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

說到這裡,黃瓊詭異的看着那些宗室笑了笑,成才轉過頭繼續道:“便是奏報有些爵位高,身爲郡王、郡公一級宗室,暗中囤積糧草有不臣之心的也不在少數。兒臣建議父皇,應該對這些奏摺予以明查。”

“一方面懲治那些不法宗室,以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一方面,也可以幫着一些並無這些劣跡的宗室洗清冤情。反正徹底的好好查一查,總歸還是沒有錯的。有道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麼。”

“至於這些長輩,爲臣不思爲君分憂是爲不忠。身爲皇家子弟,忘記祖宗創業之艱難,不顧國家危難是爲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兒臣以爲罵他們兩句還是輕的。若依兒臣之見,單憑他們今日所爲,定他們一個圈禁都是輕的 。”

這番話說完,黃瓊便收住了嘴,站到一邊不在吱聲。此時的溫德殿之中,自然是沒有他座位的。人家那幾個爵位雖說沒有自己高,但畢竟除了元城郡王之外都是長輩,輩分在那裡擺着呢。皇帝就算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不是嗎?

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自己的白臉已經做足了。剩下的就看自進了這間溫德殿後,就一直在扮紅臉的皇帝怎麼去做了。自己有些話已經稱得上犯忌諱了,再多說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的。點到爲止,纔是最恰當的。

其實黃瓊那點小心思,那裡瞞得住皇帝?若是皇帝真的連黃瓊話中,已經近似直白的話都聽不出來,那麼他這個屁股底下的皇位就真的坐不穩了。只是讓皇帝還有些猶豫的是,自己那幾個已經就藩的兒子,屁股底下一樣都是一坨屎。

沒有就藩的那幾個兒子,也是一樣不老實。自己兒子也是一灘事,這話說起來就不硬實。若是一旦把這幾個輩分較高的老宗室,得罪的太狠了。這幾個傢伙不管不顧的全部掀開,那麼自己這個皇帝顏面則何在?

還有一個讓皇帝更難堪的意思,皇帝更是實在沒有好意思說出口來。自己那些兒子,除了眼前的這一個,都是自己一手教育出來。所選的老師,至少都是一個翰林學士。可教出來的這些操蛋兒子,都是虎狼之性一個比一個貪。

見到好處就上,拼命的去爭。見到難處,得罪人之處,就是一推六二五,躲在一邊不吱聲。自己在這些宗室進京之前,也曾經想過讓宋王主持此事。結果從德妃到宋王,沒有一個肯出頭的。德妃更是跑到自己這裡,撞起叫天屈來。

宗室抵京之後,自己也曾經讓太子出面斡旋,結果太子卻始終在這裡面和稀泥。每天只是露個面,便再也不出頭。自己問起來,一直都在爲這些宗室說話。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出面親自做這個事情,也實在是無人可用。

這要是傳出去,豈不是被人笑話,自己身爲堂堂一國之君,教育兒子居然如此失敗,自己這張臉還往那裡放?可問題是,太子擺明了怕得罪人,不肯出任何的力氣。而宋王更是一推六二五,死活的不肯接這個差事。自己再不出面,也就沒有人可用了。

也正是擔心這幾個宗室,反過來揭自己兒子的老底,前兩天的談話皇帝一直都在壓制火氣。雖然不能說低三下四,可這語氣始終強硬不起來。這也造成了這幾個被召進京的宗室,敢公開不買皇帝的賬。

只是有所顧忌歸有所顧忌,但眼下形勢已經異常的緊張。朝廷現在是真的拿不出太多的糧食,還有錢賑濟數量已經形成規模的災民。今兒若是不把這幾位給降住,讓他們放放血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恐怕大齊開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民亂就在眼前。

就在這兩天與宗室磨牙期間,朝廷已經接到署理陝西安撫使的按察使,以及山西路安撫使八百里加急。無論是陝西路,還是已經流入不少災民的山西路,都已經出現災民搶糧跡象。二路都在請旨,是否調兵彈壓。

而災情最重的隴右路,則已經出現災民公開搶糧,甚至是人吃人、易子而食的情況。署理隴右安撫使的學政,懇請朝廷立即調糧賑災。可眼下朝廷籌集到的四十五萬貫錢,以及可以騰出的十萬石糧食,面對越來越龐大的災民,卻無異於只是杯水車薪。

別說讓災民熬過今年冬天,便是今年秋天恐怕也很難。若是按照平常一斗米幾十文的官價,這四十五萬貫錢倒是可以支撐一陣。可誰都知道,到了災年每鬥糧至少要番上幾十倍。四十五萬貫錢看着很多,可面對龐大的災民連水花都不見得能夠濺起來。

況且皇帝心中也清楚,這四十五萬貫就算下發下去,能有半數到災民手中,自己也就可以偷笑了。這些官連朝廷備戰、備荒,而且供應邊軍的糧倉都敢盜賣一空,想必從朝廷賑災錢糧裡面上下一手,刮出來幾層油也是極爲正常的。

想及此,皇帝咬了咬牙,還是決定按照黃瓊給的臺階下。作爲飽讀史書的一朝天子,他太知道一場民變過去會帶來什麼。不僅朝廷鎮壓的軍費,搞不好會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就連受到民變波及的地區,恢復更要不知道多少年。

更何況,無論是隴右還是陝西路,除了自身胡漢雜處之外,自身也都是邊關要地。二路之中隴右路西有回鶻,南有青海周邊吐蕃諸部,北面還與北遼接壤。更是朝廷眼下,最大的羣牧監所在。

大齊騎兵向來堪稱精銳,靠得便是隴右所產之戰馬。若是隴右真的出現大動盪,對於大齊一向依爲支柱的騎兵,產生的打擊絕對是致命的。沒有了強大的騎兵,大齊還怎麼與北遼抗衡?

