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

雖然在宴席上賓主盡歡,但是所有的宋軍將領都有理有節的抗拒了高俊招攬的意思。而在這六人之下的人雖然有些動了心思,但看到主將不願意投降,也都表示拒絕,整體宴會勞而無功。

宴會開到一半的時候,高俊就不耐煩了,但是在宴席結束之後,程闢來報,說是那個季宗若想要求見高俊。

“在宴席上不肯帶頭,這會兒要私下來投降,真是想得美!跟他說,我不想見它,等到我消滅畢再遇之後會再開一次宴席,果真想歸降的話,就當衆說出來。”

此時太平軍還在分門別類的收理各項軍用物資,處理的井然有序。一個年輕士子在旁邊看得津津有味,潘正覺得奇怪,就上來詢問他是何人,得知對方是河東才子元好問之後,潘正就連舌頭都打結了,倉皇之間就要下拜。

兩個人攀談起來,潘正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在高俊手下卻讀了不少書,非復吳下阿蒙。他與元好問相談甚歡,等到高俊出來的時候才知道,元好問已經給潘正取了一個表字彥真。

元好問敏銳地發覺,雖然理論上來說,潘正與高俊平級,但是潘正對高俊畢恭畢敬,言聽計從。

自開戰以來,潘正第一次找到和高俊共處的機會,連忙給老首長報到,並且彙報了一下手下軍馬現如今的情況,張大春這個旗調撥給他指揮之後,潘正用得很是得心應手,現在部隊情況良好,士氣高昂,而且對高俊的忠誠絲毫沒有減弱。

說的一點都不錯,眼下潘正的軍馬用的還是原裝的太平軍軍備,以至於僅從外形來判斷的話,根本分辨不出兩支軍隊。

相比而言,紇石烈志部漢族步兵穿土黃色軍服,騎兵穿白色女真傳統服飾,就容易辨識出來。由於五行德運的原因,宋軍人馬多穿紅色,而金軍多穿黃色。

元好問敏銳地發覺了高俊與潘正之間不同尋常的關係,並開始默默思考,這個高俊的理想恐怕不只是封侯拜相那麼簡單。

鎮江府水師沿着運河向北進入淮河,出洪澤湖,與步軍會和,畢再遇率領全軍沿黃河北岸前進。畢再遇麾下馬步軍三萬餘人,可披甲作戰者多達八千,其中還有一千馬軍。

鎮江府水師擁有大小戰船六十餘艘,士卒將近兩千人,足以封鎖大河河面,讓河南河北的金軍不能相顧。

然而畢再遇卻在船上接到了來自中樞的命令,讓他抵達宿遷之後就按兵不動,等待揚州軍馬前來會合。

“這是胡鬧,宿遷小城如何容得了三萬大軍?”畢再遇看完之後異常驚愕,隱隱約約感覺到中樞的命令實在是太過荒唐,似乎別有圖謀。

所謂軍令如山,誰敢違抗,但是眼下大好時機,如果不繼續進軍,停留在宿遷恐怕難逃厄運。

稍作思考之後,畢再遇還是大聲傳令,要求繼續行進,進攻邳州,並且與黃河北岸的李全聯繫,與之策應,海、邳兩州攻下,則河東之事定矣。

高俊根本沒有理會正在進軍的畢再遇,他非常清楚畢再遇已經得到了中樞的命令,應該不會主動來找自己的麻煩,他在邳州和海州都沒有留下一兵一卒,立刻率軍南下,直撲在畢再遇後方的揚州強勇軍和真州神勁軍。

戰場上的重重迷霧對於高進來說近乎於單向透明,儘管由於協調原因,史彌遠能夠提供的情報和軍隊的實際方位多少有些差別,但總比眼前一團黑要好的多。

通過史彌遠的情報,再加上高俊自己撒佈的覘騎,很快他也得知了這兩支軍隊的動向。

強勇軍創立於宋孝宗時期,是以紹興末年從北方逃難來的歸正人爲主體組建的軍隊,人數爲5600人,這支軍隊強悍敢戰,是在江北制衡忠義軍的重要人手。

神勁軍同樣創立於宋孝宗時期,原本是用於改善守內虛外、在江北不設置重兵的舊制而創設的民兵組織。曾經一度解散,但依舊保留番號,並且在必要的時候重新組建。曾經一度多達兩萬人,但是由於是在戰事緊急的時候纔會重新召喚,所以此時的兵力只有一萬不到。

總數近一萬五千人的宋軍已經渡過淮河,他們跟在畢再遇後面。新任的楚州知州真德秀送他們出城。

此時真德秀還在籌措軍備。淮南的情形尚好,在真德秀等人的努力下,儘管壓力驟增,但沒有激生民變。真的秀這段時間在淮南破除陋規,增強流通,種種做法深受朝野好評。

而此時,他的學生也在忙碌,這幾天頻繁出入於楚州推官的家。

“驗:傷一處,下頜右側,右上向左下傾斜,深七分,長三寸,前重後輕。”宋慈帶着手套,翻檢已經發臭的屍體,這是在真德秀的力爭之下,纔得到的開棺驗屍的機會。

洗清傷口之後,宋慈仔細驗了傷口的形狀,家屬都忍不住別過臉去。

“是劍傷。”這是宋慈的結論,他已經從屍體中得到了許多信息,但是此時並不能說。

此時此刻,真兇還逍遙法外。費培和喻俠交換了彼此的信息之後分頭行動。喻俠在楚州,而費培前往盱眙軍,繼續瞭解私鹽案的真相。現在已經可知,淮東制置使賈涉手下的易僉虔勾結盱眙軍當地官員,大舉扣押官鹽,並轉化爲私鹽出售,獲利頗豐。

在高俊的想象中,臨安作爲南宋皇帝的行在,必然城池高固,儲備廣豐。但是照仿敘述的事實,讓他大跌眼鏡。由於僅僅是行在,杭州規格不高,依舊是北宋時期的城池規模,包括皇宮大內在內的大批建築都在城牆之外,原本計劃修建的外城也不了了之。

而南宋官司倉庫的儲備也低的令人髮指,對於一個南方政權而言,最佳的定都地點永遠是南京,當初趙九妹選擇臨安作爲行在,根本原因就是便於他去寧波坐船跑路上去海上而已。這種跑路落腳點的性質,使得歷代宋朝皇帝對臨安城的加固都不大上心:打贏了回開封,打輸了去海上。

先後買了三十萬石糧食,高俊感覺自己甚至有希望搬空南宋內庫。

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尾聲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尾聲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尾聲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一章 糧(上)第十章 劫(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六章 決(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
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八章 吐蕃的幫助(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尾聲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二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尾聲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尾聲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一章 糧(上)第十章 劫(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十九章 意離離(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六章 決(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