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

888年六月份,剛剛升任天策大將的李玄清突然下令,天策軍兵分三路,幾乎是一夜之間,十萬大軍全線出動,進入關中境內,一時之間關中形勢風雲變幻。

“先生的民政機構準備好了沒有?”李玄清一大早準備去陌刀營的,被岑天時堵在了門口,讓他很奇怪的是,被自己救出來之後就一直待在豐州的楊易居然跟在了岑天時的後面。

岑天時也知道李玄清要去哪,所以走過來笑道:“主公放心,天策府抽調了十套班子準備接收,另外目前關中各州郡的地方人士玄影衛和民政部也有考察,其中部分人員可以留用或者調用,保證一條,軍隊打到哪裡,民政部就接收到哪裡,我們天策府的改制就跟到哪裡,不會拖主公後腿的。”岑天時也不介意李玄清邊往外走邊跟自己說話的方式,跟着邊走邊說道:“天時此來是另外有事想要和主公商議。”說完指着身後的楊易笑道:“楊兄弟今天跑過來找我,想爲主公的大業做點事,想請主公安排一下。”

李玄清聞言一笑,停下腳步道:“楊兄弟肯出山,玄清自然是舉手歡迎。這樣吧,現在有兩件事正好需要人手,就是不知楊兄弟肯不肯屈尊就任。”

“請將軍吩咐。楊易自當盡心盡力。”楊易走上前來,微微一拱手道:“這段時間易在靈豐兩地也轉悠了不少地方,所到之處生機勃勃,百姓安定,軍隊也都在做平復叛亂的準備。將軍之心易已知曉,此番前來正是想跟隨將軍,爲我華夏百姓做點事,百年之後也有臉面去見先祖。”

李玄清聞言也是嘆息不已,擺擺手道:“世道艱難,百姓受苦,是我等之罪過。但生逢亂世,有志男兒自當爲蒼生疾苦盡心盡力。楊兄弟能有此心,玄清也很欣慰。”頓了一下道:“現在陌刀營正在組建,石堅一個人確實管不過來,要不你去陌刀營任職如何?他是石拔大將的後人,想來你們能相處的很好的。”

楊易依舊保持着自己不動如山的本色,搖了搖頭道:“陌刀隊當年除了李嗣業將軍之外,就屬石拔大將最有心得,我去了估計也幫不上什麼忙。將軍是否還有其他事情需要楊易去做。”

李玄清也知道他的心結在哪,也不點破,這麼多年安西后人守護當年那個虛無縹緲的秘密付出了太多,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觸動他的心結,所以點點頭繼續道:“還有一件事,關中方略已經展開,民政部後期有很多修路修橋、重整水利,開挖阡陌的事情。上次我從原州俘虜的一萬八千名吐蕃俘虜準備全部投入到關中,現在還缺一個人協助民政部管理這些俘虜,不知你願不願意?”說實話以楊易的心性和能力,去當一個後勤俘虜營的官長真是屈才了,但是李玄清在沒辦法安排他軍職的情況下也只能這麼辦了。

岑天時知道李玄清的心思,接過話茬道:“我看這個職務很適合楊兄弟,這些俘虜主公仁慈,允許他們服苦役三年。所以——”

他的話還未說完楊易已經擡頭道:“多謝將軍,楊易願意。”說完朝李玄清一拱手。

李玄清哈哈一笑道:“楊易就交給先生了,俘虜營後勤部已經集結在靈州城外,隨時可以交接,我會讓人去傳達將令的。行了,關中戰事現在已經展開,就不多陪你們了。”說完快步朝前走去。

