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八章 想回來也不能回來了

李大人、王知州、海公公三人一個上差、一個地方官、一個守陵太監,這個搭配其實深具大明官場特色,那就是從朝廷到地方制衡無處不在。

當李佑發現他的凌厲攻勢貌似兇猛,取得了相應戰果,但仍不足以瓦解這種制衡時,甚至出現了未盡全功便後續乏力的不妙兆頭,於是當機立斷的換了一種方式,使自己一對二變成二對一。

唯有如此,他才能避免自己成爲被瓦解的一個,一條道走到黑,自己就真黑了。

李佑之所以願意選擇與海公公聯合,那是因爲在短短時間內,他認定海公公是一個非常有自我保護意識的人,安全係數較高。並不像王知州那樣留下了許多破綻,後患很大。如果可以選擇,大概誰也不想選豬一樣的隊友而被連累到。

時間緊迫,不能繼續在王知州和馬家五人這裡磨蹭了。

搞定了海公公,並讓他寫下了若干文書,李佑便指使親兵五人率領盱眙弓兵,押解王知州和馬家五人去盱眙大牢安置。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毀堤,所以泗州很快就要被水淹沒,混亂情況下人犯容易逃跑,所以要儘早轉移到相對穩當的地區。

之前李大人還曾另外派人去搜索馬家宅子,居然回報有所收穫,搜出了路引若干。

路引上標註的特徵皆是馬家父子兄弟的特徵,但人名全都變了,戶籍也成了商籍,而且路引正是王知州簽押的。與州衙存底對照,又發現這些路引是前日發下的。

提前備好了假名假身份路引,這就是一個間接證據了。多數人都要懷疑,他們爲什麼會提前準備好路引,而且還是冒名遠走他鄉,莫非早知會潰堤?

有了這個,李佑信心更足,但暫時沒時間細審了,下面精力都要放在疏散民衆方面了。他先打發人去盱眙尚知縣那裡傳話,按照計劃在盱眙和泗州之間的河面上搭起浮橋,以便利百姓過河。

此時已經是九月初八午後,從瞞天過海的悄悄返回泗州到眼下不過是一個上午加一箇中午時間,但李大人卻像是過了十幾天似的。

其他該做的雜事都做完了,終於到了最考驗決心和意志的時刻。李佑深深吸口氣,將手裡文書交與隨身河工,吩咐道:“抄寫數份,快馬張貼於泗州各處城門,另送州衙一份,命州衙胥役敲鑼宣示。”

河工神色凝重的應聲而去。

半個時辰後,這份堪稱簡短的告示就出現了泗州城門處。“現查得,泗州正堂王某指使馬姓奸徒趁夜黑時分掘祖陵大堤,致今日清晨潰堤,洪水漫至祖陵牆下內堤,祖陵危在旦夕之間。爲保龍脈無虞,將於初十午時決泗州城西大堤行洪,內外百姓可暫避至盱眙,待洪水消退再回歸本鄉。”

本來是沒有最後一句的,但是海公公看過後,提筆加上了“待洪水消退後再回歸本鄉”這句。

朝廷欽差李大人下令要決堤泄洪了!整個泗州城頓時熱鬧起來了,是的,僅僅是熱鬧,而不是恐慌。

這完全出乎李佑預料,他本以爲要引發一片大混亂,就像上輩子災難片裡看到的逃難鏡頭一樣。

而且他還準備了洋洋灑灑數千字的發言稿,收買了俞家村幾十個壯丁護身,並想着若是遭到本地人聚衆抗議時如何化解。另外策劃了逃生路線,如果被圍攻就跑到河對面祖陵那邊去。

孰料泗州百姓面對洪災忙而不亂,也沒功夫來找李大人這個罪魁禍首抗議,他的準備工作全白費了。

這些百姓只是低頭抓緊時間收拾家當,揹着鍋碗米袋細軟箱籠孩子,有車的上車有船的上船,沒車沒船的走路,一家一族的成羣結夥向東而去。

幸虧盱眙高地距離泗州城不過十里,逃命也不用太累,不然兩天就想疏散百姓很困難。

對於李郎君的疑惑,同樣揹着包裹隨時準備跑路的俞娘子解釋道:“一百多年來,我們泗州都是這樣過的,爲躲避洪水逃難習以爲常了。”

