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徵等在盧溝橋大營休整之時,皇太極正在指揮大軍在密雲古北口分批出塞。
這一次皇太極損失慘重,若非最後下定決心在大明京城附近浪這麼一躺,這次入寇絕對是鐵定的死虧。
對於李徵等人在後跟着之事,皇太極不是不知道,他也想全軍回師與之打一場決戰。但仔細衡量一番後,還是選擇了放棄。
首先這四軍聯合,人數已經超過兩萬,想啃下來這夥戰力不弱的明軍精銳,就和做好崩掉大牙的準備。
而且大金八旗兵已經征戰快一年,軍隊疲憊已極,此時決戰委實非智者所取,還有一點小麻煩,那便是他剛剛收到消息,已經基本沒落的東江鎮,竟然還有膽量上岸找自己麻煩。
只有數千兵力登陸遼東,雖然威脅不到大金在遼東的統治,但習慣搶別人的皇太極哪裡能夠容忍,還有人來搶自己?
最重要的便是莽古爾泰了,皇太極擔心自己離開中樞太久,會出現大權旁落的現象,若是禍起蕭牆,保存更多實力也是必須之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最後看了一眼大明之後,皇太極便帶着後衛,頭也不回的竄入了塞外,冒着風雪向着遼東而去。
這一次入寇的聲勢,遠遠超過李徵所記憶的那次,李徵在十分得意自己這隻小蝴蝶終於也開始影響到歷史進程的同時,也開始對未來有些迷茫了。
如今的他,已經不可能再撥開迷霧參悟到未來的歷史走向,對局勢把控的先知光環已經消失大半,未來再不是他可以掌握的了。
第二日,李徵三人便接到了崇禎皇帝的召見。
對一個始終做不到忠心耿耿臣子的人來說,深入君王的老巢這種事情,那是一萬個不願意。
儘管不想來,但李徵沒有選擇,也只能硬着頭皮上朝。
李徵三人的奏章已經交於盧象升轉爲奏稟了崇禎,三人斬首合計六千餘級(包括李悅所部)的輝煌勝利,更是令崇禎原本陰霾的心情大爲好轉。
“此次朔州之戰,共計斬首六千三百一十餘級,其中建奴千五百餘,北虜一千三百餘級,其餘則爲建奴漢八旗。另繳獲鑲白旗旗主旗一面,甲喇大旗三面,蒙古大旗六面,其他旗幟無算!另有物資……”
虎大威作爲李徵三人之首,此時對着崇禎皇帝,正解解巴巴的講述着此次大戰成果。
也許是各地收到勤王令,卻始終拖延不前,甚至按兵不動的明軍實在令崇禎寒心,崇禎竟然十分親切的在東暖閣接近了李徵三人。
“將作戰經過說與朕聽聽,大小無須隱瞞!”
雖然奏章中已經說過斬首數量,但再次聽聞當事人訴說,崇禎皇帝聽的津津有味,更是饒有興致的說道。
皇帝詢問,虎大威哪裡敢有任何隱瞞,開始訴說着當時的情況。
聽着三人如何作戰,如何在絕境中不斷掙扎的故事,崇禎皇帝時而喜悅,時而揪心,時而痛惜,完全就是一個從未經歷過任何戰事的大孩子。
也許是虎大威真的太實在,將情況說的實在有些太詳細了。在說到守城第四日後,崇禎皇帝原本有興趣的模樣,也變得有些泛味了,再聽一會兒,臉上甚至都浮現了一些不耐了。
這也是必然之事,打小便與文章爲伴,受四書五經的薰陶,對於戰爭也許感興趣,但也只是興趣而已,對於如何排兵佈陣,那是絲毫興趣也無。
眼見虎大威還在不斷訴說,李徵有心提醒,但卻隔着個曹文詔,根本無法行動。
不過李徵沒有動,最善於察言觀色的侍候太監卻是瞭然於胸,輕咳了一聲,主動給虎大威添了杯茶,道,“軍門說這麼久,想必早就口渴了吧,且先喝些茶水。”
“三位愛卿委實辛苦了!誠可謂朝廷柱石,國之良將!立如此大功於國!朕決不會忘了你們的勞苦功高!”
崇禎滿意的看着這個懂事的太監,急忙岔開話題,悠悠的道。
“陛下過譽了,末將愧不敢當!”
一聽到崇禎這般誇讚,虎大威與曹文詔頓時身軀一顫,跪倒於地,有些哽咽的說道。
聽慣了官話的李徵,對於這些話顯然有些太過於免疫了,因此動作稍稍慢了一些,但崇禎似乎也沒什麼怪罪的意思,含笑親自扶起了他們三人。
“如今朝廷內外交困,外有建奴肆虐,內有流寇虐民……朕委實寢食難安,今有三位國之柱石在,朕總得這心中總算安了一些。”
崇禎悠悠一嘆,有些動情的道。
“臣不能解君父之憂,真是慚愧無地……”
虎大威心中激盪,又一次下拜,痛苦失聲的道。
李徵心中暗罵,但卻不得不又一次跪了下來。
至於麼?幾句話就將你感動的恨不得肝腦塗地,連累哥們也得跟着不斷跪來跪去,這坑貨啊!
但眼見虎大威真情流露,似乎並非作假,甚至曹文詔都一掃之前的怨氣,眼眶都有些微紅。
李徵心中感慨一聲,做人還真TND的艱難,不想哭卻硬要我也跟着流淚,問題是這弊一個眼淚出來,咋就這麼難呢?
李徵完全沒有任何想哭的模樣,頓時落入崇禎眼中,他目光中頓時流露出一絲懷疑,但卻是一閃而過,不過卻被李徵清晰捕捉到了。
李徵暗道完了,這如果一個應付不善,說不定就得被留在這北京城裡養老了,就算出去,說不定也得小鞋一筐筐的送來吧。
只是一瞬間,李徵便下定了決心,聲音鏗鏘有力的道,“兩位軍門,大丈夫當戰場流血,何故效那婦人哭涕!末將不會哭,兩位軍門也無須這般,只須勤勉練兵,到時無論流寇還是建奴,只要敢來犯我大明,大不了與之拼休!這纔是解聖天子之憂的辦法!”
這番話鏗鏘有力,一股子金戈征伐之氣油然而生,配合李徵堅定的表情,十分的有感染力。
“好!好!好!李將軍不愧是我大明虎將,勇冠三軍!”
起碼崇禎皇帝是被感染到了,這股子英雄之氣,正是他這個年紀的少年最嚮往的,因此感觸極深,不由得連說了幾個好字,讚許之色,盈於言表。
“爾三人今立此大功,朕自當不吝賞賜!好好休息幾日,待到建奴被逐出邊牆,到時隨朕共祭太廟!朕另有重賞!”
這話既是總結,也是逐客的意思,李徵三人都心知肚明,頓時人人感激兩聲,便即告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