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

李玄清看着這座船塢中已經能看得清大致輪廓的鋼鐵怪物有點驚詫道:“這該不會就是鐵殼船吧。”不過他話還未說完就看到一邊巡邏的警衛隊見到兩人的模樣快速走來。

李玄清掏出自己的銀羽劍符晃了晃,示意大家不用管他,帶着巧兮從船塢的後門走了進去,開始近距離觀摩這艘船。

“大哥哥,還別說,張大哥還真的琢磨出了鐵殼船的流程了。你看,龍骨的地方全部用直通鋼材一次性澆築的,看樣子新建的鋼鐵廠高爐生產出來的合金鋼問題已經不大了。”巧兮很滿意這種製造技術,笑道:“就是看起來輪廓有點怪,這不像是海船的形狀,不過用於內河的話倒是沒有問題。”

李玄清點點頭道:“現在已經開始鉚釘榫接船體了,估計快下水舾裝了。咱們去找張強吧,問問他進入如何?還有貨輪的建造有沒有進展。”兩人走出船塢朝着一邊的辦公區而去。

此時的張強正帶着技術人員比對着圖紙討論李玄清嘴裡面的內河貨輪的設計結構,聽到辦公室大門被人推開,擡頭一看驚喜道:“主公,夫人,你們怎麼來了?”

“來看看你,順便考察一下造船的進度如何。”李玄清擺擺手示意大家不要多禮,坐下來瞅了一眼圖紙笑道:“這是貨輪的設計圖紙啊,還別說倒也是像模像樣的。說說看,貨輪的建造速度怎麼樣?不會比鐵殼船還要慢吧?”

這幾個設計人員被李玄清說的一愣,還是張強反應快,接過話茬道:“其實貨輪我們已經建造完一艘試驗船了,只是有一項技術沒有達標,所以又返廠修改了。主公要不我帶你和夫人現場去看看吧。”

李玄清和巧兮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驚喜之意,站起身來隨着張強來到二號船塢,也是造船廠最大的一個幹船塢。只見二號船塢此時已經全部被注水,一艘類似於後世平底江輪的船隻漂浮在船塢中,四周都被鋼索控制住了。

張強帶着李玄清和巧兮從一邊的舷梯走上貨輪道:“主要是我們沒有處理好舵葉和角度問題,開出去以後轉向困難。”邊說邊領着衆人走到前方的駕駛室道:“主公請看,這個萬向輪和後方的船舵銜接出現了問題,我們沒有事先計算好轉向的角度,導致萬向輪轉動的時候帶動船舵的齒輪咬合度也不夠,所以......”

李玄清點點頭,明白他們的難點在什麼地方,除了齒輪的問題,主要還是角度計算的問題,但是這個方面需要他們事先計算,然後才能夠試驗。所以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們能夠這麼短的時間將貨輪建造出來,我是感到很欣慰,對於大家的努力我也都看在眼裡。但是你們作爲船廠的高層和技術人員,除了講求速度更重要的還是技術。類似於這種技術需要事先進行反覆的計算,確定好角度,然後佈置聯動裝置才能夠成功。”

萬向輪轉向系統在後世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角度標準,但是李玄清前世並沒有接觸過,所以無法給他們太多的幫助。事實上在算術幾何方面古人的造詣並不比同期甚至是近代的歐洲人差多少,只是在中國這一類的傳承太少,而且動不動就失傳,這纔會逐步被人家趕上來了。

“請主公放心,我已經組織人手進行計算了。齒輪方面易州那邊的總廠也已經試驗新的合金鋼了,在質量上面基本上沒有問題。”張強面色尷尬,急忙上前道:“張強做事考慮不周,請主公治罪。”

李玄清擺擺手道:“治罪就算了,有些事情第一次難免有疏漏,但是身爲船廠的掌舵之人,做事情要多多考慮,船隻航行在江河湖海之中,如果因爲我們疏漏,必然會導致船毀人亡,你們切記要重視起來。”

“好了,咱們去看看鐵殼船吧。我有幾個問題要問你,你留他們處理這件事吧。這個技術難度不大,給你們十天時間解決好這件事,你的老官長還等着你的船運貨呢。”李玄清也沒再多提這件事,朝一號船塢走了過去,準備詢問一下鐵殼船那邊的進度。