難怪海公公要在告示末尾添上那一句,就是爲了順着民情安撫民心。

點過數後,其實久在江南的李佑很難想象,堂堂一個州城,城中加上附近廂裡,百姓纔不過數千戶,三萬口不到。這就是百年來淮河與洪澤湖對泗州的創傷。

不過也好,人數少點麻煩也少,兩三萬人附近各縣還接濟的起。真要到了軍民數十萬規模,救濟不了時那就麻煩大了。每到這個時候,揭竿而起就是一種很常見的手段。

“我們俞家村也要走了,你得當心。”俞娘子拍拍包裹道。

“嗯。”李佑點頭道。

俞娘子又道:“你留在泗州千萬小心,等水退了,奴家再回來尋你。”

水退了…這次洪水很可能不會再退了。李佑擺手道:“別回來找我了,你直接帶着族人去高郵,我給包知州寫信,託他安置你們。”

“可叔父肯定要先回來看幾眼。”

“他想回來也回不來了!”李佑意味深長的說。

俞娘子十分不滿道:“奴家叔父又不曾得罪你,你怎的詛咒他要沒了?”

“走罷走罷!”李佑催促道:“別說你叔父,連你想回來也回不來了。”

現在泗州百姓之所以麻木,那是以爲這次和過去一樣,水來了逃跑,水退了就回家。不知今年汛期過後,泗州百姓發現湖水依然盪漾,家園徹底消失在湖底,只有尚未倒塌的城牆能從水面露出個頭時,會產生什麼感想…

想到此李佑就頭疼,汛期快結束時就趕緊提前抽身走人,善後的事情誰愛來就來,反正他打死也不來了。

只怕那時他到泗州就是拉仇恨的,有命去沒命回。朝廷諸公只要稍微有腦子,也不會派他李佑再臨泗州。

當年萬曆朝的治水名臣河漕總督潘季馴,治理黃淮時築高家堰蓄水,人爲的造出了不斷擴張的洪澤湖,把泗州地面變成了洪水之鄉,足足被泗州百姓罵了一百多年。

但今年汛期過後,潘大總督的在天之靈估計要解脫了,一個叫李佑的後輩將取代他老人家在泗州人民心目中的江湖地位了。下一個百年,是年輕人接班捱罵的時代。

做人難,做官更難,做事最難,李佑夜半無人時唏噓道。其實他也是救人哪,怎奈無名英雄的含義就是無人知曉。

九月初十,是預定的決堤之日。但李佑發現,他在泗州找不到人手來做這件事了…百姓都逃光了,就是沒有逃走的,也都不願意去扒泗州大堤。

不過無所謂,泗州城沒有人手,可以去對面找。早有腹案的李佑渡過水麪,去了祖陵所在的西岸。

這邊雖然也是泗州境內,但是百姓與泗州百姓有點不同,是所謂的陵戶。當年太祖在這裡修了祖陵後,將周邊百姓全部賜姓爲朱,劃爲陵戶世代守陵。

泗州城的百姓不願主動決泗州大堤泄洪,但是西岸這邊的陵戶在面臨大洪災時,對於拿東岸泗州城方向泄洪則是很積極的…人性啊,永遠是如此可愛。

李大人在海公公協助下,挑選了幾百個踊躍勞力,打發到東岸去了。大堤基本結構是外築條石,內填夯土。所要乾的,無非就是撬起條石,搗弄夯土。

因爲祖陵大堤某段潰堤,導致祖陵周圍全都是水,只是被內堤攔在了祖陵外,根據地勢有深有淺而已。

被重重城牆圍護的祖陵似乎變成了水上孤島。李佑與海公公站在祖陵內堤上,瞧着洪水不斷涌上,幾乎差一尺就要漫到堤頂了。

海公公指着水道:“今年水太大,至少不次於五年前,今日再不動手決泗州大堤,明日就危險了。”

