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

看了一眼同樣有些失神,不知道在那裡想着什麼的黃瓊。此時已經從有些微妙的心情之中清醒過來的皇帝,輕輕咳了幾聲,將黃瓊從失神之中喚回來。在皇帝看來,該走的神已經走完,現在已經是言歸正傳了。寧夏那裡的問題在不做快速出決定,那是要耽誤大事的。

打仗打的便是錢糧,如今錢糧的問題都解決了,其餘的事情就不在是問題了。眼下國庫如此的寬裕,是最頭疼的便是國庫沒錢,根本就應付不了此次西北平叛的皇帝,之前沒有想到的。當最關鍵的問題不再是問題,剩下的事情便是選定人員出征平叛了。

對於此次隴右平叛,需要陝西路聯動上,父子二人都沒有什麼不同意見。但當談到誰能出任這個節制兩路文武官員的制置大使時,黃瓊原本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眼下正任河南路節度使的於明遠。只是話已經到自己嘴邊上,但黃瓊猶豫了一下後,隨即便又咽了回去。

於明遠雖說是文官出身,但現在卻是武官。自當年自己外公之事後,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對武官一貫不信任。這種統轄二路文武官員,甚至在必要時,還要包括西京大營五萬軍馬的制置大使,老爺子是絕對不會選擇一名武官擔任的。自己提出於明遠,只會在第一時間被否決。

哪怕於明遠是由文轉武,老爺子也絕對不會同意,將如此大的權利交給於明遠這樣武官的。況且,自己還要留於明遠在京畿重地。眼下也許是在李秀的說服之下,也許是自己眼下身份的變化,讓於明遠原本若即若離的心態起了變化,在年前終於徹底低下了頭投靠了自己。

今年的春節與前不久自己長子滿月,於明遠雖說沒有送禮,也沒有派人道賀。但是卻暗中派遣心腹,給自己送了數封密信。信上雖說言語很隱晦,但卻也變相表達了效忠意思。眼下於明遠成了自己人,連同眼下已經正式轉正爲虎牢關都統的趙無妨,這都是老爺子不知情的。

心中一直都有憂患意識的黃瓊,認爲留一個自己人,在這京畿重地掌握兵權,還是不動爲好。更何況,於明遠是自己在鄭州帶過的老部下。如果自己推薦於明遠任這個制置大使,很容易在於明遠身上公開打上自己的烙印,引起對軍權一向都抓得很緊的老爺子猜忌。

老爺子不僅不會同意,甚至搞不好還會將於明遠,從帶兵位置上調離。別看老爺子現在對自己不是一般的信任,將幾乎所有的朝政都甩給了自己。可軍權上,自己卻依舊半分都觸碰不得。當初自己一句於明遠在驍騎營威望過高,老爺子都能立馬將其調離。

若是在於明遠身上公開打上自己的烙印,老爺子又豈會放心在這京畿重地,放上一個自己的人,留在統軍的位置上,又是在河南路這種京畿要地。哪怕只是帶着幾萬戰鬥力並不強大的地方衛軍,對軍權看得過緊的老爺子,都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老爺子多疑的毛病,黃瓊可是從來都不敢忘記半分的。只是除了於明遠之外,黃瓊心中將朝中諸多官員,琢磨來琢磨去。卻是發現除了眼下正在山西路統軍平叛、安撫地方,根本無法調回的傅遠山之外,卻根本沒有其他人可以接任,或是有能力出任這個制置大使。

而就在實在想不出合適人選的黃瓊,擡起頭見到老爺子,正用一副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時。卻發現自己在這裡,琢磨這個人選實在有些想多了。恐怕這個二路制置大使,老爺子心中根本沒有想過別人出任。老爺子心目中的人選,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自己。

在看清楚老爺子打量自己的目光中含義後,黃瓊心中輕輕嘆息一聲拱手道:“此事關係重大,既然父皇心中既然已經有了人選,兒臣沒有其他的意見了。哪怕是兒臣自認能力還有些不足,但還是那句話,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福禍避趨之?”

對於黃瓊回答之中,有些無可奈何的語氣。皇帝淡淡一笑道:“你倒是聰明的很,看到朕的眼神,便知道朕心中的人選是誰。不過你小子一向滑頭的很,做事上始終不肯出全力。朕還在琢磨怎麼說服你小子,卻沒有想到這次你答應的倒是痛苦。怎麼這次不推脫了?”

面對皇帝的質問,黃瓊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苦笑道:“君爲臣綱,您這都決定了,兒臣又那裡敢討價還價?更何況,兒臣琢磨了好大一會,也沒有琢磨出合適人選。在用人上,兒臣眼光遠不如父皇老道。既然您認爲兒臣合適,那兒臣也只能硬着頭皮接旨了。”

“既然父皇點將點到兒臣頭上,兒臣又豈能在找藉口推脫?父皇即是兒臣的父親,更是兒臣的君。常言到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君父爲隴右亂局憂慮,兒臣作爲父皇的兒子與臣子,理應爲父皇排憂解難,否則豈不是枉爲人子、枉爲人臣?”

