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

柴嘉和拓跋思諫聯手在整個九月份都在對於整個安西進行規模宏大的掃蕩,二十多萬軍隊配合國民警衛隊將整個安西北方向篦子一樣篦了一邊,除了黑水城那邊以外,整個雙河都督府都被天策軍兵鋒震懾的瑟瑟發抖,而且因爲之前拓跋思繼掃蕩到了熱海湖畔,所以在雙河境內的突騎施部族甚至成了重點的打擊對象,那些不肯臣服的大小部落在這一次軍事行動中被無情的剿滅。石堅、哈穆德這些兵團將領爲了追求速度,讓民政那邊儘快接手進行冬季部署對於反叛的部族根本不問三七二十一直接剿滅反叛實力,剩餘的部族部衆甚至直接以戰俘的名義直接被國民警衛隊押送到後方幾個大城池,進行漫長的冬季勞役。內閣那邊利用火車從河西那邊雲來了大量的工廠機器,因地制宜在西北這邊開起了紡織廠、肉食加工廠和部分採礦廠,這些工廠大部分除了採礦之外大部分都可以在室內完成,所以這批數量龐大的戰俘除了冒着嚴寒在冬季修路之外就是在城內新開闢或者城外的專屬工業園中修建廠房鋪設專有道路,以此來帶動周邊各大軍鎮逐步的恢復正常。而且沙洲那邊的鐵路也在沿着絲綢之路北線往交河城進發。上次周全的那個沒用的上的沙漠防沙辦法被張全復撿了起來,連帶着他們幾個年輕人都被調到了水利環保部專職負責沙漠鐵路線的防沙工作,冬季鋪設鐵路線,等到春天來了後方會運來數以萬計的沙漠樹苗和草皮,在有水源的地方種植。至於那些找不到水源的地方則開始用草稈、樹枝搭建網格狀的防沙帶攔截流沙對於鐵路線的侵蝕。依靠着這些辦法西北鐵路線從沙洲開始艱難的穿過伊州開始逐步抵達交河城,由此依靠着軍事手段帶動鐵路不斷往前延伸,新的絲綢之路逐漸形成一道橫貫整個大唐帝國的交通運輸線,從遙遠的渤海灣天津港一直穿過北方大地貫穿整個北方經濟帶抵達靈州然後翻越賀蘭山進入河西走廊,將西北那星羅棋佈的綠洲草原連接在一起抵達沙洲然後逐步延伸到高昌腹地,下一步就會從交河城開始沿着絲路故道繼續往西。在強盛的軍事運輸的要求之下,大唐利用內部經濟蓬勃發展繼續擴大市場的機會硬生生的利用戰俘和無數的鐵道工人將這條交通大通道打通。如今隨着安西一統在即,恢復了正常秩序的西北正在逐步消化大量內地新生產出來的工業品,從而促進內地市場再次得到發展。而且西北物產豐富,大量的礦產資源在國土資源部的逐步勘探之下開始源源不斷的運往北方工業帶的諸多城市地區,爲經濟的發展增加一把火。也正是因爲這麼多的促進作用,經營西北商貿的六大家族中的耶律家的發展步伐逐漸的追上了其他幾家,甚至速度越來越快已經不遜色徐家慕容家這樣拓展海洋貿易的大家族了,而且還帶動了關中和河西地區無數的大小工商業主得到一起發展。

也正因爲如此,內閣對於西北鐵路修建的難度和耗資無數視而不見,反而在東征軍繳獲巨大的庫藏運回國內之後再次調撥鉅款加大對於西北鐵路發展的支持力度。甚至按照鐵道司的野心,打算是軍隊打到哪裡鐵路就應該修到哪裡,雖然李玄清最終將這份激進的計劃給擋了回去但是按照總參最新給西征軍那邊發過去的新的戰略計劃,國防部聯合總參已經趁着冬季下達了最新的調兵命令,親衛營和直屬營這兩個龐然大物匯合了之前駐紮在河西那邊的重騎營已經陸續接到命令在前方西征軍調令抵達之後立即開赴西北前線替換陌刀營、第十一兵團和拓跋思繼的第十九兵團。甚至總參讓西征軍指揮部視情況如果需要的話第七兵團也需要趁着冬季調到草原進行整修。天策軍三大中央警備兵團被一起調到西北讓整個天策軍兵團級的將領都在猜測在安西已經一統的情況下大規模進軍西北只怕是真的要收復當年安西大都護帳下所有的領地。那個幅員遼闊算起來甚至和目前大唐的領土相差不多的龐大土地。

