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

天啓二年十月底,天策軍攻佔廣州,俘虜嶺南節度使劉昌魯在內的幾乎全部的軍政要員,正式宣告嶺南最大的一股割據勢力從此煙消雲散,廣州這個南方最大的城市落入天策軍之手。經過近一年的連續作戰,大唐帝國的版圖擴展到除了西南以外的大部分南方地區。這個消息傳到長安之後,整個帝國都陷入沸騰之中,李玄清領導的新的大唐帝國通過不間斷的作戰,花費近五年時間,從區區豐州一隅之地起家,奇蹟般的在藩鎮割據、四分五裂的中國大地上創立了這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

“恭喜皇上,廣州光復,嶺南大部收復,大唐帝國必將承前繼後,一往無前,創造大唐新紀元。”岑天時看着眼前龐大的廣州城朝着李玄清鄭重一拱手,笑道。

“廣州這麼快收復是全體天策軍將士的功勞,也是無數帝國子民一心一意跟隨帝國征戰的功勞。”李玄清擺擺手示意身邊的幾人跟着自己爬上了廣州城的城樓,笑道:“廣州作爲前代嶺南地區最大的一個海外貿易集散地,已經有百年曆史,也曾經創造了無數輝煌的往事。如今被我們收復,自當好重建好這個嶺南重鎮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你們指揮部在將士休整之後主力參加後續的西南作戰。將廣州周邊的其他州縣全部拿下。”李玄清看着楊天成笑道:“你們倆這快一年了,從長江沿岸直接打到了珠江岸邊,也算是一個奇蹟了。再接再厲一把,拿下龐巨昭和葉廣略切斷西南地區的南方一翼,給薛洋他們減輕一點壓力。”

“皇上放心吧,前線戰事我和厚純都會安排好的。”楊天成點點頭笑道:“就是曲承美那邊要不要讓海軍過來試試戰力啊?雖說上次颱風幾乎將靜海軍的水軍一掃而空,但是這傢伙在整個交州和顏州還有不少水師艦隊,短時間內恢復是沒有多大問題。再加上我們打下廣州必然會讓他抓緊時間整頓戰力,搞不哈還會派水師過來騷擾我們,我看最好能夠在地面部隊打過去之前先打掉對方的艦隊。”

楊天成的話不僅僅在場的幾位軍方將領點頭不已,甚至就連岑天時也覺得有必要。廣州要想得到發展,海外貿易是重中之重的一個環節,雖然之前已經有不少年海外貿易陷入停頓,但是近些年已經陸陸續續恢復了一些,一年當中也有不少南洋和附近一帶的海外國家的商人來貿易,但是如果讓曲承美的水師從中堵截的話只怕會很容易讓剛剛興起的海外貿易再次陷入停頓。

“你和天翔商議一下吧,將郭崇韜儘快組建南洋艦隊,專責負責打擊曲承美的水師,保護南洋貿易航道。”李玄清點點頭道:“廣州既然已經光復,海外貿易重啓,讓財政部稅務司以及國名警衛隊迅速組建海關,讓海外貿易儘早給內地發展帶來動力。”海關關稅之前在河關成立的時候就已經議定了。而且隨着大唐帝國版圖的擴大,李玄清也準備將河關逐步撤除,放鬆對於工商業流通的限制,只是少量徵收一下河關稅就可以了。

“嶺南地區多山區少平原,土地不是百姓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內閣在制定發展策略的時候要把握好各地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隨着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各地的物產也能夠快速流通,各地應該發展自己的特色,相互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才能夠帶動全國的共同發展。”李玄清頓了一下之後繼續道:“汕頭港已經基本建成,讓楊秋先來廣州這邊吧,等到明年帝國會議劃定各省區之後再行安排具體的負責人,暫時整個南方全部納入到軍管區。”

“哈哈,那楊部長估計要忙死了,李繼鵬去了楚地在長沙坐鎮,整個東南的擔子全部落到他一個人身上,可是夠嗆的。”王厚純笑道:“只怕到時候比軍隊還要忙碌。”

