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品

等那親兵帶着幾個人一番折騰,總算在一處山坳中將那篇兵策找回,護送回來,朱守一下子就接過去,仔仔細細的讀了起來,衆幕僚也都圍了過來,過了一會,朱守指着其中一句道:“說賊軍分成幾股,以騷擾之法讓我軍疲憊,分不清虛實,最後突圍,我記得之前鄭先生也說過類似的話。”

鄭管則搖頭道:“當時我也只是覺得賊兵垂死掙扎,或許還有詭計,卻沒有深查,而且不如這篇兵策所說清晰。”

其他幕僚本來看到兵策的筆跡,還不甚在意,聽了鄭管的話,也不由鄭重起來,同時又不得不佩服自家主帥的臉皮,人家直接忽略了那離間換將的分析,一本正經的說着,就這臉皮厚度,不愧是一軍統帥。

他們卻不知道,按朱守本來的想法,根本不會輕易暴露兵策,可惜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故作不知了。

一羣人圍着兵策研究了一會,各有評價,卻見朱守和鄭管表情不太自然。

“怎麼了?將軍,你還沒說,這兵策是出自何人之口。”

“咳,”朱守咳嗽了一聲,努力做出一副很有先見之明的樣子,才道,“這篇兵策是我託一位至交好友,請的彭城陳止先生所寫,你們先不要追根究底,當務之急是應對賊軍,好好研究這篇兵策!”他身爲一軍統帥,很清楚這些幕僚的性子,如果說是一個普通的世家子所作,就算是好計策,衆人也得先糾結一番,當前可沒有時間浪費。

只不過,這話還是讓衆幕僚疑惑起來。

陳止?

這是哪位兵家先生?沒聽說過啊。

但聽是將軍託人才聯繫上的,又覺得不會簡單,只是心裡深處卻也在疑惑,既是這般來歷的兵策,先前爲何會被扔掉呢?

知道前因後果的鄭管不由搖頭,也不說破,此時再看這篇兵策,連他也不得不驚歎那人的先見之明。

朱守注意衆人表情,眉頭一皺。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他不得不硬着頭皮將請陳止書寫兵策,說成是自己的先見之明,爲的就是不顯得自己無能,那自然不能讓人小瞧陳止了,陳止越厲害,越能顯得他朱守慧眼識珠。

於是,他立刻就眉頭一皺,壓低聲音訓斥道:“這位陳止……先生,可不是尋常人物,爲了請他出面品兵,本將軍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你們切不可輕視!莫非以爲本將會平白無故,去求人幫忙?”

他這麼一說,衆人登時驚疑不定起來。

很快,就聽一人說道:“就算王彌一夥沒有南下,是走的其他方向,靠着這篇兵策,也足以瞭解賊軍的戰略目標,提前應對,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對的,尤其是爲慮勝先慮敗的佈置,沒有經歷過戰陣,是絕對不會這麼清楚的。”

“簡單幾句,就將局面剖析清楚了,還給出了明確的應對方法,按照這上面的論述,已經可以派兵去泗水等待賊軍了。”

幾名幕僚稱讚起來,但包含着其他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這篇兵策無疑是有用的,上面的方案和剛纔討論出的戰術相差不大,幾人自然樂得順水推舟——這不是他們沒有擔當,而是賊軍突圍出去,一旦造成政治事件,那問題就太大了,不得不提前準備後路。

另外一方面,如果最後戰略有效,他們也有其他的方法攬功,自然不必急於一時,樂得推崇此文。

“諸位,按着上面的說法,這幾天就可有個結果,先遣人手,通知沿線的驛站注意吧。”

“若是一切順利,或許幾日之內,就能有好消息了。”

隨着定計下來,衆人各司其責,忙碌了起來。

吩咐完畢,朱守摸了摸鬍子,眉頭皺了起來。

“今日之事,也不知道是福是禍,是成是敗,真是讓人頭大,說起來,還沒搞清楚這陳止到底鄉品幾許,我這就給他戴起高帽,不過能和那位結交,肯定不會是低品之人……”

……………………

“這陳止有這般劣跡,陳家又爲何要遞上品狀?就因爲寫了一手好字?”

另一邊,在留縣一間擺設考究的房間中,有一位深夜未睡之人,正念叨着陳止之名。

這人面容清瘦,眉眼有神,渾身上下都有一股儒雅氣息,此時正跪坐席上,手中夾着一枚圍棋棋子,盯着擺滿黑白子的縱橫盤沉思着。

邊上,有名身着官服的男子,躬身彙報:“回稟祖中正,陳遲已將那篇《華源閣論》送過來了,說是要請您過目。”他手裡捧着一根畫軸。

“我來留縣,只是想要一觀諸葛家嫡子的風采,不是來處理政務的,但既然送來了,我也當一觀,倒是讓你操勞了,一直等到現在。”祖中正說着話,臉上露出了歉色。

那官員笑道:“中正的習慣,下官早有耳聞,這棋若不破局,怕是今夜難眠啊。”

“哈哈!”祖中正笑了起來,接過畫軸展開一看,頓時眼中一亮,“好字!”

