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

不管是哪個時代,上位者其實更加願意追求穩定,畢竟“共享太平之福”纔是最符合他們核心利益的方針。

坐在龍椅上的朱祐樘慢悠悠地品茶,心如明鏡一般。

雖然自己這些年不斷調教這幫重臣,亦時常對一些重臣進行優勝劣汰,但在場的很多官員的內心深處恐怕仍舊不同意這種超級大型工程。

只是這個事情不能全怪他們,畢竟這一項工程的成本造價確實驚人,甚至可以用震古爍今來形容。

若是從杭州到北京修一條鐵路,何止是要舉國之力,簡直還得揹負大筆的債務,特別生鐵的問題變得更加的嚴峻。

如果他們要處理這一項超級工程,不僅要過勞心勞力的日子,而且很可能會因工作失誤而丟掉烏紗帽。

將心比心,他們現在的位置自然不願意承擔這麼大的風險,更願意舒舒服服地享受一種平靜的生活。

朱祐樘感受到茶的香味,眼睛變得犀利起來。

雖然他能體諒一些重臣不思進取的想法,但大明王朝想要真正騰飛,想要引領全人類點亮科技樹,那麼這種苦頭便必須要吃下去。

如果連這點開創精神都沒有,如果基建狂魔的名頭都撈不來,那麼大明又拿什麼來稱霸整個世界呢?

“你們只看到這京杭鐵路的困難,但如果咱們將這一條鐵路修建完成,屆時將給南北帶來多大的便利?諸位大人多數都是來自南方,想必當年嘗過前往京城赴考時路途的艱辛,咱們口口聲聲要爲萬世開太平,今明君在位,難道咱們不應該克服重重困難修一條南北通達的鐵路嗎?”工部尚書陳坤的眼睛飽含熱淚,卻是打起感情牌道。

此話一出,刑部尚書宋澄等官員紛紛認真地思索起來。

雖然這確實是一個十分荒謬的工程,但偏偏又充滿着無窮的魅力。

如果大明能夠修建一條連通兩地的鐵路,不僅貨物和人員的往來將會更加的密切,而且自己榮歸故里更加的便利。

儘管大明已經擁有南北水路相通的京杭大運河,但這條運河受到季節的影響太大,而且效率和安全性上跟鐵路無法比擬的。

特別鐵路運用的是煤炭之力,而運河依靠的是人力,擁有京杭鐵道將會讓兩地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

“陳尚書說得沒錯!今大明朝處於最好的局面中,若咱們現在不修的話,你們認爲將來的新朝會修嗎?”內閣閣臣賈俊已經半隻腳踩進棺材,此刻站出來力挺自己的繼任者道。

都說人越老越貪生怕死,但亦是看開了很多東西。人生短短百年,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多做實事,到死的時候只會空餘恨。

以他對朝堂的瞭解,如果不是遇到朱祐樘這種全心全意爲國爲民的明君,必定不可能找這般辛苦的事情來挑戰

“將來的君臣肯定沒有這種魄力了!”

“別說京杭鐵路,哪怕京津鐵路未必修得了!”

“如果咱們不給後人樹起帶頭作用,大明稱霸世界恐怕真是遙遙無期了!”

……

宛如一語驚醒夢中人般,內閣閣臣李裕等官員突然意識到他們不能指望後來人,當即紛紛調侃起來。

本朝的真正利害的那個人其實不是他們這幫重臣,而是眼前這位雄才大略的帝國,只有他主舵才能使得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若是在弘治皇帝手裡都做不成的事情,指望後來人恐怕是癡人說夢。

“如果咱們修建京杭鐵路確實功在千秋,但這投入未免太大了,起碼得一億銀元吧?咱們能拿得出這麼多錢嗎?”兵部尚書劉宣像錢眼套住了一般,顯得苦澀地擔憂道。

一億銀元?

刑部尚書宋澄等人雖然心裡支持這個方案,但想到這一個天文數字般的工程資金,仍舊還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在前些年,他們爲了明緬公路的五百萬銀元而爭執不休,而今他們所面對的工程款來到了一億銀元。

如果不是大明朝廷現在擁有鑄幣權,以如今大明朝廷財政收入情況,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湊夠這一筆天文數字工程款。

只是現在單是想一想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亦是讓他們心裡直接沒底了,這一億銀元砸下去真的沒問題嗎?