“能者多勞嘛。”岑天時對於昔日的這位學生可是不吝讚美之詞,笑道:“我已經通知慕容讓他也過來幫着梳理廣州這邊的工商了,相信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幾人在廣州的城樓上聊了大半天之後才散去,楊天成和王厚純領銜的江南指揮部安排柴嘉率兵北上賀州匯合陳宇掃蕩粵北地區,薛萬里率領東線主力兵馬從端州出發攻擊葉廣略和龐巨昭,廣州一戰龐大的戰俘也交給隨後趕來的後勤部,就地加入了重建廣州的步伐當中。

十幾萬人一起動手,廣州城內的廢墟被迅速清理,周邊的流民也被軍方指引前來廣州落戶,後勤的運輸船隊在廣州碼頭被修繕之後直接沿着珠江抵達廣州城下,海量的物資從後方源源不斷的運抵,讓廣州的發展有了充足的動力。得益於中原和江南各地今年的收成和天策軍收復速度,逐漸成型的貿易讓徐家爲首的五大豪商甚至都暫時放棄了前往日本的想法,全力加入這場北方物資南調的洪流當中。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金陵張家張啓山組建的長江航運公司也逐漸煥發出後來者的優勢,將長江沿岸的各區域連通起來,這樣一來遠至川蜀、楚地的物資被迅速運抵至杭州,然後裝船運往南方,整個長江水系也徹底和運河水系連接在一起,加入了這場全國聯動的貿易洪流之中。

有了張家航運公司的加入,北方各省區的壓力頓時大減,川蜀和荊楚各地豐富的物產資源和糧食被激發出來,廣州以及福建等地重建需要的海量物資也有了解決的辦法,長江的江面上來往的商船絡繹不絕,甚至一度超過了運河,李玄清心目中的黃金水道正在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後顧之憂被異軍突起的張家解決之後,李玄清和岑天時顧不得去想這些,開始幫助楊秋一起規劃廣州的發展,因爲之前有建設汕頭港的經驗,楊秋將廣州城原本的格局全部給推翻,按照李玄清從後世帶來的理念,以碼頭港口爲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在原有的廣州碼頭的基礎上一口氣興建了五個深水停泊碼頭,用最新式的水泥棧橋替代了原有的木質結構,長長的足有上百米的前伸式碼頭配合最新式的燈塔讓整個廣州港煥然一新,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廣州城似乎全部變了樣,在十幾萬戰俘和無數的百姓的努力之下,廣州地區重新從戰火中走了出來,大唐帝國依靠着李玄清和岑天時等人的辛苦贏得了民心。

“楊秋,下一步就是恢復民生了,好在廣州這邊也不全靠農業,大部分時間除了珠江平原的產出,更多的還是依靠海洋。所以在民生這一塊,海洋漁業是重點,要記住一點,希望來自於海洋,財富來自於海洋。”李玄清拍了拍這十幾天連續作戰雙眼發紅的岑天時肅然道:“大唐帝國要想承前啓後,就必須懂得這一點,陸地上我們漢人從來都是領銜天下之巔,但是在海洋探索上面我們做的未必比其他民族做的好。要把這種觀念傳承下去,讓子孫後代明白,大唐帝國的希望不能沒有海洋。”

“皇上,楊秋這是因爲這一點纔會將修建港口和碼頭作爲廣州發展的第一步,等到城內和周邊理清楚之後就會全力以赴發展貿易,不光是和帝國內部其他地區進行貿易,而且還會想辦法和周邊的其他地方發展貿易,爭取早日恢復天寶年間廣州城的盛景,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帝國的廣州是一個國際大都會。”

“我和岑先生明天就要啓程回長安了,希望剩下的時間裡你制定一份詳細的規劃帶回去,廣州、杭州是帝國既定的南方經濟中心,一旦發展起來就會帶動周邊,輻射整個帝國南方區域。”李玄清擺擺手讓楊秋不要這麼鄭重,繼續道:“南方物產豐富,也不像北方那樣久受戰亂,人口凋敝,所以發展起來會很快的,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李玄清剛說完,胡小四匆匆走了過來,岑天時笑道:“小四這都大半個月了,你這寶藏挖的怎麼樣了?那個劉昌魯昨天都被押送長安了你也沒去看看,難不成你把他們家的寶貝都找出來了?”

