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桂林郡王

只是太祖皇帝雖說允了其鎮守廣南西路,並許其獨佔二市舶司,專理海外貿易。但卻只同意其世子與家人先去廣南西路就藩。以天下尚未平定爲由,對於其本人始終不同意其立即就藩的要求。

不過爲了安撫該人,也是考慮到事關重要。太祖皇帝在伐蜀,對前唐發起最後一擊的時候,最終起復其繼續統軍。與已經晉封爲長陽郡王的黃鄴、衛國公尚讓,分統大軍十餘萬兵分三路伐蜀。

只是在具體部署的時候,卻是以長陽郡王黃鄴、衛國公尚讓爲主,只給其步軍三萬以做偏師。太祖皇帝此舉,明顯是打算用自己的親侄子黃鄴,取代這位桂林郡王在軍中地位。

但這位桂林郡王卻是利用尚讓所部,與**最後殘餘兵力主力在劍閣相持不下之機。率軍走三國鄧艾平蜀之時舊路,攜帶十日之糧食,繞過當面**主力潛行七百餘里,直插成都平原。

不過半月時間,連破江油、綿竹等數城,擊破前來攔截之萬餘**,率先進抵成都城下。聞齊軍已經進抵成都,身體本已經被酒色掏空的唐僖宗驚嚇而死。繼位之皇太弟李曄在內無糧草,外已經無勤王之師的情況之下。被迫率成都行在之文武大臣、宗室千餘人,以及城內外三萬大軍開城出降。

進入城中之後,桂林郡王約束部將,安撫前唐宗室、重臣。除將弄權多年的大宦官田令孜、楊復恭凌遲之外,不殺一人、不取一財,將唐宮財物一律封存。並派出使者攜帶太子詔書,招降在成都失守之後進退無門,只能困守劍閣十餘萬**。

後奉調押送前唐王公重臣回京,以滅唐之功受封丹書鐵券,其桂林郡王爵位由傳承三代改爲世襲罔替。卸任尚書右僕射,以樞密副使的身份兼任參知政事。上書太祖皇帝,以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勸太祖皇帝輕賦稅、徭役、重農桑。

並根據前唐之安史之亂後,官制混亂、封爵混亂,藩鎮擁兵自重,不服朝廷調遣的前車之鑑,重新定製大齊朝官制。制定了以文官治理地方,武官不以任何形式擔任兼任地方官員,不得插手地方官員任命之文武分開定製。

金統十八年,吐蕃一部大舉入寇。此時已經身體染病的桂林郡王,在太祖皇帝三次下旨徵召,並承諾制定已久,卻因爲太祖原因始終未能實施的皇子分藩制,立即着手開始實施之後,率軍抱病出徵。

青海湖一役,以兩萬鐵騎大破青海吐蕃諸部聯軍十餘萬。後一路追擊,相繼打破吐蕃數十部落斬首數萬。平定吐蕃收兵之時,又在青海湖西北方向,擊破得知吐蕃戰敗,前來打秋風之甘州回鶻五萬大軍,先後收復甘州、肅州。

雖未能恢復前唐鼎盛時期在西北之疆域,但經過此一戰,將大齊西北邊界推進到了張掖,甘州回鶻在河西走廊只剩下酒泉一郡。金統十九年,在外連續征戰一年,心血已經耗乾的桂林郡王,行軍至蘭州病逝于軍中。

在其靈柩返京之時,太祖皇帝率太子、在京諸王,並文武百官親自出京迎接。命綴朝三日,並傳召天下禁民間嫁娶一月,京城禁歌舞三月以示哀悼。半年之後,太祖皇帝駕崩於長安大明宮,太子也就是太宗皇帝即位。

合上這本《太祖本紀》,黃瓊也只能搖頭苦笑。他總算知道歷史究竟是在什麼地方轉彎的,原因恐怕就出在這位打仗有一手,生意也做的異常興隆的桂林郡王身上。當初天下,與其說是太祖皇帝打下來的,還不如說是這位桂林郡王打下來的。

這位桂林郡王的所作所爲,讓黃瓊心中多少有些疑惑,甚至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這位桂林郡王身上的謎團太多了,很難讓人判斷出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不過相當於秘書的書記官,怎麼就能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之下,只憑五百騎兵就敢斬殺大將?

指揮不過數萬人馬,居然能與佔優勢的**打的有來有往,最終還一舉擊敗了十餘萬敵軍?同州之戰,太祖皇帝蝟集在關中的齊軍主力幾十萬人,沒有給這位兵力不過數萬的老兄,增派過一兵一卒的援軍。

十幾封求援信與那位被其所殺,也是被逼的不得不反的前任,在同州戰場陷入困境時,發出內容幾乎相同的求援信一樣,有如石沉大海。唯一的區別是,他的前任發來的求救信,是被當時的掌控大齊軍權的孟楷扣下。

而他這十餘封求援信,卻是直接被太祖皇帝無視。直至同州之戰結束,朝中非但沒有派出援軍,甚至就連該給的糧草,向來都只發給六成。同州之戰,完全是其獨立扛下來並打勝的,甚至其中僥倖的成分還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若不是這位老兄收集民間銅錢鑄造了大炮,以炮聲將前唐騎兵,尤其是參戰党項騎兵戰馬弄驚嚇,一經交戰便四散逃竄,甚至沖垮了後面的步軍。讓後面的步軍,陷入了不戰自亂的局勢。