“諸位大人,你們似乎都產生了一個誤解!即便京杭鐵路的工程款是要一個億,但咱們其實可以一段段來修,其實不需要一下子籌集一億銀元。比如每年一千萬銀元,咱們先從京城修一段到山東,這樣咱們的財政壓力會小上很多!”戶部尚書何琮將衆人的反應看在眼裡,便指出其中的關鍵之處道。

京杭鐵路可以類比於京杭大運河,不說京杭大運河是經過諸多朝代纔有如今的規模,哪怕在最初同樣是分段修建。

現在大明王朝之所以能夠修建明緬公路和京津鐵路這種大型工程,正是得益於大明健康的財政,每年都有財政盈餘。

除了每年可以徵得的大量稅收外,還有海外金銀礦的開採。

一旦美洲的金銀礦開採順利的話,他們未必不能在工程進行期間,籌集到這天文數字般的一億銀元。

“當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咱們並不是即便要掏出一億銀元!”

“如果按十年進行分批投入的話,那麼咱們的壓力確實要小上許多!”

“一年一千萬銀元,而且咱們還可以發行國債,這錢的事情未必不能解決!”

……

在經過戶部尚書何琮的提醒後,都察院左都御史萬翼等官員紛紛反應過來,頓時對這個工程變得樂觀起來了。

他們從來都不害怕困難,亦願意爲這個國家和百姓多做一些實事,如果能修建京杭鐵路註定能名留青史。

既然現在他們可以想辦法慢慢籌錢,那麼他們便沒有理由阻止這個利國利民的工程。

“即便資金可以解決,但咱們修建京津鐵路已經將所有生鐵耗光,亦是從海外不斷收購才能堪堪解決生鐵的缺口。若是修建京津鐵路所需的生鐵少說要翻十倍,如此巨量的生鐵,又當如何解決呢?”兵部尚書劉宣卻是輕輕地搖頭,再度提出其中的核心難題道。

話音剛落,靖國公趙承慶率先進行表態道:“咱們的唐山鐵礦不是一直在開採嗎?若是唐山開採的生鐵不夠,那麼便要求各個藩屬國提高上貢的生鐵數量,他們受我們庇護自然要替咱們大明分擔一二!”

由於是武將出身的緣故,他的性格透着一種強勢,對周圍的藩屬國並不講禮儀,而是更願意用拳頭說話。像早前征戰琉球的戰事中,他便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

現在北越、占城和南越都擁有鐵礦,而且朝鮮和日本都可以產鐵,那麼他們自然有義務爲大明提供一批生鐵。

跟向國內索取相比,他更是傾向於海外,可以通過種種手段從這些藩屬國的身上弄來大批的生鐵。

“不錯,若是不夠便向藩屬國索要!”

“他們既然受咱們的庇護,自然要給我們上貢!”

“爲了天下百姓,本侯願意率領軍隊征戰不貢鐵的藩屬國!”

……

靖國公趙承慶隱隱成爲武勳的領頭人,而今面對可能存在的生鐵的難題,亦是紛紛進行表明立場。

-

其實他們亦是已經看得出來,現在處於建功立業的最好時代。只要他們肯爲國出力,憑藉現在大明無敵的軍隊,簡直就是給他們送軍功和爵位。

不管京杭鐵路需要投入多少生鐵,只要他們將所有國家的資源都調集起來,那麼生鐵根本不再是問題。

正是如此,他們亦是傾向於向周邊的國家索取生鐵,若是有國家不肯給便如同針對琉球國那般發動一場戰爭。

“既然如此,那麼老夫沒有任何問題了,此次亦支持修建京杭鐵路!”兵部尚書劉宣並不是固執的人,當即轉變態度道。

他之所以站出來提出這些尖銳的問題,一則這是他歷來參與討論事情的慣用做法,一則他想要拋出問題由大家一起解決。

既然金錢和生鐵朝廷都有信心妥善解決,即便他所掌管的兵部接下來的日子會拮据一些,他亦接受了。

畢竟一旦完成京杭鐵路,他們每個人都將名垂青史,而他劉宣作爲弘治朝重要的一員更是光宗耀祖。

“我等同意修建京杭鐵路!”內閣閣臣賈俊亦是很快達成共識,卻是一致同意了這個史詩級的工程。

內閣首輔尹直看到大家統一了意見,便向龍椅上的朱祐樘恭恭敬敬地道:“臣等以爲可修建京杭鐵路,請聖裁!”

