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

說到這裡,黃瓊詭異的看着那些宗室笑了笑,成才轉過頭繼續道:“便是奏報有些爵位高,身爲郡王、郡公一級宗室,暗中囤積糧草有不臣之心的也不在少數。兒臣建議父皇,應該對這些奏摺予以明查。”

“一方面懲治那些不法宗室,以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一方面,也可以幫着一些並無這些劣跡的宗室洗清冤情。反正徹底的好好查一查,總歸還是沒有錯的。有道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麼。”

“至於這些長輩,爲臣不思爲君分憂是爲不忠。身爲皇家子弟,忘記祖宗創業之艱難,不顧國家危難是爲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兒臣以爲罵他們兩句還是輕的。若依兒臣之見,單憑他們今日所爲,定他們一個圈禁都是輕的 。”

這番話說完,黃瓊便收住了嘴,站到一邊不在吱聲。此時的溫德殿之中,自然是沒有他座位的。人家那幾個爵位雖說沒有自己高,但畢竟除了元城郡王之外都是長輩,輩分在那裡擺着呢。皇帝就算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不是嗎?

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自己的白臉已經做足了。剩下的就看自進了這間溫德殿後,就一直在扮紅臉的皇帝怎麼去做了。自己有些話已經稱得上犯忌諱了,再多說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的。點到爲止,纔是最恰當的。

其實黃瓊那點小心思,那裡瞞得住皇帝?若是皇帝真的連黃瓊話中,已經近似直白的話都聽不出來,那麼他這個屁股底下的皇位就真的坐不穩了。只是讓皇帝還有些猶豫的是,自己那幾個已經就藩的兒子,屁股底下一樣都是一坨屎。

沒有就藩的那幾個兒子,也是一樣不老實。自己兒子也是一灘事,這話說起來就不硬實。若是一旦把這幾個輩分較高的老宗室,得罪的太狠了。這幾個傢伙不管不顧的全部掀開,那麼自己這個皇帝顏面則何在?

還有一個讓皇帝更難堪的意思,皇帝更是實在沒有好意思說出口來。自己那些兒子,除了眼前的這一個,都是自己一手教育出來。所選的老師,至少都是一個翰林學士。可教出來的這些操蛋兒子,都是虎狼之性一個比一個貪。

見到好處就上,拼命的去爭。見到難處,得罪人之處,就是一推六二五,躲在一邊不吱聲。自己在這些宗室進京之前,也曾經想過讓宋王主持此事。結果從德妃到宋王,沒有一個肯出頭的。德妃更是跑到自己這裡,撞起叫天屈來。

宗室抵京之後,自己也曾經讓太子出面斡旋,結果太子卻始終在這裡面和稀泥。每天只是露個面,便再也不出頭。自己問起來,一直都在爲這些宗室說話。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出面親自做這個事情,也實在是無人可用。

這要是傳出去,豈不是被人笑話,自己身爲堂堂一國之君,教育兒子居然如此失敗,自己這張臉還往那裡放?可問題是,太子擺明了怕得罪人,不肯出任何的力氣。而宋王更是一推六二五,死活的不肯接這個差事。自己再不出面,也就沒有人可用了。

也正是擔心這幾個宗室,反過來揭自己兒子的老底,前兩天的談話皇帝一直都在壓制火氣。雖然不能說低三下四,可這語氣始終強硬不起來。這也造成了這幾個被召進京的宗室,敢公開不買皇帝的賬。

只是有所顧忌歸有所顧忌,但眼下形勢已經異常的緊張。朝廷現在是真的拿不出太多的糧食,還有錢賑濟數量已經形成規模的災民。今兒若是不把這幾位給降住,讓他們放放血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恐怕大齊開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民亂就在眼前。

就在這兩天與宗室磨牙期間,朝廷已經接到署理陝西安撫使的按察使,以及山西路安撫使八百里加急。無論是陝西路,還是已經流入不少災民的山西路,都已經出現災民搶糧跡象。二路都在請旨,是否調兵彈壓。

而災情最重的隴右路,則已經出現災民公開搶糧,甚至是人吃人、易子而食的情況。署理隴右安撫使的學政,懇請朝廷立即調糧賑災。可眼下朝廷籌集到的四十五萬貫錢,以及可以騰出的十萬石糧食,面對越來越龐大的災民,卻無異於只是杯水車薪。

別說讓災民熬過今年冬天,便是今年秋天恐怕也很難。若是按照平常一斗米幾十文的官價,這四十五萬貫錢倒是可以支撐一陣。可誰都知道,到了災年每鬥糧至少要番上幾十倍。四十五萬貫錢看着很多,可面對龐大的災民連水花都不見得能夠濺起來。

況且皇帝心中也清楚,這四十五萬貫就算下發下去,能有半數到災民手中,自己也就可以偷笑了。這些官連朝廷備戰、備荒,而且供應邊軍的糧倉都敢盜賣一空,想必從朝廷賑災錢糧裡面上下一手,刮出來幾層油也是極爲正常的。

想及此,皇帝咬了咬牙,還是決定按照黃瓊給的臺階下。作爲飽讀史書的一朝天子,他太知道一場民變過去會帶來什麼。不僅朝廷鎮壓的軍費,搞不好會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就連受到民變波及的地區,恢復更要不知道多少年。

更何況,無論是隴右還是陝西路,除了自身胡漢雜處之外,自身也都是邊關要地。二路之中隴右路西有回鶻,南有青海周邊吐蕃諸部,北面還與北遼接壤。更是朝廷眼下,最大的羣牧監所在。

大齊騎兵向來堪稱精銳,靠得便是隴右所產之戰馬。若是隴右真的出現大動盪,對於大齊一向依爲支柱的騎兵,產生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沒有了強大的騎兵,大齊還怎麼與北遼抗衡?

