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

不結盟運動領袖,第三世界盟主都是實打實的,這是以後印度再也沒有達到過的地位。日內瓦會議的時候,印度還作爲調停法越戰爭的其中一方出現,現在誰還能想起來印度呢。

“親愛的,你在想什麼?”帕梅拉蒙巴頓臉上閃過一抹壞笑,她覺得出神的丈夫, 肯定在回憶殖民者的光榮歲月。

這一次她還真的猜錯了,艾倫威爾遜沒有這麼想,“我只是在想,要是選擇戰爭千萬要做好一切戰爭準備。不然的話就是印度的下場。”

當印度人勇敢的挺起胸膛,敵人就會後退?這是現代人能想出來的戰略?尼赫魯鬱鬱寡歡也就不出意外了。

戰爭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都會產生影響,只不過因爲國力差距, 有的國家能夠做到硬抗下來。

就拿英國來說,英國至少硬扛下來了布爾戰爭加上兩次世界大戰, 現在是真的打不動了。至少不能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打。

在艾倫威爾遜意境深遠的同時, 緬懷尼赫魯的儀式還在繼續,對於這位事實上的印度奠基人,印度人還是很有感情的。

某種意義上來說,艾倫威爾遜譏笑過的甘地,也是印度的英雄。雖然甘地的理念確實是想要吧印度變成一個大農村。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想法,甘地鬧獨立的時代,不能用後世的想法去評價。

甘地是什麼時候主張獨立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那個時候甘地別說是喊非暴力不合作,他喊兩句口號都會被印度人自己出賣給英屬印度殖民政府。

當時的英國是貨真價實的日不落帝國,在一戰從印度徵兵的時候,印度人都是踊躍參軍要維護日不落帝國榮耀的,熱情一點不比英國本土低。在當時的印度人眼中,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和英國對抗。什麼德國,三個月就會投降!

在一片爲了日不落帝國赴湯蹈火的社會,甘地敢喊要獨立,當然對得起尼赫魯對甘地的讚譽。至於後來印度發現英國其實並不比其他列強強大多少, 思想開始轉變,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作爲英屬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具有象徵性的意義,一直從頭到尾出現,直到站在要火化尼赫魯的柴火堆旁邊。

這種場合艾倫威爾遜就敬謝不敏了,還順便把帕梅拉蒙巴頓拉走,不想見證火化儀式。

反正外交大臣和蒙巴頓都在,美國國務卿臘斯克的表演慾也非常旺盛,在一衆國大黨高層面前,稱呼尼赫魯爲我們這個年代最偉大的人物。

但實際上,臘斯克現在最想和英國人溝通的是,印度的未來局勢會怎麼發展,尤其是印度會不會和印尼一樣投入蘇聯的懷抱。如果有這個可能,美國希望英國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進行干預。

“國大黨雖然傾向於社會公平,但和蘇聯人的理念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艾倫威爾遜心說,美國人真是瞧得起英國,印度這種體量的國家是隨隨便便就能被幹預的麼?“一些倉促的考量而且付之於行動,可能會激化南亞的局勢。我們的看法是靜觀其變。”

拉博·巴特勒也深表同意,考慮的自然和艾倫威爾遜差不多,美國高看了英國的影響力,殖民一旦退出了, 就再也回不去了。還希望能夠影響印度的政局?真是想多了。

“我們只是認爲英國應該在印度事務當中發揮重要作用。”臘斯克心平氣和的道,“美國一直尊重英國在南亞的利益。”

“感謝美國的尊重!”艾倫威爾遜笑呵呵的迴應道,“我們希望南亞局勢平穩,盡力維持當前的局勢穩定。”

可不能因爲美國灌迷魂湯就飄飄然,印度既然已經獨立,英國就不可能再回來了。

真相信美國的話,英國纔是缺心眼,面對兩難的難題,大概就相當於,某大國一邊發佈航母宣傳片證明我能造,一邊試射反艦彈道導彈,證明武庫艦我也行,然後問美國人怎麼跟。

這種影響深遠的決策可不能一拍腦袋,美國之所以會碰到海軍難題,不就是因爲蘇聯解體之後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然後弄出來朱姆沃爾特級、瀕海戰鬥艦那種糟爛貨,擠壓了正常的更新計劃麼?等到回過神來,幾十艘主力艦排着隊到達服役年限,導致不斷砸錢艦隊卻越來越小。

可見決策失誤是多麼可怕,不管美國人說什麼,英國都要保持冷靜,艾倫威爾遜還不忘記趁機開口,“希望和美國新一屆政府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蒙巴頓總算是帶着印度露天火葬的特有氣息回來了,艾倫威爾遜立刻迴避,找妻子去咬耳朵,這個場合留給蒙巴頓更爲合適。

