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趙無極

聽說和兵事有關,王大將軍來了興致,他問道:“高隆鎮位於東南道,那裡常年遭受倭寇的侵害,每次都是倭寇劫掠了多少地方,很少有縣城士兵能夠剿殺倭寇的,憑什麼高隆鎮裡就可以剿殺了幾十個倭寇呢?難道那裡有強兵?”

涉及到兵權,王大將軍十分重視,停下了手裡的酒爵。

趙無極說道:“上報的文書裡說了,剿殺倭寇的是高隆鎮裡的鄉勇。”

“鄉勇?”王大將軍詫異了,他自然知道鄉勇是什麼水平,守城還可以對付一下,想要與倭寇正面抗衡,完全不可能。

“此事是否有殺良冒功的可能?”王大將軍深知官兵們的秉性。

“兵部的人檢查過繳獲的屍體和物品,的確是真倭寇無疑。”趙無極說道。

“哦?!”王大將軍詫異了,他停下喝酒,想了想然後說道:“看來高隆鎮的鄉勇還真是有點本事,如果有了鄉勇們剿滅倭寇的功勞,去那裡當官豈不是很快就能升官?”

“確實如此。”趙無極說道。

王大將軍也來興趣了,他說道:“那麼我們是否要插一腳呢?派一個我們的人去高隆鎮當縣令。”

衆人聞言都是一愣,原本情況就很混亂了,雙方都在爭搶這個職位,現在王大將軍的派系加入了爭奪之中,就顯得更混亂了。

“如果我們加入其中,目的是什麼呢?”趙無極有些疑惑地問道。

“我們的優勢是什麼?”王大將軍問道。

“我們的優勢?自然是掌握軍權了。”趙無極說道。

“沒錯,鄉勇也是軍權的一種表現,如果我們能夠將這支鄉勇納入我們的陣營之中,爲我們服務,豈不是我們就變得更加強大了嗎?而且,我們完全可以將這支鄉勇的辦法推廣到全國各地去,讓全國各地都能夠免遭倭寇的侵害,豈不是最好的結果嗎?”王大將軍說得眼睛閃閃發亮,似乎對此提議十分感興趣。

衆人聞言都是有些詫異,鄉勇一向就不是朝廷的經制之軍,朝廷不會給鄉勇發餉銀和糧草的,所以鄉勇也沒有爲朝廷征戰的義務,鄉勇就是用來保護本鄉本土的,現在王大將軍竟然想將高隆鎮的鄉勇模式推廣到全國各地,此事頗爲重大,涉及到很多利益糾葛,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理清來龍去脈的。

衆人皺眉苦想其中的厲害,紛紛默不作聲。

王大將軍也不催促,手持酒爵,微笑看着衆人。

趙無極想了一會,覺得如果各地的鄉勇都能夠戰勝倭寇,甚至不需要戰勝倭寇,只要能夠抵擋住倭寇,等待朝廷大軍增援過來,那就完全改變了東南道的局面,甚至連帶其他沿海的各個道都局面完全改觀了,從此倭寇不再是心腹之患。

“此事倒是可以一試。”趙無極說道。

王大將軍十分得意,哈哈大笑起來,顯然對於自己的想法十分自豪。

宴會結束之後,趙無極特地去兵部看了看關於高隆鎮的存檔,裡面說到高隆鎮的鄉勇兩次剿滅了前後兩夥的倭寇,立下了戰功。但是後來,當海盜再次來襲,高隆鎮的鄉勇卻束手無策,只能困守城池,導致城外的鐵匠鋪和瓷器工坊被海盜劫掠,損失頗大。

看了這些之後,趙無極心裡有數了,然後趙無極就趕緊去向王大將軍報告此事,王大將軍此時正在自己的府邸之中舞劍,只見他身穿短衣,戴着盔甲,手裡拿着一把鑲嵌着寶石的寶劍,寶劍鋒刃閃亮,宛如一泓秋水在流淌,在半空之中來回揮舞,變成了一團精光。

趙無極站在旁邊觀看,沒有出聲打擾王大將軍的興致。

等了好一會,王大將軍舞劍結束,停下手來拿起毛巾擦汗的時候,趙無極這才上前稟告,將高隆鎮的情報仔細地說了。

王大將軍聽了之後不免有些失望,他主管全國的軍隊,早就對軍隊的戰鬥力孱弱感到不滿,早有打算希望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如果高隆鎮的鄉勇可用,那麼就可以將高隆鎮的模式照搬到全國各地去,現在聽說高隆鎮的鄉勇戰鬥力不過爾爾,王大將軍也失去了興致,便說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不摻和高隆鎮縣令的事情了,讓世家派和進士派去爭奪吧,我們正好看戲。”

趙無極笑着說道:“理該如此。”

此時,在長安城的權力中心,皇宮之內,在太極殿之中,坐着一箇中年的女人,還有一個小孩,以及幾個宦官。

女人滿頭黑髮,容貌秀麗,身穿大紅色的袍服,端坐在紫金木的座椅之上,儀態雍容華貴。

小孩穿着一身黃色的袍服,正十分不安地坐在一張小椅子之上扭動身體,似乎十分不耐煩的樣子。

女人就是大夏國的實際掌權者王太后,王太后是王大將軍的親妹妹,掌握了最高的權力。

小孩是當今的大夏國皇帝,只有十歲,乃是王太后抱養的王子。

前一任的皇帝去世之後,王太后無子,就立了這個小孩爲皇帝,由於皇帝年幼,所以大權都集中在王太后身上,正好讓王太后如願了。

幾個宦官都是王太后的心腹。

其中一個宦官長得高大,膚色白皙,臉龐如滿月,此人名叫陸玉秀,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此人乃是王太后的心腹,由於王太后身在深宮之中,無法與外廷的大臣結成親密的關係,只能依賴宮裡的太監,這也是造成太監們弄權的原因之一。

