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以小搏大

接下來的十分鐘裡,美軍一直在向兩艘防空巡洋艦開火。

嚴格說來,美軍沒有向任何戰艦開火。

當時,美軍戰列艦上的炮手,理所當然的認爲四艘巡洋艦處在同一條戰列上,因此誤把兩艘離得更近的防空巡洋艦當成了大型巡洋艦,並且以此得出了錯誤的計算結果,即把交戰距離訂爲二十七公里。

事實上,當時的交戰距離只有不到二十四公里。

主要就是,防空巡洋艦的艦長比大型巡洋艦短了幾十米,因此前後炮塔的間隔距離也短了二十多米。在採用了大型巡洋艦的參數之後,自然會使美軍在計算交戰距離的時候出現嚴重偏差。

結果就是,美軍打出的炮彈,全部落在了中國戰艦北面數公里之外。

顯然,顧祝同不會浪費這寶貴的十分鐘。

有趣的是,在這十分鐘裡,發揮最大作用的不是兩艘配備了新式鎢合金穿甲彈的大型巡洋艦,而是兩艘防空巡洋艦。

當時,中國海軍還沒有獲得二百四十毫米新式炮彈。

顯然,在任何距離上,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彈都無法打穿“北卡羅來納”級的裝甲,因此兩艘防空巡洋艦壓根就沒有使用穿甲彈。事實上,正因爲二百四十毫米艦炮的威力有點高不成低不就,所以也沒有配備太多的穿甲彈。如果對付敵人的巡洋艦,哪怕是重巡洋艦,平常主要用來打擊地面堅固工事的半穿甲彈就足夠了,而對付小型艦艇、以及地面目標,主要用的是高爆彈。當時,兩艘巡洋艦上,每門主炮只有三十枚穿甲彈,剩下的全是半穿甲彈與高爆彈。

因爲穿甲彈打不穿戰列艦的裝甲,所以兩艘防空巡洋艦使用的全是半穿甲彈與高爆彈。

這樣一來,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雖然高爆彈對戰列艦沒有致命威脅,根本不可能擊沉戰列艦,但是足以打壞戰艦上暴露在外的設施與設備,比如光學測距與瞄準儀、雷達、通信天線等等,對暴露在艦體外的人員也有致命威脅,比如桅杆頂部的瞭望員。

更重要的是,二百四十毫米艦炮的射速比二百八十毫米艦炮高得多。

此外,兩艘防空巡洋艦的艦長根本就沒在乎命中率,他們的任務只是吸引敵艦火力,爲後面的大型巡洋艦創造機會。當然,他們也沒有指望能夠擊沉兩艘戰列艦,在開火的時候自然無所顧忌。

十分鐘內,兩艘防空巡洋艦總共打出了三百六十七枚二百四十毫米炮彈,相當於每門主炮每分鐘開火兩次。

這是個什麼概念?

雖然二百四十毫米艦炮的最大射速達到每分鐘四枚,但是實戰中,根本不可能達到這個速度。道理很簡單,實戰條件比測試時的條件惡劣得多,而且需要遵守更加嚴格的炮擊戰術守則。比如,在測試的時候,基本上不需要考慮提彈所需時間,而在實戰中,就必須把提彈時間算上。按照中國海軍的規定,炮塔內不準存放炮彈與發射藥,每次開火之後,都需要從彈藥庫提升炮彈與發射藥,並且在裝彈之前關閉提彈通道的防火防暴門,避免在炮塔被摧毀後導致彈藥庫殉爆。

在以往的戰鬥中,防空巡洋艦主炮的最大實戰射速都沒有這麼快。

對兩艘快速戰列艦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高強度炮擊,加上炮瞄雷達提供的精確炮擊數據,兩艘防空巡洋艦的平均炮擊命中率達到了百分之三。

事實上,早在第一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中國海軍就發現,由雷達指引炮戰,炮擊命中率與射速並不成反比關係,反而是在較高射速的情況下,命中率有所提升,而較慢的射速並不有助於提高命中率。

道理也很簡單,炮瞄雷達在獲取炮擊參數,也就是測量敵艦的距離與方位時,受本艦航行因素的影響非常小。相反,在使用光學測距與瞄準儀的時候,本艦的航行因素,比如航速與穩定性,都能對測量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此外,炮擊速度快,意味着單位時間射向敵艦的炮彈多,敵艦進行戰術規避的空間就會變小,因此通過戰術規避來避開炮彈的可能性就將大大降低。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在這十分鐘裡,“北卡羅來納”號捱了十一枚炮彈,其中至少有七枚是高爆彈。雖然這七枚高爆彈沒有能夠對“北卡羅來納”號構成致命威脅,但是打壞了戰艦上的對海搜索雷達、前方的主測距儀、戰術通信電臺的天線,還炸死了十多名官兵,其中一枚直接擊中後部艦橋的炮彈,就導致包括二副在內的數十名官兵傷亡,使得尾部炮塔暫時喪失作戰能力。

“華盛頓”號的情況要稍微好一點,只被五枚高爆彈擊中,但是裝在前桅杆上的炮瞄雷達被炸燬。

這下,問題來了。

雖然“華盛頓”號上安裝在後桅杆上的對海搜索雷達還在工作,並且在三點過五分左右探測到了四艘中國戰艦,並且立即根據戰艦反射的電磁波,判斷出了其類型,發現之前炮擊的都是無關緊要的防空巡洋艦,而且瞄準點偏差了好幾公里。但是“華盛頓”號上的炮瞄雷達已經被摧毀,根本無法用雷達來指引炮戰,依然得使用光學測距儀。更要命的是,“北卡羅來納州”號的戰術電臺天線被炸斷,無法直接跟“華盛頓”號通信,只能使用燈光來傳遞信號。

