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各方派系登場

黃文魁也是知兵之人,但是他經驗不多,現在聽劉宇所說的內容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心中便感到有些失望,別的練兵之人也是這樣做的,既然大家都一樣,爲何戰鬥力差距那麼大,別的鄉勇和官兵就是打不過倭寇和海盜,劉宇的鄉勇卻可以,其中有什麼奧妙呢?

其實沒有什麼奧妙,問題就在於當主官的人能力如何,見識如何,還有下面的官兵執行力如何,學習能力如何?

沒有很好的主官,就無法給官兵們提供很好的條件,包括了各個方面的條件,例如物資、兵器、裝備、獎勵、士氣、思想、知識、經驗等等。

沒有強大的執行能力,就無法將主官的意志貫徹到底。

所以,各方面的條件都要很好,才能夠培養出強大的戰鬥部隊。

現在官兵的問題就是人和物資的問題,人的問題在於軍官能力低下,而且佔據了很多的職位,導致有能力的人無法向上提升。這裡面世家大族的人佔據了很多的官位,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而且,軍官的提拔過於注重單兵的戰鬥能力,缺少環節培養軍官的戰術和戰略素養,導致軍官無法指揮士兵取得勝利。

至於物資的問題就更大了,由於朝廷軍費不足,導致各地的官兵無法發足餉銀,而且朝廷提供的各種軍用物資質量堪憂,在這麼多不利條件之下,官兵的戰鬥力自然是不高的。

劉宇改變了這個局面,不僅提拔培養有能力的軍官,而且很好地訓練了鄉勇,還提供了良好的物資保障,這些有利的措施保證了劉宇的部下的戰鬥力,特別是表現比較突出的軍官們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這幾次勝利,都是劉宇依靠軍官們取得的。

“如果我將別的地方的鄉勇派過來給你訓練,你能夠把他們訓練成有戰鬥力的部隊嗎?”黃文魁問道。

“能夠保證我提拔優秀的軍官,還有提供足夠多的良好的物資保障嗎?”劉宇問道。

聞言黃文魁略微皺眉,心中盤算起來,想要做到劉宇所說的,既難又不難,難處在於想要選拔優秀的軍官,就必須撼動現有軍官的利益,而且還要提供足夠多的物資,這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朝廷的收入不足以應付支出,只能吝嗇起來,劃撥物資都是一點點劃撥的,絕對沒有滿足官兵們需要的道理。

不難就在於如果打破舊有的格局,重新訓練一支新軍,還是可以做到的。

黃文魁對朝廷的難處心知肚明,他並沒有打碎現有格局重新來過的勇氣,只好嘆息一聲,黃文魁對劉宇十分欣賞,便說道:“劉宇,你可願爲官?我可以推薦你當一名軍官。”

“大人,我無意爲官,爲官就無法訓練鄉勇保護家鄉了。”劉宇說道。

黃文魁首次看到竟然還有不想當官的人,倒是十分意外,他仔細地審視了劉宇幾眼,說道:“你倒是一個奇人。”

這個評價也不知道好還是不好,劉宇就保持了沉默。

瞭解了情況之後,黃文魁寫了一份信件給王大將軍,報告了高隆鎮的事情,包括與劉宇的交談內容。

王大將軍收到信看完之後,不禁掩上信件慨然長嘆一番,王大將軍自身能力並不如何出色,依靠的是王太后的權勢才當了大將軍,對於劉宇提拔任用有能力的官員的想法,倒是頗爲贊同,只是很難做到。

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很多時候都要依靠上官的判斷,上官自然願意推薦自己人爲官,而不問此人能力如何。

王大將軍心知朝廷已經積重難返,想到難處,王大將軍也是十分的無奈。

按照劉宇的做法,甚至連王大將軍都要罷官,因爲王大將軍依靠的是王太后的權勢當了大將軍的,並非依靠自己的能力,如此的做法,自然王大將軍難以接受的。

不僅王大將軍要下臺,按照劉宇的做法,朝廷之中的王太后、小皇帝、各級官吏等等,其中很多人都要下臺,因爲他們能力不足。但是他們肯接受嗎?顯然是不可能接受的,即使國家衰弱,飽受欺凌,他們也要儘量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這是一個死結,根本無法解開的。

此時,在高隆鎮之中,黃文魁已經離開了高隆鎮,正在返回長安城。

送走黃文魁之後,對於高隆鎮任命何人爲縣令,也起了一番爭執,大家此時都知道到高隆鎮任職是晉升的捷徑,所以很多人都想到高隆鎮當官,他們紛紛寫信給熟悉的人探聽高隆鎮的情況,又四處鑽營,希望謀到高隆鎮縣令的職位。

