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

高俊有點感動,眼眶都溼潤了,他決心痛快的講出來。

“說實話,跟着我當兵,我不會讓大家受罪,也不會胡亂指揮。但是各位肯定是要不斷的打硬仗、惡仗,這不是爲了保護大家的妻子兒女田園產業,而是爲了各地的百姓。”

“咱們這一年多來轉戰了不少地方,也知道戰火一起,各地百姓流離失所,屍骸枕籍如山,天下的百姓這樣受苦,咱們能袖手旁觀嗎?這次壽張縣之戰,咱們拼死救出來成千上萬條人命,這就是我帶着咱們軍馬想幹的事。”

“關於以後怎麼樣,我也沒法把話說太滿,但我今天要告訴各位,今年黑韃又將南侵,屠戮無數城市,死亡數以千萬計。天下大亂的時候馬上就要到了,咱們不能當山東一個小小的地方兵馬,而是要馳騁於整個天下,保衛天下的黎民蒼生!”

說完這番話,高俊仔細看着軍官們的反應,讓他感動又驚異的是,這些人不反感高俊的想法,反而一個個從心裡露出些笑容來。

“指揮,我跟着你,咱們也搏一個青史留名。”李銘率先表態。

“沒說的,我今天是明白指揮的意思了,我跟着指揮走。”師靖隨即接上。

路哲也很高興,他今天突然明白,自己是加入一支打天下的隊伍了,這是什麼意思?他當年在村裡的戲臺上看的明明白白。

軍官們比高俊想象的坦率多了,當他們明白高俊志在天下之後,並沒有表現出恐懼,而是頗爲信服的繼續聽從高俊的命令,並且眼神中都出現了對未來的憧憬。

在這個基礎上,大家繼續討論本次戰役的得失。

一個很重要的教訓就是,野戰的後勤極其難以保證。在座的軍官中不少都是老行伍,也從來沒有見過像高俊這麼重視糧秣的,然而即便是如此重視,軍兵這次行軍中吃的也很差,遠遠趕不上平時,之所以能夠一鼓作氣的完成所有戰鬥任務,都是平時吃的好打的底子,要不然的話,那次強行軍恐怕就將所有人都拖垮了。

這是個教訓,從壽張縣到鄆城縣的行軍過程中,人員損失高達十幾人,走到雙腿抽筋的就有十一個,還有四個人昏厥。

吃飯吃得差,高俊是親眼看到的。在軍營的時候,大家吃的都是及時的熱竈,還有燒開乾淨的水可以喝;而在行軍過程中每個人只能拿兩張餅充飢,飲水雖然燒過,可是由於發放不及時,好多人忍不住口渴喝了生水,也鬧了肚子。如果不是高俊不計成本的下發油鹽糖,軍兵的營養就完全無從談起了。

“不能讓軍兵們在戰時吃的比平時差。”這是高俊交給所有軍判、押官的一個任務。

大部分軍官都對彭義斌的戰鬥力表示肯定,正是他從側翼擊破郭延嗣都,造成了高俊的主要傷亡,這件事不少軍官現在提起來還心有餘悸。

除去增強訓練之外,大部分人認爲解決方法是儘快訓練騎兵,以保證側翼的安全。

關於這一點,高俊實在是力不從心,牛馬的價格極爲昂貴,他從殷有貴那裡也換不了多少,更何況騎兵的戰馬是貴到離譜的消耗品,養十幾個騎兵就足以讓高俊破產。

最後一點是有關馮達的爭議,有不少人認爲,當初馮達不應該去襲擊大石村,而是應該跟在彭義斌後面,與高俊率領的主力裡應外合。這件事討論很久,最後還是高俊一錘定音,認定馮達乾的沒錯。

等到該討論的問題都討論完了,參加會議的軍官們也都耷拉下腦袋,原本的傲氣全都消失無蹤,這纔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

從建軍到現在,高俊還沒有考慮過功勳系統的問題,但是戰後肯定要有表彰,爲此,他連夜作出了一個草案。

大家最常聽說的人頭記功的方法早就被吐槽成“此亭長捕盜之法”,西夏的開國之戰三川口戰役當中,爲西夏大軍所包圍的宋軍無比堅韌的連築十幾裡的營壘,與夏軍苦戰終日,殺敵衆多,但是卻因爲軍將急於拿人頭報功,以至於軍隊混亂,被夏軍騎兵衝破營寨而敗亡。

所以高俊並不打算用這種辦法,而是採取日後將會非常成熟的勳綬制度。

勳章制度是個好制度,但是由於鍛造成本的問題,高俊還搞不起金屬的勳章,因此用布制勳綬代替作爲軍兵的獎勵,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佩戴綬帶的傳統,這樣也不會顯得突兀。

“分爲甲、乙、丙、丁四等功勳,甲等功由我親自確認授予,乙等功、丙等功由軍使提名,丁等功由軍典提名。甲等功每月多發一貫料錢,乙等五百文,丙等三百文,丁等一百文,並且加以擢升。”

“這四等功勳官、兵不拘,一體授予。”

“除此之外,專門爲普通軍兵準備的是金矟紅綬,獎勵給英勇作戰、殺敵衆多的長槍兵;金弧紅綬,獎勵給百發百中、奪敵士氣的弓箭手;金鐔紅綬,獎勵給迫陣爭先、摧垮敵軍的刀盾兵;金鼎紅綬,獎勵多次救助戰友性命之人;金燕紅綬,獎勵探知消息準確的斥候;金錄紅綬,文職後勤人員的專屬勳綬,每種勳綬同時獎賞絹一匹,銀一兩。”

“此外設立三級戰傷綬,也分甲、乙、丙三等,授予受傷官兵,如果有逃亡、犯法、疏漏者不授。甲等予錢一貫,乙等予錢五百文,丙等予錢二百文。”

“全體軍兵授予壽張紀念綬,一年之內,每人月錢增加二十文。”

“除去戰傷綬之外,剩餘勳綬都可以追授陣亡將士,獎勵交給家屬。”

“陣亡之人追授烈士,子女長大之前軍屬戶身份不剝奪,高俊親自授予‘光榮人家’的匾額,管裡設廟祭祀;陣亡、並且有大功的軍兵會被授予英雄稱號,軍屬田永不奪回,縣裡設廟祭祀。”

“軍官另有規定。”

儘管對這種類型的規定聞所未聞,聽上去有一些離經叛道,但是軍官們都被詳實的規定所吸引,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他們也都認可了這種方案。此外,最後一句軍官另有規定也讓他們產生了無窮的遐想。

幾天之後,正式的慶功會召開,高俊親自表揚了蒲察勇以下十六名立功人員,親手贈予他們各級勳綬,軍兵們驚喜至極,紛紛佩戴,氣氛十分熱烈。

這次擴軍,大部分軍官也有了小心思,孫庭和僧虔都想重新下去帶兵,傷剛剛好一些的郭延嗣則不打算帶兵了。不過高俊一個都沒有批准,暫時保持了原有安排。

陳太公的兒子陳秉彝也升了官,成爲了全軍的長史,還留在高俊身邊處理文字工作;長柄刀戰神蒲察勇接替張大春掌管傔從隊,傔從隊如今擴張到了三十人,不少作戰立功的人員也加入其中;拉奚琴的劉德也被單獨叫了出來,帶領十二名體弱的軍兵組成旗鼓軍樂隊。

與此同時,全壽張縣的民兵組織都組建起來,由各管的主首率領操練,作爲後備兵員。

尾聲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尾聲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八章。鼠(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一章 人(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
尾聲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六章 貨物(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尾聲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八章。鼠(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三縣合討賊(上)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十一章 人(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