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

艾倫威爾遜讓賽義夫想別答應的這麼容易,這件事最重還是要看阿里汗本人怎麼想。人家現在是一個現任的大君,還輪不到賽義夫替他的拿主意。

倫敦認可的也是阿里汗,而不是賽義夫這個阿里汗二十多個兒子的其中一個。

當前在沙撈越王國已經復辟,並且已經轉移到了帕梅拉蒙巴頓名下的時候,英屬馬來亞還有三個地方不存在君主,當然這不包括克拉地峽直屬轄區。克拉地峽割讓之後是被歸屬爲海峽殖民地,同樣爲海峽殖民地一部分的,還有檳城和馬六甲。

那麼能夠拿出來和阿里汗做交易的就只剩下一個,沙巴州,在沙撈越的南邊,沙巴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一場死亡行軍。

二戰中,盟軍部隊開始與日軍交戰。盟軍的轟炸摧毀了大多數城鎮,山打根被夷爲平地。山打根曾有一座由日本人所管理的殘酷的戰俘營,用來關押在北婆羅州的澳大利亞與英國戰俘。

囚犯遭受慘無人道的待遇,而且盟軍轟炸使得日本人將戰俘營搬遷到內陸的蘭瑙,有二百六十公里之遙。當時所有的戰俘犯人數量已減少到兩千五百人,被迫展開惡名昭彰的山打根死亡行軍。幾乎所有的戰俘都在這場行軍中死亡,只有六名澳大利亞人逃跑倖存。

沙巴州畢竟有七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人口雖然不多。肯定不會這麼容易就交到阿里汗的手裡,也就是倫敦現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搞錢,艾倫威爾遜纔會提出這麼一個建議。

而且他對賽義夫說的很明白,就算是成爲沙巴的君主,也不可能像是在之前海得拉巴那樣一言九鼎了,都已經這個時候,就算是在亞洲,君主也要往象徵意義轉化,不可能重現農業時代的君主專制。

艾倫威爾遜並沒有表現出來迫切的變現願望,在他看來這件事能夠辦成固然是好。

阿里汗幾十個億的財富,如果用在英屬馬來亞上面,可以讓這個殖民地加速騰飛。

同時也是加強英屬馬來亞對蘇聯的抵禦能力,他還沒見過幾個君主對蘇聯那一套特別感興趣,沙巴就在沙撈越的北面,發展好了對沙撈越也有促進作用。

本來在戰後,英軍以受降爲名在馬來亞登陸。後來爲了恢復和強化殖民統治,英國推出了馬來亞聯邦計劃。馬來亞聯邦計劃就是英國要將統治馬來亞的方式由間接變成直接,剝奪各個土邦蘇丹的統治權。同時實行平等公民權,即給予華裔和印度裔同馬來人一樣的平等地位。

但此計劃卻遭到了馬來人的激烈反對。馬來人認爲英國剝奪蘇丹統治權的行爲,是對其民族特性和國家認同的沉重打擊,而開放平等公民權更是嚴重威脅到了馬來人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在當時英屬印度已經維持不下去了,團結的英屬印度公務員,提出了另外一個辦法,開放香江邊境,用開閘防水的方式用華人淹沒馬來人的人口優勢,同時駐紮英軍進行威懾。

大水漫灌之後的效果果然很好,現在馬來人已經不鬧了,經過了傑拉德·愛德華的任期,艾倫威爾遜上任之後,英屬馬來亞已經成了英國公務員體系直接管理的殖民地,也就是說英屬馬來亞現在是直接管理,不再和英屬印度依靠什麼土邦協助。

所以阿里汗就算是來到馬來亞,成了沙巴的君主,也是和原來本地的蘇丹一樣,做一個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君主,是不能對殖民地的行政工作指手畫腳的。

這些不同的地方,艾倫威爾遜沒有絲毫隱瞞,和賽義夫和盤托出,讓阿里汗知道這裡的真實情況,艾倫威爾遜拿錢辦事誠信爲本,不會在這個問題上欺騙對方。

把所有的困難都坦誠相告之後,艾倫威爾遜把賽義夫送出了行政公署,“這可是有可能要付出上億英鎊的代價,我只是一個提議,大君應該知道這其中的難度,所以事情能不能成,大君自己得出判斷。”

賽義夫聽到可能要花上億英鎊,不由得吞了一口唾沫,確實是一筆巨資,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父親阿里汗能不能拿出來。

雖然這麼想,賽義夫還是道,“我會把種種風險告知父親,總之感謝專員能夠在這個時候,想起來和父親的交情。”

“我這個人沒什麼優點,但是有一點還是做得到的,在事業起步之時曾經得到過大君的幫助,就必然要在某個時間段給予回報。沙巴面積不小但人口不多,如果阿里汗感興趣,我願意幫忙謀劃這件事,當前我是馬來亞的專員,正好有這個能力幫忙。”