所以,朝廷之中起了一股風潮。

凡是有資格出任高隆鎮縣令的人,都在走關係、給賄賂,希望拿到縣令的職位。

宦官派、將軍派、藩鎮派、世家派和進士派等各大勢力都對此職位虎視眈眈,希望派自己人過去任職,然後加以提拔,成爲自己派系的助力。

雖然說縣令的任命權力在於朝廷的吏部,但是作爲地方藩鎮的節度使,對此任命也有發言權。

高隆鎮數次立功的情況,東南道的節度使安在旭也十分關注。安在旭的駐地在龍口城,這裡是整個東南道最繁華熱鬧的城市,居住了五十萬的人口,乃是東南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安在旭是朝廷任命的節度使,但是經過長時間之後,安在旭已經在東南道經營出了龐大的勢力,朝廷依賴安在旭對抗倭寇的入侵,不得不坐看安在旭勢力膨脹。

既然安在旭能夠對抗倭寇,應該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是他醉心權位,任用親信,使得東南道的情況並不比朝廷好多少。

如果安在旭不任用親信,又擔心部下會反對自己,所以纔會有如此的結果。

劉宇的情況就不一樣,他並不害怕部下會學了本事之後反過來反對自己,因爲劉宇掌握着強大的能力,他有信心戰勝任何強敵,即使是曾經的自己的部下,也能戰而勝之。

這就是有能力的人和沒有能力的人的區別,有能力的人不怕部下有才能,沒有能力的人爲了保住自己的權位,只能排斥異己,嫉妒賢能,害怕自己被取代。

第203章 勝利第262章 初戰第203章 勝利第48章 海盜出擊第58章 縣令職位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108章 詩詞傳世第134章 龍舟比賽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267章 車輪戰第156章 流民營地第233章 朝廷的密探第117章 調查第270章 鐵娃的隊伍第201章 晉江城遊覽第209章 野外探險第36章 劉宇的產業第13章 通緝第257章 上書第89章 獎賞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73章 招募人手第112章 流言第235章 廣州府第92章 銷售火爆第162章 崔世勳第126章 赴宴第22章 器械第172章 賄賂第213章 集市第264章 退兵第244章 辯論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277章 協議第75章 勝利第142章 聚會第2章 追債和休書第171章 逼問第174章 購買工匠第70章 情報系統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115章 發現問題第109章 巡視第250章 開挖水渠完工第54章 利誘第172章 賄賂第253章 暴力抗稅第16章 鐵匠第98章 新任縣令第136章 降價銷售第83章 新的欽差第155章 招募流民第125章 拜訪路家第158章 精神領域的競爭第73章 招募人手第6章 審案第34章 演練第229章 招募水手和鍊鐵第57章 縣令升官第180章 打聽情報第52章 水泥和築城第65章 報復第151章 激戰第249章 超越第39章 獎勵第238章 產業發展和流民培養第50章 擊退倭寇第59章 王大將軍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27章 艱難的勝利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128章 招兵第143章 捐贈第218章 新任鎮波將軍的策略第118章 朝廷的旨意第168章 和解第83章 新的欽差第126章 赴宴第160章 回家第57章 縣令升官第19章 養蠶第209章 野外探險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189章 械鬥第253章 暴力抗稅第219章 東印度公司的條約第2章 追債和休書第143章 捐贈第166章 幕後主使第117章 調查第163章 鬥詞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98章 新任縣令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26章 紛爭第157章 福臨門
第203章 勝利第262章 初戰第203章 勝利第48章 海盜出擊第58章 縣令職位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108章 詩詞傳世第134章 龍舟比賽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267章 車輪戰第156章 流民營地第233章 朝廷的密探第117章 調查第270章 鐵娃的隊伍第201章 晉江城遊覽第209章 野外探險第36章 劉宇的產業第13章 通緝第257章 上書第89章 獎賞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73章 招募人手第112章 流言第235章 廣州府第92章 銷售火爆第162章 崔世勳第126章 赴宴第22章 器械第172章 賄賂第213章 集市第264章 退兵第244章 辯論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277章 協議第75章 勝利第142章 聚會第2章 追債和休書第171章 逼問第174章 購買工匠第70章 情報系統第101章 官吏的刁難第115章 發現問題第109章 巡視第250章 開挖水渠完工第54章 利誘第172章 賄賂第253章 暴力抗稅第16章 鐵匠第98章 新任縣令第136章 降價銷售第83章 新的欽差第155章 招募流民第125章 拜訪路家第158章 精神領域的競爭第73章 招募人手第6章 審案第34章 演練第229章 招募水手和鍊鐵第57章 縣令升官第180章 打聽情報第52章 水泥和築城第65章 報復第151章 激戰第249章 超越第39章 獎勵第238章 產業發展和流民培養第50章 擊退倭寇第59章 王大將軍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27章 艱難的勝利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128章 招兵第143章 捐贈第218章 新任鎮波將軍的策略第118章 朝廷的旨意第168章 和解第83章 新的欽差第126章 赴宴第160章 回家第57章 縣令升官第19章 養蠶第209章 野外探險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189章 械鬥第253章 暴力抗稅第219章 東印度公司的條約第2章 追債和休書第143章 捐贈第166章 幕後主使第117章 調查第163章 鬥詞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98章 新任縣令第97章 調查運輸行情第26章 紛爭第157章 福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