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

有了薛朗這嘴炮王做後盾,韓進不擔心有人找茬了。聽薛朗宣講了一遍流程,韓進提議把抄寫制犁工藝說明手冊的事情取消。

韓長史明顯比公主殿下和薛朗有生活經驗多了,韓進道:“異人犁與普通的犁,製造工藝其實大體相同,區別只是外形設計,如果是制犁的熟手來,只怕看一眼就能學會,故而,這道手續可以儉省。”

薛朗認同的點頭,公主殿下也沒意見,其他的環節,就公主殿下修書的時候,只邀請了官員,沒邀請工匠。

薛朗被這麼一提醒,也反應過來,現在可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曲轅犁其實巧在設計,明白人看一眼就懂了,回去花費點兒功夫仿造一個,其實也不算難。把一切事情商議妥當,修補好計劃中有問題的地方,這件事情就算定了!

許多地方要韓長史配合統籌,韓進就先回去分派人手去了。馬三寶手頭也有事告退,薛朗也忙,不過,還有事情沒辦完,還要留一下。

薛朗想了想,還是直接朝公主殿下拱拱手道:“啓稟殿下,屬下有件事想求您。”

“何事?”

公主殿下關切的問道:“幼陽有何難處?儘可道來。”

薛朗不好意思的笑道:“就是那個……我院裡的鹽,又用完了!請殿下賜點兒來應付支用。”

柳女官噗嗤一聲,公主殿下莞爾:“只這等小事?”

薛朗哼哧道:“秀娘說府裡鹽的用度管的嚴格,已經用超過一次,還是如圭內侍官幫忙解決的,一月之內,連超兩次,不好意思,只能厚着臉皮求到殿下這裡了。”

公主殿下道:“無妨,從我的份例裡勻出一斗予你,可夠幼陽支用否?”

薛朗趕緊點頭:“不用一斗那麼多,兩三斤就夠用好久了!”

公主殿下點頭:“既如此,初雪,讓人給聽風院送三斤鹽過去。”

“喏。”

看初雪領命出去分派人。

“謝殿下。”

公主殿下隨意的道:“無妨!幼陽如若要一石鹽,我需花費一番功夫,不過區區數斤,只我的份例就能勻出來。”

薛朗好奇的問道:“聽說鹽是官營的,定價並不算昂貴,可是怎麼看着好像還缺鹽的樣子?”

唐朝的鹽價並不貴,在貞觀年間,不過十文一斤。直至玄宗以後,鹽價才漲起來,還是因爲朝廷漲了鹽的賦稅所致。這會兒的鹽價,雖然沒貞觀年間便宜,不過,相比起社會形勢來說,已經算便宜的了。

公主殿下看看薛朗,道:“種花家可是不缺鹽?”

薛朗點頭:“應該是不缺,屬下從小到大就沒聽說過哪裡缺鹽。”

公主殿下道:“看幼陽的做派,也不像是從缺鹽的地方過來的。”

難道是他的用鹽標準在古代看來太浪費了?

薛朗默默反省。

公主殿下一眼就看穿薛朗所想,道:“剛纔聽幼陽議賦稅,原以爲幼陽懂得,如今看來,幼陽成長的環境,與我大唐差異頗大,故而纔對鹽政一事不解。想來,阿柳也不甚了了吧?”

“殿下英明。”

原來柳女官也不懂。兩人一塊兒等着公主殿下解惑。

公主殿下道:“我大唐的鹽產量,如若只供應人口使用是儘夠的,只是,相比起人口的消耗,還有一大部分要用於畜牧,牲畜也是需要用鹽的;另外,醫藥、農耕、工匠們也有用鹽的地方,鹽的產量相比起其用途來,就顯得捉襟見肘,供應不足。是故閒時吃淡食,戰時、農忙才吃鹹食,就是據此而來。”

薛朗恍然,不管人還是牲畜,缺鹽就沒力氣。古代鹽的使用範圍比現代廣,但因爲生產技術和運輸的緣故,鹽的產量又跟不上,難怪要限制鹽的使用量。

聽到這裡,薛朗就懂了!薛朗問道:“既然產量跟不上需求,照理來說,鹽價應該高,朝廷爲什麼把鹽價定的這樣低?”

公主殿下道:“爲了薄賦,讓利於民,休養生息。

薛朗懂了:“殿下的意思是鹽價與賦稅有關?鹽價是控制賦稅的手段?”

“然也!”

公主殿下讚賞的點頭。

薛朗恍然。古代封建社會本質上來說是農耕文明的社會,小農型、地方性經濟爲主,經濟流通性不大。

作爲國家主體,要控制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以及通過賦稅來調節、把脈國家經濟和國計民生,再沒有比糧價和鹽價這兩個人人都需要的東西合適的了。

糧還有個南北差異,北方愛吃麪食,南方愛吃米穀。這鹽可是不管東西南北,人人都需要的。難怪古代要鹽政官營。

唐朝的低鹽價,顯然是朝廷強行把價格定低,進而影響到賦稅的降低,進而影響到糧價,讓利於民,以得到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後來老百姓生活變好了,於是鹽稅也就相應的調高。

所以,鹽價便宜的唐朝並不是說不缺鹽,鹽是缺的,只是國家政策所致,鹽稅定的低而已。

薛朗明白了,不過,本着謹慎的原則,他並沒有貿貿然提出提高鹽產量的辦法。鹽價既然是關係一國賦稅的根本,就不能貿貿然去改變。特別是大唐剛剛建立,經不起那麼多的風雨飄搖。

特別是剛剛經歷了戰亂的民衆,幾乎沒有什麼抗風險能力。治大國如烹小鮮,牽一絲而動全身,薛朗說出來是很簡單,上下嘴皮一碰就完的事兒,可於國家、於民衆來說,是否是好事,薛朗還需要想一想。

就像王安石變法,王相公的本意肯定是好的,國家也是需要的,可是,民衆是否接受,是否適應於民情民生,王相公就沒考慮周全,變法失敗的結果,對國家的傷害,難以計算。

薛朗不想穿越一遭,反而成了歷史的罪人,薛朗想讓大唐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糟。

本着多調查纔有發言權,實踐纔出真知的原則,薛朗向公主殿下請教了許多唐朝關於鹽政的政策和規定,完了才拎着公主殿下給他的鹽回去。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五卷_第 457章 爲難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六卷_第541章 念頭通達百骸輕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會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六卷_請假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四卷_第310章 工作劃分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症患者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
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五卷_第 457章 爲難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六卷_第541章 念頭通達百骸輕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四卷_第293章 年來了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會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六卷_請假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四卷_第310章 工作劃分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症患者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