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時代奇蹟

在一九七零年,載人登月工程的重點就是運載火箭。

雖然錢仲三提出的捆綁方案解決了運載火箭第一級的問題,而且yJ-4E型火箭發動機也在兩年之後研製成功,臺架試車時的推力達到了五百二十噸,比預期需要的五百噸還高出了百分之四,但是月球火箭至少需要三級,因此第二級與第三級所面對的技術問題成爲了最大的難題。

顯然,在第二級與第三級上,必須採用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

當時,錢仲三估計,即便第二級也才用捆綁方式來提高運載能力,也需要花上好幾年才能研製出推力足夠大的液氫液氧運載火箭。

爲此,錢仲三提出了一個變相解決方案。

這就是,首先把月球飛船分艙段發射到近地軌道上,然後組裝成月球火箭,再通過軌道轉移火箭使其進入月球軌道。

在當時看來,這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主要就是,這大幅度降低了對火箭運載能力的要求。

分艙發射的話,運載火箭只需要五十噸左右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即軌道轉移火箭發動機的質量在五十噸左右。

只是,錢仲三提出的方案,在進行技術審批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當時,兩個專家小組都認爲,這套方案的總耗時未必比整體發射方案少,而且中國還沒有建造軌道空間站的經驗,在軌道對接領域是一片空白。也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財力來掌握軌道對接技術。

最大的問題在軌道轉移火箭技術上。

雖然錢仲三提出,軌道轉移火箭發動機的重量能控制在五十噸以內,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即預先發射的艙段需要進入對接軌道,而這同樣需要在運載火箭上採用第三級,只是降低了第三級的質量而已。

說白了,這就是把直接發射方案的第三級拆分成了兩部分。其中用於飛往月球的軌道火箭部分被分割了出來。

顯然,這沒有從根本上避開運載火箭上遇到的難題。

按照技術專家評估得出的結論,運載火箭的第三級總質量依然高達數十噸。而且在發射軌道轉移火箭時接近一百噸,因此第二級仍然需要採用大推力液氫液氧發動機,也就必須研製大推力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

既然無法避開技術難題。那爲什麼還要採用分段發射方案呢?

結果就是,錢仲三提出的方案被技術專家委員會給否決了。

這樣一來,就會到了整體發射方案上,即一次性把月球飛船發射出去,其中運載火箭的第三級將承擔兩個任務,也就需要進行兩次點火。

事實上,分段發射與整體發射方案的最大差別,就是火箭的第三級的點火次數。

相對而言,這是一個較易解決的技術問題。

說白了,如果能夠研製出大推力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那麼研製兩次點火機構的難度就不會太大。

這下,重點落到了大推力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上。

可以說,這也是載人登月工程需要翻越的第一座技術高峰。

根據錢仲三的估算,即便第二級依然採用捆綁方式,而且由四臺發動機並聯。每臺發動機的推力也需要達到一百一十噸,總共產生四百四十噸的推力,才能確保在第二級脫離的時候,飛行速度達到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的每秒七千米,讓第三級在第一次點火之後進入近地飛行軌道。

也許,在幾十年之後。一百一十噸的推力根本不算什麼。

要知道,中國海軍的第三代潛射戰略彈道導彈,採用的是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其推力都達到了一百五十噸,使導彈在彈頭質量高達八百公斤的情況下,達到了一萬二千公里的最大射程。

問題是,在七零年代初,這絕對是一個技術難題。

更要命的是,中國在此之前沒有研製過大推力液氧液氫火箭發動機,用在載人航天工程上的液氧液氫火箭發動機的推力只有二十五噸,需要並聯四臺發動機,才能夠把宇宙飛船送入近地軌道。

在研製過程中,錢仲三很快就意識到,研製一百一十噸推力的發動機太難了。

結果就是,爲了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研製工作,錢仲三不得不降低對火箭發動機最大推力的要求。

在一九七零年七月,定下了大氣層內八十噸,大氣層外九十五噸的最終設計指標。

即便如此,研製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依然是整個載人登月工程中難度最大的部分,也是耗時最多的部分。

這種被命名爲ho-3型的液氫液氧發動機直到一九七三年底才研製成功,並且製造出了第一批四臺樣機,然後就開始了緊張的測試工作,其臺架測試達到了八十噸的最大推理,而理論計算出的真空推力爲九十六噸。