顯然,在激烈的炮戰中,燈光信號很不可靠。

即便“北卡羅來納”號的炮瞄雷達還能使用,但是對海搜索雷達已經報廢,也同樣無法用雷達瞄準中國戰艦。

當時,只有“華盛頓”號找準了目標,開始向兩艘大型巡洋艦開火。

只是,在過去的十分鐘裡,兩艘大型巡洋艦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即讓美軍的兩艘快速戰列艦遭受重創。

“北卡羅來納”號捱了四枚穿甲彈,而且都是二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

根據美軍的記錄,這四枚穿甲彈分別集中了前方的?a炮塔、兩座煙囪右側的交通艇擺放點、後煙囪右側的一百二十七毫米高射炮炮塔、以及尾部y炮塔右側的水平甲板,導致兩座主炮炮塔喪失作戰能力,並且損失了兩座副炮炮塔,其右舷方向上只剩下三座副炮炮塔還能使用。

“華盛頓”號的情況依然比“北卡羅來納”號稍微好一點,主要是當時四艘中國戰艦都在擊中活力打擊“北卡羅來納”號,只是間歇性的向後面的“華盛頓”號開火,射向該艦的炮彈並不多。

根據美軍的記錄,“華盛頓”號捱了三枚穿甲彈,都是二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命中點分別在艦橋右側的副炮炮塔、艦橋與煙囪之間的水平甲板、以及z炮塔後面的水平甲板。在此之前,“華盛頓”號因爲尾部的光學測距儀被打壞,z炮塔已經無法瞄準目標,所以只剩下了兩座主炮炮塔,右舷上則只有三座副炮炮塔還在繼續開火,總體火力降低了三分之一。

可見,兩艘戰列艦的主炮火力已經降低了一半,只剩下了九門主炮還在開火。

繼續打下去,切斯特有勝利的希望嗎?

雖然從理論上講,只要還有一門十六英寸艦炮能夠開火,切斯特就有希望擊敗那幾艘巡洋艦,因爲沒有任何一艘巡洋艦能夠承受十六英寸艦炮的直接轟擊,只需要一枚十六英寸炮彈,就能把一艘巡洋艦送到海底。但是打到這個時候,切斯特已經發現,中國巡洋艦使用的大口徑穿甲彈,照樣能夠打穿“北卡羅來納”級的裝甲,特別是在交戰距離較遠的時候,對水平裝甲的穿透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

顯然,追上那幾艘中國巡洋艦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只要中國戰艦保持好交戰距離,那麼切斯特就不可能讓兩艘快速戰列艦主炮的強大威力發揮出來。

繼續打下去,切斯特佔不到任何便宜。

即便兩艘戰列艦不會被擊沉,並且突破了巡洋艦的攔截,進入了新喬治亞海峽,找到了中國海軍的登陸艦隊,恐怕也沒有辦法擊沉那些登陸艦,因爲到時候,恐怕所有艦炮都被對方擊毀了。

問題是,如果撤退,如何向米切爾交代?

要知道,米切爾冒着第32艦隊被全殲的風險,給切斯特創造了偷襲機會,而他卻空手而歸,顯然說不過去。

就在切斯特左右爲難的時候,一封由第32艦隊發來的電報,解決了他的苦惱。

三點十五分左右,切斯特收到米切爾發來的電報,中國海軍的戰列艦編隊已經轉向返回新喬治亞海峽,而且航速在三十節以上。也就是說,方誌盛已經收到了消息,知道美軍快速戰列艦正準備突入新喬治亞海峽,所以不再追擊第32艦隊,準備回來對付遭到巡洋艦攔截的兩艘快速戰列艦。

此時,離四點只有不到四十五分鐘了。

顯然,就算切斯特突破了巡洋艦的攔截,也無法趕在天亮之前返回,必然遭到中國海軍戰列艦編隊的伏擊,以及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打擊。

這下,撤退成了切斯特唯一的選擇。

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245章 駕駛員第187章 馬拉松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97章 苦戰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444章 減負第156章 撤退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97章 利器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268章 臆測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420章 新挑戰第129章 意義第41章 載譽而歸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43章 惡仗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50章 拷問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50章 拷問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77章 新局面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108章 備戰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80章 全速北上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161章 勝利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70章 報道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98章 僵持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75章 出發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8章 三權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77章 伏擊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28章 主力決戰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46章 聯軍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21章 新賽場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75章 夜戰第4章 政治體制第9章 深入基層第34章 池中之物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27章 不支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46章 大使第524章 能源
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245章 駕駛員第187章 馬拉松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97章 苦戰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444章 減負第156章 撤退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97章 利器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268章 臆測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420章 新挑戰第129章 意義第41章 載譽而歸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343章 惡仗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50章 拷問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50章 拷問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77章 新局面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108章 備戰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80章 全速北上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161章 勝利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70章 報道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98章 僵持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75章 出發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8章 三權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77章 伏擊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28章 主力決戰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46章 聯軍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21章 新賽場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75章 夜戰第4章 政治體制第9章 深入基層第34章 池中之物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27章 不支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46章 大使第524章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