天啓四年十月初在萬毅那邊收到總參新的戰略任務和兵力調動的情況之下,萬毅一面安排需要整修的三個主力兵團陸續撤回各自前進的步伐就近開始駐紮整修,一面讓第七兵團立即在冬季到來之前接替陌刀營抵達安集延並且指示烏斯兒相機進軍碎葉城。

“兩位大帥,老實說,我們幾個參謀都不認爲冬季收復碎葉是個好主意。”劉璇對於這道命令有點反對,所以一面準備給萬毅撰寫命令一面苦笑道:“我之前就聽說熱海那邊好像已經開始下雪,第七兵團前往安集延接替陌刀營之後,只怕都快到十月中旬了,在西北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寒冬了,我怕烏斯兒一戰之後就算能贏只怕也會損失不小。而且說到這裡我想起來了,我們的重火器機械弩在寒冬的時候能夠發揮的效果不太好,簡單來說就是非戰損比較大,聽炮兵說他們的總制蘇合已經親自來安西準備實地查看具體問題出在哪。這要是到時候不能夠將機械弩拉到前線咱們在人家老巢裡打這一戰,我說兩位大帥你們是不是看烏斯兒不順眼給他發配了啊?”

劉璇的俏皮話倒是讓萬毅和高思繼啞然失笑,後者搖頭道:“發配他倒不至於,不過我也沒打算讓他獨自去完成這個任務,所以你在命令上面加一句,讓哈穆德率領回鶻兵團擇機啓程和第七兵團組成西征軍西北前線指揮部,由哈穆德全權指揮兩個兵團統一行動,在十月底之前給我拿下碎葉城。”高思繼的話說完萬毅跟着道:“哈穆德這邊因爲暫時兼任疏勒的城防部隊,所以出兵時間要相對遲一點,要等到拓跋思繼率軍從溫泉關回來之後再行出發。”

劉璇見到萬毅和高思繼兩人同一心思知道只怕兩人早就合計過了,所以也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轉身開始去安排各個回軍整修的各部隊撤軍秩序,部分軍隊不需要經過疏勒直接撤到焉耆等地,等到輪換大軍抵達之後立即回撤中原。

劉璇一走,高思繼則和萬毅開始盯着碎葉城一邊相互商議碎葉城那邊的事情。兩人做出這樣的部署其實也是有之前玄影衛的情報基礎的。碎葉城和疏勒不一樣,那邊當年安西軍留下的城池在之前的數次大戰之中早已經被毀。當年碎葉城有一段時間是安西大都護的治所,修築的城池當然比起疏勒焉耆等地絲毫不遜色,但是也正是因爲是安西大都護治所,所以在當年的動亂當中也是首當其衝,歷經數次大戰,當年的城池早已經不在了,只剩下殘垣斷壁,當年漢軍屯墾戌邊留下的田地牧場也早已經被突騎施人佔領。只不過突騎施是典型的遊牧民族,不會耕作,所以那裡除了草原現在只怕什麼都不剩了。玄影衛那邊傳來的消息說由於之前突騎施人的中心一直在雙河這邊,雖然熱海地區水草豐美,牛羊遍地,但是除了最近幾年之外沒有得到開發利用,所以相對而言突騎施在當地的基礎並不牢靠。只不過如今的碎葉城只怕是找不到一個漢人存在了。當年的動亂不管是哪個部族入主碎葉漢人都是他們首先要對付的對象,經過百年的殺戮和壓迫,當地的漢人要不是改頭換面變成了其他各族要不就是逃離碎葉去往他地。事實上如今的碎葉城除了突騎施人佔據大多數,還有就是薩曼人和天方教世界的金髮碧眼的部族,甚至還有來自北方葛邏祿等其他遊牧部族雜居在一起。

一想到當年那裡可是誕生出詩仙的聖地如今卻連個漢人都難以尋到萬毅就一陣氣悶,甚至飛鷹旅還去過當地一個叫漢碑谷的地方,那裡按照飛鷹旅找到的證據其實是當年漢宣定胡碑的豎碑之地,但是如今卻成了突騎施人豢養奴隸的一個監牢,那裡根本就找不到一個漢人,也找不到一個說唐言的人。

