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

等薛朗做完法事,知曉平陽公主被參一事時,此事,長安城已然傳遍,近乎人盡皆知。

臥槽!臥槽!臥槽!

連說三遍也無法表達薛朗心中複雜的情緒,長安城內,朝堂之上,某些人真真是其心可誅!

那位參人的潘御史用道德仁義綁架人,意圖用大義的名分逼迫平陽公主,但能讓這件事短短兩天之內就傳得整個長安城都是的,絕對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這是用腳趾頭想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如果沒有人縱容加推動,流言傳得再快,也不會這麼快。

參人的潘德慶可惡,這些推波助瀾的人更加可惡!人性之惡,可見一斑!棉花種植需要技術,初唐的疆域內i,適合種植的地方其實不算廣。這些客觀條件限制了棉花的種植與推廣,註定了棉花不可能像紅薯、土豆一般全國推廣。加上品種的限制,產量算不得高。

這些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別是潘德慶,眼見着棉製品的好用,看朝臣有人穿了棉襖保暖,就想當然的以爲是平陽公主想以此謀利——

這般居心,簡直是小人之心!只是,這事兒還真不好說,被人用大義名分扣住,簡直是黃泥巴掉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

從一開始,薛朗和平陽公主就沒想過要用棉花謀利,兩人的目標一直都是絲棉布,所獲利益不算特別顯眼,但足夠細水長流。不過,這事兒現在鬧出來總比晚鬧出來好。

薛朗默默在書房裡坐着想了一陣,摸過紙筆,埋頭寫東西,先列提綱,然後才邊想邊寫,修修改改寫了三版,最後才用楷書字跡端正的抄寫了一遍,標題大大的三個字——

《論棉花》!

第二天早上打早起來便直接入宮上朝——

“諸公可有本奏?”

小黃門才代聖人問了一句,薛朗立即出列,朗聲道:“啓稟聖人,臣薛朗有奏!”

聖人問道:“幼陽欲奏何事?”

薛朗:“回聖人,下元節臣於家中辦道場,請假並未上朝,昨日道場完畢,才聽到城中流傳潘御史參奏安國平陽公主一事,關於白疊子的事情,乃是由臣提出,經手

者也是臣,內中因由公主也不見得比臣明瞭,針對潘御史的奏本,臣請求當庭辯論!”

聖人道:“白疊子種植,確實利國利民,然怎麼種,怎麼織,確實無有人能比幼陽清楚,你之請求,朕準了!”

“謝聖人!”

向聖人拜謝後,薛朗轉身望向潘德慶,拱手:“潘御史請了!不知潘御史是否知道我,不論知道與否,還是向潘御史自我介紹一番吧。本人薛朗,祖籍建康,長於異國,於武德五年春到達大唐,於安國平陽公主府出仕,初入府時,任職主薄,後歷任府中諮議,輾轉入長安,承蒙聖人賞識,今在民部任職右侍郎一職!如今正大力推廣之紅薯、土豆,便是公主發掘於我手;棉織品的開發與利用,也是由我提出來的!可以說,一切都與我息息相關,有資格與潘御史辯論否?”

明着是問話,實則語氣無比肯定。潘德慶連忙道:“薛侍郎熟知農事,行家裡手之聲名,下官也曾聽說 ,請薛侍郎指教!”

兩人行了禮,相對跪坐下來。滿朝文武,包括聖人,全都安靜地聽着兩人說話。薛朗毫不客氣的道:“若是旁的,薛某不敢說指教,若是關於白疊子,放眼大唐,薛某說一聲指教,應無人有異議!”

“啪啪!”

竟是秦王拍了幾下笏板,朗聲道:“薛侍郎此言屬實!”

薛朗朝秦王拱拱手,謝過他的支持,接着道:“去歲的時候,公主仍鎮守葦澤關,我於公主府中任主薄,去年初春時有倒春寒,下了一場大雪。我因長於異國,異國氣候溫暖,不太適應葦澤關之苦寒,又不慣燃炭,閒談之時便問起殿下,大唐除了皮裘可還有什麼禦寒的衣物,公主答曰無有。於是,我便說起異國種植的一種叫棉花的作物,公主聽後,問我可是白疊子,因叫法不同,我也不確定。還是公主使人從長安尋了種子與我,我才辨認出來,我所說的棉花便是公主所說的白疊子。彼時,仍是權貴之家花園之中的奇花異草,對否?”

薛朗話音剛落,就有幾個老臣頻頻點頭,道:“老夫花園中仍有種植,彼時確實當做奇花異草種植。”

薛朗直視着潘德

慶:“棉花就是白疊子,公主聽我說過棉花的用途後,使人從長安蒐羅了種子去,交由我在葦澤關試種。然受限於品種和耕種技術,收成並不高……”

薛朗直接把產量的數字報出來,道:“去年所收之皮棉,除了一捆用作試製棉織品外,其餘的,在棉襖試製成功後,全都做成棉襖,交給葦澤關之邊軍,站崗守衛時換穿!”

說到這裡,薛朗頓了頓,續道:“棉花種植不像紅薯、土豆那麼簡單!需要特定的氣候條件和耕種條件,喜溫喜光,怕陰雨漬澇,怕病蟲害;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溼度,氣候太乾,棉果會炸裂,太溼又易遭病蟲害!受限於這些條件,縱觀我大唐,適宜種植的地方並不多,又怎麼 在天下推廣?”

薛朗頓了頓:“其二,受限於種子數量與質量!棉花並非我大唐原產,種子多是從高昌國流入,所存有限。今年能種這麼十來畝的棉花,已是安國平陽公主利用身份,窮盡方法蒐羅而得!然比之邊軍的數量,收穫的棉花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敢問如何推廣?”

薛朗面容嚴肅,冷眼看着潘德慶:“別的且不論,只這兩點,敢問潘御史,棉花當如何推廣?不一步步來,一口就想吃成一個胖子,會不會噎死還兩說,薛朗能力有限,還請潘御史教我!”

潘德慶被問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強自撐着道:“既然受限於耕種面積和種子,更應當上交朝廷,由朝廷出面統一調配,全力支持,當以國爲重,仁義爲先!”

“荒唐!”

“一派胡言!”

……

薛朗都還沒說話呢,朝中列班的大臣們便跳了出來,集體不約而同的開始懟潘德慶,特別是出身世家那些——

這個年頭,家國,家國,時人多以家族爲重,特別是這些傳承了數百上千年的世家們。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對世家們來說,皇帝可以換,家族卻不能倒!但凡歷史悠久些的家族,誰家沒有一點兒珍藏的秘方之類的東西。

若是讓潘德慶的這番歪理邪說成了,那以後大家是不是有點兒什麼好東西都要先上交給國家!

這絕對不行!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四卷_請假條第四卷_第336章 後顧之憂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四卷_請假條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
第五卷_第422章 重大發現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四卷_請假條第四卷_第336章 後顧之憂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四卷_請假條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