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

盧志眉頭一皺,有些不解。

孫秀卻是眼睛一亮,已經明白過來。

實際上,這方面的問題,他早就隱隱約約有了猜測,只是尚缺一個清楚的概念,所以陳止的這句話一說出來,馬上就打開了孫秀的認知,讓他把握住了實質。

“原來如此。”

他點了點頭。

陳止看了孫秀一眼,笑道:“孫君心中有得,不如說出來。”

盧志也看了孫秀一眼,看着對方那恍然之色,心裡生出了危機。

隨着幽州勢力的發展,勢力裡面文臣派系逐漸山頭林立,作爲世家派系的頭號干將,盧志一直爭取要在陳止心中樹立一個能臣形象,爲此他要表現出技壓羣雄的本事,可惜遇到了孫秀,後者似乎總能先自己一步,領悟陳止的意思,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孫秀卻不理會其他,也不會管這許多,陳止讓他說,他就直白的說道:“百姓也是要信一些東西的,更有許多求知之心,不過這個求知不是放在學問上,而多在家長裡短、柴米油鹽,並且這街頭巷尾的傳聞,很多人會信以爲真,如果幽州府可以介入其中,那百姓天然就會相信官府派去之人的說法……”

聽他說到這裡,盧志終於明白過來了,而且瞬間想到的更多,說到底他並不比孫秀愚笨,只是因爲出身世家,不似孫秀那般對平民百姓的生活足夠了解,不過,他也有幾次出遊的時候,僞裝成富家老爺,在街巷中穿行,所以他也知道百姓平時多勞作,鮮有娛樂可言,除了晚上的造人運動之外,也就是傳傳閒話這種低成本的活動了。

“……讀書人天生就被人尊重,雖有農人看不慣爲學者不事生產、蹲坐家中、閉門不出的樣子,可這是對學無所成之人而言的,通過了文舉的舉子卻又不同,經過大肆宣揚,以及幾次文武舉的盛況,幽州上下、甚至南邊的冀州,都推崇此事,還有不少冀州流民過來參加,更有流民爲了子女前程,不遠萬里來到幽州,就是爲了能有資格參加文武舉,能得舉子身份的人,在幽州地界都會被尊重!”

盧志神色凝重,接過話道:“所以舉子所宣揚的消息,百姓先天就覺得是權威真實的,繼而充滿了信任,也會樂於獲取這些消息,這還會讓他們在與其他人的談論中,擁有一種優越之念,旁人不知道的事,他們卻知道,而且還是軍國大事,更顯位格不同,和名士談玄論道之風氣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越是不知道的,越想要知道,越是知道的,越想要傳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風潮、輿論!”

說到後來,他的思路越發清晰,倒是生出了一種莫名的恐懼,隱隱察覺到這背後蘊藏的恐怖力量。

其實盧志本不想符合孫秀,但若任由孫秀說下去,難免就讓陳止覺得他盧志多餘,繼而降低評價,因而他不得不參與進來,可這一參與之後,卻猛然發現自己說出來的話,反倒讓自己背後發涼。

“不錯,”孫秀聽着,眼睛裡又是一亮,“這般看來,這舉子所爲,倒和過去主公曾經提到的民間爲知之人相似,是一種將自己所知公之於衆的人,可以稱之爲公知了!”

“咳咳咳!”本見兩人議論好好的陳止,在聽到最後這個稱呼後,卻是猛烈的咳嗽起來,見兩人要來關心,他擺擺手示意無妨,讓二人繼續說下去,只是心裡卻品味着“公知”兩字,感覺頗爲怪異。

孫秀則道:“有舉子行公知之事,待百姓日漸習慣,會將其所言之奉爲圭臬,眼下看着似乎有些風險,百姓知道了外界局勢,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會利用起來,一旦有不利消息傳過來,便會迅速撤離,但相對的,一旦他們確認了消息真實,以後就會越發相信,而到了關鍵時刻,也就有了可供迴旋、轉圜的空間。”