“大帥,碎葉城那邊只怕將來要想納入到版圖當中困難比起我們目前所在的地方難度要大的太多。”顯然萬毅擔心的事情高思繼也想到了,一個完全去除了漢人甚至可以說去除了大唐影響的地方征服容易但是要想恢復到當年那個地步只怕要走的路實在是太難了。這要是當初總參制定收復安西的計劃只是做到疏勒就戛然而止,原因就在這裡。疏勒以東雖然被回鶻佔領,但是依靠着大唐百年來的影響和歸義軍等一批西北漢人不屈不撓的努力終歸那些百姓沒有忘記大唐沒有忘記當年安西大都護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但是過了疏勒,只怕除了茫茫大漠上偶爾還有一點當年的遺蹟,幾乎所有人都已經遺忘當年,忘記了安西軍縱橫西域所向無敵的那段歷史。

“只怕那已經不是碎葉之殤,而是大唐整個西北之殤啊。思繼兄,咱們從現在開始西征纔算是真正的開始。這纔是皇上和總參將三大中央警備營全部調到西北的原因所在啊。”萬毅嘆了口氣臉色凝重道。

“我記得早年間聽老人說,大曆年間安西大都護郭昕派遣的使者回到長安的時候滿朝上下幾乎所有人聽到他們的故事都是痛哭流涕,甚至長安周邊的幾大節度使還曾經上書皇上準備派遣一支部隊打到安西去,只不過後來沒了下文。現在想想,如果當年派軍從草原匯合回紇人一起打過去說不定還真能接濟一下當年的安西留守軍團,不至於讓他們這麼苦。”高思繼有點唏噓,顯然對於當年的情況感慨不已。不過萬毅倒是不怎麼認爲,就算是當年派兵前往安西只怕也無濟於事,只要一天不打通河西走廊,大唐內地和安西之間的陸上通道就無法爲安西軍提供實質性的支援。事實上當年郭昕和李元忠堅守安西數十年期間不是沒想過往東打到河西走廊,但是面對四面八方都是異族都是敵人的情況之下他們不可能拋棄西域僅剩下的那點漢人血脈獨力往東,這也是郭昕最後在龜茲城孤軍奮守的原因之一,他們不僅僅要戰鬥,還要保護西北漢民,保護西北大唐最後的象徵,所以纔會處處掣肘,處處被牽制無法真正的和對手放手一戰。

“大帥,是否有成熟的方案了?”高思繼見到萬毅的眼睛死死的盯着碎葉城,知道對方在考慮接下來的整個通盤計劃,所以開口問道。

萬毅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有一個計劃,但是目前只怕實施起來難度不小,而且還需要提前和內閣那邊溝通好。”萬毅說完之後盯着高思繼道:“思繼兄你覺得我大唐收復西北最重要的地方在哪?或者說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入手纔是根本策略?”

“大帥的意思是——”高思繼見到萬毅盯着碎葉城頓時明白過來道:“大帥的意思是在西北重新豎立大唐的威嚴,豎立起大唐的精神和大唐的文明。我明白了,大帥是準備用武力推廣唐言對嗎?”

“我也是從飛鷹旅上次傳回來說漢宣定胡碑的消息明白了一件事,當年西北之所以能夠被安西大都護統領那麼大的土地和部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西北通行唐言,或者說那些大小部落對於大唐心嚮往之,所以自發的努力去學唐言。”萬毅嘆了口氣苦笑道:“當初皇上讓教育部強制在各大部族推廣唐言和漢字的教育我還不明白,但是到了這裡我才深切感受到,這區區一門語言和漢字卻成了西北穩定和傳承大唐文明最好的武器,甚至比起我們戰士手中的火槍大炮更有威力,也更加持久有效。”

“唐言?漢字?”高思繼嘴裡面唸叨了幾句之後忽然笑了起來道:“大帥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想我從小除了沙陀本族的方言之外就一直學習唐言和漢字,從來都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大帥此時提起我才恍然發現,只怕這世間最犀利的武器就是語言和文字了,任何東西都改變不了他們對於我大唐文明的傳承和推廣。”

“好了,思繼兄,去看着點劉璇調動部隊吧,我去找副首相,提前和內閣那邊通個氣讓他準備好彙報皇上,西北,我們大唐終究是要回來的。”萬毅見到高思繼明白過來頓時笑了笑。

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
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九十四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十六章 河套狼煙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十一章 突擊強化(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