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

“如此看來的話于闐那邊只要再堅持十天左右的時間沒有被曹仁貴發現我們在沙洲的佈置就已經完成了。”萬毅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之後朝着身邊忙着簽發各部隊出擊命令的劉璇道:“最近有沒有收到薛洋他們的消息?”

萬毅見到劉璇搖了搖頭也沒有繼續追問,薛洋此時肩負的任務是能不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打擊薩法兒王朝軍隊的任務,這關係着于闐相當一段時間的穩定,因爲接下來的大戰西征軍主力需要兩線作戰,在吸引回鶻聯軍集中伊州的同時還要隨時輕裝返回石城等地先行打擊曹仁貴,然後再次迴轉和高思繼匯合擊潰安西地區反唐軍的主力從而徹底穩定住西北的局勢,給天策軍進軍安西帶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所以根本沒有精力顧及於闐那邊,所以至少在解決掉曹仁貴之前西征軍主力都無力對於第三兵團有多大的支持,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需要第三兵團東出牽制曹仁貴全力攻擊沙洲。

“傳令下去,全軍今晚出發,要大張旗鼓,命令玄影衛放開對對方的情報封鎖,要讓伊州的回鶻軍主力明白,天策軍已經啓程朝伊州而去。”萬毅獨自沉吟半晌之後開始讓劉璇去傳達命令,天策軍開始按照各自出動的命令相機啓程,浩大的天策軍西征集團軍主力朝伊州迤邐而行,這一刻大唐帝國在西北最強悍的一支力量放開了敵人對自己的偵查封鎖,所以幾乎是萬毅這邊大軍主力開始離開邊境進入伊州的時候回鶻人哨探也在緊急朝着伊州而去。

而此時在萬毅執行總參西北計劃最關鍵的一步的時候,遠在蔥嶺邊境的第三兵團中的山地營和第三營也艱難的鑽出了蔥嶺的崇山峻嶺,進入了薩法爾王朝的領地。此地幾乎是蔥嶺地區海拔最高的地區,其海拔高度甚至超過了藏區,所以饒是山地營和第三營幾乎全部都沒有高原反應,高海拔作戰的技能甚至超越了那些世居高原的吐蕃人,此時也是氣喘吁吁,筋疲力盡。而且薛洋和徐英兩人還在擔憂下屬戰士們的體力問題,這長達一個半月以來第三營和山地營幾乎都是在高原地帶長途跋涉,風雪交加之中這些來自中原各地的將士此時還是否有體力和精力去面對強敵?

“通知下去讓所有人就地休息,咱們休整一下然後想辦法穩穩玄影衛那邊有沒有護密的薩法爾王朝駐軍的具體情況。”薛洋在率隊鑽出蔥嶺大山之後決定讓部隊就地修整利用蔥嶺山區最後的山坳進行掩護,準備在修整儲備戰力的同時想辦法探聽對方的虛實。說實在的對於護密此時的具體情況,玄影衛都不一定有詳細的資料,畢竟秦空佈置于闐的時間太短,如果不是之前于闐等地商隊頻繁出沒西方各國,估計薛洋此時面對薩法兒王朝會一無所知。

“去告訴大家,將咱們儲備的所有的肉罐頭全部拿出來,好好犒勞一下大夥,同時命令各部隊偵察分隊前出偵查,做好保密工作。”徐英不太放心親自出去安排偵查分隊前出偵查,將搜索範圍提前到了五十里,並且安排部分部隊輪流排查前方的大山和平原,防止對方小股探子和山民經過。說實在的薛洋此時選擇修整是積極危險的行爲,如果不是冬季此地人煙罕至大雪封山普通人根本無法在這種氣候下進入山區,薛洋肯定會被對方發現,畢竟兩個營加起來兩萬多人這麼大規模的部隊潛伏起來還在敵佔區難度實在是太大,甚至說在沒有玄影衛接應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實現。

