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

有了薛朗這嘴炮王做後盾,韓進不擔心有人找茬了。聽薛朗宣講了一遍流程,韓進提議把抄寫制犁工藝說明手冊的事情取消。

韓長史明顯比公主殿下和薛朗有生活經驗多了,韓進道:“異人犁與普通的犁,製造工藝其實大體相同,區別只是外形設計,如果是制犁的熟手來,只怕看一眼就能學會,故而,這道手續可以儉省。”

薛朗認同的點頭,公主殿下也沒意見,其他的環節,就公主殿下修書的時候,只邀請了官員,沒邀請工匠。

薛朗被這麼一提醒,也反應過來,現在可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曲轅犁其實巧在設計,明白人看一眼就懂了,回去花費點兒功夫仿造一個,其實也不算難。把一切事情商議妥當,修補好計劃中有問題的地方,這件事情就算定了!

許多地方要韓長史配合統籌,韓進就先回去分派人手去了。馬三寶手頭也有事告退,薛朗也忙,不過,還有事情沒辦完,還要留一下。

薛朗想了想,還是直接朝公主殿下拱拱手道:“啓稟殿下,屬下有件事想求您。”

“何事?”

公主殿下關切的問道:“幼陽有何難處?儘可道來。”

薛朗不好意思的笑道:“就是那個……我院裡的鹽,又用完了!請殿下賜點兒來應付支用。”

柳女官噗嗤一聲,公主殿下莞爾:“只這等小事?”

薛朗哼哧道:“秀娘說府裡鹽的用度管的嚴格,已經用超過一次,還是如圭內侍官幫忙解決的,一月之內,連超兩次,不好意思,只能厚着臉皮求到殿下這裡了。”

公主殿下道:“無妨,從我的份例裡勻出一斗予你,可夠幼陽支用否?”

薛朗趕緊點頭:“不用一斗那麼多,兩三斤就夠用好久了!”

公主殿下點頭:“既如此,初雪,讓人給聽風院送三斤鹽過去。”

“喏。”

看初雪領命出去分派人。

“謝殿下。”

公主殿下隨意的道:“無妨!幼陽如若要一石鹽,我需花費一番功夫,不過區區數斤,只我的份例就能勻出來。”

薛朗好奇的問道:“聽說鹽是官營的,定價並不算昂貴,可是怎麼看着好像還缺鹽的樣子?”

唐朝的鹽價並不貴,在貞觀年間,不過十文一斤。直至玄宗以後,鹽價才漲起來,還是因爲朝廷漲了鹽的賦稅所致。這會兒的鹽價,雖然沒貞觀年間便宜,不過,相比起社會形勢來說,已經算便宜的了。

公主殿下看看薛朗,道:“種花家可是不缺鹽?”

薛朗點頭:“應該是不缺,屬下從小到大就沒聽說過哪裡缺鹽。”

公主殿下道:“看幼陽的做派,也不像是從缺鹽的地方過來的。”

難道是他的用鹽標準在古代看來太浪費了?

薛朗默默反省。

公主殿下一眼就看穿薛朗所想,道:“剛纔聽幼陽議賦稅,原以爲幼陽懂得,如今看來,幼陽成長的環境,與我大唐差異頗大,故而纔對鹽政一事不解。想來,阿柳也不甚了了吧?”

“殿下英明。”

原來柳女官也不懂。兩人一塊兒等着公主殿下解惑。

公主殿下道:“我大唐的鹽產量,如若只供應人口使用是儘夠的,只是,相比起人口的消耗,還有一大部分要用於畜牧,牲畜也是需要用鹽的;另外,醫藥、農耕、工匠們也有用鹽的地方,鹽的產量相比起其用途來,就顯得捉襟見肘,供應不足。是故閒時吃淡食,戰時、農忙才吃鹹食,就是據此而來。”

薛朗恍然,不管人還是牲畜,缺鹽就沒力氣。古代鹽的使用範圍比現代廣,但因爲生產技術和運輸的緣故,鹽的產量又跟不上,難怪要限制鹽的使用量。

聽到這裡,薛朗就懂了!薛朗問道:“既然產量跟不上需求,照理來說,鹽價應該高,朝廷爲什麼把鹽價定的這樣低?”

公主殿下道:“爲了薄賦,讓利於民,休養生息。

薛朗懂了:“殿下的意思是鹽價與賦稅有關?鹽價是控制賦稅的手段?”

“然也!”

公主殿下讚賞的點頭。

薛朗恍然。古代封建社會本質上來說是農耕文明的社會,小農型、地方性經濟爲主,經濟流通性不大。

作爲國家主體,要控制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以及通過賦稅來調節、把脈國家經濟和國計民生,再沒有比糧價和鹽價這兩個人人都需要的東西合適的了。

糧還有個南北差異,北方愛吃麪食,南方愛吃米穀。這鹽可是不管東西南北,人人都需要的。難怪古代要鹽政官營。

唐朝的低鹽價,顯然是朝廷強行把價格定低,進而影響到賦稅的降低,進而影響到糧價,讓利於民,以得到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後來老百姓生活變好了,於是鹽稅也就相應的調高。

所以,鹽價便宜的唐朝並不是說不缺鹽,鹽是缺的,只是國家政策所致,鹽稅定的低而已。

薛朗明白了,不過,本着謹慎的原則,他並沒有貿貿然提出提高鹽產量的辦法。鹽價既然是關係一國賦稅的根本,就不能貿貿然去改變。特別是大唐剛剛建立,經不起那麼多的風雨飄搖。

特別是剛剛經歷了戰亂的民衆,幾乎沒有什麼抗風險能力。治大國如烹小鮮,牽一絲而動全身,薛朗說出來是很簡單,上下嘴皮一碰就完的事兒,可於國家、於民衆來說,是否是好事,薛朗還需要想一想。

就像王安石變法,王相公的本意肯定是好的,國家也是需要的,可是,民衆是否接受,是否適應於民情民生,王相公就沒考慮周全,變法失敗的結果,對國家的傷害,難以計算。

薛朗不想穿越一遭,反而成了歷史的罪人,薛朗想讓大唐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糟。

本着多調查纔有發言權,實踐纔出真知的原則,薛朗向公主殿下請教了許多唐朝關於鹽政的政策和規定,完了才拎着公主殿下給他的鹽回去。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六卷_請假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七卷_第553章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
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一卷_第45章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六卷_請假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七卷_第553章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二卷_第90章 意料之外的來客第四卷_第37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