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草原上綠草如茵,剛剛下過雨的土地格外溫潤,即使是上千名騎兵踏過,也沒有掀起讓人生厭的塵埃。這讓本來就得勝而歸的騎兵們更加舒心暢快,隊伍裡齊唱起党項人的戰歌,慶祝這次出擊大捷。

就在前不久,李遵頊異想天開的戰略得以實施,西夏軍隊放棄了在南線與金朝廝殺,轉而聯絡漠北諸部,偷襲了鐵木真的老巢——斡難河畔的老斡爾朵,並把這裡殺掠一空,成千上萬的蒙古人四處逃散,現如今他們的軍隊都已出征,營地都是些婦孺,在勇猛的西夏軍隊面前,留守的蒙古軍隊根本不堪一擊,一邊倒的屠殺持續了整整三天。

對於大部分普通士兵來說,這是連續幾年苦戰之後罕見的全勝時刻,而且打敗的還是不可一世的蒙古人,這讓他們感到滿心振奮,認爲屬於西夏的好時光也許又要來了。在享受夠了女人的身體,喝光了蒙古營地的美酒,殺掉他們的牛羊,燒燬他們的草場之後,這支軍隊沿着原來的路線向南迴歸。

這次出擊確實出人意料,因爲,除非常年生活在草原的人,絕大部分軍隊進入這片地區都很容易迷失道路,從漢代以來就是如此。號稱黃河之子的党項人居然能夠離開賀蘭的高山,越過茫茫瀚海,突襲位於蒙古腹地的斡難河老營,這是任憑誰都無法想象的軍事奇蹟。

只有少部分西夏的核心將領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一路之上都有嚮導,而這些嚮導正來源於那些對蒙古心懷不滿的遊牧部落,尤其是西夏人的老朋友克烈人。

西夏立國之後,在東面與宋軍的征戰,在南縣與吐蕃的殺伐都在漢文史料裡記載的很詳細。相比而言,西夏在北面和西面的經營則鮮爲人知,事實上,西夏也一度想要從西面開疆拓土,征討高昌王國,一度攻克了和田,然而最後卻不得不退守玉門關。北面倒是西夏罕有的和平邊界,雖然他們也不得不重新修整漢代的長城,以防禦遊牧部落的騷擾和入侵,但西夏中期以來,嵬名氏和牢牢統治草原中部地區的克烈部保持了相當密切的聯繫,甚至還有和親之舉。

就連也古的老丈人扎合敢不,也曾經作爲克烈部的貴族在西夏呆過很長時間,甚至於他的名字就是西夏人所取的,這名字代表着偉岸的丈夫,如果用另一個大家更熟悉的譯名的話,就是吐蕃的王號:贊普。

所以,是哪些草原部落的餘孽指引了西夏人,這一點所有人都模模糊糊的猜到了。然而就算如此,蒙古人眼下也沒有力量去揪出奸細,他們還在蒐羅失散的部衆,重新匯聚被驅趕的牛羊,哭聲響徹草原幾天幾夜,反襯着西夏人的勝利凱歌,即便對付的是一羣力量孱弱的留守人員,但能夠從寧夏攻打到斡難河,西夏人這次勝利依舊可以說是來得堂堂正正,無可指摘。

但即便如此,也有少部分人保持着憂慮,西壁囉乜憂心忡忡的對嵬名令公說:“雖然打贏了這一仗,可是咱們得到了什麼呢?我們激怒了每一個蒙古人,卻沒對他們的力量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等到鐵木真的大軍從西方回來,將士們得知妻子都被西夏人殺掠,那會發生什麼?”

“凡事不要往壞處想,鐵木真已經出征一年多了,但是卻沒有一支部隊回來,也許他已經全軍盡墨。”

“恐怕是咱們太過樂觀了,鐵木真這樣的人絕對不會輕易被打敗的。現如今,咱們剛剛取得對蒙古的大捷,本應該一鼓作氣全掠草原,深挖蒙古的根。可是陛下卻又讓咱們班師回國,繼續和金人爭奪陝西,這樣不停的兩線作戰,士卒疲弊,哪裡都不會得到好處的。”

“好了,好了,如果每一個党項人都能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那麼也不會有這麼多的麻煩。讓陛下決定去打哪裡,我來決定怎麼打仗,而你去衝鋒陷陣消滅敵人,只要這樣就夠了。”嵬名令公其實知道西壁囉乜不無道理,但他已經不想再繼續這種爭辯了,沒有人能夠違抗皇帝的命令。

囉乜也適時的閉上了嘴,他同樣清楚,就算說服了嵬名令公也沒什麼兩樣,皇帝陛下現在爲自己的高明策略十分得意,並且認爲蒙古的事情已經基本解決。接下來,党項勇士應該向東向南,攻打木華黎控制的河北和女真人控制的河南陝西,以一統天下。

但是實際已經不同了,今年春季戰敗之後,陝西的形勢已經逐漸安定下來,潘正在河西地區終於實現了所謂的落地生根,將地方力量籠絡在永昌軍的體制之下。

在張天綱、趙昉等人的努力之下,永昌軍在陝西也建立了類似山東的政府機關,設立了五院六政府和其他機構,並且也實行了管社制度,在地方打擊豪強,建立有效的自治機構。

相比而言,在陝西做這些事情比在山東還要容易一些,陝西地處西北,土地相對貧瘠,因此地主的擴張能力也要弱一些,大莊園要比山東更少,而且此處地處邊境,人們早已有結寨自保的傳統,並且在抗擊外寇之中,建立了原始的軍事民主制度。

正因爲這樣的傳統,永昌軍在陝西逐漸受到歡迎,當地人也開始踊躍投軍,四個營很快就兵力充盈,並且也像山東一樣,代管了相當一部分兵力之後,也設立了影子統制。

目前,永昌軍裡面山東籍的和陝西籍的士兵比例已經達到了5:5,在軍官上則是6:4。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已經大大的本地化。

潘正有把握的認爲,蒙古人根本就不會真心議和,很快雙方就會再次兵戎相見,所以永昌軍最好立刻丟掉幻想,準備拿起武器進行戰鬥,士兵已經進行了充分動員,從臨洮向慶陽一帶移動。

在夏季溫暖的風中,潘正騎着一匹河湟產的神駿的西馬,越過了高高的隴山。高山兩側,陝西大地一片蒼翠。

第三十四卷完

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尾聲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尾聲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尾聲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五章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尾聲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尾聲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
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尾聲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尾聲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十八章 濱州混戰(下)第十二章 競速寶勝(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六章 一日之差 百年之愧(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尾聲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五章 愛恨河坊街(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五章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尾聲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八章 牛(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九章 反對(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尾聲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