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

開封龍德府的大殿上已經擺下了中條山的巨大地圖,僕散安貞回開封之後,完顏珣雖然命令其他諸位將領分別掌管中條山,但終究還是怕幾人不能協調,所以也經常親自考察中條山駐營的狀況。

“各位,你們看,這個營盤往前推進一個山頭,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聖上聖見,只不過,這裡好像是個水坑啊。”

完顏珣正在跟大臣們商量佈防的事情,卻有袛侯郎君過來彙報,原來高俊已經向開封方面奏報了山東的行動,說自己準備率軍西向,收復大名府以及磁、沃、邢各地。

“果能如此,是陛下之福。”趙秉文率先向完顏珣祝賀,他本人就是磁州滏水縣人,高俊這次西征的終點差不多就是自己家鄉那裡,這讓他也感到與有榮焉。

“前番高俊已經派遣軍馬支援中條山戰場,現如今又從側翼接應,趁着木華黎全軍尚在河東之際,山東軍馬如果能夠北上,定然對敵軍是致命一擊。”張行信同樣也很激動,不過此人雖然是骨鯁忠臣,但卻不懂得用兵,看着地圖上的城池,還真以爲高俊西征能對蒙古人造成多麼嚴重的打擊似的。

相比而言,高琪雖然弄權數年,非議衆多,但他畢竟也是實打實的在陝西、大興安嶺多年掌軍的,對於高俊出征的規模與目的把握得更準確些。只不過,他也對此十分滿意,認爲高俊是個有分寸的人。

在最近一段時間,蒙古綱也沒有忘記向朝廷報告高俊的動向,並且嚴正的指出山東並沒有分成幾個部分,高俊幾乎是完全統籌着全山東的軍政要務,這點哪怕是閻閭小兒都知道。

不服從朝廷分兵的命令,在山東做大,這個高俊對朝廷來說太危險了。

對於趙秉文和張行信來說,他們看不到這其中的危險性,而對於高琪來說,他認爲那個是女真人、能帶兵、有文官經歷、資歷也不低的蒙古綱纔是更大的危險——不是對朝廷,而是對自己。

“高俊還是忠於朝廷的,只不過他做事確實欠考慮,不能縱容之,日久生驕,到時候更是慢待朝廷。倒不妨從翰林中選出一位英傑之士前往輔助,或許也可以匡正,也讓高俊耳濡目染,多學些忠君愛國的道理。”完顏珣坐回到椅子上:“大家覺得何人去比較合適?”

“員外白華有幹練之才,或可勝任。”

“這人我記得,只不過,我已經準備讓他去洛陽協助阿里不孫了。”

“翰林侍讀學士李獻能,也是飽學之士,或可勝任。”

完顏珣對於這個建議倒還真沒什麼反對意見,然而趙秉文卻有些擔心。對於翰林院的事,他知道的比別人清楚一些,這個李獻能素來就對高俊推崇備至,要是把他們倆搞在一起,指不定就在商業互吹當中產生什麼巨大錯覺,對於朝廷反而更加不好:“李獻能工於文采,但不曉軍事,還是不要派此人去爲好,臣以爲御史馮璧素來能駕馭軍將,收服不法,或可勝任。”

“不行,我已經擬好詔令,讓馮璧去陝西清查官軍屯田了。”

最後,幾個人商議出來的結果居然是王若虛,這倒是讓趙秉文心下放心,王若虛速來跟李獻能唱反調,對於高俊保持着警惕,讓他去監督高俊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

高俊並不知道開封朝廷要給自己套個轡頭,此時,太平軍上下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向西進發,收復磁、沃、邢一帶。

根據消息,李銘所率領的騎兵已經第二次渡過黃河,在衛州以西的地方進入河北地界,全軍正在靠近懷孟,他們會在這裡略作等待。

興定二年二月十五日,太平軍開始二次西征。

想要西征,第一個要經過的就是嚴實的博州,太平軍這次是大張旗鼓過去的,有意在嚴實面前透露太平軍的實力,警告他最好老實點。

博州城上,嚴實和他的將佐遠遠看着太平軍的行軍隊列,不得不承認,太平軍的實力幾乎是三天一變,現在看到的太平軍甚至比去年攻打博州的那支軍隊還要強。

只聽一陣鼓聲響,走在最前頭的一個步兵都開闢了道路,他們只有一半人拿着武器,而另一半人則斜挎着行軍鼓,不斷的敲出特定的節奏來,一名什將舉着根高高的木板,上面掛着四個幡,表示急行軍節奏。

他們走後不久,太平軍騎兵開拔,同樣是在鼓聲和號角聲中,一隊隊騎兵離開營帳,組成行軍隊形前進。

第一陣騎兵都是冷鍛大札甲,合頂全盔,全軍皆用黑旗,這支軍馬統制爲藺中犖,是一支強悍的槍騎兵部隊,在太平軍過往幾次作戰中,都是高俊手中的底牌,往往只是一撞就能扭轉結局,如果連他們也撞不開,高俊就該快點跑路了。

跟在他們後面的第二隊騎兵則用的是金紋山字甲,亮銅盔,全軍皆是黃旗,這支軍馬的統治是向學濛,同樣是一支百折不撓,能打上一百回合的槍騎兵。

第三陣騎兵則是爛銀也似的明光甲,尖頂四瓣盔,合抱白纓,全軍都用白旗,其統制是陳光諒,這是一支通用騎兵部隊,甲仗弓刀俱全,是一支能出現在戰場上任何地方充當任何角色的多面手。

第四隊騎兵大紅袍罩着冷鍛瘊子家,朱漆鳳翅盔,所部皆用紅旗,這些騎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們每個人馬鞍後面都掛着沉沉的兩個箭囊,裡面加起來足足有七十二支羽箭,而跟在後面的騎兵貼軍們,甚至還趕着駱駝,同樣負擔着數量巨大的弓箭,這是一支能對敵軍射出仇恨烈焰的弓騎兵部隊,在統制桑真的帶領下前進。

第五隊騎兵則是靛青半身甲,多瓣星鐵盔,所部皆用青旗。這支軍馬由訛名山律指揮,同樣寒光逼人,刀槍俱在,是一隻通用騎兵隊,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均衡,最突出的還是其長距離奔襲的能力。

這五隊騎兵過去之後,又是五隊騎兵,然而所用的旗幟則是鑲黑旗,鑲紅旗,鑲黃旗,鑲白旗和鑲青旗。各自刀槍逼人,十隊騎兵威風凜凜,加起來不下三四千人,城上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可恨,不想此子恐怖如斯!”一想到自己被迫把妹妹嫁給高俊手下的部將,現如今又只能窩在城裡頭看着高俊在外面耀武揚威,嚴實氣的一拳頭砸在城牆上:“蒼天在上,讓高俊和他的兵馬有去無回吧!”

他萬萬想不到,這居然一語成讖。

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尾聲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尾聲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尾聲第九章 北院(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九章 劫(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
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尾聲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七章 血嶺(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尾聲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尾聲第九章 北院(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九章 劫(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