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

說起來黃小剛爲什麼會造“耕耙聯合犁”,是因爲他當年學鈑金的時候,帶他師傅就是專業造這個的。

當然,準確的說應該是在專業山寨此類產品,並且根據當地人的習俗進行機工件改裝,因爲類似的大型農機標配都是大馬力的柴油動力組,要改成畜力的當地人才好用。

而“禽類的人工孵化”這個技術,恰恰也是在黃小剛的科技樹上點亮了的,同樣也是在學習鈑金的期間,由師傅帶着給好幾家養殖戶搞“土電抱”車間的電路改裝,所謂的“土電抱”,也即是“土法電熱式人工孵化間”採用鎢絲燈加電熱絲的形式來進行升溫,然後在冬季用來孵化雞鴨禽苗。

反正,這個技術最重要的關鍵點也就兩個:一是雞鴨這兩種禽類的受精卵孵化的溫度跟人的體溫是一致的,爲“37.5度”。二、雞蛋的孵化時間約21天、鴨蛋爲28天。

在自然界裡,雞鴨還有鵝鴿等禽類,正常情況下在進入秋冬季後是不會主動抱窩孵化雛鳥的,但嘴饞的人類越是天冷越是要吃好吃的烤雞翅、烤雞腿還有什麼鴨脖、鴨掌,和烤全鴨之類的美食,那麼也就只能研究人工孵化的技術了。

閒話倒也不用多說,在各方面的條件都參考過以後,黃小剛決定採用當初跟師傅學的“土炕法”,這所謂的“土炕法”也即是利用火炕,在上面鋪墊上一層稻殼或切短的稻草等,再蓋上一層棉被或夾被,根據種蛋入孵天數或蛋溫情況適當調整被子的厚度,通過調整燃燒火炕來調節蛋面溫度。

而這個技術要說放在古代,肯定是逆天的神蹟,但擱在現代倒也沒什麼出奇的地方,也就是控制室溫並且主意溫溼度,每天勤翻蛋,哪怕讓頭豬在邊上守着,出殼率都能達到八成。

在確定了之後,黃小剛一面就在山洞裡的生活區專門隔離出一小塊區域來,建了一座孵化車間,然後又讓人傳信回幽幽谷,讓他們留意收集新鮮的雞鴨蛋,結果很快呂七公就叫人捎信回來把黃小剛罵了個狗血淋頭,原因是……誰聽說過冬天的雞鴨會下蛋的?

黃小剛被罵得一愣,倒也馬上明白過來,這古代人沒有方法,是不能控制雞鴨在冬天的時候產蛋,不過好消息是怎麼讓雞鴨在冬天也下蛋的方法,他倒也是知道的。

於是乎,黃小剛便也讓人又跑了一趟幽幽谷,取來了谷中飼養的成熟的母雞十五隻和母鴨八隻,以及公雞公鴨各一隻,提前讓它們住進了孵化車間裡,然後每天都在裡面點着火把和油燈照得亮亮堂堂,火炕也燒的溫暖如春,還叫人冒險下呂家河捕魚,然後魚肉給大家分食,魚頭、魚骨、魚鱗這些的東西全用火烘熟後磨成粉,再拿上好的小麥、小米也磨成粉,跟這什麼魚粉一道調和成什麼飼料來餵養這些雞鴨,前後也就是十幾天的功夫,也就瞧着雞鴨們真的開始下蛋了。

看着山洞外面時不時飄落的雪花,還有聽着嗚嗚呼嘯的北風之聲,然後再瞧黃小剛每天都能揀出的十幾個雞鴨蛋,整個山洞裡百來個人除了黃娜之外,一個個都跟見了鬼一樣的。

而這場橫跨了大業十年和十一年的寒冬,因爲來得太晚,所以去得也晚,算起來差不多直到了大業十一年的二月底,雨雪也才稍微停歇了下來,好不容易等過了清明,也才見得大地稍微回暖,呂七公也親自拖着瘸腿從幽幽谷過來,招呼着黃小剛他們開始準備春播了。

而之前外派出去招工招人的呂友也在此時終於轉來,不過頭一批被他忽悠過來的人卻不多,也就堪堪六十幾個人,總共八個家庭而已,一問之後也才知道都是觀陽縣中過不下去的人家。

然後細細一問呂友,他出去的這幾個月時間裡,他倒是分別走了黃縣、昌陽和觀陽、高密幾縣,得到的情況卻很不樂觀,首先就是黃縣慘遭左孝友的賊軍屠戮,如今城中百姓十不存一,好似鬼城一般,別說找人佃田了,據說新任的縣令正頭疼縣中無人的問題,每天都派出大隊的衙役四處去勸說外逃的鄉民搬回縣中居住,結果鄉民誤以爲是賊軍拉丁,更是躲去了遠處。

然後呂友又去了高密,卻正好碰上大雪封路,便在高密呆到了二月中旬,結果卻是等來了一道楊廣下達的聖旨,稱令百姓城居,田地隨近給授,郡、縣、驛、亭、村、塢全都築城,實行堡壘政策。