這話說的很隱晦,什麼迴旋、轉圜的空間,其實說白了,就是到了關鍵時刻,可以通過舉子傳播假消息,來直接操控輿論和民心,達到有利於局面的結果。

就算是盧志這樣自認君子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作用確實非常巨大,尤其是在與外敵交戰、需要內部穩定的時候,這一點尤爲重要。

自古以來,大國與大國之間交戰,戰場決定勝負,但決定生死的,往往在於其國內,能夠滅亡大國的,一般也都是內部勢力,外部勢力的入侵最多是一個引線,所以如何對內統治,就是個亙古不變的研究課題。

對輿論操縱、掌控、限制,自古以來便在進行,類似舉子這般的事物,也不是獨一份,不過陳止很清楚,他以文武舉爲根本,塑造出一個嶄新階層的舉動,卻具有很大開創性,因爲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階層的穩定成型,至少要在幾百年之後!

“這只是第一步。”

見幽州世家、寒門的兩位首領,毫不遮掩的相互敵視氣息,陳止再次開口了:

“你們只是看到了一面,就是舉子對民衆輿論的掌握和引導,卻沒有想過,這其實也可以倡導風俗、風氣,剛纔盧君說到了點子上,爲學之人如果不能正心,不知德行,就是禍患,這樣的人很可能沒有立場,隨風搖擺,百姓也是一樣,讓他們懵懵懂懂的勞作,固然安穩,可他們心中卻也沒什麼家國之念,胡人來了,他們就逃了,盜匪起來了,他們便從之,這也是隱患,以舉子之言引導之,或有奇效……”

有了陳止的定調,盧志只得嘆了口氣,知道這次勸諫的努力又失敗了,他也很清楚,不僅僅是這次失敗了,有了自己先前說的那番話,以後也不好明着反對了,於是只得告辭離開。

孫秀卻留了下來,沒有離去。

陳止見之,笑問:“孫君還有什麼話要說?”

孫秀拱拱手道:“確實有些話,要與將軍講,盧君是君子,他在的時候不好多言,也是剛纔將軍提醒後,屬下方纔明白的事,這舉子講學,實有許多可供利用的事,只是唯一可慮的,就是將軍在已想到,屬下不過是多此一舉。”

“無妨,”陳止擺擺手,“盡數講出來。”

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於小兒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三百一十四章 鴻臚請陳止爲橋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飢則可驅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四十八章 此人當爲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親喊你回家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二章 萬里河山,雙銘銅錢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八百六十四章 殺而逼其行!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與寒門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見於世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長是何等人物?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二百三十五章 棋盤內外勢皆轉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馬入冀,羣賊退避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四百一十二章 禍從口出急從書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歸鄉與仙翁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傳信,北地歸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書爲餌,得世家北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四百四十章 牽軍入局是何意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將求起勢,有士意莫測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九百七十六章 陽謀離間族相異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九十五章 品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夢誰先覺,春秋四季枕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
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九百四十三章 言勢定策不提幽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於小兒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三百一十四章 鴻臚請陳止爲橋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八百零六章 仇家如狼,飢則可驅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四十八章 此人當爲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三百四十四章 您父親喊你回家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二章 萬里河山,雙銘銅錢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八百六十四章 殺而逼其行!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與寒門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見於世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長是何等人物?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北上之路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二百三十五章 棋盤內外勢皆轉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馬入冀,羣賊退避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七百六十八章 你們代郡人真會吹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四百一十二章 禍從口出急從書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亂世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歸鄉與仙翁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傳信,北地歸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書爲餌,得世家北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太樂令,萬萬不可啊!第四百四十章 牽軍入局是何意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朝使將至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將求起勢,有士意莫測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一千零七章 天下將亂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九百七十六章 陽謀離間族相異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九十五章 品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張家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來得正好!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九百一十三章 兩王同念,尚書尷尬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夢誰先覺,春秋四季枕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