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

說到這裡,明顯有些不甘心的司馬宏,雙手攥的咯吱直響,面色多少也有些猙獰的道:“否則,他們敢剋扣窯工的錢糧,但絕對不敢開設私窯。此事若是沒有一個手眼通天的人爲其掩蓋,一旦被發現就是一個死,甚至還要禍連九族。”

“我《大齊律》明文定製,私造御用之物等於謀逆。單靠一個工部尚書,是絕對沒有這個能力的。除非他真的不要全家人腦袋了,否則絕對沒有這個膽子的。只是在追查之中,老朽發現一件怪事。他們一年私造的鈞瓷數量雖說不多,但萬餘件器物還是有的。”

“可在市面上,卻從來都沒有發現過這麼多的鈞瓷。就算購買的人家,知道這些鈞瓷都是御用之物,都小心翼翼的藏着、掖着,不敢顯露出來。可這麼多的鈞瓷流通出去,外面的價格卻沒有回降。”

“鈞瓷價值昂貴,別說尋常百姓之家,便是一般的富戶便是買得起也用不起。他們私造出來的鈞瓷,能有的銷路還是有限的。按照常理說,這麼多的私瓷流出去,市面上的鈞瓷價格應該回落。可老朽通過在外爲官的同年卻發現,市面上的鈞瓷價格沒有一文的回落。”

“這些年,他們私下燒製的鈞瓷流到哪裡去了,這個必須要查清楚。否則,他們咬死了這些私窯是官窯的備用窯。因爲老朽也知道,瓷窯塌方的事情是常有的。所以官窯一半都有備用,平日裡面封着的窯口。”

“預備着趕上天家有大典儀,需要燒製的瓷器數量高,原有官窯因爲某些原由無法燒製時啓用。如果不查清楚那些私造的鈞瓷去處,那老朽就是有一千張嘴,靠着他們交上來的那本假賬,也解釋不通。到時候他們反咬一口,那麼倒黴的便是老朽了。”

“好在,他們起初對老朽過於防範。但在老朽有意的麻痹之下,慢慢的也放鬆了警惕。老朽經過整整一年的暗查,也終於查清楚了他們所燒製的鈞瓷去向。他們私下燒製的瓷器,流向分爲三個方向。一個去向是東瀛和高麗,一個北遼,另外一個就是南下。”

“眼下東瀛與北遼奢靡之風同樣日盛,我朝所產的鈞瓷、汝瓷,因爲前唐年間便是貢品,所以在東瀛、高麗與北遼,很受當地王公貴族喜愛。而鈞瓷又因爲是御用品,價值還在汝瓷之上。不過他們三個走私渠道,我費盡心思也只查到了兩處。”

“他們那些私自燒製的瓷器,都是在夜間裝車運往山東路的登州、萊州,然後從那裡出海或是東進,或是北上、或是南下。眼下東瀛與北遼,對本朝奢華之物需求日甚。他們運出去的鈞瓷,並非是直接換回錢物,而是採取易貨的方式,換回本朝急需而又缺乏的東西。”

“他們通常一船鈞瓷,能從東瀛或是高麗,換回五船的銅、一船的銀,或是十船的摺扇、倭刀、倭女,高麗的清布、銅器、婢女,能從北遼換回同樣的皮毛、人蔘、東珠。這些東西之中,換回來的銅則直接被賣給工部鑄錢,以及鑄造銅器使用,便是銷路都不用愁。”

“銀,則被他們融化成銀錠,或是用於儲備,或是存到武威錢莊內。而從北遼換回的皮毛、人蔘、東珠,從東瀛、高麗換回來的工藝品、倭女、高麗婢女,則或是賣到京城,或是賣到江南,甚至當成禮物送到遠枝宗室的郡王府。”

“如此一倒手,不僅可以避免那些御用瓷器,在市面上大批出面引起朝廷的注意,一方面又有工部作爲保底穩賺不賠。利用差價兩頭賺錢,可謂是一本萬利。除了出海老天爺可能會帶來麻煩之外,根本就不用承擔任何的風險。”

“山東路沿海良港甚多,而山東路又遠離桂林郡王府的勢力範圍。山東路水師,也早已糜爛不堪,幾乎形同於虛設。山東路又緊鄰河南路,避免了南下沿途漫長路程,容易引起暴露的風險。這些人,當真是好盤算,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只是我查清了向東、向北的去處,但南下賣到那裡卻始終未能查出來。而且,還有一點我一直沒有搞明白。此二人調任鈞窯已經數年,從此二人的做派來看,他們私開瓷窯也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

“按照他們這種做法保守的估算,一年也有上百萬貫的進項。這還不算,他們私下留下的白銀。這幾年的進項,已經足夠他們錦衣玉食一輩子,甚至是幾輩子了。爲何他們還要冒着掉全家腦袋的風險,繼續幹下去?難道他們不知道,這種事情根本就瞞不住嗎?”