“那是,也不看看我在黔北是怎麼幹的?你沒看後勤部船隊帶回去的那一箱箱金銀珠寶和成箱的銅錢不都是我的功勞嗎?除此之外我還讓小虎去偷偷打劫葉廣略在廣州的一個商隊,可是抓獲了不少南洋來的珠寶。”胡小四笑道:“今天來是給各位送禮的,每人十顆大珍珠,還是彩色的。”說完掏出幾個盒子每人發了一個笑道:“我打聽過了,這東西在南洋那邊可不值錢,跟白給似的。”

李玄清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笑罵道:“白給,你白給我一堆試試?不過南洋珠寶,難道說南洋那邊的航路恢復了?”

“玄影衛從曲承美那邊得到的消息,南洋那邊和中土貿易一直沒有間斷,以前嶺南戰亂的時候就借道交州和內地貿易,以南洋特產和金銀財寶交換咱們絲綢瓷器茶葉等物產,所獲頗豐。”胡小四點頭道:“這個曲承美也正是靠着這個才能夠組建起靜海軍和水師艦隊。否則憑藉交州的經濟狀況他哪有好日子過?”

李玄清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郭崇韜的海軍看來是需要抓緊時間過來了,他們目前有沒有啓程南下?”

“已經啓程了,只不過廣州汕頭這一代沒有石炭儲備,咱們現在都是動力船,就連許多航運公司的船隻也開始逐漸換成新式貨輪和客輪,所以北方的石炭開採反倒是跟不上了,運輸船隊那邊除了要運送各項物資還要裝運石炭,所以比較麻煩,耽誤了時間。”胡小四隨口道。

“看樣子回長安之前是需要去一趟幷州了,安休休那邊可是掌握着帝國九成以上的石炭儲備,必須保證開採力度供應全國。另外讓後勤部派專人組成勘探隊來南方勘探礦產資源。內閣明年正式成立國土資源部,專門負責帝國境內的所有礦產開採和審覈,保證經濟發展需要並且同時確保資源開採有序進行。”李玄清點點頭笑道:“看樣子未來一段時間渤海灣地區將爲成爲北方資源的集散地了。東北地區也要抓緊時間,不能落後了,東北可是一個資源寶庫。”

李玄清的話讓岑天時等人一陣點頭,石炭已經越來越成爲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目前的石炭開採經過後勤部以及工商部手下各豪商技術革新,已經能夠做到地下開礦開採了,只是規模不大。看樣子對於重要資源還是需要先國營利用國家的力量才能夠大規模開採。岑天時的這個想法也造就了後來一個鼎鼎大名的礦業大亨的出現。大唐帝國國營石炭開採集團,伴隨着帝國的步伐出現在天下各地,成爲帝國發展的重要助力。

天啓二年十一月中旬,李玄清和岑天時乘坐最新式的帝國公務船隻從廣州出發北上回杭州。岑天時從杭州出發回長安籌備內閣年底事宜,李玄清夫婦則在杭州短暫逗留之後再次坐船北上前往天津,然後乘坐火車去太原,和安休休商議石炭開採事宜。幷州這個石炭資源大省在兩人會晤之後開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安休休以國營的名義建設了兩個大型的石炭開採廠,並且以招標的名義新建兩家民營重點石炭開採廠。並且爲了運輸方便,以自費自籌的名義依靠民間集資和布政使府補貼的辦法硬是將幷州的鐵路由太原府往西延伸到了汾州並且計劃往南修到潞州等地,將幾大石炭開採重點州縣連接起來,方便資源快速輸出。這樣一來幷州的鐵路建設居然直接跑到了全國前面去了。

而在李玄清等走後,楊秋主導的廣州城也全部重建完畢,在做好各項措施之後楊秋開始了改革事宜,將珠江地區的大小平原上的地主一掃而空,大量的流民就地安頓落籍。解決掉土地麻煩之後開始大力發展漁業,以前世代依靠海洋生存的衆多漁民被召集起來,傳授新的捕魚知識,取消以前繁重的稅收,全新的大唐帝國漁業稅給海洋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也爲廣州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天啓二年十一月底,天策軍海軍南洋艦隊五艘軍艦抵達廣州,新式的鐵甲戰艦讓所有人都震撼不已。而郭崇韜更是當衆宣佈帝國海軍將成爲廣州發展的保護神,堅決保護帝國子民在海上的利益,得到了廣州各界的大力支持。新的廣州就此開始遠航。

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
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四章 鬼門弟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