而與隴右相鄰的陝西路,一向是對北遼邊關西線重地。雖說一向不是北遼重點進攻方向,但山陝防線向爲一體。陝西路安危與否,直接動搖到山西路防線。陝西路若是亂了,與之只有一河相鄰的山西路,也很難逃過一劫。

山西路表裡河山,向來爲中原屏障。如果山西路亂了,北遼再借機南下,恐怕黃河以北土地便不會爲大齊所有。西北之亂看似侷促一地,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那。眼下的形勢,已經讓皇帝不可能再有一點猶豫。

哪怕是事後給這些宗室一定的補償,但這個時候自己絕對不能有任何的手軟。儘管皇帝認爲自己做的並沒有太過分,更不想大動干戈。可眼下除非自己動用一些強硬手段,否則對那些鑽到錢眼裡面的宗室,卻是無可奈何。

只是下定決心之後,皇帝卻並未立即像黃瓊那樣翻臉,爲君多年這點城府還是有的。皇帝只是看着在座的一衆宗室,淡淡的笑了笑。直到把這羣宗室笑的有些毛骨悚然之後,才道:“既然你們都不願意,那麼朕也就不在勉強了。”

“你們今兒在這裡說的話,朕都記住了。剛剛英王說的話,雖說粗了一些,他也是一心爲了朝廷,你們也就不要在追究了。不過朕也認爲,英王的話雖說粗了一些,可話糙理卻不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兒議的事,朕考慮一下再說吧。”

“也許宗室,真的到了該好好整頓一番的時候了。你們在座的,都是宗室之中輩比較德高望重之人,整頓宗室你們也是責無旁貸的。這樣,你們多留京幾日,也拿出一個條陳來好了。這幾日的嘮叨,朕也着實有些乏了。想必你們也一樣有些乏了,都下去休息吧。”

皇帝這番話,雖然說的很是平淡,平淡的讓人看不出他心中有任何的火氣。但在說到不願意這三個字的時候,皇帝卻額外加重了語氣。語氣之重,與臉上的平淡表情並無半點關係。聽到皇帝這一番話,在座的宗室心不由的都咯噔一下。

在看看面前的皇帝,雖說臉上還帶着平淡的笑意,但眼睛裡面透出的寒光,只要不是瞎子卻是都能看得見。而此刻皇帝臉上半分都沒有減少的笑意,非但沒有讓幾個宗室感覺到輕鬆,倒是讓幾個人感覺到絲絲的寒意。

自己所說的話都記住了,這是什麼意思?聽皇帝這話,這是要準備秋後算賬的節奏啊。在座的幾個宗室想到這裡,心裡面不由的都是一緊。他們心中都很清楚,自己府中那些財富是怎麼來的。

這些年,自己做了多少骯髒事,才積累下來這麼龐大的財富。皇帝若是真的動了怒火,想要追查到底,抓到自己小辮子是很容易的事情。甚至搞不好,皇帝手中現在就有自己的把柄。要是這些事情都抖落出來,用那個什麼勞什子英王的話,一個圈禁肯定是跑不了的。

想到這裡,在座的幾個宗室無不冷汗直冒。尤其是就藩陝西、隴右二路的幾個宗室,正像是黃瓊猜測的那樣,二路的幾個糧倉被盜賣一空,他們在其中都是分贓有份的角色。心中有鬼的幾個人,冷汗更是瞬間便將後背都打溼透了。

更何況,別說自己屁股下面都有一堆擦不乾淨的屎。就是沒有,皇帝要真的下決心收拾自己,也實在太過於輕鬆了。看着面前臉上淡笑,從來沒有少過半分的皇帝,幾個人這纔想起來,眼前這位皇帝從來就不是那麼好說話的。

尤其是那位曾經罵過黃瓊爲淮陽欲孽的臨汾郡王,此時心中突然想起一件往事,當年在淮陽之亂後,幾個宗室曾經多次上摺子,要求皇帝斬殺淮陽郡王之女並其所生之子,也就是英王母子以謝天下,確切的說是以謝他們這些宗室。

這些摺子,雖說當時都被皇帝留中不發。可事後不長時間,那幾位上摺子的宗室,便被眼前這位皇帝,甚至找了不是藉口的藉口,奪爵圈禁不說,還連累子孫不得襲爵。這位臨汾郡王正是那場風波,因爲摺子緩遞了幾日逃過一劫的人,所以對這事記得相當清楚。

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三十一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三十九章 謹慎一些爲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金城公主異樣感覺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二百零一章 自己究竟是什麼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七百四十章 何家虛僞的很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
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三十一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三十九章 謹慎一些爲好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金城公主異樣感覺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二百零一章 自己究竟是什麼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七百四十章 何家虛僞的很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