不管他們這幫重臣是何種態度,但在這個王朝真正的話事人,始終都是眼前這個雄才大略的弘治皇帝。

現在他們這幫重臣已經達成共識,那麼接下來是否要執行,便取決於眼前這位帝王的真正想法了。

朱祐樘的目光掃視在場的重臣,發現自己的苦心並沒有白費,這幫重臣並不是那種安於享樂的人。

在自己完全沒有干預的情況,這幫重臣能夠集體通過修建京杭鐵路的提案,足以這支隊伍確確實實是敢於做實事。

朱祐樘很滿意現在重臣身上的開拓精神,便鄭重地點頭道:“准奏!各個衙門相互配合,由工部進行牽頭,即刻着手製定修建京杭鐵路的方案!”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大明決定要修建京杭鐵道,但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員進行實地考察,這樣才能制定一個可行的建設方案。

好在,現在國子監工程學院正培養着大量的人才,只要朝廷有魄力推動這種工程,便不會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以現在工部的工作效率,相信在京津鐵路完工前,便可以拿出一套京杭鐵路的修建方案,而大明將會正式走上交通強國的道路。

“陛下聖明!”王越等重臣看到皇帝同意這個議案,亦是紛紛恭敬地拱手道。

弘治九年在蒸汽火車的試運行中結束,這一年最大的成就並不是大明在美洲站穩腳跟,亦不是日本送來源源不斷的銀飾和女人,而是蒸汽火車面世。

大明王朝現在的版圖不斷擴大,特別明緬公路即將竣工,所以中原王朝跟印度洋的地理阻隔即將打通。

現在蒸汽火車橫空出世,那麼大明便可以通過鐵路網將各地緊密地聯繫到一起,亦將爲大明王朝將來統治全球提供交通支持。

京津鐵路僅僅是一個起點,而京杭鐵路同樣只是一個開始,一張橫跨亞歐非的鐵路網纔是終極形態。

弘治十年,元旦大朝會。

隨着大明王朝國力越來越強盛,偏偏大明放棄共享太平之福那一套,而是對周圍國家一言不合便毀天滅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藩屬國派遣使者前來參加大朝會,甚至野人女真亦是臣服大明,紛紛將他們國家或部落最值錢的物品上貢。

由於汪直已經在印度洋打出了名頭,亦是吸引一些國家或勢力前來朝貢,此次一支阿拉伯的代表送來了大批財寶和一位埃及美人。

朱祐樘並沒有刻意夯實後宮,但奈何越來越多的國家進貢絕色,這讓他亦是不好進行拒絕。偏偏地,他內心深處還在擔心絕嗣的命運,所以每晚還是賣力地改變命運。

至於那些送奇珍異獸的國家,朱祐樘並沒有給好臉色。

在各個重臣的暗中操作下,他們對各國來使唯一的要求是他們上貢生鐵,上貢的生鐵越多越能贏得大明的友誼。

“停止上貢生鐵?”

這個事情還是出了一些意外,面對大明此次再度索要生鐵,結果竟然遇到了刺頭,竟然拒絕進貢了。

這個事情很快便轉到了最高會議,最高會議的官員以全票通過討伐的提案。

當議案在朱祐樘這裡通過的時候,軍機閣便承當了作戰計劃的制定,而後由朱祐樘敲定了主帥的人選。

弘治十年春節剛過,第一場對外作事便拉開了序幕。

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223章 北妃教騎,帝推實政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74章 餘波6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308章 小驚喜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71章 餘波3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160章 陳案不公,舊人當誅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487.第485章 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70章 餘波2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74章 餘波6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294章 相思之苦,早朝遇雷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74章 餘波6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28章 真兇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
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223章 北妃教騎,帝推實政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74章 餘波6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308章 小驚喜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71章 餘波3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160章 陳案不公,舊人當誅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487.第485章 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70章 餘波2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74章 餘波6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294章 相思之苦,早朝遇雷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74章 餘波6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11章 孫交求生,公府求榮(我求保底月票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28章 真兇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