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

“功勞不是首相的,還能是誰的呢?難道是蘇聯人的?”艾倫威爾遜一臉的不出所料,對大英帝國廣受世界輿論贊譽,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義務,此類的報道感到十分滿意。

這一次來莫斯科,雖然有些風險,但最終是有驚無險,加上抵抗風暴潮的事件,相信工黨內閣的支持率短期內是不用擔心了。

比起最多隻是發發福利的工黨,總是憋大招的保守黨看起來是更愛國,可總是令人不怎麼放心,不管怎麼說,英國這一次從頭到尾在柏林危機期間,應對都十分良好。

柏林危機剛開始的時候,就搶在美國之前表態,現在又爲柏林危機的結束做出了貢獻。對歐洲國家的義務都已經表現出來。

到了今天,艾德禮首相就理所當然的應該被所有國家的輿論贊揚。

當然在離開莫斯科之前,艾德禮首相還是對達成共識過程中,仗義執言的意共和法共領導人帕爾米羅·陶里亞蒂和莫里斯·多列士兩人,表達了感謝。

對於西歐兩個最大的蘇聯兄弟黨派,英國當然是希望能夠把兩黨引到議會鬥爭的路線上的,當前這個工作還沒有完成。意共還從來沒有聲明要放棄武裝鬥爭!

法共雖然曾經表態不追求把法國變成蘇聯,但在黨章上也沒有更改爲和平議會鬥爭。

這兩個西歐最大的親蘇黨派,一天不正式宣佈放棄武裝鬥爭,在黨章層面進行更改,總是會令人不這麼放心。

化解掉這兩個西歐黨派,自由世界的隱患就會減少許多,本身佔優的實力才能發揮出來。

三月中旬的最後一天,冒險對蘇聯進行訪問的艾德禮一行人,也踏上了歸國的航班。

此時英國以及歐洲各國的報紙,都對艾德禮首相的莫斯科之行推崇備至,已經持續了一年的柏林危機,在這個時候終於出現了終結的曙光。

想要終結當然沒有這麼容易,但總的趨勢是好的,那麼結果就是好的。

與此同時,還有意共和法共領導人帕爾米羅·陶里亞蒂和莫里斯·多列士啓程回國。

不屬於自由世界的輿論力量,也就是蘇聯真理報爲首的獨裁力量,也在吹捧兩人的功勞,妄想將終結柏林危機的功勞,從偉大的艾德禮首相身上分下來一點。

這種陰暗的舉動當然不可能得逞,BBC第一個不答應,自由世界的輿論有義務將事情的真相讓自由世界的人們知道,同時還不能過於貶低帕爾米羅·陶里亞蒂和莫里斯·多列士兩人的作用,因爲自由世界還希望把兩人的黨派引入議會鬥爭當中呢。

要保留艾德禮首相對柏林危機緩和的重要作用,同時要一定程度上認可意共和法共領導人的作用,這是一個十分考驗功底的標準,也只有BBC纔有這個能力兼顧。

從莫斯科返回降落在倫敦機場,各大報紙的記者已經等在那,準備搶佔第一手的報道。

“我帶回來了一代人的和平!”艾倫威爾遜心裡面嘀咕着,要是人在多一點,就很像慕尼黑會議張伯倫首相回來的場景了。

但此時此刻,某種意義上也如同彼時彼刻,熱烈場面是差不多的。艾德禮首相走下飛機的時候也接受了幾個提問,用不卑不亢的口氣表示,英國從來不放棄拯救和平的努力。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艾倫威爾遜能夠感覺到,大英帝國現任首相的喜悅之情,雖然這種心情被掩飾的還不錯。

在本次的柏林危機當中,英國的表現可以說是盡善盡美,從開始時候的積極應對,到最後抓住機會讓事態緩和都無懈可擊,艾德禮首相得到了這樣的歡迎也是理所應當的。

返回倫敦之後,外交部的工作又陡然忙碌起來,一方面是和美國和法國的溝通,英國絕對沒有對蘇聯做出任何形式上的讓步。同時也闡述了歐洲各國對柏林危機漫長延續的擔心。

艾倫威爾遜還抽空監督了一下東區的改建計劃,仍然是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

一心二用的艾倫威爾遜,在和麥卡錫通信的時候,也表達了英國想要從內部瓦解敵人,將意共和法共引到議會鬥爭當中的想法。希望得到美國,尤其是麥卡錫本人的諒解。

“我的朋友約瑟夫,能不能剪除隱患,對未來的自由世界會極爲重要。畢竟我們是不能公開對付這兩個親蘇黨派的,還是要把兩個黨派納入正軌才行。如果不是英美在這個問題上利益高度一致,我本不應該在我們的私人信件當中談論這個問題。”