“目前鐵殼船建造基本上正常,保守估計十天之內就可以完成船體鉚接,然後測驗漏水情況,如果效果比較好,就可以下水舾裝。”張強指着裡面來來往往的工人道。

“你這個船隻傾角有問題啊,這樣筆直向下的直接船艏不利於海上航行,而且速度也提不起來,我記得木船的船艏都是飛剪型設計,怎麼到了鐵殼船就改成了方艏了?”其實對於中國古代的船隻設計和建造,李玄清還是很滿意的,中國古代的船隻很早就注意到大傾角和尖底窄底部對於航行和船隻的穩定性有很好的幫助,在設計建造船隻的時候也將這一點很好的貫徹下去了,所以在見到古代大型海船的時候基本上都能看到這些影子。

“這是徐公子要求的,我們也沒辦法,他說這種方翹船隻是閩州那邊的造型,比較適合內河航行。他打算先組建內河船隊。今日已經一口氣下了十艘這種鐵殼江輪和十艘貨輪。”張強的話讓李玄清和巧兮想起了在內河和海上的區別,巧兮走上前笑道:“張大哥這樣解釋我們就明白了,剛纔看了還嚇了一大跳呢。你們要抓緊時間了,在零部件上面儘量使用標準化製造辦法,保證部分甚至是大部分零部件能夠通用,這樣才能夠節省成本加快建造速度。胡大哥那邊還等着這些船呢。”

“你們的動力設備運過來了沒有?從大本營運過來需要時間啊。”李玄清見到這些事情基本上都已經定了也算是閒了下來,笑道。

“已經讓耶律家的運輸公司起運了。”張強見到李玄清的笑容也是鬆了口氣,伴隨着天策府的統轄範圍越來越大,天策軍的戰績越來越輝煌,李玄清給這些昔日下屬的威壓也在逐步加大,雖然他自己可能不覺得,但是身爲下屬卻能夠感覺到自己的主公身上散發出來的越來越大的壓力。

“那是龍門吊?”李玄清拉着巧兮準備回營州城和岑天時匯合,忽然發現船塢前方高高豎立着一架有點類似於後世龍門吊的器械,頓時驚奇道。關於龍門吊,巧兮和李玄清還在犯愁如果沒有這個設備,光靠人力還不知道怎麼把後續的設備運上船呢。而且後期碼頭上的起重機、吊橋等等都和這個相關聯。沒想到的是在造船廠居然能夠見到這種類似的設備。

“龍門吊?這是屬下帶人改良過的雲樓機。不過主公說的龍門吊這名字不錯,要不就改成龍門吊。”張強起先有點疑惑,不過隨即以爲是李玄清賜名,頓時高興道。

“張強,你馬上將你這個雲樓機,啊不,這個龍門吊的所有資料和圖紙送到大本營總部,責令總部的技術人員就此改造出三個設備出來,一個是起重機,垂直向上輸送貨物的機器;一種是吊橋,水平方向輸送貨物;還有一種就是你這個龍門吊,還要改良下,你這個只是剛好夠你現在使用的。讓總部的人想辦法改良然後標準化生產,最好能夠按照輸送的重量極限分出等級。跟你說張強,你這可是立了大功了。回頭給你發獎。”李玄清之前的鬱悶一掃而光,哈哈大笑道。

“是啊,張大哥你本事真大,居然把這種設備都自己摸索出來了,害的我和大哥哥擔心了好久呢。”巧兮也是非常高興,上前拍着手笑道。

張強自己倒是覺得這東西不難,但是看着李玄清夫婦高興的模樣自己也跟着開心起來。

“張強,造船廠這邊穩定下來之後就回易州將鍛造廠和製造廠整合起來,成爲東部地區最大的機械製造和研發中心,支撐中原地區的發展。”李玄清交代了一句之後帶着巧兮朝營州城而去。

兩人抵達營州城內的時候岑天時已經在營州刺史府處理完政務正準備派人去找李玄清二人。營州刺史張建忠是行政學院畢業出來的第一批學員,以前在關中的時候做過陳倉尉,後來天策府入主關中之後將陳倉尉這樣的官職給撤了。一咬牙報考了行政學院,畢業合格之後東調營州接任營州刺史。

李玄清的到來讓張建忠緊張之餘還隱隱然有點好奇,除了在行政學院畢業的時候見過李玄清一次,剩下的這位天策府最高統帥還是第一次出現在自己面前,所以他比張強還要有壓力。倒是旁邊的岑天時拍了拍張建忠的肩膀笑道:“建忠,不要有壓力了,主公又不吃人,你緊張什麼。”

