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

“如果意共和法共能夠願意對英國本次的工作諒解,這真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艾倫威爾遜聽了之後,立刻爲艾德禮首相的工作派了一個馬屁,“當然長期自由世界的目標,是讓意共和法共能夠轉移到議會鬥爭當中,這個長期目的一旦達到,歐洲就安全了。”

艾倫威爾遜絕不是僞裝,在某個介入朝鮮戰爭存在之外。意共和法共作爲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強大政黨,在國際影響當中僅次於蘇共,尤其是意共的分量,可是可以在思想領域和蘇共面對面談判的。

其實看意大利共和國的國徽,就知道在這個時代,意共對意大利的影響力,意大利的國徽中間可是一個五角星。五角星背後是一個大齒輪,象徵勞動者;齒輪周圍由象徵和平的橄欖枝和象徵力量和尊嚴的橡樹枝條環繞。底部的紅色綬帶上用意大利文寫着“意大利共和國”。

國徽上的元素可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特徵,意大利憲法第一條,意大利是以勞動爲基礎的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人民。人民在憲法所規定的形式和範圍內行使主權。

現在有意共和法共的諒解,英國和蘇聯的談判就容易多了。

“尊敬的首相,從葬禮的擡棺順序,我們知道了,當今最具權威的蘇聯領導人爲,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莫洛托夫,和同事們商議之後,大家經過討論共同決定,將主要目標放在貝利亞身上,這樣最爲合適。”

艾德禮認可的點頭,不得不說這個海外專員想法和他本人不謀而合。

做出這種建議,艾倫威爾遜當然有自己的道理,貝利亞被清洗的罪名之一就是在德國問題上,表達出來了退讓的態度。

雖然讓英法美蘇四國都退出德國的想法,就算是蘇聯同意,美英法也不會同意的。但這也不耽誤成爲貝利亞的罪名之一。

在和意共法共的領導人見面之後,英國這邊便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商談柏林危機和朝鮮戰爭的問題,至於貝利亞以後的罪名會不會有多上一條,作爲一個忠誠的英國公民,艾倫威爾遜自然是不會在乎的。

說不定過幾年還會拍在電影當中,電影中暗示一下英國是怎麼,展現了百年帝國的外交功底,導致了貝利亞的死亡。所謂的軟實力,不就是比誰敢吹麼?

英國首相和意共法共的領導人密談,在蘇聯的首都莫斯科,完全稱不上秘密可言。

這就讓當前蘇聯的三巨頭,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莫洛托夫十分爲難,對待西歐國家的兄弟黨派,絕對不能和東歐國家一樣,尤其是面對意共法共,要以拉攏爲主。

“如果英國人已經說服了法國人和意大利人,毫無疑問,我們必須表現出來解決問題的誠意!”馬林科夫作爲蘇聯當今排名第一的領導人,首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會不會被認爲是對帝國主義示弱?”莫洛托夫馬上表達了異議,“在這個關鍵時刻,不會再兄弟黨派面前,被認爲是軟弱可欺吧?”

“兄弟黨派的看法,這要分怎麼看?如果蘇聯不對這一次英國的示好迴應。陶里亞蒂同志和多列士同志,以及兩位同志身後的意共和法共怎麼看,可能要比東歐已經穩固的兄弟黨派更加致命。”

貝利亞還是站在了馬林科夫一邊,他的表態已經表明了討論的結果。當今的蘇聯三巨頭,兩個已經有了一致意見,另外一個只能少數服從多數。

在斯大林剛去世的這幾天裡面,蘇聯的集體領導原則上有赫魯曉夫一席之地。但從現實考慮,赫魯曉夫的意見也是無足輕重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三月十二日,蘇聯方面在克林姆林宮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彰顯對英國來訪的重視。艾德禮首相自然也給予了熱烈的迴應。

同時英國和蘇聯都在不約而同的釋放消息,表示兩國要就柏林危機和朝鮮戰爭的重要問題交換意見。

本來對艾德禮首相前往蘇聯摸不到頭腦的歐洲國家,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就不困了。

這兩個問題都很重要。不少歐洲國家是派兵參加朝鮮戰爭的,如果能夠得到蘇聯的態度,對這些國家是再好不過。

至於柏林危機就更加重要了,如果說在遠東的那一場戰爭不算是當務之急。那麼已經持續這麼長時間的柏林危機,一天不解決,就讓周邊國家一天寢食難安。

“給國內的消息不要隱瞞,要讓所有歐洲知道都知道,英國爲緩和局勢所作的努力。”莫斯科英國駐蘇聯大使館,艾倫威爾遜經過大使館和倫敦白廳取得了聯繫,同時也是彙報當前的進展。

