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沈家

王掌珠退下後,就輪到楊綠芝了。

楊綠芝容貌尋常,站在這一衆美人之中,顯得有些黯淡無光。

見慣美人的蕭潯,雖面上沒顯露出來,但眼皮微微耷拉了下來,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

不過楊綠芝沒有覺察到蕭潯透露出來的淡淡嫌棄,她恭敬地給蕭潯行禮道:“阮國安和見過大虞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安和公主不必多禮,快快請起。”蕭潯的聲音雖平和,卻難掩其中的一絲敷衍,只是隨意地擺了擺手。

“陛下,此乃沉香雕刻而成的九龍鼎,是我國能工巧匠歷時三年精心雕琢而成,寓意大虞國運昌盛,九龍騰飛,願以此物,永結大虞與阮國之好。”楊綠芝也是會說恭維之言的,她微微擡頭,眼中滿是期待。

蕭潯微微頷首,目光落在太監呈上的九龍鼎上,那鼎以沉香木製成,香氣淡雅,九條龍形態各異,盤旋而上,栩栩如生,確實是一件難得的擺設。

“九龍鼎工藝精湛,寓意深遠,朕十分滿意。”蕭潯語氣帶着幾分客套,示意太監將九龍鼎妥善安置。

而後石玉曉獻上的是一根嬰孩手臂般粗的人蔘,“陛下,此乃深山之中千年難得一遇的靈參,傳聞有起死回生之效,特獻給陛下,願陛下龍體康健,福澤萬年。”

汪惜巧送的是:“此乃我國畫師精心繪製的《江山萬里圖》,寓意大虞江山永固,萬里河山美不勝收。願此圖能爲陛下閒暇之餘,添一抹賞心悅目之情。”

五位和親公主獻完禮,歌舞繼續。舞姬們的舞姿愈發曼妙,樂師們的演奏也愈發激昂。

這場宮宴持續到未時正,殿外的天色漸暗,寒意愈發濃重。

蕭潯起身,衆人立刻起身行禮恭送,殿內一片寂靜,只有腳步聲和衣袂飄動的聲音。

等靜鞭聲漸不可聞,大太監這才扯着尖細的嗓子宣佈:“宴散,諸位可依次離宮。”

謝知意手一擡,穀雨上前扶她起來。

和親公主還沒入後宮,還不是皇帝的嬪妃,那麼就還是最尊貴的客人。到了殿外,軟轎已擡了過來,轎身裝飾着精美的綢緞和流蘇,在微風中輕輕晃動。

謝知意上了轎,被一路擡到了內宮門處,下轎,換馬車,出宮回清漪園。

回到清漪園所住的院子,謝知意卸了釵環,鬆散了髮髻,換上居家服飾,在窗前坐下,神色有些疲憊。

穀雨奉上茶水,這才稟報那紅衣少女的身份,“她姓沈,名朝霧,是威遠大將軍沈璠的嫡女,太后娘娘的侄女,賢妃娘娘的妹妹,宮中內線打探到,太后娘娘有意讓她進宮。”

謝知意抿了口茶水,略一沉吟,便笑道:“賢妃娘娘是庶出吧。”

穀雨笑着點頭,“公主所言不差,賢妃娘娘確是庶出。”

謝知意脣邊露出一抹嘲諷地冷笑,眼中滿是不屑,“如此看來,當年沈家並不看好當今呀。”

當今是先帝的第四子,卻因前三個兄長夭折,成了實際的長子。

雖是長子,但他在先帝活着的七個兒子中,並非最得寵的那位,也非朝臣看好的儲君人選。

沈家作爲朝中重臣,爲了家族未來考量,不願將嫡女許配給看似勝算不大的皇子,在情理之中。

可當今畢竟是長子,也是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沈家不願放棄,便將一個庶女送到了他身邊,卻沒想到先帝最終將皇位傳給當今,庶女水漲船高,成了賢妃。

“賢妃娘娘侍候陛下已有三四年,卻一直未曾誕下子嗣,沈家應該是急了,想把這位嫡出的姑娘送進宮去,鞏固家族地位。”穀雨分析道。

當今並非太后親生,沈家急需一個有着沈家血脈的皇子,可是當今會讓沈氏女誕下子嗣嗎?