在印度的這兩天,美國大選正式拉開了序幕,麥卡錫如同一個鬥士,向林登約翰遜發起了挑戰。

林登·約翰遜總統在將近一年前,其前任約翰·肯尼迪被暗殺後,已經繼任美國總統,約翰遜成功地使自己與肯尼迪的聲望相聯繫。

很多人認爲林登約翰遜將帶領民主黨取得大勝,事實也正是如此,輿論普遍不看好麥卡錫。

尤其是共和黨多位候選人都對南越局勢持激進立場,這還包括麥卡錫本人。林登約翰遜宣稱一旦麥卡錫獲勝,和蘇聯的核戰爭就會爆發。

對麥卡錫的戰爭指責,加上肯尼迪的影響力,讓林登約翰遜立於不敗之地,就連共和黨陣營也只是希望麥卡錫不要輸的創紀錄。

隨着投票的開始,麥卡錫的劣勢越發明顯,最終艾倫威爾遜這位好朋友沒有創造奇蹟,在這一次的大選當中落敗。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這次選舉麥卡錫雖然落敗,但他成功贏得七個南方州,過去共和黨從未在南方州勝出,由於不少南方民主黨人不滿民主黨對民權運動的支持,開始支持支持共和黨的主張,標誌着共和黨在南方逐漸取得優勢。

這個轉變,也被共和黨陣營注意到了,麥卡錫雖然落敗,但也得到了共和黨同僚的鼓勵。

得到消息的艾倫威爾遜知道,本次大選算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基本盤的交換了,後世美國大選的版圖格局也初具雛形,從中可以看出,民主黨第一次在沒有分裂的情況下失去了南方基地,從此,南方基地這個詞也就正式走入了歷史。

結束了參加尼赫魯葬禮的艾倫威爾遜,第一時間爲麥卡錫送上了祝福,希望這位老朋友不要灰心,再接再厲。

連任的林登約翰遜不需要安慰,他已經成功的連任,現在則必須實踐勇敢的心,給炸了美國航母、對美國開火的北越一個厲害。

首先到達華盛頓的是韓國外交部長李東元,帶着韓國總統朴正熙的期望,李東元見到了林登約翰遜,表達了韓國願意參戰的期望。這對於苦於徵兵問題可能引起公民不滿的林登約翰遜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我們願意抽調兩千士兵,爲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持。”李東元說話的時候可謂是盛意拳拳,當然他也沒有隱瞞,韓國現在窮困潦倒,去年差點被饑荒吞沒的事實,韓國必須保證國內的穩定,這就需要美國在經濟上進行一些扶持。

此時的韓國表達統戰價值正是時候,對於林登約翰遜來講,美國給韓國那樣的國家支持,在容易不過了,相反美國這些盟國,願意出兵的少之又少,英國藉口遏制印尼無法行動,法國更是不用說,現在幾乎在所有領域和美國作對。

聯邦德國和意大利都是戰敗國,尤其是德國直面蘇聯,美國也不願意削弱德國面對蘇聯地面威脅的武裝。

勉勵了韓國人之後,林登約翰遜召開了軍事會議,並且找來了前總統艾森豪威爾,聽聽這位五星上將的看法。

“轟炸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轟炸不會完全杜絕滲透,但有助於削弱河內繼續作戰的決心。所以,我認爲總統把報復性打擊改爲施壓戰役的時機來臨了。”艾森豪威爾聽完之後,對着林登約翰遜道,“五角大樓評估需要多少部隊了麼?”

“可能需要八個師。”林登約翰遜沒有隱瞞,一五一十的說道,“如果我們不聞不問,整個中南半島甚至整個東南亞都會失去。”

“真希望不用這麼多部隊,不過既然如此,那就這麼辦吧。”艾森豪威爾沒猶豫太長時間,就對地面戰爭表達了支持。

既然連艾森豪威爾這個美國英雄都支持了戰爭,林登約翰遜面前已經沒有任何阻礙,對北越持續三年的大轟炸在這一刻正式開始。同時連同韓國一起向南越繼續增兵,開始做地面戰爭的準備。

“回到珀斯知道怎麼辦麼,親愛的?”挽着妻子的手臂去機場送別,艾倫威爾遜躊躇滿志的詢問着。

“美國人戰無不勝,北越死傷慘重。”帕梅拉蒙巴頓心領神會衝着丈夫的回答,“我都明白,而且澳大利亞人愛聽這個。”

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英國沒受到壓力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一章 是,總督!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國水務公司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黃金換食品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挖阿拉伯牆角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百七十二章 幼年版鐵娘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兩面人威爾遜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六百八十一章 鍍金計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
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英國沒受到壓力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一章 是,總督!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英國水務公司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黃金換食品第一百零五章 出賣尼克松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挖阿拉伯牆角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百七十二章 幼年版鐵娘子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兩面人威爾遜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六百八十一章 鍍金計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