“我這副模樣沒嚇到建忠兄吧?”李玄清一笑,也明白張建忠的緊張原因,笑道:“怎麼樣,營州目前的政務沒什麼問題吧?你沒讓民政長逮到什麼把柄吧?要不要我給你說說情?”一句話讓在場的人笑了之餘也算是緩解了一下尷尬的場面。

“主公,我覺得營州可以作爲重點發展地區,剛剛我也和建忠聊過,目前營州常住人口當中已經有超過五成爲工商業者,而且數量也還在源源不斷增長。這應該是咱們天策府轄區內第一個工商業人口超過農業人口的地區了。”說起正事岑天時看了身邊的張建忠一眼,有點感慨道。

“你也這麼認爲嗎?”李玄清微微一笑,這個地點基本上可以說是後世的天津市了,身處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地區,現在也是第一條鐵路的重點,而且還和大運河交匯,如果還發展不起來的話那就別談工業了。

“是的,主公。臣以爲在後期要繼續強化工業在營州的地位,和易州形成一個工業結構互補的關係,倚靠交通的優勢,將營州打造成北方製造業中心。”張建忠一說到政務和經濟,緊張的情緒也得到了緩解,說話也流利起來,竟然和李玄清的想法不謀而合。

“大哥哥,要不給營州改名吧,我記得上次聽說東北那邊也有一個營州,這將來要是兩地重名,豈不是會鬧笑話。”巧兮忽然插嘴道。

兩個營州的起因和緣由岑天時和張建忠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此時聽到巧兮的提議頓時覺得改名的話也無不可,趁着現在改名比起將來自然要方便的多。

“我看不如就叫天津吧。營州地處河海兩地,自然是天津了。”李玄清想都沒想直接套用後世的名字,也不管和後世的天津在地理位置上尚且有點差別。

岑天時捋了捋長鬚笑道:“我同意,回頭讓民政部去發通知,建忠你從下個月開始就直接更換名字吧。這段時間也可以宣傳一下。”

“謝主公賜名。”李玄清親自給營州換名字,自然是讓張建忠驚喜莫名,急忙站起身來道謝。

“好了,不要多禮,好好將天津治理好我就很滿意了。”李玄清擺擺手道:“先生那邊收到工商廳發來的通知沒有?慕容準備的怎麼樣了?小四那邊發消息過來,玄影衛已經基本籌備完畢了,趙四估計也就是這幾天就抵達這裡,開始協調各方上馬第一批貨物,汴梁等地也都安排好了。”

“大本營那邊的工商業成品調集過來是來不及了,慕容現在已經阻止商家從附近的豐州讓工商品運送過來,應該不會耽誤時間的。徐家的內河航運公司也已經在薊州登記註冊。聽說北方的貨物在薊州裝船,然後南下天津分流歸類。”岑天時將慕容瀚海這段時間的動作大致介紹了一下道。

“這動作不慢啊。”李玄清點點頭笑道:“依照造船廠的速度,最遲本月底第一條貨輪和江輪也就能夠下水了。到時候走海河進入運河水系,等於繞了一圈,應該來得及。小四前期應該是蒐羅了不少木船,夠他們用的了。”

“主公真覺得小四的運河貿易能掙很多錢?”岑天時見李玄清的樣子顯然是運河貿易當做解決目前工業發展資金緊缺的主要辦法,頓時有點不解道:“對於咱們天策府目前在經濟上的投資來說,這個運河貿易能帶來的效益沒有那麼明顯吧?”

李玄清搖了搖頭笑道:“先生你想岔了,如果經營得好絕對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條運河就是一條貨真價實的黃金水道。”

“黃金水道?”岑天時眼睛一亮笑道:“要不咱們回長安一趟,想辦法打通潼關至陝州到東都洛陽的另一條線,說不定也能作爲一條黃金水道呢。”

岑天時本來只是打算開句玩笑,但是聽在李玄清和巧兮耳中卻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這條線路在兩人的腦海裡因爲固定思維而基本上沒出現過,而胡小四當初搞運河貿易的初衷也只是利用玄影衛建立走私通道去掙錢。此時岑天時的話無疑給了兩人另一種思路。

要不,大哥哥咱們回長安一趟吧。“巧兮站起身來笑道。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
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部合一(上)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舊部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海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