徐英帶隊出去巡查,薛洋則待在臨時帳篷中端着親衛送來的肉湯一邊吃一邊琢磨即將開始的突襲戰該如何進行。按照前期玄影衛從商隊那裡帶來的信息,護密實際上是一座大型的軍事重鎮,除了軍隊之外,居民很少。因爲護密此地實際上並不適合居民居住,但是地理位置卻極爲重要,擇其一點就能夠俯瞰這個蔥嶺以北地區,將薩法兒北方地區和于闐西南乃至於薩曼王朝的東進之路都會被被其威脅,面臨被切斷的危險,也就是說誰能夠控制護密誰就能夠在薩法兒和于闐的角逐當中佔據絕對的優勢。這也是當初薛洋在看完玄影衛蒐集的資料之後第一眼就選中護密的原因所在。

護密的地位如此重要,作爲其主人薩法兒王朝自然也明白,所以常年在此囤積重兵,一方面防備于闐和薩滿王朝的威脅,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一旦于闐出現任何差池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從護密抽調部隊進入北方于闐各大綠洲,從而一舉拿下整個于闐西南部的控制權。所以雖然此時是冬季,護密的駐軍因爲補給問題有所減少,但是依照玄影衛的估計其兵力最起碼在五萬以上,甚至有可能有十萬人,這幾乎佔據着薩法爾王朝北方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了。

所以薛洋雖然順利抵達護密周邊而神不知鬼不覺,但是即將要面臨的大戰敵我懸殊還是非常大,第三營和山地營幾乎要面對自己兩倍到五倍以上的對手,而且最重要的是對方屯兵堅城之下,而自己卻長度跋涉至此,一旦選擇不好的話這一戰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

如果說這些對於薛洋來說還有辦法解決的話那麼剩下來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最大限度減少傷亡,第三兵團孤軍遠赴西域,根本沒有足夠的後備兵員補充,甚至都沒有辦法從西征軍那裡得到補充,所以一旦傷亡過大的話那麼第三兵團必將無力面對後續的突發狀況,一旦薩法兒王朝捲土重來的話第三兵團無法阻攔那麼于闐勢必會暴露在對方的鐵蹄之下。

“兄長你回來了?玄影衛的人到了沒有?”薛洋聽到帳外有腳步聲走進並隨即打開帳門走了進來,就知道是徐英回來了,所以頭也沒擡直接問道。

“玄影衛的人估計還需要三兩個時辰,他們幾個還是之前秦空初到于闐的時候從安西這邊選拔上來的新晉暗衛,喬裝成對方的士兵進入護密的。不過他們已經和我們隨軍派過去的暗衛接頭,相信很快就有情報傳過來。你在幹什麼呢?制定護密偷襲圖?這個還能夠標到圖上?”徐英走到薛洋身邊見到對方在地圖上寫寫畫畫不禁搖頭笑道。

“新晉的人?可靠嗎?這種消息一旦出現問題只怕會讓我們功虧一簣的。”薛洋明顯對於徐英的回答有點不滿意,所以搖搖頭道:“看樣子我們需要抓緊時間了,萬一這兩名暗衛出了問題我們能夠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發動攻擊。”

“那你的意思我們該怎麼辦?對方現在有多少人我們都不清楚怎麼制訂計劃?”徐英搖了搖頭道:“要不我帶人喬裝去看看虛實再說?”

“其實也不必,兄長,如果我們的計劃從一開始就本着料敵從寬的原則制定那麼也就不用理會對方到底有多少人了。”薛洋笑道:“所以我也不打算等玄影衛的消息了,最遲明天傍晚我們就開始行動,從此地到護密也就一百里地,現在蔥嶺都是雪地,如果偵查分隊提前偵查的話我們夜間行軍不到兩個時辰之內就能夠抵達護密城下。到時候讓爆破手跟隨偵查分隊秘密摸到護密城下進行爆破,一旦城牆被突破我們就一擁而上。”

“入城之後的巷戰呢?咱們沒有城內的分佈圖怎麼區分對方是不是軍隊?”徐英點了點頭,對於薛洋的計劃很認可,簡單點來說攻城容易但是要想對護密的駐軍造成致命打擊纔是最重要的。而且至少有一點可以清楚,那就是此地的城池和中原內地的那種方城有很大的區別,類似於李玄清後世從歐洲那邊看到的城堡加上護密建城的時候大量採用的巨石作爲城牆根基和材料,導致爆破難度大大增加。

