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以丁稅替代年貢,這是李嘉想出來的一條策略,主要的貢獻來源是奧斯曼帝國的抽丁政策。

奧斯曼帝國對於境內的異教徒,採取抽丁政策,每四十個家庭,抽取一個12至14歲強壯的男孩。

這些男孩被奧斯曼帝國的官員帶到伊斯坦布爾,將他們錄入名冊(詳細描述以防有人逃脫),對他們執行割禮並強行皈依***教。

這些人會被經過嚴格而殘酷的訓練,從而成爲英勇的戰士,前途很好,其中許多人最終成爲將軍或者維齊爾。

這些人,二十歲後成爲奧斯曼的精銳士兵,以鐵血和忠誠而聞名與世。

在沒有藏傳佛教的情況下,施行滿清的減丁政策其實並不現實,而奧斯曼帝國的抽丁政策,則可以效仿。

這些孩童十二歲,已經保持了草原人的彪悍氣質,而思想卻不成熟,正好可以進行洗腦,從而從培養出優秀的騎兵。

況且,一國兵力,隨着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地腐朽,必須要有活水流入。

如滿清八旗,爲了維持戰鬥力,不斷地從東北抽調生女真入伍,保持着八旗最後一絲顏面。

而這些草原部落的孩子,就是御營的活水。

在年貢和丁稅,許多家庭和部落,必然會選擇丁稅,因爲財產就那麼多,而孩子可能則更多,有皇帝幫忙養着兒子,還不用繳稅,豈不快活?

算是針對遊牧民族的弱點吧!

許多部落暗自欣喜,尤其是小部落,他們往往因爲草場的狹窄,養活不了太多人,以人丁來代替年貢,實在太好不過了。

楊廷璋將他們的臉色都看在眼裡,心中暗笑一聲,不由得繼續說道:“另外,諸位頭人的長子,也必須在年滿十二歲後,入選其中。”

“那,長子已經過了十二歲呢?”

“就由其他的子嗣代替,實在不行,侄子,孫子也行!”

楊廷璋解釋道。

這個政策關乎貴族們的血脈,許多人臉色瞬間就變了,聰明的人,自然想到其是想借機控制部落。

但他們卻滿不在乎。

一來,他們的子嗣衆多,不缺那一個。

二來,草原上如今流行的是幼子守竈,大部分的財產還是由最小的兒子來繼承。

這是由於草原的環境決定的。

一片草場,無法養育太多的人,所以年長的兒子必須要析出,組建自己的家庭,未成年的兒子則留在身邊,由於幼子是最後留下的,所以繼承家產的都是最小的兒子。

無論是蒙古族,還是女真,都是如此。

比如努兒哈赤死後,雖然皇太極繼承了汗位,但努兒哈赤名下的兩黃旗給了大妃阿巴亥的三個最小的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楊廷璋當然知道這些,但也正是因爲幼子守竈制度,所以纔有挑撥的空間。

長子作爲家庭貢獻最大的,怎麼會甘心?

誰不想全要?

等到長成歸來的長子,回到家中,發現自己繼承的所剩無幾,怎能安心?必然會起紛爭。

到時候不就有了機會了嗎?

大唐纔是他們最後的依靠啊。

這場簡單的部落聯盟會議,只達成了三條協議。

一者是簡單粗暴的草原三法。

二來則是抽丁、年貢二選一。

最後一項,則是衆部落,經過推舉,再次確定大唐皇帝“天可汗”的權威,以及對於部落盟會常規化的支持。

許多小部落對於能有一個發聲的平臺,表示萬分的擁護,自然毫不例外的贊同。

也即其說,在年的七月初一,衆部落將會在武州,對於去年一年能發生的事,進行處置商議。

於是,得到衆多初步認可後,大唐的權威,正式影響到了草原。

也同樣宣告着,天可汗這個稱呼,正式的迴歸了。

對於草原的統治,李嘉思量再三,終究還是回覆到因俗而治上,簡單的草原三法,殺人償命,偷盜爲奴一個月,以及禁止私鬥。

這與劉邦的約法三章,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三則法律都是草原人認可的,習慣的,只是禁止私鬥懲戒太重,讓他們頗爲不習慣,但契丹人也有這樣的規定,不習慣也得習慣。

三條法律,就是刑法,民事,政治。

尤其是最後一條的禁止私鬥,就在明面上,杜絕了大部落的擴張,但卻保障了小部落的權益,得到許多人的擁護。

等到三則法律被廣泛接受後,如婚姻法,奴隸法,繼承法,以及財產法等,自然會因俗而制,不會如中原那樣。

比如,父死子繼,把父親的小妾都繼承了,在中原不行,但草原上卻是認可的,所以草原法律就得這樣制定。

而像天可汗自己的王庭,目前還不急,法律後,就是政治上的改編。

楊廷璋按照幽州而來的君令,不斷地刊發各種百戶,千戶的頭銜,小部落爲百戶長,大部落是千戶長。

領了頭銜,那麼按照草原上的規矩,一旦有戰事,就必須領兵跟隨。

百戶長,就得出兵百人,千戶就是千人。

而人口不及百戶的部落,只能叫羣落,沒有固定的草場,是鄙視鏈的最底層,所以全部被收編起來,成爲王庭的牧民。

不一會兒,人口就達到了兩千多戶,男丁近千人。

對於這些人,李嘉則從儒州,檀州附近,劃分從契丹人的優質草場讓他們放牧,調撥大量的牛羊與他們。

與其他的部落相比,他們作爲天可汗的直屬部落,並不需要上繳年貢,而是付出勞役。

何爲勞役?

如,充斥御營當兵,就是勞役,照樣領取錢餉。

還有李嘉準備在草原上建立巡查騎隊,他們得擔任,並且還得經過培訓,成爲斷事官。

何爲斷事官,就是中原的通判,司法官吏,他們的隨着部落遷徙而走動,根據草原法規進行判處。

從而削弱部落的司法權。

說白了,這些人就是來自內部帶頭人,只不過有了王庭的身份,讓他們可以毫無顧慮的行事。

而且,他們還會充當稅官,對於各部落年貢,或者丁稅,進行檢查,不符合的進行懲戒。

統治草原,必須多一些這樣的人。

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五百章無言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弟1119章瓜州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1235章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七百九十章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1397章一步到位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105章安頓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七百八十八章第1301章技藝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1290章軟肋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1339章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1388章黃龍府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一千零四章第1160章幽州營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1277章第1204章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210章夏王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1359章後勤第1145章建議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1214章遺民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四百章捉拿第1237章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番外4——再興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番外3世系變更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1351章折騰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
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五百章無言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弟1119章瓜州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1235章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七百九十章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1397章一步到位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105章安頓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七百八十八章第1301章技藝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1290章軟肋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1339章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1388章黃龍府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一千零四章第1160章幽州營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1277章第1204章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210章夏王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1359章後勤第1145章建議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1214章遺民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四百章捉拿第1237章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番外4——再興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番外3世系變更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1351章折騰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