謝知意雖今天才見到蕭潯,卻也能看得出,蕭潯絕非任人擺佈之君,沈家算計來算計去,到頭來,怕是一場空。

這事與己無關,謝知意也不想多言,岔開話題,“最多三天,我們就要進宮了。穀雨,你去讓她們把東西收一收,免得到時手忙腳亂,遺漏了什麼。”

“是,公主。”穀雨退了出去。

次日,韓使臣來清漪園求見謝知意,“公主,下官將在後日啓程回國,今天特意來向公主辭行。”

“韓大人要回國了,那本宮祝大人一路平安。”謝知意笑道。

“公主,可有書信,需要下官帶回去?”韓使臣直接問道。

“確有兩封信,勞煩大人轉交給我父王和王兄。”謝知意雖有渠道,秘密與謝賾通信,但明面上寫封平安信,可掩人耳目。

說着,謝知意拿出早就寫好的兩封信,遞給穀雨,由穀雨拿去交給韓使臣。

韓使臣收好信件,道:“公主,那些隨從都已在槐序村安頓好了,日後公主若有需要,只需遣人送信至槐序村,他們便聽從吩咐,爲公主打點好一切。”

“有勞韓大人。”謝知意淺笑道。

“下官告辭,公主保重。”韓使臣沒有久留,起身行禮道。

“穀雨,送韓大人出去。”謝知意吩咐道。

“韓大人請。”穀雨伸手一引。

看着韓使臣的身影消失在門口,謝知意擡手揉揉額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煩躁。

使團後天離開,那她們這些和親公主,明日應該就要全部進宮了,從此便要困在那深牆之內,與世隔絕。

謝知意輕嘆一聲,雖然早知如此,但想到即將告別自由,還是免不了心情低落。

緩步走到窗邊,推開窗,一股寒風襲來,帶着冬日特有的凜冽,讓謝知意不禁打了個寒顫,卻也吹散了幾分煩悶。

寒露將披風披在她的肩上,關心地道:“公主,彆着涼了。”

謝知意微微側頭,對寒露笑了笑,繫上了帶子。

午後,宮中傳來懿旨,“傳皇后娘娘旨:宣恪靖公主於明日辰時初刻入宮覲見,並遷居壽昌宮猗蘭館。特此諭示,望公主早日準備,勿有誤期。”

與此同時,另外四位公主接到了,大同小異的懿旨。

第二天,五位公主帶着四個宮女和兩個侍從,擺着儀仗,浩浩蕩蕩的往皇宮去。

到了宮中,五位公主下了馬車,這回沒有軟轎可坐了,要步行前往啓元宮,面見皇后餘少雲。

第一章 公主第十五章 王氏第二十二章 問題第五章 啓程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二十八章 茶道第十一章 兄長第二十四章 宮中第二十七章 後宮第三章 討要第十二章 陳楚第七章 梳頭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九章 翠縷第十四章 送行第三十一章 結盟第二十三章 學習第六章 刺殺第十二章 陳楚第六章 刺殺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五章 啓程第十四章 送行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章 討要第九章 翠縷第二十三章 學習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十四章 送行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十三章 偶遇第四章 竹馬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五章 啓程第二十章 安和第六章 刺殺第二十三章 學習第三十章 晉封第二十二章 問題第十六章 地動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十九章 疏離第八章 溫泉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二章 柳蘭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十六章 地動第三章 討要第十七章 慈真第二章 柳蘭第十六章 地動第十四章 送行第十四章 送行第九章 翠縷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章 晉封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三章 討要第三章 討要第八章 溫泉第十九章 疏離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九章 翠縷第十四章 送行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三十三章 後宮第二十五章 獻禮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二十九章 爭吵第三十九章 封號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五章 啓程第八章 溫泉第九章 翠縷第三十章 晉封第六章 刺殺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二十章 安和第二十章 安和第四章 竹馬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三章 後宮第一章 公主第四章 竹馬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三十一章 結盟第二十五章 獻禮第五章 啓程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三十一章 結盟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七章 梳頭第九章 翠縷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二十四章 宮中
第一章 公主第十五章 王氏第二十二章 問題第五章 啓程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二十八章 茶道第十一章 兄長第二十四章 宮中第二十七章 後宮第三章 討要第十二章 陳楚第七章 梳頭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九章 翠縷第十四章 送行第三十一章 結盟第二十三章 學習第六章 刺殺第十二章 陳楚第六章 刺殺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五章 啓程第十四章 送行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章 討要第九章 翠縷第二十三章 學習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十四章 送行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十三章 偶遇第四章 竹馬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五章 啓程第二十章 安和第六章 刺殺第二十三章 學習第三十章 晉封第二十二章 問題第十六章 地動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三十五章 翻臉第十九章 疏離第八章 溫泉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二章 柳蘭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十六章 地動第三章 討要第十七章 慈真第二章 柳蘭第十六章 地動第十四章 送行第十四章 送行第九章 翠縷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章 晉封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三章 討要第三章 討要第八章 溫泉第十九章 疏離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九章 翠縷第十四章 送行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三十三章 後宮第二十五章 獻禮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六章 貴儀第二十九章 爭吵第三十九章 封號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五章 啓程第八章 溫泉第九章 翠縷第三十章 晉封第六章 刺殺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二十章 安和第二十章 安和第四章 竹馬第二十六章 沈家第三十三章 後宮第一章 公主第四章 竹馬第三十八章 炫耀第三十一章 結盟第二十五章 獻禮第五章 啓程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三十一章 結盟第三十二章 朝堂第七章 梳頭第九章 翠縷第三十七章 失態第二十四章 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