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崇禎皇帝還在做着一舉平定內外敵人的春秋大夢之時,在大同的李徵也終於下定決心,命令大軍向京城進發。
無論如何,李徵是絕對不能看着崇禎皇帝落入他人之手,畢竟崇禎不僅僅代表大明正統,更是他未來可以利用的極大優勢籌碼。
更重要的是,李徵知道京城之中,可是儲存着海量的錢糧物資,這些東西他更不會假手於人。
但是當李徵來到宣府之後,卻是驚愕的收到關寧軍已經入城的消息,這個消息不可謂不驚人,李徵根本就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便下令集結騎兵突襲北京城。
宣府、大同、太原、再加上李徵本部騎兵,擁有的鐵騎已經超過一萬五千,再加上李徵的騎馬步兵,還有三地明軍降軍精銳,此次出兵規模更是已經達到了近七萬步騎。
這是一個極爲恐怖的數字,也是潞州軍成軍以來,首屈一指的大場面!
七萬步騎,滾滾而前,只是一日便在華北大平原上到達京畿附近,幾乎是跟着偵騎的尾巴一起回到的京城,剛剛因爲破城而興奮不已的關寧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反應機會,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也許是李徵數月來止步於宣府讓關寧軍慢慢鬆懈了,也許關寧軍本就有投降李徵的打算,當近兩萬鐵騎奔來之時,只有駐於城外寥寥三千餘騎試圖抵抗。
但是在偵騎面色慘白的說明大軍足有十數萬鐵騎之後,這三千騎根本就沒有任何上前的意思,遠遠的便直接掉頭而逃。
得益於關寧軍之前修築的壕溝工事,潞州軍極爲輕鬆的便將數萬關寧軍封鎖在京城之中,匹馬不能逃脫。
在李徵突然到來之後,關寧軍也是亂成一團,是戰是降兩條路線,卻讓他們內部幾乎吵炸了天。
這幾天來,他們原本覺得大事底定,不僅沒有進攻皇宮,反而在京城中大肆拷問百官,搜刮京城財富。
剛剛入城之時,關寧軍各部還是遵守着約定,大家都只是來打一個前途的,並不是來搶擄的,畢竟無論是哪一方,都不想看到一個殘缺不全的京城。
但是一入城,便被城中各處堆的滿滿當當的錢糧晃花了眼睛,那一堆堆閃爍着光芒的金銀,完全將所有人的眼睛都吸引的挪不開了。
當揪住一個錦衣衛拷問出實情之後,關寧軍上下都被京中文武大佬的財富給震驚到了,根本就想不起來自已本來是幹啥的了。
只是一小批文武就有這麼多錢,那將整個京城翻上一遍,那得到的財富會有多麼的龐大?
原本就沒什麼追求的關寧軍頓時被金銀給迷失了,幾天內除了搜捕文武百官,拷問金銀外,他們根本什麼也沒幹。
唯一大家遵守的,也許就是不去禍害皇宮,這是大家共有的功勞,誰也不能單獨吞下。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英國公已經帶領全家還有所有家丁家將入宮拱衛了。
原本已經誰也不信,處於瘋癲之中的崇禎皇帝是斷然拒絕英國公的拱衛的,但是當英國公命令家丁家將們在宮牆上弓箭手瞄準之下,全部刀口朝外列陣,本人帶着嫡系子孫單獨來到宮牆之下入宮晉見,實際是充當人質後,崇禎皇帝的瘋癲終於平靜了許多。
當天便有十數家勳貴還有文官也是拖家帶口來到皇宮之下,願意與皇帝共存亡之時,崇禎皇帝的瘋癲終於慢慢的平靜了下來。
所謂板蕩見忠臣,在隨時都會成爲叛軍攻擊目標之時,這些文武能拖家帶口而來,已經完全證明了他們的忠誠與信念。
這也讓崇禎皇帝那顆受傷的小心靈,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原來並不是所有文武都是吃人喝血的蛆蟲,大明還是有數量衆多的忠臣孝子。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纔看出來,崇禎皇帝在絕望之餘,也有些欣慰,也許他的爲人還沒有差到被人完全遺忘的地步。
宮城在這些文武,特別是忠心耿耿的幾家勳貴的家丁家將匯入之後,終於不再那麼單薄,雖然他們幾家合起來的人數只有兩千不到,但是皇宮規模也並沒有京城這麼大,這些忠心耿耿而且戰力過人的家丁們加入,在錢糧都有足夠保障之下,一時半會兒之間,叛軍是不可能拿的下來了。
但是接連幾日,叛軍卻只是在肆虐京城百官,似乎完全將皇宮給遺忘了。
這幾日後,跑過來投奔的文武大臣便多了起來,不過大多都是狼狽不堪,甚至有的只帶着幾個家僕就匆匆而來,將妻兒老小都扔給了入城的叛軍。
對於這些人,崇禎皇帝就完全是另一副模樣了,根本不理會這些人的哭喊哀求,只要敢於接近皇城,便會一陣箭雨執行。
這些連妻兒老小都能拋棄之人,還指望他們對皇帝能有多少的忠誠?這不過是被叛軍禍害的緊了,只能投奔皇宮尋求庇護罷了,但是崇禎皇帝明顯沒有這個心情。
這一切在崇禎十二年臘月初六嘎然而止,崇禎皇帝立於皇城閣樓之上,用千里鏡看到了他最不想看到之人,那便是山西李徵的大旗。
根本不用多看,那號令統一,行進有序的隊伍,也只有山西一家獨有,別無分號。
而城中正亂哄哄挖地尋寶藏的關寧軍,也是一陣陣的大亂,無數的軍官不斷的鞭打喝斥下,無數兵丁開始向城牆上跑去,望着城外無邊的騎兵,他們的喉頭一陣陣的發緊,心也不斷的墜了下去。
眼前此境何等的熟悉,在遼東他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只是唯一不同的是遼東的滿清大軍換成了山西的李徵。
眼前的京城雖然堅固幾可謂雄霸天下,但是在潞州軍面前又能支撐多久?怕是也不會比西安多多少時日吧!
在城頭上鴉雀無聲之時,潞州軍卻是出來一小隊騎兵,打着鮮紅的旗幟便向城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