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回樂城中

第26章 回樂城中

靈武是北方重鎮,又是朔方節度使的治所,所以有官道直通長安。

李瑄的馬匹雖然優質,但馬也要休息,爲不傷馬匹,每天只行進一百多裡。

只有緊急軍情,或者皇帝急召某位臣子、將領入京的時候,才能通過驛站。

每個驛站都置有良馬,通常三十里換一匹馬,六十里換一人,最快能完成“八百里加急”。

“七郎,前方就是靈武郡治回樂縣。”

半個月後,羅興拿出地圖用手指比劃一下,對李瑄喊道。

奔行十幾天時間,主僕二人風塵僕僕。

他們只走官道,沒有閒心去遊覽。一天大概趕路四個時辰。晚上住在官道旁的客棧,如果找不到客棧,就在官道上的驛站休息。

李瑄是即將上任的五品武官,有資格住在驛站的客房內。

一路上,李瑄出示魚符,不論是驛站的小吏,還是巡檢的官兵,都對李瑄畢恭畢敬。

按照《唐律疏議》,百姓不得佩戴刀劍,招搖過市。主僕二人佩劍戴弓,很容易被官兵攔下。

“回樂城雄偉,不愧是北塞重城。”

李瑄騎馬到高坡上,看到回樂城的輪廓。

三丈高的夯土城牆,還有護城河圍着。

滾滾黃河,順着城池西面流過,作爲天然屏障。

那些通往前後城門的道路上,匯聚着許多車馬。

回樂城是北塞經濟重城,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商人小販,將在草原上獲得的皮毛、草藥、牲畜,運送到長安、洛陽。

有的直接在回樂城內售賣。

在回樂城的北方、南方和東方,各有一座軍營。

朔方節度使麾下常備軍六萬四千七百人,馬一萬四千三百匹。

僅僅在回樂城周圍,就駐紮兩萬七千人。

豐安軍則駐紮在回樂城西黃河外一百八十里處。

進入回樂城後,李瑄直奔朔方節度使府。

“在下是新任的豐安軍副使,這是兵部敕牒,勞煩稟告王帥。”

李瑄拿出“委任狀”,交給當值的小吏。

王忠嗣的戰功卓著,身兼多職。

李隆基爲錶王忠嗣的功績,早在開元末,就封他爲正三品的左羽林衛大將軍。

這是名義上的禁軍統領,只是身份的象徵,並不能節制禁軍。

不久前,王忠嗣又兼任正三品的靈州都督,攝御史大夫。

去年莫幹河戰役,大破契丹、奚聯軍,三戰三捷以後,再兼鴻臚卿,加左武衛大將軍。

王忠嗣的散官爲從三品雲麾將軍,爵位爲清源縣男。

士兵們一般稱呼其爲“帥”,也可以稱之爲“上將軍”,幕府官吏、郡縣長官稱其爲大夫,或稱都督。

“請將軍稍等!”

當值小吏深深地看了李瑄一眼後,拿着赦牒,進去稟告。

少頃過後,一名身穿便服的中年男子走出。

他身後還跟着兩名軍士,託着一副將領的甲冑。

“你就是豐安軍副使,寧遠將軍李瑄?”

這名中年男子用盛氣凌人的口吻說道。

“正是,敢問您是?”

李瑄不知此人的身份,但猜測應該不是王忠嗣。

“朔方節度副使兼都知兵馬使,張齊丘。”

中年男子自報身份。

“末將李瑄,拜見將軍。”

李瑄自然知道他,立刻拱手拜見。

副使兼兵馬使,相當於一鎮“儲帥”,若王忠嗣離開朔方,不出意外就是張齊丘接任。

“大夫今日公務繁忙,沒時間接見你。敕牒已簽好字,拿着將甲去豐安軍就任吧!”

“記住,這裡是邊塞,身份再高貴也沒用,全憑本領。小將不如老將的地方還多着呢!”