各藩鎮步軍,同樣對這種聲音巨大、洞徹數十里,能將或是大量鐵砂,或是碗口大的鐵球打出幾百步遠,被中者無不當場斃命的大傢伙同樣畏懼。各軍非但畏懼不前,反倒自己被自己的騎兵,衝擊的陷入了混亂之中,同州之戰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而在大齊朝定鼎天下,最關鍵之戰的陳州之戰中,在自己帶出來的幾萬在河中之戰,打出赫赫威名,已經被其**成大齊軍中,一等一精銳的嫡系人馬。被太祖皇帝以拱衛京師爲名,盡數被留在關中的情況之下。

受命指揮的只有收攏的以往河南境內,被前唐反擊時擊潰各部剩下來的殘軍敗將。將不滿百,兵不過數萬軍心以亂的殘軍。但就是依靠着這幾萬殘軍,其中騎兵更是隻有三成的兵力,居然還能以少勝多、取得大勝。

就算有太子親自爲監軍替他壓陣,並居中策劃供應糧餉,那一戰也打的是險象環生。不過雖說是險象環生,但最終還是擊潰了前唐在關東的最後主力。可見其在行軍作戰上,絕對是當時大齊軍中一等一的人才。

可這種人才,怎麼會爲太祖所用?要知道,在陳州之戰中,太祖皇帝扮演的角色,可並不是太光榮。儘管這本本紀上,已經儘可能的爲太祖粉飾了,但黃瓊依舊看出來一些端倪。這位太祖皇帝,在陳州之戰時的一些做法,可謂是相當的不地道。

暗中掣肘不說,甚至在一些時候還背後拆臺。陳州軍中的糧餉供應時斷時續,在河東之尚讓所部糧食堆積如山的情況之下,陳州前線卻時不時的鬧糧荒。甚至大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每日只能喝粥度日。

在陳州戰場鏖戰正炙之際,率三萬騎兵、十一萬步軍出潼關的孟楷所部。雖說近在咫尺,卻始終不發一兵一卒支援。所作所爲不像是來支援的,倒是更像來督戰的。其揚言陳州軍中,未奉聖旨者出現在潼關者,無論官職大小一律格殺勿論,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而此時太子也在陳州軍中督師,沒有太祖皇帝的命令,這位太祖皇帝的軍中第一心腹,是無論如何也不敢這麼做的。如果不是當時擔任監軍的太子全力支持,並居中協調到處調集糧餉支援,那場關鍵之戰也許就以齊軍大敗告終。

這樣的一員能征慣戰的將領,甚至可以說上馬能夠治軍,下馬足以理民的全才型將領,在面對太祖皇帝這樣的一個懷疑一切,甚至可以說相當不地道的老闆,居然沒有造反自立爲王?這在亂象已經四起的前唐末期,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最關鍵的是在陳州之戰前,將臨時收攏的殘兵敗將,短時間之間重新**成一支虎狼之師,單憑太子的糧餉支援那是根本不夠的。沒有同州之戰在軍中積累的聲望,沒有一整套的治軍才能,那裡能夠能夠以少勝多?能守住潼關不丟就不錯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當時那位桂林郡王要是帶着收攏起來,已經重新整頓起來的軍馬,利用前唐在關東主力大部彙集在河南的機會,讓開陳州至洛陽一線。率部不顧山東之敵,直插兩淮進而席捲江南。

以其擅長指揮迂迴作戰和騎兵快速突擊的特點,要說打下整個天下那也許是誇張點。但割據一方,甚至是劃江而治還是沒問題的。要知道,他手中之前收攏的殘兵敗將,太祖嫡系幾乎沒有。甚至河南之戰連吃敗仗,對太祖皇帝失望的都大有人在。

他要是真的鐵了心讓開陳州一線,估計不會有人會給他掣肘。即便是當時太子在軍中督戰又能如何?別說太子在軍中不過一千護衛,就算再多又如何是五萬大軍的對手?他要是鐵了心反水,當時還真沒有人能攔住他。

如果他當時真的讓開正面戰場,他身後太祖派出督戰的孟楷會首當其衝。而以這位空有一身蠻力,在戰場上只會死打硬拼。而且私心極重,對不是自己嫡系部下動輒剋扣糧草,甚至用排除異己的左軍使,在關中戰場連戰連敗的表現。

估計他那十餘萬大齊在關中最後精銳,葬送在他手中的可能性很大。而一旦作爲太祖皇帝最後本錢的這個十餘萬大軍被擊潰,潼關肯定守不住。潼關守不住,恐怕那位太祖皇帝,又要重抄舊業淪爲流寇了。

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五十八章 相馬之人第四百一十章 沒有什麼可慶賀的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六十二章 真的假不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看蒼天繞過誰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三百六十八章 避如蛇蠍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二十四章 就讓她跪着好了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品如官品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四十章 隱憂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
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五十八章 相馬之人第四百一十章 沒有什麼可慶賀的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六十二章 真的假不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看蒼天繞過誰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六百零八章 是我的原因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三百六十八章 避如蛇蠍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二十四章 就讓她跪着好了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品如官品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四十章 隱憂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