而伴隨着李玄清匆匆的腳步聲,此刻關中的戰事也正式打響。在天策軍面前,神策軍的士兵根本就興不起任何抵抗的念頭。在徐天翔的統一指揮之下,三路大軍猶如下餃子一般衝入關中,第一路王厚純再次上演長途奔襲的好戲,以直屬營騎兵的優勢將延州和長安方向的聯繫強行隔斷,自己親率主力兩個營星夜東進,三天內急行軍260裡,從鹽州趕到延州城下,如此神速打破了延州守將明澤的幻想,倉促之中聚集起來的士兵根本無心守城,在天策軍強橫的弩炮攻擊下,迅速敗退下去,王厚純親自率領親衛隊鼓勇登城,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讓這個扼守陝北的重鎮易手,守將明澤被俘。

延州的攻佔也給負責第二路的楊天成掃清了障礙,在第一營尚未抵達關中的情況下,先期過河的靈州第五營和第八營開始率先朝慶州集結,強攻慶州。此時的神策軍內部才反應過來。楊復恭幾乎是一天三次催促剛剛佔領鳳翔的李茂貞回師北援,與此同時從楊守亮的山南西道抽調兵力增援關中。

此時的楊復恭以昭宗皇帝的名義持昭前往靈州,試圖用朝廷大義的名義斥責李玄清,讓其停止進攻神策軍的行動,接着又給周邊的武定、邠州、河中府發去勤王詔書,以朝廷的名義宣佈天策軍爲叛軍,試圖調集幾鎮節度使兵力合力對付天策軍。

只不過發往靈州的詔書讓岑天時將那個監軍崔瀣拉出來擋住了。這個倒黴的監軍在三封縣陪着張全復吃了半年的沙子之後好不容易回到靈州城怎麼可能爲了區區一封詔書得罪李玄清,所以是想也沒想就給擋了回去。

而發往其他幾鎮的勤王詔書中武定、邠州的倒是很快回復了,但是這些軍鎮本身就是神策軍的附庸,雖然也在積極出兵,但是在楊天成的第一營抵達慶州之後,這些藩鎮軍充其量也就是騷擾而已,根本就動搖不了大局。楊天成隨第一營抵達前線之後,直接動用秘密武器——炸藥包炸開城門,三萬大軍一擁而上,將那些被炸藥包震得暈頭轉向還沒搞清楚狀況的神策軍全部拿下。這一次爲了震懾神策軍,楊天成按照玄影衛提供的名單,將被俘中那些犯過無邊殺戮的神策軍中高層將領和底層一些作惡多端的士兵一股腦全部拉到城門口砍頭示衆,血淋淋的上千顆人頭一排掛在慶州城的城樓上,給這場關中之戰定下了基調。

而伴隨着楊天成拿下了慶州,直屬營也騰出了手,被前線總指揮徐天翔調到了西面,一萬多人的騎兵軍團瘋狂掃過李茂貞的屬地,猶如犁庭掃穴一般將涇州、隴州、鳳翔等地的聯繫全部切斷,李茂貞剛剛從鳳翔趕來的軍隊被騎兵一個衝鋒打散了先頭部隊之後,主力乾脆縮進固原和寧州不動了。

南線戰事一邊倒的情況一出現,北線的第五騎兵營也星夜渡過黃河,出現在夏州北部的經略軍轄區內,這片三不管的區域被快速滌盪。按照計劃從宥州撤退到此地的拓跋思繼開始正式拉出大旗,迅速收攏被第五騎兵營的驅趕到此的經略軍兵力,不到十天的時間這幫子五花八門的人員被拓跋思繼整編成一個五萬人的兵團。侯勇露了個頭完成任務之後快速回軍北上豐州,第六營和第二營進入夏州,開始朝宥州挺進。

如此大規模的大舉挺進不僅讓關中和夏州震動,連帶着在中原潞州附近鏖戰的李克用和朱全忠都驚動了。楊復恭是什麼貨色這兩位可是再清楚不過了,如果任由李玄清這麼狂飆突進的話,不用一個月,關中地區就要被這個年輕的天策大將收入囊中。不約而同的,兩人第一次正視這位年輕的後生,將其看做是平起平坐的對手。