而與隴右相鄰的陝西路,一向是對北遼邊關西線重地。雖說一向不是北遼重點進攻方向,但山陝防線向爲一體。陝西路安危與否,直接動搖到山西路防線。陝西路若是亂了,與之只有一河相鄰的山西路,也很難逃過一劫。

山西路表裡河山,向來爲中原屏障。如果山西路亂了,北遼再借機南下,恐怕黃河以北土地便不會爲大齊所有。西北之亂看似侷促一地,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那。眼下的形勢,已經讓皇帝不可能再有一點猶豫。

哪怕是事後給這些宗室一定的補償,但這個時候自己絕對不能有任何的手軟。儘管皇帝認爲自己做的並沒有太過分,更不想大動干戈。可眼下除非自己動用一些強硬手段,否則對那些鑽到錢眼裡面的宗室,卻是無可奈何。

只是下定決心之後,皇帝卻並未立即像黃瓊那樣翻臉,爲君多年這點城府還是有的。皇帝只是看着在座的一衆宗室,淡淡的笑了笑。直到把這羣宗室笑的有些毛骨悚然之後,才道:“既然你們都不願意,那麼朕也就不在勉強了。”

“你們今兒在這裡說的話,朕都記住了。剛剛英王說的話,雖說粗了一些,他也是一心爲了朝廷,你們也就不要在追究了。不過朕也認爲,英王的話雖說粗了一些,可話糙理卻不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兒議的事,朕考慮一下再說吧。”

“也許宗室,真的到了該好好整頓一番的時候了。你們在座的,都是宗室之中輩比較德高望重之人,整頓宗室你們也是責無旁貸的。這樣,你們多留京幾日,也拿出一個條陳來好了。這幾日的嘮叨,朕也着實有些乏了。想必你們也一樣有些乏了,都下去休息吧。”

皇帝這番話,雖然說的很是平淡,平淡的讓人看不出他心中有任何的火氣。但在說到不願意這三個字的時候,皇帝卻額外加重了語氣。語氣之重,與臉上的平淡表情並無半點關係。聽到皇帝這一番話,在座的宗室心不由的都咯噔一下。

在看看面前的皇帝,雖說臉上還帶着平淡的笑意,但眼睛裡面透出的寒光,只要不是瞎子卻是都能看得見。而此刻皇帝臉上半分都沒有減少的笑意,非但沒有讓幾個宗室感覺到輕鬆,倒是讓幾個人感覺到絲絲的寒意。

自己所說的話都記住了,這是什麼意思?聽皇帝這話,這是要準備秋後算賬的節奏啊。在座的幾個宗室想到這裡,心裡面不由的都是一緊。他們心中都很清楚,自己府中那些財富是怎麼來的。

這些年,自己做了多少骯髒事,才積累下來這麼龐大的財富。皇帝若是真的動了怒火,想要追查到底,抓到自己小辮子是很容易的事情。甚至搞不好,皇帝手中現在就有自己的把柄。要是這些事情都抖落出來,用那個什麼勞什子英王的話,一個圈禁肯定是跑不了的。

想到這裡,在座的幾個宗室無不冷汗直冒。尤其是就藩陝西、隴右二路的幾個宗室,正像是黃瓊猜測的那樣,二路的幾個糧倉被盜賣一空,他們在其中都是分贓有份的角色。心中有鬼的幾個人,冷汗更是瞬間便將後背都打溼透了。

更何況,別說自己屁股下面都有一堆擦不乾淨的屎。就是沒有,皇帝要真的下決心收拾自己,也實在太過於輕鬆了。看着面前臉上淡笑,從來沒有少過半分的皇帝,幾個人這纔想起來,眼前這位皇帝從來就不是那麼好說話的。

尤其是那位曾經罵過黃瓊爲淮陽欲孽的臨汾郡王,此時心中突然想起一件往事,當年在淮陽之亂後,幾個宗室曾經多次上摺子,要求皇帝斬殺淮陽郡王之女並其所生之子,也就是英王母子以謝天下,確切的說是以謝他們這些宗室。

這些摺子,雖說當時都被皇帝留中不發。可事後不長時間,那幾位上摺子的宗室,便被眼前這位皇帝,甚至找了不是藉口的藉口,奪爵圈禁不說,還連累子孫不得襲爵。這位臨汾郡王正是那場風波,因爲摺子緩遞了幾日逃過一劫的人,所以對這事記得相當清楚。

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不過是一個馬前卒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五十二章 陳瑤的勸說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二百一十九章 遺屍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個女人不能留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七百四十七章 巧兒隱憂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三十一章 差別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八百七十六章 來自範家的消息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
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不過是一個馬前卒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五十二章 陳瑤的勸說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二百一十九章 遺屍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個女人不能留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七百四十七章 巧兒隱憂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三十一章 差別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八百七十六章 來自範家的消息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