“只是兒臣此次出任隴右、陝西二路制置大使,還希望父皇給兒臣,挑選一員老成持重的將領作爲兒臣的副手。兒臣去年雖說在虎牢關,打過那麼一小仗。可真正指揮作戰的,是現任虎牢關都統趙無妨。兒臣自認爲在統軍作戰,行軍調度上,都還是一個生手。”

“常言到術有專攻,大軍調動、作戰,還是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爲好。所以兒臣,希望父皇給兒臣,配備一名久經沙場老將作爲副使。而且這個人,最好還是在隴右做過武官,實對那裡地形、民情都熟悉的。實在不行,在隴右打過仗的也好。”

“只有熟悉民情與地形,才更有利於此次平叛作戰。還有,兒臣府上的那個叫做範劍的賓客,他們家世代爲商戶大賈,在西北有無數的商鋪與商隊,消息靈通的很。若是帶着他同行,便等於兒臣多了一雙耳朵。此次平叛,恐怕打的除了錢糧之外,最爲關鍵點的便是消息。”

“寧夏府衛軍不是已經投靠叛軍,便是已經全軍覆滅。俗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靈州党項各部,在寧夏府遊牧耕種已經數百年。那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裡可以設伏,那裡可以堅守,那裡必須要放棄。那裡缺水,那裡水不能人畜飲用,想必都早已經爛熟在胸了。”

“而在隴右本身衛軍,實在已經不堪大用的情況之下。我軍此次平叛,只能外調大軍。而客軍對地形、民情皆不熟悉,哪怕戰鬥力再強也要削弱三分。若是消息不靈通,我大軍只能疲於奔命。帶上那個傢伙,對我大軍平叛只有好處,絕對沒有什麼壞處的。”

“更何況,大軍千里征戰,隴右去歲又是大旱,所需糧草恐怕只能外運。而此次平叛,糧道對我軍至關重要。範家的商店遍佈隴右,一旦糧道出現異常,補給無法及時到達。我大軍可以利用範家,在隴右各地均有店鋪便利,想方設法的籌集糧草,必要時可以一解燃眉之急。”

說到這裡,看了看對自己這些要求,很是有些很是有些不以爲然的老爺子。黃瓊咬了咬牙,將自己心中的感覺到需要的,乾脆一股腦的都說了出來:“父皇兒臣此次出西北,不僅要隴右衛軍調動權。兒臣還希望,父皇將二路邊軍、以及陝西路衛軍的調動權,也同樣授給兒臣。”

“同時,也給兒臣在緊急情況之下,可以不請旨調動西京大營的全力。寧夏府與陝西路山水相連,甚至可以說雞犬相聞。而在兒臣看來,這些逆賊固守寧夏府並不足慮,我朝大軍一到,一羣烏合之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朝廷,正兒八經的經制大軍對手。”

“衛軍早已糜爛不堪,戰鬥力低下已經不是什麼秘聞。他們也許可以擊敗幾千衛軍,但未必是四大營幾百人的對手。所以他們若是據城死守,兒臣並不擔心。就寧夏府那種地方,兒臣困也困死他們了。兒臣最爲擔心的是其成爲流寇,四處流竄,那纔是真正的貽害無窮。

“尤其是此次陝西路旱情,並不比隴右輕的情況之下。一旦被其流竄進入陝西路境內,到時候後果恐怕會更加的嚴重。寧夏府平叛,陝西、隴右二路必須要聯動,一個堵、一個剿纔可以。至於情況緊急時候,調動西京大營五萬精銳的權利,兒臣是擔心北遼有可能趁火打劫。”

要這些東西,黃瓊這絕非是漫天要價,而是純粹出於不打無準備之戰。自己不準備齊全一些,到時候恐怕就要誤國、誤己了。一想起與寧夏府山水相連,但民風之彪悍不次於隴右的陝北地區,黃瓊現在便感覺到多少頭皮發炸。而最爲關鍵的是,太祖皇帝陵寢眼下就在陝西。

黃瓊估計陝西衛軍的戰力,恐怕並不比他的左鄰右舍強到那裡去。如果拓跋繼遷東竄,單憑陝西衛軍的那點戰鬥力,估計根本就堵不住。若是被那位老兄,流竄進了陝西,別說對太祖皇帝陵寢做點什麼,就是驚動了太祖皇帝的陵寢,自己恐怕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前後兩世皆熟讀史書的黃瓊,可沒有忘記就是幾百年後的那個王朝。祖陵被一羣造反者焚燬,多少戰功赫赫的文臣武將丟了腦袋。而本朝講究的便是一個孝字。眼下太祖皇帝的陵寢,就在西京長安西北方向。若是自己這位老祖宗陵寢掉了一塊磚,自己恐怕都要自刎以謝天下。

而陝西路對面的北遼西北統軍,因爲距離北遼皇室主要依靠的部族,相對來說偏遠一些。西北統軍司,更多的是用來控制大漠西部各部族,鎮壓西北各部族反抗和叛亂的,而不是用來與大齊對峙的。其西北統軍司,重點在對內、而不是對外。

對於北遼來說,這些部族雖然在其多年征伐之下,轉而歸順北遼。但對北遼的向心力,卻遠不如大漠草原東部,北遼起家地帶的契丹、奚等部族。而且時常叛亂不定,北遼設置的西北統軍司,更多的是對這些部族威懾與統治。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一百零四章 這個差事不能接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零九章 讓他自己挑選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惡性循環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六十九章 你是故意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
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七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一百零四章 這個差事不能接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零九章 讓他自己挑選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惡性循環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六十九章 你是故意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