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

出門的時候,薛朗帶上了包子它們。這件喜事,也當與它們分享纔是。讓包子、饅頭它們也跳上馬車,一起向東市去。

每一個坊皆有高大的院牆隔開,外人是窺不到裡面的情形的。薛朗如今也算是達官貴人裡的一員,他居住的地方就是朱雀大街東邊的黃金位置,距離東市十分之近,只需要穿過務本坊、平康坊即可到達東市。

東市同樣也有高大的院牆,進入裡面,則有別有一片天的感覺。這裡店鋪林立,一家緊挨着一家,店鋪多以“某某行”命名,偶有以“某某邸”命名的。

既有專賣筆墨紙硯的筆行,又有賣肉的肉行、鐵行、酒肆、食肆,還有做調版印刷生意的店。甚至還在街角處看到了租賃毛驢給行人的賃驢人。薛朗覺得這應該算是古代的出租車了吧?

據說,東市所經營之商行,號稱足有二百二十行。也不知是否真有這麼多行!

薛朗坐在馬車上,看了一會兒,也看明白了。大抵店名叫“某某行”的應該是搞零售的,店名叫“某某邸”的,應該兼具倉庫與批發的功能,進出皆是四輪馬車,搬運皆是大宗貨物。

“汪!”

薛朗正掀開窗戶的布簾往外看呢,旁邊擠過來一個狗頭,是包子!

包子它們的樣子,常有人認成狼,這裡是城區,爲了不造成恐慌,薛朗直接把四隻狗狗關在馬車裡,一起過去食肆。

薛朗二話不說,直接把包子的狗頭按下去:“你只是一隻狗,看什麼街景!縮回去!”

“汪汪!”

包子還不樂意了,不管主人按頭的手,拼命地往窗戶邊掙扎,總之就是要看外面。薛朗心情好,玩樂的興趣大起,包子不樂意,他還更開心了,努力的把包子的狗頭往下按。

“汪汪!”

一時間,包子抗議的吠叫聲,不時響起。油條兩隻爪爪捂住眼睛,大有不想看的意思。豆漿只默默地看着,饅頭自顧自睡自己的大頭覺,抖抖耳朵,連眼睛都沒睜開。

“大郎,食肆到了!”

長儉在外面恭敬地稟報。薛朗拉拉衣服,整理一下衣冠,這才跳下馬車——

下馬車地方,是食肆的後院。不想包子它們驚世駭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薛朗特意交代長儉下馬車的地方不要在大庭廣衆之下。

好在,這家食肆在長安城內挺受歡迎的,常有帶女眷來品嚐的。大戶人家的女眷,不會輕易讓外人看見,尊貴之處,哪

有公然顯露於人前的。故而,長安城內,只要是上了檔次的店鋪,多可以把馬車趕進後院,直接從後院進入備好的雅間。

因爲帶着包子它們,今天薛朗也享受了一通大戶人家女眷的待遇。當然,江臨帶着護衛們是從正門進入的。

長儉訂的雅間在樓上,薛朗直接帶着狗狗們上去,雅間裡,江臨他們已經到了——

說是雅間,其實算是一間屋子。分食制的緣故,每人一張小案几,跪坐而食,屋子要是不寬敞,根本擺不開啊。

雅間皆是一排並排的屋子,薛朗他們訂的那間,正好在中間。路過別的雅間的時候,大門皆關着,不過,能聽到裡面有人。看來這家生意不錯!

薛朗坐上首,主位,身旁的空位置,放上包子它們的食盆,等着店家上菜。江臨坐次席,護衛們則在客位隨意就坐。

“啊!”

小二進來傳菜的時候,見到包子它們雖然嚇了一跳,卻並沒有驚慌失措,反而目帶敬仰的看薛朗一眼,態度莫名的恭敬真誠了許多。看包子它們的眼神,雖有畏懼,更多的是好奇。

這是被認出身份了?!

薛朗並不覺得他出名到這個地步,好奇地問道:“小二哥似乎認識我?”

小二哥兒見薛朗開口詢問,立即恭敬地道:“回郡公,因着郡公進獻祥瑞一事,郡公與靈犬的故事已然傳遍長安城,小的往日無緣見郡公,卻聽過郡公之故事,長安城內細狗衆多,若是模樣像狼之靈犬,卻只有郡公有。小的即便不認識郡公,看見靈犬,便知郡公身份矣。”

原來是包子它們泄露了身份!