李佑也心有餘悸的說道:“決了泗州大堤後,祖陵到盱眙之間泗州城一帶便成了水道。有了這十里水道,洪水便能通暢許多,水面必然下降,暫時可以安枕無憂。”

至少在此時,兩人的共同敵人是洪水,海公公憂慮道:“現在只要泄了洪還可以支持,但當前汛期纔是個開始,便已有五年前的勢頭。唯恐此後淮水上游多秋雨,下游黃河反灌,到那時候…”

李佑十分驚訝,這個太監居然看起來很內行的樣子,“海公公也懂河務嗎?”

“自八年前到任以來,近幾十年的水文志我都翻閱過。”海公公傲然道。

正要繼續談時,突然從遠處傳來暴洪的轟鳴聲,而且持續不斷的。李佑當即意識到,對岸決口了,泗州城要完了。

他又登上沒有被水淹沒的西岸外堤,朝對岸看去果然已經成了汪洋一片,已經分不清哪裡是田地哪裡是村落了。

海公公不知從何處找來千里鏡,從中又看到,就這短短片刻功夫,泗州城牆已經被水淹沒了一半。

李大人再次搖頭嘆息,看來在這個汛期,千年古城泗州的城池真保不住了。聽說往年發洪水大堤決口時,水位最多也就淹到這個高度,今年這纔開始就這樣了。

不過令李佑略感輕鬆的是,隨着東岸泄洪,祖陵內堤的水位漸漸下降,幅度很大,比尚未泄洪時低了幾尺。只要祖陵安全,一切都好說,烏紗帽和帽子裡的腦袋都是穩當的。

三百五十八章 想回來也不能回來了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第132章 畏威才能懷德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總商第206章 該幫着誰說話?四百六十六章 慈聖宮的後手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三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術重現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第83章 被禮賢下士了三百二十二章 認親之後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209章 一夜兩尚書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將會很精彩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症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不言中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三百零三章 就憑他也配麼第100章 老爺雖然品行不端…五百五十章 你們都是自亂陣腳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二百七十一章 無家可歸第50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四百三十章 我是人間避熱人第144章 米價的難題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六百零六章 辦報難題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第68章 新官上任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第191章 李佑進京二百九十五章 送聲望的來了百年難遇加更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四百八十二章 奇詭的武英殿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三百三十一章 白龍魚服扮豬吃虎最爽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第75章 迎接考察團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引子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二百二十六章 狂悖之語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第94章 喬遷之喜前後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77章 老同知酒令求巡檢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六百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五百三十九章 宮中府中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二百八十九章 天倫之樂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這個混蛋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第204章 不如歸去?第162章 此輩豈可爲師法?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症
三百五十八章 想回來也不能回來了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第132章 畏威才能懷德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四總商第206章 該幫着誰說話?四百六十六章 慈聖宮的後手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三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術重現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第83章 被禮賢下士了三百二十二章 認親之後第211章 通向中樞之路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209章 一夜兩尚書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將會很精彩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症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不言中二百二十二章 七重門第187章 痛着並快樂着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三百零三章 就憑他也配麼第100章 老爺雖然品行不端…五百五十章 你們都是自亂陣腳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二百七十一章 無家可歸第50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四百三十章 我是人間避熱人第144章 米價的難題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六百零六章 辦報難題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第68章 新官上任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第191章 李佑進京二百九十五章 送聲望的來了百年難遇加更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四百四十五章 揚州歡迎你四百八十二章 奇詭的武英殿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三百三十一章 白龍魚服扮豬吃虎最爽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第75章 迎接考察團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五百九十八章 萬里閒難宰相才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引子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二百二十六章 狂悖之語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第94章 喬遷之喜前後二百八十一章 半虛半實的底牌四百一十一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77章 老同知酒令求巡檢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第68章 新官上任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三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顯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六百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3章 李名士先聲奪人五百三十九章 宮中府中六百四十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二百八十九章 天倫之樂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這個混蛋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第204章 不如歸去?第162章 此輩豈可爲師法?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