艾倫威爾遜態度很公事公辦,把這件事當成是一場純粹的生意,能不能成,要看阿里汗怎麼考慮。

一個巴掌拍不響,主要要看阿里汗本人的考慮,這就如同美國的核保護傘是否起作用的問題,如果美國以大舉報復來威懾蘇聯對美國本土的攻擊,這種威脅對蘇聯來講可信性較高。

但是,如果以同樣的威脅遏阻蘇聯攻擊西歐,則可信性就會降低。

所以英法爲什麼也要發展核武器呢?打心眼裡,倫敦和巴黎也不相信美國會爲了歐洲,和蘇聯來一次核大戰,所以兩國必須發現核武器,自己具備讓蘇聯投鼠忌器的能力。

讓賽義夫和阿里汗進行溝通,艾倫威爾遜就繼續忙活自己的事情了,要說麥克阿瑟碰到了命中註定的滑鐵盧對艾倫威爾遜有什麼影響。

那就是他現在把專員廣播變成了每天都播,重複再重複的表明,英國沒有派出地面部隊加入到戰爭當中,和美國完全不是一回事。

誰讓英屬馬來亞的主要族羣是華人呢,他必須要不斷的安撫,同時把英國和美國區別開。又是分析數據,又是講道理。維護這個當今對英國最重要殖民地的穩定。

但他總不能未來三年都這麼過日子,想要擺脫播音員的困境,就必須想想辦法。

“中堂大人!”進入到一片空蕩蕩的別墅區,蘇陽和田千秋一進門就看到艾倫威爾遜以及安娜,一邊打招呼一邊詢問道,“這位是?”

艾倫威爾遜看了一眼安娜,面色從容的道,“按照你們的話來說,是我的妾室。請坐!”

話不多說,艾倫威爾遜拿出來了倫敦的回電,開啓了今日的話術教程,“前段時間,日本代表確實來到了檳城,希望殖民政府釋放戰俘,遣返這些戰俘回國。”

池田勇人來的時候,其實美軍還沒碰到麥克阿瑟的一生之敵,但艾倫威爾遜打了一個擦邊球,裝作好像如此的樣子。

這就讓蘇陽和田千秋的臉色冷了下來,兩人都是新移民,離開祖國滿打滿算也就是四五年的時間,民族情感哪有這麼容易消失。

日本在此時要回戰俘,和半島上的戰爭聯繫起來,兩人很自然就想到,美國人是要重新武裝日本投入到戰爭當中。

這可苦了安娜,如果艾倫威爾遜用英文對話,她畢竟受過加茨拿的訓練,對英文完全不是問題,可是加茨拿沒有教過漢語啊。

“根據倫敦的指示,我將在年後正式開始遣返戰俘的工作。”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看着兩個愛國志士,“至於他們是否要參加戰爭,我是不知道的。”

“中堂大人,日本不過是一個戰敗國,有什麼資格對你們提出要求。”田千秋一臉的憤怒道,“請原諒,我就是有些不能理解。”

“可日本的背後是美國,我也沒有辦法。”艾倫威爾遜聳聳肩表示愛莫能助,然後話鋒一轉道,“其實我也不想這麼做,你們都應該知道,倫敦政府對馬來亞報以期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一場戰爭不可避免的可能會影響到本地的穩定。畢竟你們華人很多,現在倫敦也有了一定的擔心。一旦影響到了倫敦的判斷,對整個馬來亞的所有帝國臣民都是壞事。”

“再者說,因爲地理位置,半島的戰爭對日本一定有促進作用。就算是馬來亞不會被戰爭影響到,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上來說,馬來亞和日本也是對手。”

“這個世界上有人窮有人富,確實是不公平的,如果日本和馬來亞都能夠製造同一個東西,價格必然是賣不高。這個道理我相信你們都是成年人了,不會不明白。”

艾倫威爾遜從民族角度以及經濟角度,用很坦誠的態度說這件事,最終道,“如果你們能夠辦好這件事,對未來馬來亞華人的生活也是有巨大好處的。少一個競爭對手,你們的日子也容易一些不是麼?”

“中堂大人是希望我們替倫敦,辦不好出面的事情。”田千秋沉吟了一下道,“我明白了,讓倫敦看到華人族羣能夠放心。”

“是的,到時候我會想辦法,讓倫敦赦免你們本次行動的罪行。”艾倫威爾遜開始訴說自己的全盤計劃,包括什麼法不責衆啊,國王的赦免令啊。

什麼情有可原,什麼利益交換,艾倫威爾遜最後道,“到時候我請兇手們吃牢飯的時候,你們兩個的其中一個在外面組織靜坐抗議,披着米字旗,把氣氛烘托到位了。我就以維護殖民地穩定的名義,在倫敦幫你們運作。但有一點,一定要構成法不責衆的條件才行,不論是參加人數,還是事情完了之後的擔保人數,都一定要足夠才行。”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七百零八章 新任法軍司令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五百八十二章 輿論漩渦的麥天皇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1630章 自由世界領袖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全是同情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東方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劊子手威爾遜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七百零八章 新任法軍司令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五百八十二章 輿論漩渦的麥天皇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九百三十八章 皈依者狂熱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1630章 自由世界領袖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全是同情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七百五十七章 爲法國指明路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東方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劊子手威爾遜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