不過兩人目前的狀況要想插手關中事務可不是說到做到的,所以原本應該持續開戰的雙方詭異之極的休戰了。就連李克用這麼意氣用事的人在見到朱全忠派來的使者說暫時休戰幾天的話之後都點頭同意,爲了表面自己沒有偷襲的意思,甚至主動讓騎兵後撤了十里。

不過此時天策軍負責關中戰事的徐天翔都沒有時間考慮他們兩人的舉動,他本來還在鹽州坐鎮指揮,但是戰局急轉直下,變化的太快超出了他的意料。所以在匆匆安排第三集羣火速南下之後,趕到慶州和楊天成匯合。

“二哥,主公有沒有最新的指示?”慶州城內因爲楊天成強橫的鎮壓神策軍官兵讓老百姓看到了一絲新的希望,隨後趕來的民政部接手政務之後,開始整頓自己手下的第二集羣。

徐天翔搖了搖頭道:“主公說過,關中戰事大的方向他已經定下了,如果沒有其他勢力介入的話,主公不會插手前線的指揮的。”頓了一下繼續道:“不過我感覺咱們這樣急攻關中,肯定會引起其他勢力的連鎖反應,咱們要趁這段空檔期抓緊時間。”

“二哥的意思是拿下寧州或者是麟州?”楊天成指着地圖上寧州和武定的位置有點驚疑不定道:“只是目前我和厚純兩路已經深入關內幾百裡,兵力也幾乎施展到極致,這時候再進攻的話會不會拉長戰線?”

徐天翔指着武定的位置道:“麟州地處慶州和寧州之間,地勢稍微靠東,和厚純的延州呈掎角之勢。可以看着下一階段我們和神策軍爭奪的一個據點,我們要趕在對方的援軍到達之前穩住北部防線,才能騰出手來打敗李茂貞和楊守亮的援軍,進而整個佔領關中。李茂貞現在龜縮在涇州、隴州和邠州,就是在等楊守亮或者王建的援軍,只要援軍一到,咱們必要要在邠州附近和他們打一場硬仗,所以先期穩住北部很重要。”

楊天成點點頭笑道:“看來二哥這段時間進步真的很大啊,這些戰場局勢的變化比我們看的都要全面。天成服了,二哥你就下令吧,天成保證執行任務。”

“你馬上調集第八營奔襲麟州,我已經飛鴿傳書厚純,他會抽調第三營和你合力攻打麟州。拿下麟州之後由第八營負責防守,延州厚純留柴嘉防守,第三營趕來慶州與你匯合。”徐天翔的佈置讓楊天成有點疑惑,不過猛然間掃過下週境內之後頓時間恍然大悟,笑道:“二哥,你是不是有點冒險了?宥州就憑拓跋思繼那傢伙根本不可能得手?再說你抽調大哥的第二營和第六營南下會不會造成豐州防線空虛?”

“不會的,豐州防線不會有問題的,主公臨行之前跟我說的,豐州有陳凡和寶亮在,再加上侯勇,就憑東邊的李存信,估計能不能保住前套草原都是問題,再說主公還有後手呢,放心吧。至於宥州,原本就是消耗而已,再說小四在那裡挖了個大坑,誰跳進去誰就再也出不來了。”徐天翔朝楊天成眨了眨眼,笑道。

兩人計議已定,馬上開始行動,柴嘉的第九營急速開拔,朝着麟州涌去,途中正好碰到寶大軍朝寧州趕來,被柴嘉打散之後銜尾追殺幾十裡,殺散了這股軍隊之後直逼麟州城下。而另一股自北而來天策軍第三營在王厚純的親自指揮之下卻早先一部趕到麟州。城內商人在玄影衛的策應下,買通守城將領賺開城門,一夕之間莫名其妙丟了麟州。

三城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連續被拿下,這些地處關中的藩鎮再次感受到這股來自西北的寒流的厲害,也促使這些大小藩鎮第一次合力對付天策軍。一場決定關中命運的決戰開始在雙方的高層醞釀。

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
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黃沙浪滔滔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五百二十一章 西洋艦隊起航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