“直到事發前半年,那個副都監與督造太監發生了爭吵。跑去找老朽喝悶酒,酒後失言之下老朽才知道。鈞窯周邊的近百私窯,除了他們每人兩座,工部上下大小官員合股的幾座,以及工部尚書的幾座之外,其餘的都是太子的。”

“這些私窯每年的進項,至少有六成都揣入了太子的腰包,他們兩個都是爲太子辦事,替太子撈錢而已。原來老朽以爲太子,不過是此二人的後臺而已。到了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他們二人只是爲太子辦事的人,給外人看的。那些私窯背後真正的主人都是太子。

“在得知這一切的暗中主使者,居然是太子之後,老朽也膽怯了。便想着走門路調離,好遠離那個是非之地。正好朝廷抽調老朽,爲快要就藩的滕王修建王府。接到聖旨後,老朽自以爲脫離了險境。那裡卻想到,景王不知道從哪裡,將此事查了一個水落石出。”

“景王在查清楚此事後,便以老朽的名義直接將此事掀開了。太子有沒有受牽連不知道,反正我們這些人都倒了大黴。鈞窯三任都監掉了腦袋,那位工部尚書也被賜了三尺白綾。前後兩任工部侍郎被抄家賜死不說,還連累工部前前後後四十餘名官員,或是被殺、或是被流放。”

“老朽當年,因爲上任不到兩年。之前也是官聲良好,所以留下了一條命。自己被髮配到了隴右,沒有連累到家眷,算是處罰最輕的一個,其餘最輕的也是全家被髮配到了川西路。至於那位副都監和那位督造太監,則被凌遲處死。全家男丁處斬,女眷發配給邊軍爲奴。”

司馬宏看了看聽完他這番話後,目瞪口呆的蘇進道:“你當初不過是被人當了槍使。否則你一個窮翰林,從何得知那些人私造御瓷倒賣之事。至於我,太子認爲此事是我泄露給景王的,所以纔有了被髮配到隴右之事。”

說到這裡,司馬宏又轉過頭看了一眼,同樣陷入深思的黃瓊,嘆息一聲道:“當年此案從掀起,到所有人被鎖拿進京再到判決,只用了一個月。而且所有人的判決,都是皇上御筆欽點的,根本就未經過刑部、御史臺和大理寺。便是執行,都是交由南北鎮撫司執行的。

“英王,您也不想想,皇上爲何如此做,連一個申述的機會都不給我們?除非皇上有廢除太子儲君之位的心思,否則太子只要在位一日,老朽就無翻案的一日。英王,您現在雖說貴爲鄭州處置使,但老朽的案子還是算了吧。”

“您若是真有心,就爲那些鈞窯的窯工做一些事情,至少改變一下他們的境遇。至於老朽,去年皇上爲大行皇后祈福大赦天下,才從隴右撿回了一條命得以返鄉。在隴右這幾年,老朽能保住這條命便已經算是不錯了,實在不想在折騰了。”

司馬宏的這番話,讓黃瓊在心中微微一嘆。他知道皇帝對此案,之所以如此從重、從快,這是皇帝在替太子擦屁股,甚至是在殺人滅口。否則此案一旦交給三司會審,即便是皇帝權勢再大,恐怕也很難壓制下去。要知道,當時的工部可都是太子一黨。

可朝中其他的各有司,卻不是太子能夠控制得了的。一旦太子私造御用之物販賣漁利之事傳出去,別說其他的皇子,便是太子那幾個嫡親兄弟不搞事都怪了。還有那位德妃,恐怕也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到時候太子這儲君之位,還能不能坐得住,那還真的兩說。

就算不看在太子的面上,但看在大行皇后的面上,皇帝就算在生氣,也不得不將此案壓下來。否則,身爲當朝儲君卻一心牟取暴利以爲私用,太子又該如何面對這天下的臣民?又如何有顏面,去面對這滿朝的文武百官?

至於這位司馬都監,正因爲他不是太子的人,所以太子才認爲他是此案最終被掀開的罪魁禍首。而當時工部又是太子的錢袋子,錢袋子被掐斷,恐怕太子生吞了這位都監的心都有。好在皇帝雖說在此案之中保了太子,但畢竟事情還沒有做絕。

也知道他是代自己兒子受過,最終還是保了他。否則,一旦被太子惦記上。便是有九條命,他今日也不會有機會,在這裡與自己傾訴。而雖說明知道此人無大錯,但爲了保太子,也是爲了保他自己,皇帝還是將他流放到了隴右。那裡天高皇帝遠,太子的手未必能伸到那裡去。

儘管有些委屈了他,但也算是間接保下了他一條命。否則,待此案完結之後,不管是爲了殺人滅口,還是鳥盡弓藏。即便他不是那張弓,但不幸卻做了那個箭的他。無論是尚未倒臺的太子,還是掀開這一切的景王,或是背後的蜀王都不會放過。

對於皇帝的這個做派,黃瓊倒是沒有感覺到意外。但對於他口中的窯工悽慘境地,黃瓊卻是有些大惑不解。按理說,這個時候官辦作坊,無論是在京的,還是在京外的,都相當於一千多年後的央企。可謂是旱澇保收,就算是一分錢不掙,也耽誤不了他們發餉。

這樣的作坊,還帶着繼承性子的這些窯工,怎麼會生活悽慘?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官辦作坊,只爲天家服務,根本就沒有市場競爭。每個月朝廷按時發放錢糧,在苦也苦不到他們?而且這些人都是技術工種,上面的人爲了保證產品質量,也不至於敢膽大包天的剋扣他們吧。

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六百八十一章 計劃失敗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五百二十四章是你的跑不了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五百零九章 意外得手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一百五十七章 記住你今天的話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一百零六章 團圓飯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六百六十三章 齷蹉的辦法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三十二章 殺威棒是給誰的?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六十九章 你是故意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死罪消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查出鐵證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七十六章 天家無私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
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六百八十一章 計劃失敗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五百二十四章是你的跑不了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四百二十五章 早在預料之中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五百零九章 意外得手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一百五十七章 記住你今天的話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一百零六章 團圓飯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六百六十三章 齷蹉的辦法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三十二章 殺威棒是給誰的?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六十九章 你是故意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死罪消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查出鐵證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七十六章 天家無私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