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等待時機

中國艦隊進入所羅‘門’海,算不上多大的秘密。

雖然在佔領臘包爾之後,中國軍隊修建了前線機場,岸基航空兵開始對所羅‘門’羣島進行持續的壓制‘性’轟炸,但是在這幾個月裡,美軍也調整了所羅‘門’羣島的兵力部署,並且在東面的幾座島嶼上修建了野戰機場與水上飛機起降場。從一月底開始,美軍就動用水上飛機與海上巡邏機監視所羅‘門’海。

當然,美軍不可能監視整個所羅‘門’海,只能重點監視幾條水道。

此外,美軍還動用了潛艇、小型艦艇等各種力量。

美軍的目的也很直接:在中國艦隊進入所羅‘門’海之後,第一時間爲趕來作戰的艦隊提供情報。

收到消息的時候,斯普魯恩斯率領的第31艦隊正在趕往珊瑚海。

雖然斯普魯恩斯本人並不認爲米切爾的第32艦隊能派上多大用場,但是哈爾西還是讓米切爾跟隨出發。按照哈爾西提出的作戰方案,如果第31艦隊能夠纏住中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羣,那麼第32艦隊就有望在夜間襲擊攻打所羅‘門’羣島的中國軍隊,甚至有機會偷襲中國海軍的登陸艦隊。

理論上,確實有這樣的可能。

各方面的情報都表明,中國軍隊的下一個目標是布甘維爾島,只是這座島嶼上沒有多少美軍,反而是面積非常大,而且美軍也比較分散,因此中國軍隊肯定需要‘花’上一些時間才能佔領整做島嶼。如果第32艦隊在新喬治亞海峽東端,也就是靠近瓜達爾卡納爾島這邊等待機會,而這也是美軍岸基航空兵的最大掩護範圍,那麼在上半夜,第32艦隊就能突擊到海峽西端,用兩個小時襲擊攻打布甘維爾島的中國軍隊,在下半夜返航,並且趕在天亮之前回到航空兵的掩護區域。這樣一來,就不需要第31艦隊提供防空掩護,而且遭到中國海軍航空兵攻擊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問題是,這只是理論上的東西。

第32艦隊要想在夜間偷襲中國軍隊,並且趕在天亮前返回,就得全程全速航行,而且作戰時間不得超過兩個小時。如此一來,只要中國軍隊有所防範,比如一直在支持陸戰隊作戰的戰列艦編隊也參與了作戰行動,而且在夜間阻擊了第32艦隊,那麼第32艦隊不但不可能襲擊中國軍隊,甚至無法趕在天亮前返回,那麼在天亮之後,就很有可能遭到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毀滅‘性’打擊。

認識到這一點的,不但有斯普魯恩斯,還有米切爾。

哈爾西提出讓第32艦隊去襲擊中國軍隊,並且設法偷襲中國登陸艦隊的時候,米切爾就明確提到,在敵情不明,且敵人的戰列艦編隊依然在戰場上活動的情況下,這麼做與送死沒有區別。

也許,第一次偷襲能夠大獲成功,但是中國海軍絕對不會讓第32艦隊再次得手。

更重要的是,與中國海軍的戰列艦編隊相比,第32艦隊出了有更多的主力艦,在其他方面沒有半點優勢。

這其中,就包括至關重要的航速。

別忘了,中國海軍的五艘戰列艦,都是快速戰列艦。雖然這五艘戰艦的艦齡都已超過二十年,有兩艘還接近三十年,但是在進行了三次現代化改裝之後,這五艘戰艦的綜合‘性’能不亞於任何一艘新建的快速戰列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新建的快速戰列艦。比如,中國海軍的雷達火控系統就非常先進,而美國海軍至今都沒有研製出類似的系統,夜間炮戰能力遠不如中國海軍。

說白了,如果在夜間與中國海軍的戰列艦編隊遭遇,第32艦隊肯定是凶多吉少。

對美國海軍來說,第32艦隊具有與第31艦隊相同的地位,也不可捨棄。

從某種意義上講,第32艦隊象徵着一種‘精’神。

是什麼‘精’神,恐怕沒人說得清楚。

當時,米切爾還提到,應該放棄布甘維爾島,把防線搜索到離瓜達爾卡納爾島五百公里之內。這樣一來,岸基航空兵就能全程爲第32艦隊提供防空掩護,因此在作戰的時候就不過分顧忌中國海軍航空兵了。

可惜的是,米切爾的建議根本沒有被採納。

說白了,在哈爾西看來,米切爾的建議與斯普魯恩斯的主張如出一轍,即通過主動退縮來增強防線強度。既然哈爾西根本沒有考慮過斯普魯恩斯的主張,又如何會採納米切爾的建議呢?

當然,米切爾的出發點與斯普魯恩斯截然不同。

嚴格說來,米切爾在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只考慮到了戰術上的問題,即通過戰術撤退來達到目的。相反,斯普魯恩斯的主張是戰略層面上的,即戰術撤退只是手段,他要達到的是戰略目的。

不管怎麼說,哈爾西不想放棄布甘維爾島,而新上任的麥克阿瑟也持同樣的觀點。

早在一九四一年,也就是美國參戰後不久,羅斯福就任命麥克阿瑟爲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只是麥克阿瑟一直沒有到任,而是在美國國內呆到一九四二年初,纔來到地球另外一邊的澳大利亞。