薛朗解開疑惑,點點頭道:“如此,就勞煩小二哥兒送四隻雞上來。”

“喏,郡公請稍待。”

小二哥兒退了出去。長儉自發的追出去,給了小二哥兒十文賞錢,讓他莫要聲張。小二哥兒自然忙不迭的點頭,眉開眼笑的繼續忙碌去。

金秋時節,最時鮮的當然就是螃蟹。唐人也是吃蟹的,只是呢,比起現代人喜歡清蒸之類的吃法,唐人的吃法叫做糖蟹。

就是活的母蟹,養一天吐乾淨泥,直接扔進煮化的糖裡泡一下,然後再用蓼湯與鹽煮,之後密封醃製20天,之後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糖蟹、乾魚膾、葵菜湯、緋羊,再來一道涼拌蘿蔔絲,主食是烏米飯。長儉說,這家店的糖蟹和烏米飯做得極好,算是招牌菜,每到秋天吃蟹的季節,專門來這家

食肆吃糖蟹的達官貴人們,簡直絡繹不絕。也有特意上門吃烏米飯的,據說烏米飯補氣養身,愛吃的人很多。

當然,酒也是不能少的。可是,作爲食肆,居然不賣酒,要喝酒還得去隔壁的酒肆買。薛朗舉起酒杯,朗聲道:“一路之上,承蒙諸位多加照顧,今日備下薄酒,與諸位一敘,請諸位與我同喜,幹!”

“幹!”

都是漢子,自然是杯來酒幹,爽快得很。三杯酒下肚,大家雖然地位不同,但皆已熟悉,薛朗的爲人,這些漢子們都知道,自然放得開。

酒過三巡,孫昌道:“敢問薛諮議,如今您也貴爲郡公,可招募部曲否?”

所謂的部曲,其實是王侯職權範圍內可以招募的私兵。薛朗如今貴爲郡公,自然也是可以招募私兵的,只是,這些私兵地位不高,按照唐律和歷史記載,在初唐時,部曲的身份地位介於奴婢與良人之間,比奴婢高,比良人低。

薛朗正要說話,隔壁的聲音突然大起來,細細聽了,卻是划拳、行酒令的聲音,聽聲音還算年輕,甚至還有幾個是特有的變聲器的公鴨嗓。

想來應該是一羣小毛頭兒!

薛朗一笑,道:“想來我們真是年紀大了,吃飯喝酒都沒隔壁活潑了!人真的當服老!”

這話說的!大家年紀都差不多,自是能明白薛朗話裡的幽默,齊聲轟然一笑。笑完了,薛朗才道:“部曲自是需要的,只是,沒有合適的人選。”

薛朗一個外來戶,又是文官,如今有了爵位,想招募部曲,一時間也無從下手。孫昌道:“殿下軍中,曾有那孤家寡人者,家中無有親屬,只孤身一人從軍,如若薛諮議有意,可招募這些人來。如若是薛諮議,想來殿下也不會介意。”

薛朗點點頭,舉杯道:“多謝孫護衛指點,請!”

“多謝薛諮議!”

孫昌爲人倒也爽快,薛朗舉杯,就直爽的端起酒杯,一乾而盡。

衆人一起,說說話,喝喝酒,因地位差距,護衛們雖然不敢放肆,但薛朗爲人和藹誠懇,到也算是賓主盡歡。

吃吃喝喝的,雖然沒隔壁奔放,但大家都覺得感覺不錯,或低聲敘話,或行個酒令,拼個酒什麼的,江臨約着孫昌一起,正與薛朗拼酒——

“嘩啦!”

剛端起酒杯,雅間的門突然被人從外面推開,看還沒收回的腳,用的竟然不是手:“爺不過是更衣一下,誰把門給關了?”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七卷_請假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四卷_請假條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一卷_第33章 最後的視頻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
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七卷_請假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七卷_第586章 臥病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六卷_第502章 長遠之計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84章 走親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四卷_請假條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一卷_第33章 最後的視頻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五卷_第442章 元正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