當然,這也帶來了一個難題。

火箭的第二級設計總推力必須達到四百四十噸,不然就無法把月球飛船運送到近地轉移軌道上。

顯然,ho-3的推力處於一個相對尷尬的水平上。

如果採用五臺並聯,大氣層內的推力只有四百噸,而六臺並聯有四百八十噸,與實際需要的四百四十噸都有四十噸的差距。

要知道,火箭推力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合適越好。

所幸的是,在一九七零年底,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就是,月球飛船在完成了總體設計之後,確定其總體質量能夠控制在一百一十噸到一百二十噸之間。

也就是說,第三級的總質量至少能減少二十噸。

這就意味着,第二級只需要四百噸的總推力。

這下,運載火箭的第二級設計方案確定了下來,即採用五太ho-3型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並聯,產生四百噸的大氣層內推力。

解決了第二級的問題,第三級火箭發動機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這就是,運載火箭的第三級也採用ho-3型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只不過是具備兩次點火能力的ho-3s型。在第一次點火之後,第三級將把月球飛船送入近地軌道,然後由宇航員對月球飛船進行全面檢查,在確認月球飛船的各個系統都正常之後,第三級將進行第二次點火,把月球飛船送入月球軌道,最終墜毀在月球表面上。到這個時候,運載火箭完成了其所有使命。

當然,第三級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即撞擊月球。

這是一項很重要的科研任務,即通過撞擊,對月球進行地質測量,讓科學家掌握與獲取月球的地質信息。

可以說,ho-3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在航天飛機問世之前,ho-3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不但在載人登月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參與了後來的多項航天工程,包括建造空間站,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等等。

事實上,ho-3的技術水平超越了整個時代。

直到二十世紀末,ho-3都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可靠的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在其總共二百四十八次發射中,只有三次失敗記錄,可靠性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九,甚至高於同時代的煤油液氧火箭發動機。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在重啓登月計劃的時候,都藉助了研製ho-3的技術儲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能夠在一九七三年底研製出ho-3液氫液氧運載火箭,本身就是一個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奇蹟。

當然,在載人登月工程中,類似的奇蹟並不少見。

比如,爲載人登月工程研製的“擎天”運載火箭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其起飛質量超過了三千噸,第一級推力高達三千五百噸,近地軌道發射能力爲一百二十噸,月球軌道發射能力爲五十噸。這些記錄,足足保持了七十七年,要到二十一世紀的第四個十年,纔會被超越。

更重要的是,“擎天”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

在其總共三十二次發射中,只有一次失敗,可靠性高達百分之九十六,而同一時代的其他運載火箭的可靠性都沒有超過百分之九十。

必須承認,以錢仲三爲代表的中國火箭工程師,用超越這個時代的智慧,創造出了超越這個時代的科技產物。

在中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外,就用一枚“擎天”火箭的縮比模型做爲標誌。

冷戰結束之後,中國的新聞媒體評出了冷戰期間一百位爲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對時代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科學家,錢仲三就名列前矛,排在地三位,其前面是核武器之父與現代計算機之父。

此外,新聞媒體還排出了冷戰時期一百名對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名人,而顧祝同高居榜首。當然,這不僅僅與他主導了載人登月工程有關,還跟他在其他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有密切關係。

只是,推動載人登月工程是顧祝同脫下軍裝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

或者說是他以政治家身份,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的第一筆,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0章 致命打擊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99章 改造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4章 政治體制第93章 挑戰書第20章 強者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73章 東線開打第61章 下馬威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86章 圍攻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71章 遠去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85章 陣營第601章 威脅第136章 守財奴第401章 將才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437章 快節奏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67章 前奏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29章 意義第1章 當務之急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53章 犧牲第484章 捷徑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22章 迫敵決戰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85章 陰差陽錯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200章 大都市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5章 熱身第45章 厚積薄發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546章 協商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29章 據點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59章 反擊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447章 備戰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42章 低調行事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383章 轉折點第28章 主力決戰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19章 躲藏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8章 叔侄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79章 絕地反擊
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0章 致命打擊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99章 改造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4章 政治體制第93章 挑戰書第20章 強者第347章 刻不容緩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73章 東線開打第61章 下馬威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86章 圍攻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71章 遠去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85章 陣營第601章 威脅第136章 守財奴第401章 將才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437章 快節奏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67章 前奏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29章 意義第1章 當務之急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53章 犧牲第484章 捷徑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22章 迫敵決戰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85章 陰差陽錯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200章 大都市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5章 熱身第45章 厚積薄發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546章 協商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29章 據點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59章 反擊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447章 備戰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42章 低調行事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383章 轉折點第28章 主力決戰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19章 躲藏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8章 叔侄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79章 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