這道旨意的背景是因爲進入大業七年以後,全國各地到處都是起義,所以各地戶口逃亡嚴重,大隋的根基遭到了劇烈的動搖,因此據說在奸臣的鼓動下,楊廣這才下達了這所謂“城居”的旨意。

算起來,從大業七年(611年)開始,首先就是王薄率領民衆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起義,隋末民變由此開始爆發。

隨後,有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竇建德等紛紛率領農民百姓起義,農民起義軍力量迅速發展而日益壯大起來。

到了大業九年(613年)時,農民起義不僅遍及山東、河北等地,而且發展到全國範圍。在大業九年上半年,平原、靈武、濟北、濟陰、北海等地均爆發農民起義,迅速高漲起來的農民起義給隋朝統治階級以沉重打擊。

在農民起義的巨浪衝擊之下,隋朝統治階級內部分裂,這一年六月,楊廣的重臣楊素之子楊玄感,又於黎陽起兵反叛,等於是在大隋的心臟中間開花。

逼迫得楊廣不得不領着隋朝大軍從遼東撤回,向楊玄感展開反攻,逼得楊玄感兵敗自殺。可即便如此,但隋朝殘酷鎮壓農民起義,擊敗盧明月、張金稱、高士達、劉元進,坑殺了無數農民起義軍,也同時讓翟讓的瓦崗寨、竇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農民起義軍則屢次擊敗隋朝大軍,發展壯大了自己。

楊廣想用血腥屠殺的恐怖政策恐嚇人民,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參加到農民起義軍中去,“所在蜂起”,“官軍不能討,以至隋亡”,農民起義發展爲全國規模。

可到了此時,楊廣還妄圖遏止起義力量發展,下令各地郡縣、驛亭、村塢築城堡,將民衆遷往城堡中居住,於近處種田,以圖控制,不願正視農民起義蓬勃發展的現實,身邊的佞臣也不以實情相告,謊稱造反的農民“漸少”。

第五百二十章 歌舞娛卒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二百九三章 基建之王第四百三七章 唯向東行第八十二章 五禽戲第三十二章 製陶第三百四八章 知難而退第二百五九章 諸城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二百二三章 放行第一百九七章 鋼板第三百三一章 清河崔氏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五百六三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五三章 紅鯉綠鯉第十六章 決死之策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五百六五章 準備入城第三百四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三百零四章 內應第二百五十章 回暖第一百零十二章 好事雙來第六百三七章 微縮成人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五百三八章 戰術調整第一百八六章 招募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一百三一章 化工之母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六百二四章 接踵而至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一百七四章 大勝第五百八十章 初步掌控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六十六章 賊窩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七百六一章 警訊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三百七一章 徐徐圖之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五十三章 搞後勤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五百二八章 錯綜複雜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三百五四章 公正女帝第二百零二章 反擊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七百六十章 敢想第二百九十章 摧城第九十一章 改造升級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八章 蘆山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二十三章 吉人天相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三百三一章 清河崔氏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二百八一章 圖讖第一百七八章 癢處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三十二章 製陶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七百七十章 消停第二百五四章 急戰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五百四二章 抗凍救災第三百三十章 高歌猛進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四百十九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二百五一章 軍閥第三百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二百四三章 專家第六百六六章 鉅子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第一百零十五章 三憾事第三百八二章 田單故計第一百八二章 漁民第二百四二章 蟄伏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二百八九章 出擊奢卑城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四百八十章 水軍臨邳第三百五三章 日本來使
第五百二十章 歌舞娛卒第一百四六章 齊備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二百九三章 基建之王第四百三七章 唯向東行第八十二章 五禽戲第三十二章 製陶第三百四八章 知難而退第二百五九章 諸城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二百二三章 放行第一百九七章 鋼板第三百三一章 清河崔氏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五百六三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五三章 紅鯉綠鯉第十六章 決死之策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五百六五章 準備入城第三百四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三百零四章 內應第二百五十章 回暖第一百零十二章 好事雙來第六百三七章 微縮成人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五百三八章 戰術調整第一百八六章 招募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一百三一章 化工之母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六百二四章 接踵而至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一百七四章 大勝第五百八十章 初步掌控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四十一章 官升一級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六十六章 賊窩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七百六一章 警訊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三百七一章 徐徐圖之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五十三章 搞後勤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五百二八章 錯綜複雜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三百五四章 公正女帝第二百零二章 反擊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七百六十章 敢想第二百九十章 摧城第九十一章 改造升級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八章 蘆山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二十三章 吉人天相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三百三一章 清河崔氏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二百八一章 圖讖第一百七八章 癢處第二百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三十二章 製陶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七百七十章 消停第二百五四章 急戰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五百四二章 抗凍救災第三百三十章 高歌猛進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四百十九章 退無可退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二百五一章 軍閥第三百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二百四三章 專家第六百六六章 鉅子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第一百零十五章 三憾事第三百八二章 田單故計第一百八二章 漁民第二百四二章 蟄伏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二百八九章 出擊奢卑城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四百八十章 水軍臨邳第三百五三章 日本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