事情一定要公開的渠道被所有人知道,不然的話秘密溝通對於現在已經相對弱勢的英國而言,是沒有好處的。而且暗箱操作這種東西必然要伴隨着出賣,現在英國手裡已經沒有什麼可供出賣的籌碼了。

本次選擇公開,都是參考後世睡王在日內瓦面見大帝的造勢。

不同之處也是有的,美國的相對實力還是比當前的英國強很多。相同之處更多,後世的美國和現在的英國,都處在一個問題確實很大,但裝作沒有一點問題的階段。

睡王時代,明眼國家都能看出來,美國的金融炸彈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炸。大帝領導的俄羅斯固然是被封鎖的苦不堪言,但已經到了債多不壓身的程度。美國的牌已經非常有限!

而現在的艾德禮想要取得一個相對有利的結果,就必須趁着現在蘇聯領導層剛站穩腳跟的時候主動出擊。

就這樣,英國在歐洲國家都十分期盼,美國頗有微詞的心態當中,公開造勢並且和蘇聯領導層,在莫斯科這座蘇聯的政治中心,和幾十個兄弟黨派站隊的蘇聯人進行談判。

“我們需要特別強調,現在莫斯科有幾十個蘇聯兄弟黨派的存在。”

艾倫威爾遜最後還不忘記,一旦真的沒有什麼成果,想辦法爲艾德禮首相撇清責任。別讓重返唐寧街想瘋了的丘吉爾議員抓住把柄。

就算是沒有難度也要製造難度,更何況本來難度就很大,如果有幾十個親蘇黨派在莫斯科的情況下,沒有成果可以說艾德禮首相是雖敗猶榮。

做好了一切,艾倫威爾遜離開英國駐蘇聯大使館,履行自己隨行人員的職責。

雖然沒有預料到英國輿論綁架這一手,馬林科夫等人還是按照之前的計劃,如期在克林姆林宮出席了談判。

“我怎麼覺得,剛剛被掃描了幾眼。”艾倫威爾遜心裡嘀咕,不知道這種感覺從何而來。

與此同時,坐在對面的貝利亞鏡片下的目光就好像從來沒有移動過一般。

朝鮮戰爭問題遠沒有柏林危機來的重要,英國只是把對朝鮮戰爭的關切表達之後。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柏林危機的解決問題上。

“我們都知道,柏林危機的起因,在於北約這個威脅蘇聯的軍事同盟成立。”貝利亞推了一下眼鏡,不慌不忙的開口,“責任是不在蘇聯身上的,不知道英國對此有什麼解釋?”

“現在歸結責任已經毫無意義。”首相還是比較臉皮薄,艾倫威爾遜放下手中的鋼筆道,“我們不能回到過去,再者就算是責任不在蘇聯,可也不在英國。相信諸位都知道,直接責任人還在遠東打仗呢。”

艾倫威爾遜用一套頗見功底的推卸責任話術,把英國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美英法既然有責任,就要共同承擔責任。在西柏林的駐軍應該撤離。”莫洛托夫義正辭嚴道,“這纔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尊敬的摩托洛夫先生,如果這麼容易的話,事情早就解決了。是美國人不想撤退。”艾倫威爾遜再次直指美國纔是蘇聯在柏林危機的對手,同時態度放軟道,“到了今天爲止,柏林危機已經這麼長時間。蘇聯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柏林牆已經把西柏林圍起來,禁止地面路線已經沒有意義。西柏林幾乎已經是空城一座,人都跑光了。空中運力也無法達到消耗的作用,爲什麼不能就此所有國家一個臺階下呢?”

見到對面的蘇聯領導人還在思考,艾倫威爾遜開口道,“這是一個和解的時代,讓我們着眼於未來,求同存異,激烈的對抗是沒有意義的,現在,全世界都在看着蘇聯的新領導層,是否重視整個世界的擔憂。爲此我們的首相親自來到莫斯科,已經表現出來了最大的誠意。”

彷彿吟唱一般的長句不斷從口中出現,艾倫威爾遜一臉立身於光明之下問心無愧的模樣。

這本就是事實,除了法牢騷怪話的美國,至少歐洲國家都在注視着這一次的談判。不用說,肯定都希望有一個好的結果。

“全世界都希望蘇聯的新領導層,能夠迴應整個世界的和平呼聲。”艾德禮首相做悲天憫人狀,帶着焦慮之色道,“英國和蘇聯都對世界和平負有責任。”

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艱難處境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壓力全在英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1738章 動手的理由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全是同情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體系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小心皮諾切特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
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艱難處境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壓力全在英國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1738章 動手的理由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全是同情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體系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小心皮諾切特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