻毀在了這莫名其妙的盒子上了,那就太划不來了。

想了想,李玄清把盒子倒過來放在了旁邊,用自己的柺杖慢慢的翻開盒子的底部,反過來慢慢打開了盒子。

虛驚一場,這個鐵盒子裡面並沒有任何的機關,只有一個用油布包着的一個包裹,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李玄清輕輕噓了口氣,撿起包裹慢慢打開,卻是包裹着幾本書籍。當先一本上面用楷體字寫着四個字:鬼谷秘聞。

果然,自己猜對了。不過居然是鬼谷門的遺留物倒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李玄清慢慢的翻開書本往下讀,漸漸的臉色出現了莫名的神色。

半晌,李玄清合上第一本書籍,默默的嘆了口氣,看着被自己烤焦的虎肉,開始邊吃飯邊消化剛剛看到的信息。這本書是介紹鬼谷門的歷史。鬼谷門傳承上古,春秋戰國時期,門人英雄輩出。鬼谷子教授弟子遍佈天下,且個個都是名傳列國,尤其以孫臏和龐涓爲代表,將鬼谷門推向高峰。但是伴隨着秦始皇一統六國,再造乾坤,鬼谷門弟子也漸漸式微。始皇爲維護統治,焚書坑儒,鬼谷門也是在劫難逃,許多典籍被沒收燒燬。鬼谷門由於在秦國並沒有多少根基,此時更是遭受滅頂之災,各地弟子隱姓埋名不知所終。

不過鬼谷門畢竟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詭秘的一個學術流派,諸子百家幾乎所有的思想在這裡都能得到統一,面對這場浩劫還是想方設法保留下了一些東西。當年一些骨幹弟子受命帶着各自所學隱世而居,口耳相傳。皇皇一派鬼谷門就此煙消雲散,後世雖偶有弟子出世,但是均絕口不提鬼谷門一派。

直到隋末唐初,風塵三俠之一的虯髯客無意當中得到鬼谷門的秘傳,鬼谷門纔算是真正有了新的傳人。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東西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當中。虯髯客在四方尋求不果之後,只能將自己所學的兵法武學兩道記錄並補全之後留了下來。話說虯髯客本欲起兵爭奪天下,但是見到李世民之後自覺自己不如對方,遂放下心思,將自己一生所學全部記錄下來留在此處,自己飄然東渡扶桑,遠離中土。

書中虯髯客言道自己雖然受饋於鬼谷門,但是自己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還原鬼谷門所有典籍,只能埋經與此。後世得此所贈,當爲鬼谷門隔代弟子,務請重開鬼谷一脈,並助其輝煌。

李玄清胡亂吃完虎肉,有了食物倒也是恢復了一點體力,就連帶着自己的傷勢也在草藥的作用下開始緩慢的好轉,自己能感覺到自己的左腿上的疼痛在慢慢減輕,整條腿有點麻癢,看樣子是草藥在起作用。李玄清想了想繼續看後面的幾本書。後面幾本書就是虯髯客武學典籍和一部孫子兵法。其實鬼谷門所傳兵法並不是孫子兵法,但是年代久遠,到虯髯客時鬼谷門兵法已經失傳,反倒是孫子兵法被當年弟子傳了出來。只是孫子兵法在後世並不是什麼秘書典籍,也不知道虯髯客爲什麼把孫子兵法也留了下來。

不過李玄清也懶得理會這些,想不通也就不想了。他只是迅速的看起了後面的武學典籍。受惠於自己前世武俠小說的影響,李玄清對於虯髯客還是很好奇的,都說風塵三俠武功蓋世。作爲三俠之首留下來的東西應該和傳說中那種出神入化的武功應該有幾分相像吧。

李玄清快速閱讀,手中的書籍也在快速翻閱。這基本武學典籍基本上都是外門武功,也就是劍法、槍法棍法甚至輕功法門什麼的。這些雖然看着就覺得招式很精湛,但是還是和李玄清心中所想的不一樣,所以只是瀏覽一遍記住之後就放下了。前世文科的底子加上這一世在藥館當學徒,對於名目繁雜的中草藥都能熟練記下的李玄清來說,這些武功典籍,招式圖像雖然陌生無比,但是還是憑藉着記憶力強行記下來了。

不長時間李玄清手裡就剩下最後一本了。這本名字很奇怪,叫做純陽心法。李玄清搖了搖頭翻開封皮開始閱讀。不過很快李玄清就被裡面的內容刺激了。這個《純陽心法》貌似就是自己一直想找的東西吧?內功心法?這不該是小說家杜撰出來的嗎?難道歷史上真的有?

李玄清擡頭看看天,想確定下自己是不是穿越到了歷史中的唐末了?這不會是個平行世界吧?這種傳說中的東西怎麼可能出現?以虯髯客的地位不可能寫出一本虛構的東西來糊弄後世弟子的?

那也就是說自己手中的這本《純陽心法》是真的內功心法?當年虯髯客自己所練的內功心法?

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
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