旁邊官員聞言,默默點頭,這字他來前看過了,乃是入品之字,能寫出這樣的字,必是出彩人物,遞上來的品狀也描述了陳止的九徵,都無問題,他也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畢竟都是陳氏一族。

“這個陳止的字,確實是不錯,”祖中正點點頭,笑道,“你們陳家又多了個人才,本來我還有些話沒好意思出口,生怕這字掃了我的棋興,沒想到得了意外驚喜,按理說,憑他的家世和這手字,足以拿個八品鄉品,只不過此人的生平我也看了,過去有惡名,評價就得降一等,還望徙南你能理解啊,總的留個時間,再往上升品。”

由於歷史的不同,新漢的九品制評斷,與原本歷史上的西晉有着區別。

“這個當然。”那官員點點頭,並不堅持,此行可以定品,就已經是收穫了,因爲彭城陳家嚴格算起來,乃是北方士族,而陳止也有劣跡,要知道這位中正來頭不小,來留縣也只是順便,本來連見陳遲的念頭都沒有,所以陳遲才託人將字送來,讓這名官員轉而遞交。

這名官員名叫陳遷,字徙南,乃下邳陳家之人,與彭城陳家分屬兩支,卻是同一血脈。

“擇日不如撞日,既然有了決定,這短時間內,陳止也不會再有什麼事蹟了,那乾脆我就將品狀寫好,明日就讓人送走,往國都入卷宗,也省得你夜長夢多,反正年關將至,別人家也沒有品狀書送來了,就爲陳止一人跑一趟吧。”

陳遷趕緊緻謝,然後將寫着陳止事蹟的品狀拿來了出來。

這品狀並非一張,而是三張紙,記述着陳止的生辰、生平、九徵,以及諸多經歷,還有就是他的家世、來歷等等,包羅萬象。

祖中正拿起筆,遲疑了一下,在末尾寫下了“性不羈,善書法”這六個字,頓了頓,又在下一行寫了三個字——

定九品。

二人並不知道,此時正有一匹快馬,自彭城縣出,挾着一封嶄新的品狀書,直往留縣奔來。大雁塔拍**寫真美女一絲不掛尺度全開不雅照曝光!!關注微信公衆號:meinvmo1(長按三秒複製)在線觀看!

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五百一十六章 圖窮匕見驚煞人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書生宣,粗漢亦可談大勢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則縛,攻其強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三百六十章 文評之盛哉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五百三十六章 種猜忌心,待風聲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六百一十一章 滅陳以警他人!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三百九十九章 歸鄉與仙翁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難請,當動之以情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一百零一章 世間安得兩全法第七百七十六章 一勞永逸,懶政之託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難於軍爭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四百五十七章 若得其成,則惠其民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與寒門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二百二十八章 滿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請賢與面聖第四百三十一章 口中人,實爲囚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輸,還敢言勇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裡沒點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三百六十六章 諸多,多慮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八百六十七章 再搗幽州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嚇破膽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一千章 節操何在?第四百一十一章 陳止,你又算計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殤(中)權爭哪顧國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四百章 重遊臥冰,心有招攬念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個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
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五百一十六章 圖窮匕見驚煞人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書生宣,粗漢亦可談大勢第七百章 自相攻,謀火毬,非籤難成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八百八十八章 疑則縛,攻其強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三百六十章 文評之盛哉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五百三十六章 種猜忌心,待風聲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六百一十一章 滅陳以警他人!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三百九十九章 歸鄉與仙翁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難請,當動之以情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一百零一章 世間安得兩全法第七百七十六章 一勞永逸,懶政之託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二白三十二章 法莫如一而固,兵莫難於軍爭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漢太樂令,不與書院和稀泥第四百五十七章 若得其成,則惠其民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與寒門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四百八十三章 論法言史非一卷!第二百二十八章 滿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請賢與面聖第四百三十一章 口中人,實爲囚第六百二十五章 釣魚執法,一網打盡!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輸,還敢言勇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裡沒點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三百六十六章 諸多,多慮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八百六十七章 再搗幽州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佛貶夏!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嚇破膽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一千章 節操何在?第四百一十一章 陳止,你又算計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殤(中)權爭哪顧國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四百章 重遊臥冰,心有招攬念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個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