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

而遙遠的遼東情形與之類似,雖然現如今還並未得到成熟的開發,人口稀少,經濟落後,但是,此地也有彪悍的戰士和強壯的馬匹,唯一的鄰國高麗又是一個可爭取的對象,後方並無巨大隱患,等到漳河與河東的戰役都結束之後,這支軍隊從東北地區入關,走營州,過古北口,入檀州一帶,而高俊與潘正分別從南面和西面推進,三軍共圖燕雲,則華北形勢可大定!

以山東爲核心,遼東、陝西爲兩翼,信安、懷孟爲前哨,太平軍五大根據地即將完全成型,華北決戰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了。

高俊還在地圖前思考的時候,李銘和其他軍官們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大家都知道高俊心情不好,此時此刻,只能請何先生出山想辦法安撫一下高俊,替他去去火氣。

“這件事我也難,決戰在即,恐怕他心裡壓力太大,不是能輕易平靜下來的,大家也不要太過牽掛,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何志也雙手一攤,表示自己也沒轍。

“太尉是個重感情的人。”王澮倒也真敢說實話:“李將軍,你今天看他讀完報告之後面色不善,所以心下有些憂慮,太尉並非沒有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領,甚至可以說,是個挺會演戲的人,之所以面色不善,是因爲李將軍你是太尉心腹信任之人,所以他纔不加掩飾。太尉重感情,信任自己的部下,我們各位也願意爲之效勞,這是太尉的優點。但是,也正因爲太重感情,太尉容易爲情所迷,甚至於一時失察,做出些悔不當初的事來。”

何志也點點頭,高俊確實很有團結大家的手段,但是他本人急躁易激動,需要有人時刻替他降溫。

“要不我們把殷姑娘從淮南請過來吧,她可以給太尉去去火。”樓升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想到什麼少兒不宜的事情,但在座的幾個人很快就不約而同的聯想到這方面的事,臉上都露出了油膩男聚會時特有的笑容。

“這叫什麼鬼主意?我看是不成。”

“我要說句喪氣話,太尉重感情,但也不撞南牆不回頭。太平軍不受點損失見點兒血,太尉是不會平靜下來的。”剛剛回來的趙昉“知識分子與農民結合”的不錯,直接語出驚人,大家面面相覷,突然發覺說的似乎有道理,每次高俊犯完錯,都會帶來太平軍的一些損失,然後即便是情況嚴峻,他也會在極限狀態下迅速釋放壓力,繼而冷靜的指揮全軍重新調動。

“這可沒辦法,咱們還是給太尉慢慢去火吧。”李銘攤了攤手,表示根本沒法從這方面下手,大家也不約而同的嘆氣,心病還需心藥醫,想靠點常規手段解決問題是不大可能的。

高俊閉關了一個下午之後企圖在半夜召開軍事會議,被何志也勸回去睡覺。第二天上午,太平軍主要幹部齊聚一堂,高俊作出決定:李銘前往懷孟建立根據地之後,太平軍也要做好戰鬥準備,在一兩個月之後發動西征,其目標是正在沃州一帶的史天澤。

這打法讓不少太平軍將領有些迷糊,現如今北面有宿敵李全,西北還有一羣好捏的軟柿子,打下這些地區可以收編河北義兵,說不準就能直插中都,上次功虧一簣,這次再試一把,說不定就成了呢。

“蒙古人不是傻子,不會在同一個坑裡跌倒兩次,現如今有本朝叛將張柔、蒲察七斤鎮守雄霸一帶,我軍想要從河北方向直線推進何其困難。在我看來,第一階段的決戰只能在河北南部,也就是溏濼以南地區展開。”

高俊開始講自己的決戰規劃,將軍們聽得連連點頭,不少人在之前就模模糊糊的有了這種想法,今天高俊講出來,頓時覺得鞭辟入裡,紛紛贊同。

“但是,我必須講明我的另一個預測:中條山之戰,官軍馬上就要全面失敗。”

有一半的將領非常懷疑,而另一半的人已經微微頷首,確實,雖然現在金軍的態勢依舊是佔據優勢的,但是安貞被調回河南,軍心大亂,承裔只知攬權,從前線的青萍之末可見,金軍恐怕很難完勝此戰。

“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中條山之戰失敗之後,蒙古人基本佔據了河東,他們又會返回河北,撲滅咱們、彭義斌以及其他河北義軍重新點燃的火焰。大家都聽說過大河發水的事情吧,到時候,蒙古人從太行八陘一起涌出,他們會以200~300名騎兵爲一組,扇面展開四處搜殺,就像是噴涌而出的大洪水一樣。恐怕很多河北義軍會在這次洪水中被掃了個一乾二淨,彭義斌雖然在大名府已經有了點根基,但大名府本就成了空城,只怕他這點根基也經不住洪水沖刷。關鍵時刻,誰佔據了武德高地,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麼說的話,咱們在信安,潞州的兩支軍隊能守得住嗎?”

“我相信馮達和李銘兩位將軍的能力,他們只要維持生存,就是最好的情況,等到敵人的洪水勢頭稍減,我軍就立刻發動反擊。”

“立刻發動反擊?”

“沒錯,在敵人的大洪水到來之後,可能看似華北形勢已經陷入死局,但是此時反而是我軍進軍的好時機,越亂越好,越糟越好,咱們要用這個時候打出去。”高俊在地圖上給將軍們比劃着:“洪峰之後就是低谷,趁着蒙古人這一次收割不盡,我軍的反擊才能最具效果。但是,大家看,史天澤兵團始終是河北西部太行山腳下的一支強勁力量,如果他們加入戰局,無論戰役開始時他們所在的位置是沃州還是真定,只要他們加入戰局,進可威逼我軍的兩支前哨,影響我軍的合圍,退也可以鑽出一隻缺口來,幫着蒙古人主力逃出昇天。所以,在決戰開始之前,我們先要進行一次準備戰役,打擊史天澤的兵團。一方面是爲決戰做準備,另一方面,也要檢驗我軍的大規模進攻能力,大家注意,這恐怕是決戰前的最後一戰了,這一戰打得怎麼樣,直接影響到各位在決戰時所處的位置!”

最後這句話實在是太明白不過了,所有的人都像是觸電一般,瞬間坐的筆直,毫無疑問,大家期待了數年的事情,終於漸漸的浮現在面前,爭勝於河北的藍圖勾畫的越發清晰,而大家想在這個藍圖裡處於什麼位置也日漸定型,能否再進一步,就看這次戰役了。

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尾聲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七章 牛(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五章 決(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尾聲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前言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三章 伏(上)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七章 願(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
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尾聲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七章 牛(上)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五章 決(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三章 行六部(上)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尾聲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前言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三章 伏(上)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七章 願(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三章 三州野戰(上)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六章 金鞭溪突圍戰(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二章 金朝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