“簡單,這一點對方已經給我們解決了。”薛洋笑了笑道:“護密是軍事重鎮,城內幾乎沒有什麼百姓,全部都可以看作是軍人,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排查,入城之後命令部隊拉網式搜索然後逐步前進就可以了。對方的人數比起我們來說多了好幾倍,因此只要不是到了最後時刻他們的主帥是不會輕易放棄這所重鎮的,所以我們可以在城內殲滅對手。當務之急我們有一個難題需要解決,我們的人數有限而且沒有補充兵員,如何減少傷亡纔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是啊,而且我們現在面臨的尷尬就是如果強調火力減少犧牲那就意味着我們的彈藥補給就成了問題。可是如果讓將士們壓制的話豈不是和我們的本意不符?”徐英也是在苦惱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手中的本錢不多加上遠離本土沒有後勤支援,所以薛洋和徐英必須精確計算手中的每一份兵力和火力,否則的話第三兵團如果出現補給問題和兵力問題的話都會直接影響整個西北的戰局。

“如果實在不行就放火吧。”徐英想了想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將心裡這最後一招說了出來道:“入城之後你我親率親衛隊去尋找城內的引火之物然後點燃,我想在亂戰之中加上火攻,對方一定會加速崩潰的。但是就是不知道護密此刻城內的具體狀況。”徐英的這一招基本上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爲在城中情況一無所知的情況之下這個辦法能不能起到作用還要取決於護密城內到底能不能燒起來。

“不管了,就這麼着吧。反正此時是冬季,想必城內備了大量的石炭和柴火方便軍隊使用吧?加上他們幾萬大軍的糧草都在城內,如果我們能夠點燃的話火攻也未必不是什麼好選擇。加上冬季他們沒有太多的水用來滅火。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待會讓親衛隊去準備引火之物到時候你我率領去放火。”薛洋想了想直接將這個辦法確定下來,不過還沒等他說完就被徐英打斷了,“這個火攻還是我率隊去吧,雖說入城之後巷戰需要的指揮不多,但是我們沒有備用方案,一旦前方出現了未知數需要你坐鎮快速決斷,大軍之中不論沒有主帥,再說說到火攻你可未必是我的對手。”

“也好,你抓緊時間吃飯吧,一碗肉湯都快結冰了你還沒動,我讓人熱熱,然後讓各軍開始準備,等到明晚動手。”徐英端起薛洋的那晚被凍成冰塊的碗搖了搖頭,命人擡進來一個火盆,撥紅裡面的石炭之後將碗放在火盆旁邊然後開始出去給兩營主將傳令讓他們做好準備,與此同時讓親衛隊長開始將帶來的火油全部集中起來。第三營和山地營在薛洋和徐英開始指揮大兵團作戰之後就不再兼職各自的都統,所以兩營也就交給了其他將領指揮。

“看樣子必須要快速拿下護密了,不然咱們的補給都成問題了。”徐英在蒐集完火油之後才發現此次帶來的所有的糧食和罐頭幾乎都快告罄,而且取暖用的石炭和蜂窩煤也快用完了,很多士兵都開始就地砍伐那被凍得硬邦邦的樹木然後帶回營中添加進入火盆或者火堆之中以補充燃料的不足。

“命令偵查分隊辛苦一下今晚秘密偵查前往護密的道路情況,務必要在天亮之前找到可供大軍行進的道路。”薛洋親自部署偵查分隊偵查道路,以免出現任何問題,這一點在之前一個多的雪地行軍中多次救了全軍上下。雪地之中一旦風雪過大會將平時不注意的溝壑等複雜地形全部淹沒,如果沒有仔細的甄別根本無法發現。而大軍行進這些覆蓋住溝壑的冰雪一旦承受不住壓力那麼造成的損失實在是讓人慾哭無淚,這一點還是玄影衛從吐蕃人那裡學到的經驗。

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
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北戰起(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九十六章 城郊之戰(六)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