說完,張齊丘轉身進入府中。

留下錯愕的李瑄,站在原地。

先不說他是當朝宰相的兒子,就算是新任的副將,也得進入府內吧!

門都沒進,就被潑一盆冷水,這算什麼?

特別是張齊丘最後的那一句“小將不如老將的地方還多着呢”,這是諷刺。 本來李瑄還想着一睹盛唐戰神王忠嗣的風采。

現在明擺着是不見他。

“七郎,爲什麼不把左相的信拿出來。”

羅興憤憤不平,向李瑄說道。

“他們難道不知道我是宰相的兒子嗎?把信拿出來,自取其辱罷了。”李瑄搖頭說道。

一定有什麼原因,纔會這樣。

“將盔甲放在馬上,走吧!”

李瑄接過敕牒,吩咐羅興。

現已正午,李瑄沒有立即離開回樂城。

他來到一家酒肆,不管如何,先飽餐一頓。

“郎君快請!”

酒肆守門的雜役,見到主僕二人,立刻過來牽馬。

佩劍,馬上有盔甲、強弓,一看身份就不簡單。

“用上等的草料餵馬,錢不是問題。”

李瑄向牽馬的雜役叮囑。

“好嘞!”

雜役稱是。

進入酒肆,李瑄隨便在大堂角落坐下,讓管店博士上兩斤羊肉,四個餅,再來一壺酒。

這段時間,李瑄要求羅興與他同席吃飯。讓身爲奴僕的羅興很感動。

就在這時,幾名虎背熊腰的男子進入酒肆。

管店博士明顯熟識他們,不用他們說話,就上來酒肉。

從稱呼上看,他們都是軍中隊頭、押官這樣的低級軍官。

“據說左相的兒子,已經到達回樂城。但王帥將其晾在府外。”

一名押官看似酒酣耳熱,忽然說道。

“陳將軍從小卒起,立下汗馬功勞,升任爲一軍之將,王帥頗爲看重,準備攻擊突厥時,以豐安軍爲先鋒。現在卻被一道快馬詔書,調到長安,王帥怎會不生氣?”

一名隊頭回復。

“才十六歲,就想靠兵部尚書的父親節制一軍。看看我等,沙場十年,也只是百人之校。”另一名隊頭攤手插話。

“長安的使者不是說他箭術絕倫嗎?”

一名押官瞟了李瑄所在的位置一眼。

“狗屎!長安的王公子弟是有一些箭術,但他們只敢射兔子、射麋鹿,敢不敢射人還不知道呢!”

一名隊頭站起來大罵。

“使者又說,開元武狀元騎戰被他兩回合挑下馬。”

那名押官繼續陰陽怪氣。

“放屁!他父親是宰相,禁軍將軍肯定要讓着他。誰敢傷貴公子金玉之軀?”

隊頭更加激憤。

“聽說他還會寫詩!”

“老子不識字,關我鳥事!”

隊頭越說越粗俗。

“孟大,你剛纔不是見過他,他到底長什麼樣子?”

押官向一名軍士問。

“看起來很英武,但沒有一點彪悍,我想華而不實,就是形容他吧!”

那軍士嘴也很厲害。

旁邊一直聽着的羅興,非常憤怒,就要起身拼命。

但被李瑄按住,動彈不得。

李瑄面帶微笑,喝酒,吃肉。

彷彿沒聽見他們的話一樣。

李瑄心裡清楚,這幾個軍士,就是衝他而來的。

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78章 陌刀將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54章 暗度陳倉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43章 豪強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53章 備戰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72章 心在動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1章 軍功入相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55章 頗黎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34章 神勇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11章 押官薛錯第70章 陷陣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
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78章 陌刀將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54章 暗度陳倉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43章 豪強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53章 備戰第483章 再至龜茲,仁厚的君主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72章 心在動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1章 軍功入相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55章 頗黎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34章 神勇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11章 押官薛錯第70章 陷陣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