對於這個任命,美國海軍一直持反對態度。

主要就是,麥克阿瑟指揮的菲律賓軍團,在幾乎沒有進行有效抵抗的情況下就拋棄了菲律賓。後來,有上百名菲律賓軍團的軍官受到軍事法庭審判,結果只有兩人被定罪,其他人都無罪釋放,而這兩人的罪名只是作戰不力。顯然,有人在偏袒麥克阿瑟,而這個人就是羅斯福。

當時,針對菲律賓軍團的審判結果,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可以說,連美國民衆都認爲,麥克阿瑟不是一名合格的司令官,即便不治罪,也得讓他下課。

只是,羅斯福沒有順從民意。

再說了,在進入戰時狀態後,總統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連國會都無法動搖,那麼羅斯福在任命軍事指揮官的時候,自然不會把民意當回事。只要在他看來,麥克阿瑟還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官,他就沒有理由讓麥克阿瑟座冷板凳。更何況,羅斯福與麥克阿瑟的‘私’人關係非同一般。

也正是如此,麥克阿瑟纔沒有在收到任命後立即前往澳大利亞。

在他到來之前,一直是哈爾西在負責戰區作戰行動。

有趣的是,麥克阿瑟來到澳大利亞之後,對哈爾西的堅守策略大加讚賞,甚至一再強調哈爾西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支柱。一時之間,很多美國海軍將領都疑‘惑’了,或者說都不敢相信麥克阿瑟能與哈爾西融洽相處。

要知道,美國海軍與陸軍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幾乎是水火不容。

事實上,麥克阿瑟故意擡高哈爾西,也是有目的的。首先,麥克阿瑟在接受任命的時候就向羅斯福做出保證,他將拼盡全力死守澳大利亞,如果澳大利亞淪陷,他將留下來與將士奮戰到底。顯然,哈爾西的堅守策略,也是麥克阿瑟的必須採取的策略。其次,麥克阿瑟需要一個人來轉移公衆的視線,而這個人就是哈爾西。通過擡高哈爾西,至少那些好事的記者不會繼續盯着麥克阿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打到這個時候,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起主導作用的依然是海軍,而不是陸軍。甚至可以說,西南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與麥克阿瑟指揮的陸軍沒有直接關係。通過擡舉哈爾西,麥克阿瑟至少能夠緩解陸海兩軍的矛盾,讓海軍繼續在戰場上拼盡全力。如果他到達澳大利亞之後,立即就喧賓奪主,壓制住哈爾西,美國海軍肯定不會服氣。

其實,麥克阿瑟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而且絕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

有趣的是,堅守所羅‘門’羣島,也是麥克阿瑟與哈爾西在西南太平洋防禦作戰中唯一的共同點。

隨着戰事發展,兩人的矛盾很快就會暴‘露’出來。

有了戰區司令官的支持,哈爾西自然會堅持堅守戰略,甚至不希望任何人提到與撤退有關的字眼。

所幸的是,哈爾西並沒糊塗。

在堅持守衛布甘維爾島的基礎上,他也採納了斯普魯恩斯與米切爾的建議,即第32艦隊視情況採取行動。如果不能確保艦隊的安全,就不用主動發起襲擊,可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待命。

哈爾西肯讓步,斯普魯恩斯與米切爾自然不會主動去送死。

艦隊出發前,斯普魯恩斯找機會與米切爾單獨談了一次。兩人的觀點不謀而合,即現在還不是與中國艦隊決戰的最佳時候,必須耐心等待,在中國軍隊的補給線拉得足夠長,中國艦隊不得不到遠離前進基地的海域作戰的時候,纔是決戰的最佳時機,因此他們必須耐心等待。

在具體戰術上,米切爾採納了斯普魯恩斯的建議。

這就是,第31艦隊在第32艦隊後方活動,爲第32艦隊提供防空掩護,而第32艦隊則爲第31艦隊提供防禦屏障。只有在時機成熟之後,兩支艦隊纔開赴戰場,且第31艦隊主要負責白天的航空作戰,而第32艦隊負責夜間炮戰。

問題是,中國艦隊會一直留在所羅‘門’海里嗎?

……

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57章 僱傭兵第6章 坐收漁利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152章 足跡第29章 驟起波瀾第592章 佔領軍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405章 犧牲第14章 海軍之父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434章 攻擊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66章 走向戰爭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19章 賭注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54章 下一步第67章 打就打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94章 混血兒第35章 逼談第621章 核時代第25章 死有其所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76章 左顧右盼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246章 核裁軍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96章 關鍵一戰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58章 時機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87章 優勢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129章 意義第50章 誰去誰留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29章 意義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37章 後遺症第96章 關鍵一戰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29章 據點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86章 隱患第588章 核技術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14章 革命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97章 血戰蔚山第434章 攻擊第175章 好消息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87章 不戰而勝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14章 革命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74章 僥倖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93章 各有千秋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3章 停戰條件第570章 大舉進攻
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57章 僱傭兵第6章 坐收漁利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152章 足跡第29章 驟起波瀾第592章 佔領軍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405章 犧牲第14章 海軍之父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434章 攻擊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66章 走向戰爭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119章 賭注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54章 下一步第67章 打就打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94章 混血兒第35章 逼談第621章 核時代第25章 死有其所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76章 左顧右盼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246章 核裁軍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96章 關鍵一戰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58章 時機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87章 優勢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129章 意義第50章 誰去誰留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146章 主動權易手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29章 意義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37章 後遺症第96章 關鍵一戰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29章 據點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86章 隱患第588章 核技術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14章 革命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97章 血戰蔚山第434章 攻擊第175章 好消息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87章 不戰而勝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214章 革命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74章 僥倖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93章 各有千秋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3章 停戰條件第570章 大舉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