此時,陸玉秀正在將一份奏摺呈獻給王太后觀看,這份奏摺是王龍傑呈上來的,說的正是高隆縣縣令的人選問題,王龍傑給了兩個選擇,一個是去年的新晉進士梅晚秋,另外一個是清河崔氏的旁支庶出子弟崔落羽。

梅晚秋乃是進士,按理說完全可以授予高隆縣縣令職位,這個舉薦沒有任何問題。

崔落羽雖然僅僅是庶出的清河崔氏子弟,但是也有當縣令的資格,畢竟是世家大族出身,可以得到家族的推薦。

王龍傑雙方都不想得罪,所以將此事上交給王太后決定,王太后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自然可以決定一個高隆鎮縣令的人選。

王太后接過陸玉秀遞過來的奏摺,打開來看,看到陸玉秀的寫的奏摺簡介,瞬間就瞭解了事情的緣故,王太后略微皺眉沉思,她問道:“玉秀,依你之見,高隆鎮的縣令應該選擇哪一個?”

陸玉秀十分乖巧,躬身低頭說道:“全憑太后乾坤獨斷。”

第123章 出發第219章 東印度公司的條約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80章 欽差第100章 運輸業的暴利第270章 鐵娃的隊伍第135章 提親第19章 養蠶第84章 討價還價第66章 賣蠶繭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92章 銷售火爆第212章 滅族第276章 俘虜第69章 反擊的陰謀第142章 聚會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193章 落敗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163章 鬥詞第110章 殺豬喝湯第132章 刺殺第148章 謀略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89章 獎賞第74章 偷襲第93章 火炮第201章 晉江城遊覽第238章 產業發展和流民培養第55章 偵查第249章 超越第112章 流言第121章 苦戰第154章 死亡的消息第38章 斬殺倭寇第7章 邀請第191章 策略第216章 偵查和高爐第144章 番薯收穫第251章 測量土地第134章 龍舟比賽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149章 識破計謀第51章 城堡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247章 修建水渠第263章 海戰勝利第234章 澳門第4章 寄賣火柴第148章 謀略第76章 獎賞第179章 訓練家丁第78章 各方派系登場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68章 蠶病第153章 令人震驚的家丁第104章 沙幫的反應第30章 練兵的方法第267章 車輪戰第182章 反計第166章 幕後主使第134章 龍舟比賽第56章 計劃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217章 新的鎮波將軍第69章 反擊的陰謀第262章 初戰第188章 硬碰硬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58章 縣令職位第49章 奪門第244章 辯論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4章 寄賣火柴第139章 獻計第256章 錢糧耗盡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49章 奪門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75章 勝利第154章 死亡的消息第234章 澳門第181章 跟蹤第177章 嚴家落敗第266章 激戰第74章 偷襲第33章 刻苦訓練第60章 趙無極第86章 伏擊第4章 寄賣火柴第48章 海盜出擊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182章 反計第2章 追債和休書第3章 賣火柴第224章 葡萄牙人的火炮第70章 情報系統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
第123章 出發第219章 東印度公司的條約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80章 欽差第100章 運輸業的暴利第270章 鐵娃的隊伍第135章 提親第19章 養蠶第84章 討價還價第66章 賣蠶繭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92章 銷售火爆第212章 滅族第276章 俘虜第69章 反擊的陰謀第142章 聚會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193章 落敗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163章 鬥詞第110章 殺豬喝湯第132章 刺殺第148章 謀略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89章 獎賞第74章 偷襲第93章 火炮第201章 晉江城遊覽第238章 產業發展和流民培養第55章 偵查第249章 超越第112章 流言第121章 苦戰第154章 死亡的消息第38章 斬殺倭寇第7章 邀請第191章 策略第216章 偵查和高爐第144章 番薯收穫第251章 測量土地第134章 龍舟比賽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149章 識破計謀第51章 城堡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247章 修建水渠第263章 海戰勝利第234章 澳門第4章 寄賣火柴第148章 謀略第76章 獎賞第179章 訓練家丁第78章 各方派系登場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68章 蠶病第153章 令人震驚的家丁第104章 沙幫的反應第30章 練兵的方法第267章 車輪戰第182章 反計第166章 幕後主使第134章 龍舟比賽第56章 計劃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217章 新的鎮波將軍第69章 反擊的陰謀第262章 初戰第188章 硬碰硬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58章 縣令職位第49章 奪門第244章 辯論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4章 寄賣火柴第139章 獻計第256章 錢糧耗盡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49章 奪門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75章 勝利第154章 死亡的消息第234章 澳門第181章 跟蹤第177章 嚴家落敗第266章 激戰第74章 偷襲第33章 刻苦訓練第60章 趙無極第86章 伏擊第4章 寄賣火柴第48章 海盜出擊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182章 反計第2章 追債和休書第3章 賣火柴第224章 葡萄牙人的火炮第70章 情報系統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