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

“……拍賣的時候,每個地區的獨家經營權和技術使用權,要根據地區不同,設定一個底價,每次最少加價多少等等也要有個章程,畢竟,有些地區適合種植紅薯和土豆,有些地區不一定適合。具體的細則,稍後臣會寫一個細則陳條上來,請聖人和諸公閱覽。”

薛朗三言兩語把拍賣的事情說清楚後,頓了頓,續道:“除了以上這些措施,還需要一個政策的支持,那邊是把粉條納入賦稅裡!但是,怎麼納入賦稅,比例是多少,還是一個原則,按地區不同要有所區別,不能搞一刀切!”

薛朗才說完,就響起一陣擊笏板的聲音,顯然,大家都覺得薛朗的提議不錯,薛朗謙虛的起身,朝在座的諸位大臣們拱手致謝後,道:“啓稟聖人,因臣缺乏地方施政經驗,於各地的人口情況等等,並不熟悉,所以,各地粉條的產出,納入賦稅的比例,就只能有勞諸位臣工覈算了。”

聖人點點頭,轉首問下面的其他大臣們:“諸卿以爲薛朗這兩策可行否?”

太子當先道:“父親,幼陽這兩策,臣以爲是極好的,結合他先前之疏奏,可在能進行土豆秋種的地方先施行,可爲明年之春播積累推廣經驗,以備來年,也給朝廷留下騰挪、調配的餘地。只是,想在全國推廣,只怕人手不足!”

秦王忍不住道:“太子此言多慮矣。長安已試種一年,在幼陽的指點下,想來已培養出一批會耕種紅薯、土豆的農夫,正好緊接着就是秋種,把這些農夫拍下去,指點秋種。待來年春播時,想來會耕種的農夫更多,屆時,人手更多矣!”

薛朗想了想,補充道:“太子,秦王,若是憂慮人手的問題,可於長安城內舉行紅薯、土播種技術培訓講座,專門挑選一個口才便給的團隊出來,於全國各地舉行巡迴講座,免費授課,只要願意學的,都可以來聽。至於巡迴的費用,可以從拍賣所得中出,想來應該綽綽有餘。”

“啪啪!”

又有人擊笏板了!秦王還笑眯眯的給了一聲喝彩。

定下大致的方向,接下來就是細則方面的討論。聖人直接把籌劃拍賣會的事情交給薛朗,直

接讓他主管、籌劃。

大家重點討論的是粉條要納入賦稅的比例。這個薛朗沒什麼發言權,畢竟,他是外來客,對本地的情況算不得熟悉,所以,這些涉及細則的政策,他一般只圍觀,很少發言,即便是有建議,也只是替大方向上的建議,從來不涉及細則。

畢竟,一條政策下去,涉及的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這個時代的平民百姓,特別是廣大的農民,家無恆產,幾乎沒什麼抗風險能力。因爲窮,因爲沒有足夠度過風險的存糧,所以,稍微一點兒天災人禍,百姓就容易流離失所,天下就容易大亂。

唐朝的賦稅,特別是唐初,施行的是輕徭薄賦的政策,比之前朝隋朝時期,賦稅是輕的,但比之後世的宋明清,又是重的。

唐初在均田制的保障下,租庸調製的稅法,這個稅法是適宜的。及至安史之亂後,因戰亂、土地兼併等破壞了均田制,租庸調製自然也沒有了施行的基礎,才改革稅法,採用兩稅法。

所以,租庸調製與均田制是經過歷史證明的,是適用於唐朝初期的,在這點上,薛朗並沒有什麼異議,他只是希望能在賦稅結構中,加入粉條,適當的減去一些糧食的繳納比例,讓民衆的生活更好些,目的僅此而已。

賦稅關係國本,只一次朝會是議不完的。朝廷的諸公們,還有得討論。薛朗只是提供大方向上的建議,細則他是不管的,於是,就只參加了這一次的朝會,之後幾天的朝會,他一次都沒參加。

之後,薛朗把關於拍賣會的籌劃寫了個細則出來,呈給聖人,聖人看後極爲滿意,全權交給他去籌辦。

於是,薛朗找上平陽公主,先印刷了一摞兒公告出來,長安每個裡坊的公告欄處都貼上,東西兩市貼的更多,爭取先在長安把拍賣會的事情宣傳開。

然後,薛朗還把培訓教授紅薯、土豆播種技術演講團的事情也攬了過來,由他親自培訓,成員自然是要從熟悉農事的人員中選取,所以,薛朗直接拿着聖人的手敕去找司農寺的楊正卿,請他挑選人員出來。

楊正卿自是知道他挑選人員是要幹啥,訝然問道:“幼陽與公主大婚

在即,這巡迴演講團,難道是幼陽帶隊?”

薛朗笑着搖頭:“我只需培訓好他們就行,帶隊的人選,另有其人,既知農事,又懂得如何播種紅薯、土豆,讓他去,比我合適。”

“哦?還有這樣的人才?不知在哪裡任職,我可認識?”

楊正卿追問了一句。薛朗笑道:“不瞞正卿,此人名叫萬思明,乃是平陽公主府中職事,當初我在葦澤關試種紅薯、土豆,便是他做我的副手,協助於我哦,爲人踏實肯幹,又能吃苦,讓他來帶隊,再適合不過。”

薛朗對萬思明印象挺好的,在葦澤關的時候,與他配合的還算滿意,建議籌建這個演講團的時候,薛朗便想起了他,也不枉兩人當初合作一場。

薛朗有聖人手敕,楊正卿自然不會對他提議的人選有異議,想了想,轉而問別的:“不知這個培訓如何做?幼陽可有章程否?”

薛朗笑眯眯的道:“很簡單,聖人已挑選好人手,我也選好了種子,即日起便要開赴中原各地,進行土豆秋種的試種,這些挑選出來的人員,正好跟着一塊去,實地學習一下,有什麼疑問,待回京後再來找我,屆時,學得必定十分深刻,不至於紙上談兵!”

楊正卿先是一愣,旋即笑起來,讚道:“幼陽好盤算!此策極好!”

薛朗謙虛的拱拱手,把演講團的事情定了下來。

告別楊正卿,薛朗下班回家,心中默默盤算——

他要與平陽公主經營自己的勢力,武事上,有葉卿、江臨、馬三寶三人足矣,再多恐引起忌諱;文事上,目前只有薛朗一個,略弱了些。

所以,從現在起,有合適的位置,他都會把平陽公主府出身的人推出來任職。不爭高官,就任職做事的官職,不求高官厚祿,不求權力,就是有機會的時候,就在各職事部門安排人。

平陽公主又不可能去爭皇位,所以,這樣安排她府裡的人,既不太過引人注目,又不至於讓平陽公主因爲隱退而對朝政一無所知。這些職事官的存在,就是平陽公主的眼睛,以公主殿下的能力,只要這些人的存在,就足夠她瞭解時局了。

(本章完)

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七卷_請假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六卷_第511章 舊情第一卷_第2章 醒來世界變了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
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四卷_第351章 長安的春耕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七卷_請假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五卷_第455章 有成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六卷_第511章 舊情第一卷_第2章 醒來世界變了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四卷_第296章 天下酒友是一家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