當然英國在柏林危機連續摘了兩次桃子,艾倫威爾遜也不否認。不過麼?美國不是忙着朝鮮戰爭麼?出於英美特殊關係的考量,英國幫幫忙也是無可厚非。

發出電報,艾倫威爾遜便前往白廳七十號,內閣秘書的辦公室,諾曼·布魯克正在等着他。

諾曼·布魯克主要是想要詢問,整個談判的過程。艾倫威爾遜當然是知無不言,也表示對意共和法共的拉攏也是真的,將兩黨納入議會鬥爭的範疇中,應該是現階段最大的外交任務。

反正艾倫威爾遜實話實說,所謂歐美組成的自由世界,要分成了兩個部分。美國的情況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可歐洲的情況,很難說就和東歐相差甚遠。

不管是英法還是意大利,在經濟模式上都長期存在強大的國有化經濟。甚至在某些時間當中,法國的國有經濟幾乎都不比東歐國家佔比差了。

要是這麼區分的話,法國都可以進社會主義國家當中。意大利的情況就更加過分了,連憲法都有濃重的社會主義因素。

這個時候就說明了宣傳口的作用,在經濟模式上已經和蘇聯區別不大的情況下。自由世界的輿論把蘇聯政治模式的國家稱爲共產主義國家,把社會主義這個詞給西歐和北歐存在第二國際社會黨的國家用。

而實際上蘇聯從來沒有稱呼自己是共產主義國家,這個稱呼是美國硬扣在蘇聯身上的。把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一堆共產主義國家。繼續冷戰對抗,是美國在冷戰期間一直做的事情。

只要撒謊的時候夠真誠並且一直堅持下去,總是有效果的,從後世的經驗來看。西歐國家也接受了這種說法。

“其實美國對這一次首相的出訪並不滿意!”諾曼·布魯克聽完彙報之後說道,“至於原因所有人都明白。”

“明白,無非就是有一種失落感。”艾倫威爾遜帶着不懷好意的笑容道,“美國人認爲現在的世界局勢已經是美國說的算了。但可不是我們英國說服美國去打朝鮮戰爭的,恰恰相反我們還儘可能的阻止過。”

“你去一下巴黎,安排一下柏林撤離的佔領軍當局工作。”諾曼·布魯克結束談話之後又給了艾倫威爾遜一個新的任務,“現在柏林連市民都跑光了,艾福爾他們的工作也沒有意義,加入北約的工作代表名額當中,是他們的出路。”

“我知道了,爵士!”艾倫威爾遜一口答應下來,同時拿出來了關於近期馬來亞原材料的輸入清單,他剛剛返回倫敦,就和吉隆坡當地聯繫了。

他還是英屬馬來亞的專員,總不能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遙控指揮也是指揮。

艾福爾是英國駐柏林佔領軍當地的文職官員,艾倫威爾遜記得艾福爾好像一直在柏林工作,就沒有動過地方。但隨着被柏林危機的開始,到後來柏林危機的出逃。

現在的柏林已經不存在什麼柏林市民了,他這個駐柏林的代表自然是沒有意義。

未來的西柏林是一個單純的軍事據點,民生方面的作用已經不存在了。可以預見以後的西柏林,將是一羣駐軍的指揮官說的算。

諾曼·布魯克讓這些駐柏林的人,進入北約的指揮體系當中繼續工作。這並不難,洛德·伊斯梅勳爵是現在的北約秘書長,他就是英國人。

原則上北約秘書長不能由美國人擔任,這也是在北約成立時候英法兩國爭取來的。所以當前的北約框架是,美國人做總司令,英國人做副總司令和秘書長。

艾福爾以及英國駐西柏林的官員,從柏林撤離將會直接去法國首都巴黎。當然這要經過軍情五處的評估,是否被蘇聯的思想所迷惑。

艾倫威爾遜只是一個接待工作,在艾福爾他們返回之前,他就蹲在啄木鳥總部大樓,手裡拿着007系列小說的第一本喊着,“我把它拿回來了。”

“我已經通過牙買加專員,聯絡到了作者伊恩·弗萊明,當然在洽談價格的時候,可能要你們自己談。我並不適合出面!”

“真是讓你費心了!”海蒂·拉瑪一臉柔情的把男人的外套脫掉掛起來。

“沒什麼費心的,我就喜歡幫助美麗的女士們!”艾倫威爾遜擡起手腕看了一下時間,“英屬牙買加有一趟航班,最快的話,四天後他應該會到達巴黎。”

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1636章 試探性戰略進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九百七十七章 頒獎風波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魯葬禮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車戰略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十二章 新德里會議第一百七十八章 魂牽夢繞之地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一千零二章 廚房辯論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1611章
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誰的王位?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1636章 試探性戰略進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九百七十七章 頒獎風波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魯葬禮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汽車戰略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要做好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1635章 想回家麼?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十二章 新德里會議第一百七十八章 魂牽夢繞之地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一千零二章 廚房辯論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二道販子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16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